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78300000061

第61章 汉王接旨

伍建章赶到并州时,并州城乱了一团糟,原因是王铣叔侄策反了几百人,设计砸监反狱牢救出程咬金和裴翠云,大闹并州,杀死汉王手下的兵将无数。

汉王闻报后气坏了,传令四门紧闭,派出重兵,务必要把这些人抓住,连乔钟葵、郭亮和贾羽这样的高级领都领兵带队出动了,可是折腾了一个晚上,损兵折将,最终还是让程咬金、裴翠云和王铣跑了,余者大都被当街诛杀,只抓几个小喽啰,也无关疼痒。

南门守将孙兴眼睁睁地看到程咬金、裴翠云、王铣三个人坠城了,拖着疲惫不堪的躯体跳进了护城河,赶紧命令出城追击。可是等他带人飞马转到城门口处,开启城门再转到三个人坠城之处,这三个人早就逃之夭夭,无影无踪了。他们不死心,一路搜寻,往南又追出几十里,也没见到三个人的影子,只得回城交差。

汉王暴跳如雷,当即传令把南门守将孙兴拖出去砍了,因为人是从他们那跑出去的。孙兴跪地磕头如捣蒜,连连求饶,但最终还得混丢了脑袋。北门守将王仪也受到了诛连,人跑到那里,那么多兵将却抓不住这几个,被仗责八十军棍,一阵鬼哭狼嚎之后,王仪被打得皮开肉绽,半死不活的,让人给抬出去了。

汉王虽然没治乔钟葵、郭亮和贾羽的罪,但这三个人也觉得脸上无光,知道汉王给自己留了情面了,个个面如瓦灰,都不敢多言。

汉王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三个人呢?一是这三个人曾经是他信任的得力干将,竟然敢于公然造反,杀人越货,使他颜面扫地;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汉王铁了心地打算向杨广求和,他已经调查清楚了,程咬金是杨广传旨严拿的钦犯,其重要程度自不必说。他想把程咬金交给杨广也有讨好之意,这也是他之所以传令以欺瞒罪将程咬金和裴翠突然抓起来的原因。

可是现在程咬金等人在他眼皮底下跑了,在他的千军万马围堵之下眼睁睁跑了,因此他怒不可遏,气急败坏,将手下人等骂了个狗血喷头。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王爷,万岁的使臣到了,忠孝王伍建章带着圣旨已经到了并州南门外。请王爷定夺。”

汉王知道自己的讲和请求终于有消息了,他这个二哥既然派使臣来了,就说明有门儿。瞬间他心里感到安慰,看来血还是浓于水的,兄弟亲情到什么时候都割不断,本王就知道,二哥不会那么绝情,不会不念及兄弟情义的。要不是与万岁一母同胞,自己也不敢有讲和之念,自己的五路大军全都败阵而回,朝庭的几路大军压境,越王杨素,唐公李渊,陕州刺史杨义臣,还有屈突弟兄亲自带兵出马,并州只剩下孤城一座,如果他们强攻,自己恐怕早就被诛灭了。

汉王想到此,心里暖乎乎的,稳定了一下情绪,传令城门大开,隆重迎接钦差大人进城。然后,他带着文武大员,换了一身新衣服,亲自出了汉王宫到大街上迎接伍建章。

一时间,并州大街上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不少军民涌上街头,有的敲锣打鼓,张灯结彩,以示隆重迎接杨广的使臣,当然他们并不是自发的。

在这种不太和谐的喜庆气氛中,汉王带着一帮人等和伍建章一行人在汉王宫附近相遇了。

按理说,伍建章也是王,汉王也是王,但王跟王不同,姑且抛开谋不谋反不论,汉王杨杰是皇上的亲兄弟,他是一国的亲王,当然要比伍建章地位高得多,二人见面,汉王就是君,伍建章资格再老、功劳再大,他是臣,伍建章须得先向汉王行施君臣参拜大礼。

但是今天情况特殊,伍建章是全权使臣,他带着杨广的圣旨呢,就如杨广亲临一样,那就完全反过来了。

因此,伍建章不卑不亢,坐在马上似笑非笑,看着汉王的表情。

汉王先甩蹬下了马,带着人小跑来到伍建章近前,伍建章等人这才下马,大老远汉王就满面堆笑,不亲假亲,不近假近:“哈哈哈,忠孝王一路辛苦,小王有失远迎,还请海涵。”说着,抱了抱拳。

伍建章也露出了笑容,赶紧拱手还礼:“王爷客气了,老臣有圣命在身,恕不能行大礼了。”

“王爷哪里话来,快快里面请。”汉王客气着,二人寒喧几句,如众星捧月一般,把伍建章接进了汉王宫。

早有人准备好了香案,汉王领着一帮人等恭恭敬敬地跪倒接旨,他们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但是他们和汉王一样,凡事总往好处想。

伍建章看这些人都跪好了,站正后展开圣旨,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已查明,并州叛乱主要是汉王受了奸人蛊惑,一时糊涂所为。朕念及兄弟亲情,对汉王及其众将既往不咎,准许他悔过自新……”

伍建章刚念到这儿,汉王和乔钟葵、郭亮、贾羽等人差点高喊万岁,特别是汉王,心潮澎湃,鼻子一酸,眼泪还下来了。此时他觉得自己以前真是混蛋至极,大错特错了,感念他这个仁义的二哥,感念皇恩浩荡。

“然忠奸须分明,奸人不除,国无宁日。现开列名单如下:程咬金、乔钟魁、郭亮、贾羽、杨基……共四十八人,为官不正,祸乱朝纲,引发了并州之乱。汉王须将这些奸佞之贼一并抓获,并与越王杨素一道,亲自解进京师听候发落,不得有误,钦此!”

