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5100000064

第64章 《大学》与《中庸》

研究古代儒家的思想,有一层大困难,因为那些儒书,这里也是“子曰”,那里也是“子曰”。正如上海的陆稿荐,东也是,西也是,只不知那一家是真陆稿荐(此不独儒家为然,希腊哲学亦有此弊。柏拉图书中皆以梭格拉底为主人。又披塔格拉(Pythagoras)学派之书,多称“夫子曰”)。我们研究这些书,须要特别留神,须要仔细观察书中的学说是否属于某个时代。即如《礼记》中有许多儒书,只有几篇可以代表战国时代的儒家哲学。我们如今只用一部《大学》,一部《中庸》,一部《孟子》,代表西历前第四世纪和第三世纪初年的儒家学说。

《大学》一书,不知何人所作。书中有“曾子曰”三字,后人遂以为是曾子和曾子的门人同作的。这话固不可信。但是这部书在《礼记》内比了那些《仲尼燕居》、《孔子闲居》诸篇,似乎可靠。《中庸》古说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大概《大学》和《中庸》两部书都是孟子、荀子以前的儒书。我这句话,并无他种证据,只是细看儒家学说的趋势,似乎孟子、荀子之前总该有几部这样的书,才可使学说变迁有线索可寻。不然,那极端伦常主义的儒家,何以忽然发生一个尊崇个人的孟子?那重君权的儒家,何以忽然生出一个鼓吹民权的孟子?那儒家的极端实际的人生哲学,何以忽然生出孟子和荀子这两派心理的人生哲学?若《大学》《中庸》这两部书是孟子、荀子以前的书,这些疑问便都容易解决了。所以我以为这两部书大概是前四纪的书,但是其中也不能全无后人加入的材料(《中庸》更为驳杂)。

《大学》和《中庸》两部书的要点约有三端,今分别陈说如下。

第一,方法;《大学》、《中庸》两部书最重要的在于方法一方面(此两书后来极为宋儒所推尊,也只是为此。程子论《大学》道“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朱子序《中庸》道:“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可证)。《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末、终始、先后,便是方法问题。《大学》的方法是: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庸》的方法总纲是: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篇也有此语。诚之作思诚)。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又说“诚之”之道: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行”的范围,仍只是“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与《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略相同。

《大学》、《中庸》的长处只在于方法明白,条理清楚。至于那“格物”二字究竟作何解说?“尊德性”与“道问学”究竟谁先谁后?这些问题乃是宋儒发生的问题,在当时都不成问题的。

第二,个人之注重;我从前讲孔门弟子的学说时,曾说孔门有一派把一个“孝”字看得太重了,后来的结果,便把个人埋没在家庭伦理之中。“我”竟不是一个“我”,只是“我的父母的儿子”。例如“战陈无勇”一条,不说我当了兵便不该如此,却说凡是孝子,便不该如此。这种家庭伦理的结果,自然生出两种反动:一种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如杨朱的为我主义,不肯“损一毫利天下”;一种是极端的为人主义,如墨家的兼爱主义,要“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有了这两种极端的学说,不由得儒家不变换他们的伦理观念了。所以《大学》的主要方法,如上文所引,把“修身”作一切的根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都是修身的工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修身的效果。这个“身”,这个“个人”,便是一切伦理的中心点。如下图:

《孝经》说:

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始终,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大学》说:

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两句“自天子至于庶人”的不同之处,便是《大学》的儒教和《孝经》的儒教大不相同之处了。

又如《中庸》说: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曾子说的“大孝尊亲,其次弗辱”,这是“思事亲不可以不修身”。这和《中庸》说的“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恰相反。一是“孝”的人生哲学,一是“修身”的人生哲学。

《中庸》最重一个“诚”字。诚即是充分发达个人的本性。所以说:“诚者,天下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一句当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句合看。人的天性本来是诚的,若能依着这天性做去,若能充分发达天性的诚,这便是“教”,这便是“诚之”的工夫。因为《中庸》把个人看作本来是含有诚的天性的,所以他极看重个人的地位,所以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以说“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所以说: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孝经》说: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孝经》的最高目的是要把父“配天”,像周公把后稷配天、把文王配上帝之类。《中庸》的至高目的是要充分发达个人的天性,使自己可以配天,可与“天地参”。

