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兔肉 兔肉性寒,味甘,入脾、胃、大肠经。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鞣酸、钙、磷、铁等。每100克兔肉中含蛋白质21.5克、脂肪O.4克、钙16毫克、磷17.5毫克、铁2.O毫克。补中益气,凉血解毒。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气短、乏力、体虚、自汗、食少及吐血、。便血等症的补益。脾胃阳虚者、忌食。兔肉因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被誉为“荤中之素”,近年来又被称为“美容肉食”。食用兔肉,不仅可以获得较全面的营养,而且因其热量低,不会引起发胖和动脉硬化。对于肥胖者、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很理想的动物性食品。
2.鹌鹁
鹌鹑为鸟纲鸡形目雉科禽类,我国饲养鹌鹑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医学大辞典》中称鹌鹑为“动物人参”,可见鹌鹑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鹌鹑及其蛋所含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而且对某些慢性病有滋补调治之功。鹌鹑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味道鲜美。鹌鹑蛋中含有铁、盐、多种维生素、降压素、卵磷脂、芦丁、芸香等成分,除具有补益气血,强身健脑等作用外,还有降压、降脂的功能。对血管硬化、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肝炎、支气管喘息、斑秃、妇女月经不调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鹌鹑有“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之功。
3.鸭肉
鸭,又名鹜,家凫。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及维生素类。鸭品种繁多,如有北京鸭、南京鸭、福建金定鸭、湖北荆江鸭、广东招香黄鸭、四川建昌鸭、江苏麻鸭、贵州三穗鸭、绍兴长寿鸭等等。鸭的食用方法也很多,如有“烤鸭”、“酱鸭”、“齿鸭”、“脆皮鸭”、“八宝鸭”、“香酥鸭”等。鸭肉不仅味美滋补,且药用价值也很高。
其性味甘咸平,具有和脏腑,利水道,解丹毒、止热痢之功效。《名医别录》将其列为上品。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虚劳热毒、咳嗽吐痰及慢性肾炎、水肿等症。《本草纲目》日:“鸭,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治虚劳热毒,宜用乌骨白鸭。”《本经逢原》日:“鹜,温中补虚,扶阴利水,是其本性。男子阳气振者,食之最宜,患水肿人用之最安。”
4.牛肉
牛肉,性甘偏温,有补中益气、强筋健胃的作用。每500克瘦牛肉含蛋白质100克以上,比猪肉高1倍。牛肉炒芹菜既鲜美可口,又可补充蛋白质降低血脂、血压,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美食。
牛奶,甘偏温,补养气血,是保健强身的佳品。以牛奶作原料可做成多种药膳。用鲜牛奶滴眼,治电光性眼炎有特效。
牛肝、牛蹄、牛骨、牛骨髓,都是做药膳的好原料,中医学有“以脏补脏”的理论,因此牛肝补肝,牛骨补骨,人体什么脏器有病,就选用相应的脏器配制药膳。但也有例外,如牛角,人无角,所以不能说以角补角了。实验证明,牛角对正常的和衰弱的心脏都有强心作用,尤其对心脏衰弱作用明显,且无副作用。水牛角还可代替昂贵稀少的犀角,对小儿高热、抽风、惊厥都有一定的作用。
5.乌骨鸡
乌骨鸡又名乌鸡、黑脚鸡、药鸡、松毛鸡。乌骨鸡肉性平,味甘,人心、肾、肝经。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钾、钠、镁、维生素B族、泛酸、烟酸等。
本品功效:①补肝益肾、养阴清热。用于遗精、阴虚盗汗、发热及妇女赤白带下、月经不调、产后虚损、不尿等。②补益脾气。用于体弱消瘦、食欲不振、自汗乏力、久泄久痢等。
6.猪蹄
猪蹄性平,味甘、咸,入脾、胃经。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胶质、钙、磷、铁等。
功效补血、通乳、托疮、美肤。《随息居饮食谱》载:“填肾精而健腰脚,滋胃液以滑皮肤,长肌肉,可愈漏疡,助血脉,能充乳汁,较肉尤补”。适用于贫血、产后乳少、痈疽疮毒、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膝酸软、皮肤干裂等症。
7.猪血
猪血性平,味成。入肝、心、胃经。每100克猪血含蛋白质19克、脂肪O.4克、糖O.6克、铁45毫克。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猪血中的铁为极易被人体吸收的二价铁,具有良好的补血功能,尤其是对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缺铁性贫血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研究还发现,猪血中所含的微量元素还有铬和钴,其中铬可防治动脉硬化,钴可防止恶性肿瘤的生长。功效补血、健脾、益胃。适用于贫血、头昏、头晕、脾胃虚弱、病后体虚等症。
8.狗肉
狗肉为冬令常用之滋补食品,因其性温,营养丰富有御寒之作用。
据研究除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类以外,狗肉(以氮的克数计算)含嘌呤类O.027%,肌肽O.109%,新鲜狗肉含肌酸O.266%~0.472%,固形物25.2%,水分74.8%,钾0.325%,钠0.049%,氯O.028%。
中医学认为,本品性温味咸功能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但热病后忌服。《本草经疏》日:“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病人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天行病后尤为大忌,治痢亦非所宜。”
9.羊肉
羊肉,性味甘热,能温补脾胃,可用于由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如用肥羊肉,去脂膜,蒸熟或煮熟、切片,加姜、蒜、酱油、盐等调料拌食之,有温补脾肾的功效,可治疗阳痿,畏寒喜热,夜尿多,反胃等症;若产后寒之腹中疼痛或血虚经寒之腹痛、月经痛等症,可用羊肉250克,当归30克,生姜50克、水煮。每日1剂,分3次服,亦可根据病情按比例酌减。煮羊肉时,加杏仁易烂、加胡桃则不腥,调料可用大蒜,豆豉、大葱、酱油、生姜、茴香等,本品忌铜器,且不宜与南瓜同食,食则容易使人气滞壅满而发病。
10.猪皮
本品又名猪肤,为猪的皮肤(去净猪毛),功能补血润燥,营养补虚,泽润皮肤,是一种优良的营养滋养补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动物胶质,将其制成动物胶可代替阿胶,适用于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体虚劳损等病调治。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猪皮的美容作用,常吃猪皮可使皮肤丰满、油润、皱纹减少,使人显得年轻貌美,其原因是由于猪皮所含的胶原蛋白有关。
11.猪肚
猪肚即猪胃,性味甘、微温,入胃经。功能健脾胃,补虚损,通血脉,利水,除疳。《别录》说它“补中益气,止渴、利水”。《本草图经》记载它能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赢助气”。《御院药方》里记载“猪肚丸”,可治男子肌瘦气弱,咳嗽渐成劳瘵(肺结核)。《日华子本草》还说猪肚酿黄糯米蒸捣为丸,可治痨气以及小儿疳积黄瘦病。
12.鹅肉
自古以来流传着“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本草纲目》上记载:“鹅肉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也正因为鹅肉能补益五脏,所以常食鹅汤、鹅肉,不会令人咳嗽。中医学认为,鹅肉性味甘平,鲜嫩松软,清香不腻,在深冬食之符合中医养生学“秋冬养阴”的原则。此外,用鹅肉炖萝卜,还可大利肺气、止咳化痰平喘。而对深冬感冒和急慢性气管炎有良效。总之,鹅肉物美价廉,尤适用于冬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