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0900000009

第9章 历史逻辑中的“第二性”

这个世界是男女组成的,一直以来却是男权占统治地位。当一个女人登上历史舞台,并施展个人的魅力,甚至对男人颐指气使,终究会引来众人的侧目和批评,然而这是她们的错吗?

吕后:女强人的手腕

闺阁制政天下晏

在封建中国,男人是权力的持有者,有思想、有智慧的女性,都只能通过男人来获得权力。而这些女性并非传统史书与文学中所描绘的那种迷惑君王、控制大权的野心家,她们往往先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在现实的打击下才变得冷酷无情,甚至灭绝人性。从吕后的人生经历,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这种转变的无奈与凄凉。

在未实现男女平等的封建中国,女人参政甚至当政的机会微乎其微,这也促使权力欲旺盛的女强人具有高超而准确把握机会的能力。她们曾凭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因在操控权力的过程中不择手段而让人侧目,对此应秉持平视的标尺。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之妻吕雉的狠毒和权变是出了名的,尽管她早年称得上贤惠,起初嫁给刘邦时,刘邦只是泗水亭长。吕雉的父亲是刘邦上司的好朋友,刘邦曾参加其寿宴,因为没钱而大胆虚报礼品。吕父本来要把他赶出去,可精于相术的他见刘邦“有天日之表”,遂使吕雉嫁之,刘邦不事农耕,织布耕田、烧饭清扫、照顾老小的责任都落在吕雉身上。

刘邦被拥立为沛公后,吕雉则晋级为王妃,但她没有过舒适的日子,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时,吕雉不幸成了俘虏,被押到两军阵前,面临着烹杀的危机。刘邦的态度是根本不在乎,这可能是成大事者特有的气质,其意未必在牺牲吕雉,但吕雉大概感觉到冰凉透骨。此后她被囚在楚军中做人质,折磨和凌辱自不必说,性格中便增加了多疑与缺乏安全感,其后遗症成为很多人厄运的开始。

楚、汉罢兵言和之后,吕雉回到刘邦身边,她恍如隔世,及至当上皇后,她仍然感到不安全,因为刘邦身边不乏红粉佳人,随时可能让她下台。最大的威胁是戚姬,这个气质高贵的得宠女人不是省油的灯,她明白皇宫是权力争夺的战场,其残酷不亚于刀剑相交的沙场,戚姬的办法是劝刘邦立其子如意为储君。

如意言谈举止都有刘邦之风,吕后之子刘盈怯懦,废掉刘盈立如意是刘邦打的如意算盘,但吕后跟她儿子不同,她要给情敌和政敌以极大的反击,且丝毫不张扬。

与戚姬不同的是,吕后觉得缠绵不如投其所好。在封建中国,男人是权力的持有者,女人要使用权力,必须通过男人的手实现。

如何把握男人的手?缠绵固然是一种方法,但辅佐男人成大事远比缠绵更为积极。要想做成大事,从心底感到生命的充实,就必须“靠自己”。

吕后千方百计招来刘邦以往请不来的“商山四皓”,即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找这几个德高望重之人费了不少劲,因为他们为避秦乱隐居山林,听说刘邦从不重视儒生,言语不干不净,始终不愿离开林壑幽美、云蒸霞蔚的隐居地,吕后请来“商山四皓”,使之为太子宾客,使怯懦的太子潜移默化地增长见识。

刘邦这回没话说了,见到四位白发长者,他知道太子已不可废,因为其羽翼似乎已成。他让戚姬起舞而自己放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缴,尚安所施?”

