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7100000004

第4章 丹佛的厨房(2)

我苦笑一下,却坚定地说:“阿黄,我想好了,就是想体验一下做厨师的感觉。你给我个话,行不行吧?”

阿黄马上知道了我的真实目的,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大卫,我知道,你是干大事情的人,绝不会一辈子给别人打工。我这小地方,早晚也容不下你这条大鱼。”

我一惊,以为他要解雇我,忙说:“阿黄……”

阿黄却打断我,说:“我支持你!你到后厨,就是想学习厨艺,为你以后自己开餐馆做准备。没问题!另外,我给别人开1200,给你开1600!因为我知道,你无论干什么,都是最称职的!”

“谢谢!”两人一碰瓶子,一饮而尽。

第二天,我就进驻烟熏火燎的厨房。打杂、配菜、抓码,什么都干,只是因为资历尚浅,还不能做炒锅。我充分发挥我跟大厨们的朋友关系,他们也都非常乐意教我。不到一个月,所有的菜我都学会了,正式坐上了全能大厨的交椅,每天都掂着大勺,挥着菜铲,抓着虾仁,重复着“宫保鸡丁”和“左宗棠鸡”。不同的是,别的大厨面带苦色,我却总是哼着小曲。

离家7年,重返故土

1985年,我离开中国已经7年了,虽然能时常跟家里写信,但家里没有电话,亲人的声音是听不到的。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越来越多地梦见小时候的乐土,梦见父母的样子。父母现在年纪越来越大,我想回国一次,不想留下终身遗憾。这年夏天,我买了机票,第一次踏上回国的飞机。

在香港下了飞机,我给家人和亲戚们买了一大堆礼物:衣服、好吃的、药品、玩具,甚至还买了方便面和自行车。在当时,方便面在中国内陆还是稀罕东西,农村地区能吃上方便面,已经算打牙祭了。带上这一大堆东西,我坐上了从香港到湛江的客轮。

途中在赌城澳门停泊。在那时,赌博、赌场、扑克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跟我没有一点关系。在餐馆的同事有时候周末会跑到拉斯维加斯赌上几把试试手气,我从来没有跟着掺和过,我更想不到,以后我会和这些东西结下一生一世的缘分。

二姐和姐夫早就开着卡车在湛江港口等待我多时了。一路上看到从城镇到农村,变化都很大。原来满墙的标语、语录都不见了,偶尔也能看到可口可乐、日本电视机等进口玩意,最新奇的是路边到处都是桌球案子,大人小孩全都在玩桌球。人们穿的衣服也新得多了,我离开的时候多数人还都是穿补丁衣服,现在很少看得到了。可是二姐说,变化最大的还是我,她都快不认识我了:7年前离开的时候,我又黑又瘦,到美国下飞机后我记得称了一下,只有95磅重;现在白了,身上也有了些肉,有130多磅了。

回到家,见到了父母,我再也忍不住,眼泪滚落下来。家,没什么大变化,唯有父母日渐苍老。

大哥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老远就能闻到肉香。我问大哥:“什么肉这么香?”大哥一句话把我呛到了,但我没敢回应,“特意给你找了条狗,炖狗肉给你吃!”在美国这么多年一直跟狗做伴,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知道大哥是对我好,但我也实在不忍心吃下狗肉。大哥看我神色不对,问我怎么回事。我连忙说,没事,没事。结果那锅狗肉我硬是一口没吃。好在大哥以为我旅途劳顿,胃口不佳,也没多说什么。

另一件事是厕所问题。在美国7年,我已经习惯了干净整洁、没有臭味,还备好卫生纸的冲水厕所,回到老家什么都好,唯有那又臭又脏的厕所我居然难以习惯了,尤其是我挑了个夏天回去,上厕所的挑战就更大。我心知肚明,却不好表现出来,因为这是我从小到17岁一直在用的厕所,现在从美国回来就不用,不免显得太矫情了。于是,每天都要完成自我挑战好几次。

母亲让我去亲戚家转一转,看望一下。我只有两周时间,亲戚又多,看这个不看那个也不好,可是一路看下来,就是好几天过去了。母亲已经60多岁,我只想在家多陪陪她。我从小就有主见,不怎么说话,说出话来都是有一定分量的,但像这种亲戚间人际关系的事情,还是母亲说了算,所以我预料到母亲要驳斥我。没想到母亲只是叹了一口气,对我说:“好吧,你想怎样就怎样吧。”我知道,一是母亲也想让我多在家守她一些时间,二是母亲更加尊重我的意见,终于完全当我是大人对待了。我在外面早已经自己当家做主很多年,但能得到母亲的认可,才是真正长大的标志。