第三,心理的研究;《大学》和《中庸》的第三个要点是关于心理一方面的研究。换句话说,儒家到了《大学》、《中庸》时代,已从外务的儒学进入内观的儒学。那些最早的儒家只注重实际的伦理和政治,只注重礼乐仪节,不讲究心理的内观。即如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似乎是有点内省的工夫了。及到问他省的什么事,原来只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还只是外面的伦理。那时有一派孔门弟子却也研究心性的方面,如王充《论衡·本性》篇所说宓子贱、漆雕开、公孙龙子论性情与周人世硕相出入。如今这几个人的书都不传了。《论衡》说:“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善恶在所养。”据此看来,这些人论性的学说,似乎还只和孔子所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话相差不远。若果如此,那一派人论性,还不能算得“心理的内观”。到了《大学》便不同了。《大学》的重要心理学说,在于分别“心”与“意”。孔颖达《大学疏》说:“揔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忆念谓之意。”这个界说不甚明白,大概心有所在便是意。今人说某人是何“居心”?也说是何“用意”?两句同意。大概《大学》的“意”字只是“居心”。《大学》说: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如今人说“居心总要对得住自己”,正是此意。这一段所说,最足形容我上文所说的“内观的儒学”。

大凡论是非善恶,有两种观念:一种是从“居心”一方面(Attitude;motive)立论,一种从“效果一方面”(Effects;Consequences)立论。例如秦楚交战,宋说是不利,孟轲说是不义。义不义是居心,利不利是效果。《大学》既如此注重诚意,自然偏向居心一方面。所以《大学》的政治哲学说: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又说: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这种极端非功利派的政治论,根本只在要诚意。

《大学》论正心,与《中庸》大略相同。《大学》说: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大学》说的“正”,就是《中庸》说的“中”。但《中庸》的“和”却是进了一层说了。若如《大学》所说,心要无忿懥、无恐惧、无好乐、无忧患,岂不成了木石了。所以《中庸》只要喜怒哀乐发的“中节”,便算是和。喜怒哀乐本是人情,不能没有。只是平常的人往往太过了,或是太缺乏了,便不是了。所以《中庸》说: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明行两字,今本皆倒置。今据北宋人引经文改正)

《中庸》的人生哲学只是要人喜怒哀乐皆无过无不及。譬如饮食,只是要学那“知味”的人适可而止,不当吃坏肚子,也不当打饿肚子。

同类推荐
  • 我是红岩人

    我是红岩人

    《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史册上最辉煌的篇章,60多年来几乎被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地情感化,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以至文学艺术和历史真实交织在一起,大家更愿意接受艺术的感染。我有幸一生与红岩结缘,但我却是从红岩的后面走到红岩的前面。
  • 元曲之美

    元曲之美

    本书作者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并附有原作欣赏及曲人小传。
  •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

    《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赵凝散文集》是一本纯粹的散文集。坐在温柔日光下,阅读里面的文字,可以让你的心里面干净而又温暖。没有过多多余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负担,等你合上书的时候,也仅仅是感慨时光流转,岁月静好。作者赵凝的本意就是想让读者远离那些喧嚣的文字,让《写给岁月的小情歌》这本书素雅洁净地放在每个人的案头。文中所娓娓道来的场景或故事,可能就在你的身边,或者发生在你的身上。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 中国20世纪文学价值论

    中国20世纪文学价值论

    体例和观点有重大变动。一是在史论结合上,更突出论的特点,对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重建中的重大深层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比如文学介入社会价值体系重建的具体分析,对这个世纪文学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的探讨,价值与存在与真理的关系问题等等的研究;二是在对20世纪文学价值重建嬗变轨迹的研究中,加大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与现代文学比照的研究,并在与世界文学、古代史学的纵横比较中确立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意义;三是表达和语言叙述风格更加活泼,富有个人风格。
热门推荐
  • 第一奶爸