戚姬泪流满面,身处封建宫廷,母以子为贵,她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倒霉”,而吕后在树立威望的过程中大做文章,出手就把淮阴侯的人头拿来慑服群臣。她看到张良已过上半隐居生活,兢兢业业的萧何不是强硬派,除掉韩信很多事情就消停了。

在除掉淮阴侯的问题上,刘邦尚且犹犹豫豫,而吕后出手为之,人们就不免对她畏惧几分,吕后能果敢地解除刘邦心中的疙瘩,也让夫君“且喜且哀之”。淮南王黥布反叛时,高祖因病打算派刘盈讨伐,硬是被吕后涕泪交加逼上战场,“黥布不易对付,太子岂非羊入虎口!诸将多是太子叔伯辈,怕难以心甘情愿地俯首听命。”刘邦只好带病出征,战中不幸身中流矢,因伤口溃烂而驾崩。

刘邦去世之后,汉家天下固然还姓刘,但掌舵者已是吕后。吕后违背“非刘氏不王”的约定,追封其父为宣王,吕后的兄长、侄儿和外甥等10余人皆被封为王侯。在女人智谋被视为“头发长,见识短”的年代,吕后确为强者。

吕后采用黄老之术,以无为的方式管理国家,委任良臣、颁布良法,但“最毒不过妇人心”,据说封建中国的很多女人狠毒起来,男人乃是望尘莫及的。当复仇的时机终于到来,吕后频出狠手。

因为恨透了戚姬与赵王如意,唯恐“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吕后很快就幽禁了戚姬,砍手足、挖眼、烧耳,而后丢进厕所,称其为“人彘”, 让“人彘”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其状惨不忍睹。

据说戚姬曾做一首哀歌,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就是这首歌要了他儿子的命,“贱奴尚敢依靠儿子吗?”赵王如意很快被除掉。

封建社会的很多女强人的儿子似乎都很文弱,与很多缺乏起码的人性之举比较而言,文弱者不逾越做人的底线,当汉惠帝刘盈见到“人彘”时,大惊失色而泪流满面:“实乃非人之举,太后如此残忍,朕还凭什么治理天下!”

刘盈此后大病经年,借酒浇愁而不理朝政,吕后这时候已经不为其子乏能而担忧了,因为没人能夺走她的权力,子无能,母为之,“号令一出太后”。吕后拉拢皇亲国戚,排挤刘姓子孙以图篡国,甚至将外孙女嫁给儿子为后,结成怪异的夫妻,病病歪歪的刘盈不久去世了。

汉惠帝皇后无子嗣,吕雉为其找到一子,使这个孩子继位,此子名刘恭,他的亲生母亲被吕后杀死,刘恭得知真情后,童稚之口无遮拦,很快被吕后幽禁并杀死,另立刘义为帝。

任何人对权力的占有都不会是永久的,病笃的吕后虽不肯放弃权柄,但刘家子孙已容不得她放肆。让她失望的是,其戚吕禄手握重兵却不堪一击,周勃、陈平等发动兵变,她对江山的设计最终落空。历史没有忘记其功绩,独立掌政15年的她辅高祖定谋策,减轻百姓负担,匡正世风,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也算有大作为。

历史上夺得权力的女人大都忘记了自己的性别,她们往往如男人般掌权,于自己无关涉的事情跃跃欲试,对权力有足够的敏感度,有时可能缺乏母性情怀,处事为后世所遗憾。但此种女强人的“柔弱生刚强”之举往往惊人,于能屈能伸之中,活得生动精彩。

有时候,“退一步,进两步”,成事之前,吕后贤惠可人,至少是做出了贤惠可人的样子,成事之后则当机立断,立即做,坚持做,从而颇有所得,令诸多须眉汗颜。

但任何人处事都要对自身有道德的约束,可能不求对方理解,但要考虑自己的心安,吕后的一些举措不仅令自己不安,其子亦不安,“期期以为不智”。民谚曰:“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据说“孩子”应为“鞋子”,两词方言读音相同,情节大抵以鞋子更合乎常理,但世上确实有人舍得用“孩子”去套“狼”,“套狼”固然重要,但舍得孩子就真的值得吗?类似的事情多应深思。

贾南风:留下千古骂名的“祸水”

淫虐贾后乱朝纲

以荒淫为人生追求,是极为荒唐的做法,而荒淫的同时还要弄权干政,而且并不是专心治国,只是为了个人与家族的权力,就更是令人唾骂了。做了这些事的人,又偏偏是一个相貌丑陋、心肠狠毒的女人,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社会,才会产生贾后乱政的闹剧?是贾后个人过于深沉、狠毒,还是助纣为虐、利欲熏心的人太多太多愚蠢?