很多小事让我认识到美国文化带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无论干点什么事情,到医院看病也好,到学校给子女办入学也好,到机关办文件也好,所有亲戚的第一反应都是,咱有没有认识的人?或者我认识某某人,他可以帮得上忙。而我的第一反应则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为什么要找人?我并不是责怪这些亲戚,因为大环境就是如此。但对于整个社会,这种“找人文化”却造成了总体效率极度低下和不公平。找人的人和被找的人都得到了不应得的利益,那些找不到人的人却成为沉默的受害者。一时间,我不由得开始琢磨,美国是怎么形成了这种公事公办、不用找人的文化?而中国是怎么形成了这种万事皆求人的文化?中国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才能变成美国那样?

我还根本来不及想清楚,就到了分别的时刻,我又一次踏上了赴美国的飞机。跟7年前不同的是,我现在目标明确,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美国社会已经初步了解,只待继续积累一段时间,就可以开始自己的事业了!

转眼就到了1987年,我在“金色中华”已经做过了收碗工、侍应生、外送员、前台收银员、炒锅,后两年我还担当过一些采购、广告和经理的角色。阿黄知道我要出去单干的意思,也不拦着我,任我在各个岗位间换来换去。当然,这也是他对我辛苦劳动的回报。

1987年,我的“中国味道”开张

终于,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经营饭店所需的经验,我已全部掌握;手头也有了10万美元的积蓄,即使饭店不赢利也足够应付一年;地址也早已选好,阿黄在选址上还给我出了不少主意。新饭店的房东同意第一年不收我房租,而且厨房的设备和工具都是现成的,我简直高兴得要疯掉。至于员工,几年来我认识了不少人,从里面挑几个合适的员工没什么问题。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我已经全部具备,差的就是行动了。

1987年3月,筹备两个月的饭店终于开张了,我给它起名叫作“China Taste”—中国味道。这家饭店中等规模,服务的门类却很全面。菜单上印着:“我们为您提供堂吃、外卖、电话预订、自取。承办各种酒席、婚宴、生日宴会、毕业酒会。”我招募了5名员工,其中一名厨师,一名前台兼打包兼收银兼接电话兼领座,一名专职外送员。至于我,是全能战士,哪里忙不过来我就出现在哪里—订单多了我在厨房,电话多了我接电话,外卖单子多了我去送外卖。

在美国做餐馆生意的中国人,辛苦程度业外人士难以想象。以我为例,从1987年开餐馆到1993年卖掉餐馆全职打牌,每年只休息半天—感恩节的下午。美国的感恩节是家庭聚餐的日子,基本所有的商店和饭店都会关门,这天下午就成了我全年唯一的休息时间。每天工作至少13个小时—早晨10点多去饭店,做准备工作,包饺子,包锅贴,11点开门营业,一直干到晚上10点,饭店打烊后还要收拾全局、跟员工核对账目、进货、规整存货,等等。连续几个月下来,整个人跟机器人一样,苦和累不说,那种看不到尽头的无休无止,真的能把人给逼疯。

经营中餐馆的苦和累

中餐馆的这种累死人不偿命的情况,有好几个原因:

第一,相对于其他行业,餐饮业门槛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只要肯吃苦,又稍微有点启动资金,就可以开一家小饭店。而美国奉行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各行各业之间无论资金还是人员都是充分流动、自由竞争,这就造成了小餐馆的利润非常微薄。

第二,中餐业即便在利润微薄的各种风格的餐饮业里面,也属于利润最微薄、最苦最累的,这跟在美国的中国人组成结构有关。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还在艰难起步,中美交流也刚刚开始,在美国的中国人,没有现在那么多的留学生、商务人员、高科技工作者,只有大量的偷渡者。他们大多一穷二白,英文也不好,更没有主流社会的人脉积累,刚来美国就面临生存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中餐馆打工就是他们首选的生存途径。这些勤劳的偷渡客一边打工一边学英文,积累几年的经验后,接手或者自己开一家中餐馆,养家糊口。作为挣扎在贫困线和身份问题上的新移民,这些人的吃苦精神足以叫美国人震惊,在喂饱美国人、养活自己之余,客观上也把中餐业整体的利润率拉得更低。然而,因为中国和美国当时的巨大差距,美国中餐馆这点微薄的利润仍然比在中国高得多,这就是偷渡客汹涌而来且越来越多的原因。

