一、劳动就业
2004年甘肃省劳动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全社会就业人员稳定增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劳务输转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和在岗职_T略有减少,就业人员劳动报酬稳步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离岗职工生活费较快增长,行业间、地区间平均工资差距继续拉大。
(一)全社会就业人员稳定增长
2004年我省全社会就业人员为1520.46万人,比上年增加9.6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39.27万人,比上年增加6.56万人;乡村就业人员1181.19万人,比上年增加3.05万人。第一产业890.61万人,比上年增加0.57万人;第二产业284.63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第三产业345.22万人,比上年增加6.64万人。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8.58%、18.72%、22.70%,与2003年相比,一产下降0.33个百分点,二产上升0.04个百分点,三产上升0.2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二)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2004年全省新增就业1 2.74万人,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33万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06.17%、108.83%和1 16.5%;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与2003年持平。
(三)劳务输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4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劳务输转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全省劳务输转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60亿元,比上年增加8.49亿元,增长16.48%。
(四)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略有减少
2004年我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为193.64 7JA,下降0.91%。其中:在岗职工186.97万人,下降1.1%;离岗职工20.09万人,下降11.92%。 我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继1997年以来逐年减少,已从1996年的259.8万人下降到2004年的193.64万人,年平均下降3.61%,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下降0.31%和0.91%,降幅趋缓。
主要特点:
1.从经济类型看,和2003年一样,呈“两减一增”的特点。国有经济单位、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减少,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增加。2004.年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为152.8万人,比上年下降1.51%;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为13.87万人,比上年下降5.71%;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20-3万人,比上年增长5.78%。
2.从地区分布来看,多数地区减员,呈“八减六增”的特点。2003年为“九减五增”。减员幅度较大的三个地区是嘉峪关市、武威市、天水市,分别比上年减少13.0%、8.84%和4.38%。各地减员主要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减员增效、结构调整等原因。
(五)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稳步增长
2004.年我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为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8.26%。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49.55亿元,比上年增长8.08%。全省在岗职工中,国有单位工资总额为213.93亿元,比上年增长7.95%;集体单位工资总额为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91%;其他单位工资总额2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2%。虽然我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略有减少,但是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仍稳步增长,其原因:一是2004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政策性调资,并且各地在当年内基本落实;二是由于在岗职工的正常晋级增资;三是效益较好企业的增资,从而使全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明显增加。
(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较快增长
2004年我省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711元,增长11.31%。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623元,增长10.69%。
从企业、事业、机关分组比较,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但企业平均工资增长最快。2004年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136元,比上年增长13.36%;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073元,比上年增长7.73%;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761元。比上年增长6.5%。
从经济类型比较,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但集体单位年平均工资增长速度高于国有单位和其他单位。2004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4358元,比上年增长11.05%;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8459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766元,比上年增长6.87%。