    第一奶爸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百里留(流)芒(氓)的崇高理想。天上突然掉下两熊孩子,百里留芒的生活少了平静,多了啼笑皆非。如果是两孩子就算了,还有两熊孩子的美女姐姐也不让人省心?蠢萌的小贝,张狂的小明。两个萌宝一留(流)芒(氓),一段爆笑的人生就此展开!随着两个熊孩子的到来,百里留芒身上的隐秘被揭开。他们的到来真的只是偶然吗?一幅欢笑的人生画卷,一段难忘的青春校园,一场煎熬欢快的高三奋战。尽在于此!你是否对那段青葱岁月念念不忘?这里有我的回忆,更有你们的人生!
  • 赢家天下

    赢家天下

    普普通通的作者何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古代世界。何桐顶替的是深恋着当朝七王爷的林家大小姐的身份,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七王妃。在欢脱和纠结的相处之中何桐和七王爷逐渐相爱,和这个世界产生紧密关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辰使徒

    天辰使徒

    看主角行走于平行时空,练习古武,与大宗师一起战斗。南京龙脉是不是真的镇压华夏的气运,鬼子对我国民的屠杀是否另有目的。开起龙脉之地,古老密藏,开启一段旅程。华夏神话与西方诸神,它们会不会隐藏在某个平行时空之中。神秘的金字塔能真的存在,建造它的文明难道就是诸神?两个文明发生了怎样的碰撞,大西洲却被华夏神器封印。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欢迎加微信:summer913586(尼古拉斯龍野)讨论QQ群:105831272
  • 天灵战神

    天灵战神

    一个落魄小贵族因为一些“品行不端”的谣言从而无法进入学院学习,却因为一句气愤之余的无心之语破例被女子学院给录取了,可是在那里能够学到什么?娘娘腔吗?不会吧……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哦!!!
  • 龙魂飞车

    龙魂飞车

    九度空间,太基大陆,这里是飞车的世界,车手凝源力而修行,达三星乃称骑士,骑士习战技,裂天地,争做无上强者。少年雷诺,拥龙魂,控二重身,座下紫金飞车,横扫各大赛道,灭天才,踏妖孽,夺巅峰荣耀……
  • 花开陌路

    花开陌路

    淡蓝色的信纸轻轻地被林飞拿了出来,看着上面优美的字迹写着“给我的初恋”。那是莫小雅的字迹。沾染着温春素秋的老旧时光,那一纸冰凉像一把刀锋轻轻地划开那些青春的迷茫,伤痛,不堪与撕心裂肺。
  • 璇玑平乱录

    璇玑平乱录

    璇玑大陆上战火纷飞,各个门派百家争鸣,雾谷一门应时而出,且看众人如何在这乱世求存,如何在这片大陆上纵横天下!
  • 归墟大陆

    归墟大陆

    在这片名为归墟大陆的土地上,罪恶、污秽滋生出邪恶的生物,名为恶魔!恶魔肆虐这片大陆,没人知道它们的来历,从何而来,只知道它们的生长进化是以普通人类的血肉精华为引,它们是毁灭者!为了毁灭人类而来!”恶魔席卷大陆,人类面临着到灭亡的危险,就在这时候,所有人类中的英勇战士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圣纹宫’!圣纹宫存在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驱逐恶魔,拯救人类!故事,便是从这圣纹宫开始……
  • TFBOYS凯源玺之恋

    TFBOYS凯源玺之恋

    林梦雪,韩熙梦,上官子月,三个女孩,在一家咖啡厅遇见了三小只,经过一系列的剧情,让他们发生了恋情,可是,有几个人偏偏不让他们在一起.....最后会发生什么呢,大家拭目以待吧!
  • 极品特攻

    极品特攻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对于王紹宇而言,幸福就是偷窥。气质出众的冷傲校花,有木有!王绍宇:有滴……十足泼辣古惑小太妹,有木有!王绍宇点头道:必须滴……温柔婉约的仙子歌手,有木有!王绍宇臭屁到:她就我女友……公元三十世纪,人类已是解开生命的秘密,所有的一切全部由机器人代劳,但泡妹妹怎可假与人手,当然要自己勉为其难了!王绍宇曾经曰过:和尚!休要与贫道抢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