第三,相对中餐,日本餐已经登堂入室,成为“高级”餐饮的代表,更不要说意大利餐、法国餐等这些老牌的“名贵”餐系。一般美国人提起中餐,第一反应就是便宜,凑合吃一顿的意思。美国人这种思维定式的形成,不能全怪他们,因为绝大多数的偷渡客在国内并非专业厨师,所以做出的菜口味自然不能强求,美式中餐跟我泱泱中华的美食文化相比,可以说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特别是,为了适应美国人的口味,特意增加了很多甜味,比如“甜酸猪肉”,这菜名在中国一听就让人恶心,居然是美国中餐馆的一道热门菜。但是没有办法,刚刚立足的偷渡客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掘传统中餐的宝藏,微薄的利润和生存的压力让他们只能沿着前人验证过的路子,亦步亦趋地走下去。这一切就造成了中餐业的整体名声不佳,反过来又进一步压低了利润率。

苦确实苦,累也的确累,但对我来说,一种全新的感觉超出所有的苦和累,支撑着我工作下去,这种感觉就是开创自己事业的那种激动感。平心而论,我觉得自己是个认真、负责任的员工,在为辛普森先生打理老人院和为阿黄的饭店打工期间,他们都对我很满意。但是,一旦为自己打工,那份掌控一切、设计一切、从头开始的新鲜感和使命感,一下子就会让你觉得如此充实,觉得这辈子顿时有了更高的目标。就算不考虑自己,只想一下你的员工,你要维持这个摊子才能让人家吃上饭,那种为别人做了贡献的感觉就特别好。

一晃两年又过去了,时间来到1989年。这一年,我29岁。这是一个平常而忙碌的中午,我刚从厨房里炒完一个菜出来,前台告诉我,有一单电话点外卖的,而外卖员刚拿着三个单子出去,估计要过一会儿才能回来。我二话没说,拎起这一单就上了车—别忘了,我是个全能老板,炒菜、外卖、跑堂我全来。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单外卖彻底改变了我接下来的人生轨迹,让我认识并走进了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全新世界。

同类推荐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历练,因此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经验。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本书,包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因此,研究前人的人生成了我们获取人生经验的重要途径。然而世上的人有千千万,不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值得研究的,都是可以给我们以启迪的。那些成就非凡的大师们,他们的人生历练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这就像读书一样,不是每一本书都对自己有用,我们必须慎重的选择。在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里,有一位叫李叔同的前辈,也就是著名的弘一法师,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精彩绝伦的一生蕴含的人生智慧,是我们一辈子也学习不完的。
  •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铁木真笼络人心,招览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 迷人之谜:丁玲

    迷人之谜:丁玲

    丁玲与比她小13岁的陈明相濡以沫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赞丁玲“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可20世纪50年代,她又被打为“丁陈反党集团”的头目,“文革”中身陷囹圄……其书如谜,“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我们辑录这些影响名人人生成长的主要事件,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知道,名人在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怎么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的,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较高的人生追求。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洪荒僵尸王

    穿越之洪荒僵尸王

    一代宅男穿成僵尸僵尸之皇纵横洪荒霸占幽冥结盟修罗辅助截教相助巫族使得幽冥三分天下巫族、僵尸、修罗、截教、。。一台好戏书友Q群:424445911
  • 家有良夫2

    家有良夫2

    卢秀秀意外死亡,重生为唐然,并遇到了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弟弟”廖岸清。从好友的口中得知原来廖岸清一直喜欢着卢秀秀,甚至连她死后的尸体也舍不得火化,还疯狂的与卢秀秀长相相似的人交往。她为了开导一片痴心的廖岸清,就以唐然的身份接近他。一开始,廖岸清把她当成卢秀秀的“替身”对她宠爱有加,就在她快要被他的一片痴心感动时廖岸清竟然想要和她撇清关系,廖岸清给了她钱就要她离开自己的世界,甚至还屡次撮合她和别的男生在一起。当她一气之下想要告诉他自己就是重生的卢秀秀时,却发现廖岸清已经和别人订婚了,而这个时候廖岸清病小叔廖涵的出现更是让卢秀秀陷入了挣扎之中,原来她的重生,是有人给她续命……
  • 女人的天下