从2004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布比较,呈现行业差距、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特点。
1.行业间差距进一步扩大。2004年19大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很不平衡。具有垄断I生质的行业工资保持较高水平。工资偏低的行业仍为传统行业、基础产业。行业差距从2000年的6924元扩大到2004年的11564元,行业差距进一步拉大。
2.地区间差距继续扩大。地区差距从2000年的4440元扩大到2004年的11921元。
(七)离岗职工平均生活费快速增长
2004年,我省离岗职工生活费总额为9.34亿元,比上年增加0.08亿元,增长0.86%。
离岗职工年平均生活费增长幅度快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2004年,我省离岗职工年平均生活费4557元,比上年增加478元,增长11.72%,快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速度1.03个百分点。
(八)西部十二省、市情况
2004年我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虽然较上年增长8.08%,但增幅低于全国6.52个百分点。增幅在西部排名第11位,在西北排名第4位。
2004年我省在岗职_T平均工资虽然较上年增长10.69%,但增幅低于全国3.41个百分点。我省增幅在西部排名第11位,在西北排名第4位。
西部十二省(区、市)在岗职工工资情况
单位:元、%
┏━━━━━┳━━━━━━━┳━━━━┳━━━━━━┳━━━━━━┳━━━━┓
┃ ┃在岗职工工资 ┃ ┃ 在岗职工 ┃ ┃ ┃
┃ 地区 ┃ ┃位次 ┃ ┃ 增长 ┃位次 ┃
┃ ┃总额(增长) ┃ ┃ 平均工资 ┃ ┃ ┃
┣━━━━━╋━━━━━━━╋━━━━╋━━━━━━╋━━━━━━╋━━━━┫
┃ 全国 ┃ 14.6 ┃ ┃ 16024 ┃ 14.1 ┃ ┃
┣━━━━━╋━━━━━━━╋━━━━╋━━━━━━╋━━━━━━╋━━━━┫
┃ 内蒙古 ┃ 18.6 ┃ 1 ┃ l3324 ┃ 18.1 ┃ l ┃
┣━━━━━╋━━━━━━━╋━━━━╋━━━━━━╋━━━━━━╋━━━━┫
┃ 重庆 ┃ 15.8 ┃ 2 ┃ 14357 ┃ 15.5 ┃ 2 ┃
┣━━━━━╋━━━━━━━╋━━━━╋━━━━━━╋━━━━━━╋━━━━┫
┃ 广西 ┃ 15.4 ┃ 3 ┃ l3579 ┃ 13.6 ┃ 4 ┃
┣━━━━━╋━━━━━━━╋━━━━╋━━━━━━╋━━━━━━╋━━━━┫
┃ 西藏 ┃ 14.7 ┃ 4 ┃ 30873 ┃ 14.6 ┃ 3 ┃
┣━━━━━╋━━━━━━━╋━━━━╋━━━━━━╋━━━━━━╋━━━━┫
┃ 陕西 ┃ 13.6 ┃ 5 ┃ 13024 ┃ l3.6 ┃ 4 ┃
┣━━━━━╋━━━━━━━╋━━━━╋━━━━━━╋━━━━━━╋━━━━┫
┃ 贵州 ┃ 13.0 ┃ 6 ┃ l2431 ┃ 12.6 ┃ 8 ┃
┣━━━━━╋━━━━━━━╋━━━━╋━━━━━━╋━━━━━━╋━━━━┫
┃ 四川 ┃ 11.5 ┃ 7 ┃ 14063 ┃ l3 ┃ 7 ┃
┣━━━━━╋━━━━━━━╋━━━━╋━━━━━━╋━━━━━━╋━━━━┫
┃ 青海 ┃ 9.8 ┃ 8 ┃ 17229 ┃ 12.2 ┃ 1O ┃
┣━━━━━╋━━━━━━━╋━━━━╋━━━━━━╋━━━━━━╋━━━━┫
┃ 宁夏 ┃ 9.7 ┃ 9 ┃ 14620 ┃ 12.6 ┃ 8 ┃
┣━━━━━╋━━━━━━━╋━━━━╋━━━━━━╋━━━━━━╋━━━━┫
┃ 云南 ┃ 9.4 ┃ 10 ┃ 14581 ┃ 13.3 ┃ 6 ┃
┣━━━━━╋━━━━━━━╋━━━━╋━━━━━━╋━━━━━━╋━━━━┫
┃ 甘肃 ┃ 8.08 ┃ 11 ┃ l3623 ┃ 10.7 ┃ 11 ┃
┣━━━━━╋━━━━━━━╋━━━━╋━━━━━━╋━━━━━━╋━━━━┫
┃ 新疆 ┃ 7.5 ┃ l2 ┃ 14484 ┃ 9.3 ┃ 12 ┃
┗━━━━━┻━━━━━━━┻━━━━┻━━━━━━┻━━━━━━┻━━━━┛
二、社会保障
2004年我省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继续巩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有所扩大、失业保险人数略有减少,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进一步扩大。
(一)两个确保继续巩固
2004年我省进一步加大确保发放资金的筹集力度,共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养老金确保发放补助资金10.46亿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资金4.33亿元。继续实行养老金确保发放资金补助包干办法,强化各市州确保发放的责任。1—12月,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9.6万人,其中在中心的9.3万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并足额代缴了社会保险费。
(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2004年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1.97万人,比上年增加2.01万人,增长1.44%。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现社会化管理人数50.29万人,占企业退休人数的95.4%。按期完成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调整工作,达到月均690元。
2004年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 60.96万人,比上年减少1.1 2万人,下降0.69%。1—12月,全省累计为7.52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02亿元,向再就业服务中心调剂资金8778万元。经省政府同意,从2004年10月1日起,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由原来180元/月调整为205元/月。
2004年全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65.84万人,比上年增加19.85万人,增长13.6%。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全省共确定定点医疗机构1870家,定点零售药店1572家。
2004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加快组织实施步伐,14个市州和甘肃矿区都出台了实施方案,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42万人。
2004年全省有8个市州和甘肃矿区开始实施生育保险工作,参保人数由年初的6万人增加到31万人。
(三)城市低保
2004年全省共25.4.万户、61.0万人(2003年为23.49万户、56.97万人)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1%。
三、存在的问题
(一)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与全国平均水平拉大