等伍建章将圣旨宣读完,这些人如冷水泼头一般,全呆傻在那里。就连汉王脸上也是一下子睛转多云,刚才高兴感恩的心情一扫而空,心里就敲开鼓了。

因为圣旨的意思很明白,这四十八人全是汉王手下的重量级人物,解进京师听候发落,说白了就是治罪,轻则砍脑袋,重则满门抄斩,户灭九族。还要让汉王亲自押解进京,杨广安的什么心,自己到了京师是什么命运呢?

这些人正发傻的时候,伍建章将圣旨一合道:“汉王千岁,您难道没听明白吗?倒是接旨呀!”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一骑红尘笑

    三国之一骑红尘笑

    红尘滚滚,看英雄竞折腰,天下之大,唯我任逍遥。
  • 回到隋末建社会主义强国

    回到隋末建社会主义强国

    两个青年军官穿越到了隋末,本想平静生活,寻找回到现代的方法。强权的欺压,生活的逼迫,一对青年男女被迫自强,起初只想建立一支保卫家园的军队。怎奈人民生活的贫困,战乱的民不聊生,使他们决定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和社会管理知识,建立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富裕富强的社会强国。并在遥远的古代演绎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 战国大帝

    战国大帝

    暗黑战国,唯有杀戮得永生!魏武卒、飞剪船、青铜炮、三段式、马镫土豆养大鲸,战斗吧骚年!并七国,灭匈奴,平百越,征日本,战罗马,一统全球我为王!我的战国,我的大帝!梦吴越群:226342842,欢迎书友加入。
  • 大明木匠

    大明木匠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小木匠也能穿越……怎么到了明朝却还是个木匠?噢,多了份巨吃力的兼职工作,不得不当明朝最昏庸的天启皇帝。面对大明帝国千疮百孔江河日下的现实困境,该如何应对努尔哈赤、徐鸿儒、郑芝龙、李自成这些风云人物?该如何应对张嫣、大玉儿、柳如是一位位芳名四播的美女……在平行空间沿着偏移的历史轨迹发生了一段涤荡人心的故事……**********************************************本人在起点已经完成多部作品,包括两本VIP。均为全本。点击作者名字可以查看本人的其他作品。**********************************************本书只发于起点**********************************************
  • 十月围城前传

    十月围城前传

    本作品由陈可辛“人人电影”授权改编,改编作者:雪地粽子(周蓓)。200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每个人心中一座城——《十月围城前传》是一曲十里长街血腥厮杀前的悲壮序歌是基于人性本身的一段挣扎探途是镜头语言向文学语言转换的一趟奇异冒险是取材于电影却又不同于电影的一次灵魂偷渡
热门推荐
  • 永恒的莫比乌斯之环

    永恒的莫比乌斯之环

    李阳,男,祖籍0065宇宙银河系乡下地区地球,种族人类(大概),工作单位:多元宇宙灾难应对中心、xxx-0001圆环之域·莫比乌斯之环总裁。“我的身份看起来真是牛啊!”“嘿,别做梦了,赶紧把这个月的房租交了!”
  • 力挽河山

    力挽河山

    (全本)什么,华夏被鲜卑所灭,后被匈奴所破?!不,不可能,我定要实业救国,军事崛起,力挽山河!
  • 无敌初中生

    无敌初中生

    杜飞在一次意外中死亡,结束了自己悲催的一生,但他迎来了一次重生的机会——一个神明将他救下。杜飞重生了,可是这次重生并不完美。杜飞的身体始终停留在十五岁初中生的状态,无法长大。作为交换,他获得了自己无法想象的能力。
  • 绝望地铁

    绝望地铁

    上班,下班,我都坐地铁,日复一日。我曾以为,地铁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麻木,无聊,又千篇一律。直到那天,我在地铁上醒过来,我发现,我错了。车厢广播在我耳边响起:“欢迎乘坐绝望地铁,本次列车即将到达人间站,请有票乘客凭票下车,无票乘客将在地狱站强制下车。”我知道,这一晚,抢票将是地铁里最残酷的主调!
  • 领主白冥

    领主白冥

    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先征服一个星球。
  • 修行在都市

    修行在都市

    程天,学渣一枚,发高烧死后被修真世界一灵魂穿越……
  • 超级日不落帝国

    超级日不落帝国

    什么这个世界已经有了日不落帝国?啥,西班牙才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都可以做成日不落帝国,华夏为什么不可以,李宝看着地图,轻轻的摇了摇头,既然我来了,大英帝国就没有出生的必要啦!
  • 梦依蓝

    梦依蓝

    一个午后,你在我旁边笑,笑得那么,那么灿烂.殇你依然,我依旧上天开了一个玩笑,呵呵!多么伤!从前,有一个女孩叫:依蓝,男孩叫:殇琦,他们多么的傻,因为太在乎对方,竟然殉情!
  • 武乱天宇

    武乱天宇

    武者,以天地灵气为根基,练肌体,筑筋骨,受九九雷劫,逆天而行!
  •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本书着重研究老人在高龄时与家中隔代人之间的关系:照顾关系模型和家庭的变化。本书告诉我们:最新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世代间的关怀和照顾是通过对个人培养的过程来探索家庭的意义,在亲近与疏远,责任与放任,传统与革新间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