    女人的天下

    这虽是一段架空历史长卷<br>但那些风云女人们的身影<br>和故事却在历史和人心中<br>长久,长久,长久地不去<br>本文为架空,但部分女角色(男角色全部是虚构)来自于真实原型:<br>上官婉儿、武则天、平阳公主、金城公主、弘化公主……<br>P.S.:高婉儿并非完全按上官婉儿来写******打个广告:大清殇魂作者梵天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7829700开本:1/16印张:19定价:26.00元作者介绍梵天,向来坚信自己不擅文字、没有文笔、未勘情理、弗解人意。没想到从高中起就爱上原创。丑丑的字写了好几箩筐,居然成了一篇篇故事,然后每日忙着解释:这个不是我,那个……唉,不是我啊!自认要求不高:别比我好、别比我差;别比我笨,可也别比我聪明很多。妹妹姐姐阿姨被满街的人叫唤着,一天天逝去、一年年走过。悲的喜的无奈的各种色彩,统统成为淡然的自嘲灰色。也许有一天,神会问我:这样窝在小小的天地所欲为何?那我一定会说:我只想在五十岁的时候,写出能打动二十岁的人的故事来。内容简介1938年抗战时期,藏族少女桑玛是一名深受民主教育、有着满身好武艺的抗日战士。在一次开山修路的爆破工程中,她的生命消失于二十世纪,却穿越时空来到和平中暗藏杀机的康熙年间。虽然来到陌生的环境,桑玛仍保持着战士本色,后因护驾有功,成为紫禁城中的男装佩刀女侍卫官,并与四阿哥胤禛展开一段传奇之恋。在这里,忧民的四阿哥,难测的八阿哥,爽直的十三阿哥与开朗的十四阿哥,还有可爱的小十六阿哥……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从拥挤的京师大街,到悲惨的黄河灾区;从暗斗的热河行宫,到荒凉的青藏战场。不论是梦境还是真实,桑玛逐渐找到了自己在清朝的价值,和感情……本故事系虚构,如与史实雷同,纯属巧合。
  • 二婚懒妻

    二婚懒妻

    在她的眼里,他就是个三观不正,眼睛有病的男人。然而在他的眼里,她就是个没心没肺,懒得要命的女人。两个本没有任何交集的男女,意外的产生交集,然后发生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喜闻乐渐

    喜闻乐渐

    闻绍英落水了,还没来得及问候害她的祖宗就已经被年轻英俊的李军浩救了,从此多了一条烂尾巴,直到“闻姑娘,你我已有肌肤之亲,为何不答应提亲,还是我哪里做错了,你说出来我肯定改”“等你长成那位郎君一样妖孽就可以了”闻绍英无奈随意一指。被指中的某人……新人新文,求轻评,本文架空!!!重要的事说三遍!
  • 花开花谢只因你

    花开花谢只因你

    他,四大盟主之首她,只是个小小女药师当他遇见她,彼此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等待着他们的有事怎样的命运呢?
  • 凤颜娇

    凤颜娇

    他爱她十几年,无奈因她的身份关了她四年。四年后风光封她为后,不过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可谁叫,他那么爱她?无奈何也,他想要的,可从来未失手过。
  • 妖孽少女伪少年

    妖孽少女伪少年

    她因为好奇贪玩,来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星球——地球,来到这里的学院,表面上读书,实际上捣蛋,收服了一个又一个学院,老师换了一波又一波。来到了“圣诺斯帝”后,遇见了他们,与他们发生了一系列事情,玩的不亦乐乎......不过,妈呀,他怎么也来了?!要她回去?!才不要呢,人家还没有玩够呢,怎么可以这么早回去呢......
  • 商解红楼梦

    商解红楼梦

    宝钗后来居上,超越黛玉,她有哪些职场智慧?贾府最终败落,理财为何如此关键?贾府后继无人,接班人如何培养?本书以第一财经强档热播、新浪财经隆重推荐的电视节目《商解红楼梦》为底本,透过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职场竞争、故事营销、理财、接班继承等角度,全面挖掘《红楼梦》中蕴藏的商道奥秘。
  • 朕的男神

    朕的男神

    只是因为在厕所外多偷窥了男神一眼,燕大毕业生宋天瑶就稀里糊涂地穿越到一个女尊男卑的玉月国于是乎,这个国家最优秀的男人开始齐齐登场,什么富家公子、军医美男、土匪帅哥、敌国男宠、神仙哥哥、王后欧巴、镇国男妃……宋天瑶:“人家真的是个纯情小女生啦”某寡夫:“呸!臭不要脸的玩意儿。关门,放狗!”哎,看来‘以天下美男为夫’的愿望终究是行不通啊,宋天瑶这笔感情债,还得慢慢还……男神不死,风流不止;极乐在哪里,三娘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