2004年我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速(10.69%)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4.1%)3-41个百分点(2003年为2.6个百分点),年平均工资与全国的差距从2002年的1275元、2003年的1733元扩大到2004年的2401元。
(二)行业垄断优势明显,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行业差距从2002年的9184元、2003年的10147元扩大到2004年的11564元,地区差距从2002年的6452元、2003年的7766元扩大到2004年的11921元。
(三)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5年全省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约为27万人,农村还有富余劳动力310万人左右,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四)社会保险扩面难度继续加大
随着结构调整和改革深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从业人员下降,扩面潜力有限。部分人员无力继续参保,社会保险关系中断,参保缴费人员流失。困难企业无力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尚未纳入覆盖范围。
四、建议
(一)坚持统筹城乡就业的方针,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减少下岗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持续减少,除正常的体制改革和自然减员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不高缺乏竞争力导致破产解体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用人的自主权,引入竞争机制,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减少下岗,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增加社会就业门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积累社会财富,增加社会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就业人员较少。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从政策、管理、资金等各方面对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给予大力扶持,使之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
3.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实现灵活形式就业。开发社区公益岗位,实现灵活就业是城镇吸纳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形式。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4.进一步加大劳务输转工作力度。2005年要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和新疆建设兵团用工需求不断扩大的形势,广泛搜集劳务信息,主动加强劳务协作,大力推进劳务派遣,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对接工程,提高有组织输转比例。
(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省失业、养老、医疗等保险机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全社会来看其涉及面和贯彻力度还不够。要在广开就业门路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1.强化失业控制。把握企业关闭破产、改制改组工作力度,规范企业规模裁员,重点做好国有大型企业主辅分离内部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防止失业过于集中,失业率急剧攀升。
2.积极稳妥地推进并轨工作。2004年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黄菊副总理明确提出,2005年全国要基本完成并轨任务,确有困难的地区,也要排出时间表,制定实施方案,加快实现并轨。结合我省在中心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稳步妥善地推进,从思想动员、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每一环节都要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平稳并轨。
3.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私营、个体、灵活就业和新增就业人员为重点,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医疗保险在扩面中要着力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工伤保险的扩面重点是解决风险较大的矿山、建筑等行业和企业的参保问题,生育保险要以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较多的行业为重点。
(省统计局人口处王晓玲)2005年
甘肃发展报告地区篇
2004年兰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及2005年展望
2004年,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业强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力度,国民经济呈现出活力不断增强、稳定性不断提高、快速健康发展的特征,经济运行的基础更加稳健。展望2005年,经济生活中虽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只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大项目建设和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仍将会保持较快的发展趋势。
一、2004年经济形势分析
2004年兰州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4.65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1.4%,高于上年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61亿元,增长3.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4.97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9.07亿元,增长10.62%c,
(一)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稳定性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