封建宫廷的权力属于男人,女人的平等在当时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可当女人如同甚至超过男人的时候,事情自然会发生变化,女人专权也并非新闻。只是有件事情令人意外,凡是女人独霸宫廷大都祸国殃民,最后还得男人来收拾。

女人有时忘记了自己是女人,而男人没有忘记他们是男人,这就好比转了个圈儿,脱了马甲又穿上马甲,女人和男人看着对方的时候,大都没发现对方有什么变化,都是自己认为对方可能成为的样子。

白痴皇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是个缺德的聪明人,丈夫的白痴起初让她沮丧,后来则让她感到快慰。因为封建中国的政治能使人神魂颠倒,这不仅能让她因摇尾乞怜者的姿态感到舒服,还可以任意摆布丈夫。

贾南风其貌不扬,“丑而短黑”的她不宜做太子妃,但这个丑女成了太子妃又成为皇后。其父贾充是西晋开国元勋,太子妃曾杀人,晋武帝打算将她废掉,只是碍于其父的功劳而不了了之,能在晋武帝“密封疑事,使太子决之”时蒙混过关,贾南风靠的是诡计。丈夫登基后,“纯质”而“不能亲政事”,她便如鱼得水。

历史对这位皇后的记载除暴戾之外,还说其“淫乐”。封建中国的女强人一朝得势,大抵要感受凌驾于男人之上的快意,荒淫之事便稀松平常,事情口耳相传,便成为民间传说,但贾后的黄色故事委实不多。

茅盾先生说,“贾后的荒淫别开生面。然而后世性欲文学内竟不见描写贾后的淫艳故事。此层似乎可怪。最简便的说明即因迭遭丧乱而亡佚,但根本的原因,决不在此。我以为根本的原因乃在后世文人不喜欢将短黑有痣的贾南风作为香艳的性欲小说的主人公。‘淫书’里的女主人必为美人,几乎已成中国性欲文学的定例。贾后丑黑,故不能感发许多文人为她特造故事。”原来如此!

如果只是荒淫,也仅反映了封建宫廷的荒淫无耻,而贾后的出名仰仗其暴虐。据说封建中国有两个去处至为丑陋:一曰妓院,另一曰宫廷。后者可能比前者更甚。

贾南风独掌朝政大权,滥杀无辜、诛灭异己,以致人人自危,朝纲为之混乱。比如,皇帝的姥爷杨骏就很倒霉,作为“三杨”之一,杨骏权倾一时,据说此人“不可以任社稷之重”,但他不甚自知,经常亲自过问朝中之事,“百官总己”,因害怕“左右间己,乃以其甥段广、张劭为近侍之职”,“又多树亲党,皆领禁兵”,因为其“暗于古义,动违旧典”,“于是公室怨望”,使得天下愤然,“骏知贾后情性难制”,也有几分畏忌,“贾后欲预政事,而惮骏未得逞其所欲,又不肯以妇道事皇太后”。这就有点儿自找麻烦了,经过明争暗斗,贾南风终于借他人之手诛之,“夷三族”,皇太后也因此被贬为庶人,后遭迫害致死。

此外,对晋武帝封的宗室、藩王,贾南风一直有“宿怨”,“不得骋己淫虐”,遂导演“矫诏”事件,以“擅杀”罪名除其后患,此举似可以被看做“八王之乱”的开始。

专权的贾后使大臣被玩弄于其股掌之上,朝廷完全听从其控制,丈夫成为她任意摆布的傀儡,此后她“诈有身”,从无子嗣的她化装成孕妇的样子,长期深居内宫,暗地收养妹夫之子韩慰祖,伺机废掉太子,以听其话的养子代立,其党羽、亲属皆任要职,族兄、从舅、后母都在国事问题上有左右的能力,以致政局日益动荡。

太子“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恒在左右”,武帝让司马衷继承帝位,实际上看重的是孙子,他曾经当众人面夸奖孙子,认为颇有其先祖司马懿之风,“此儿当兴我家。”

如果说太子能够兴家,贾后的做法就有些败家了,当然,败的是司马家,从中渔利的是贾家,但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贾后毕竟不是武则天一类具有宽广眼界者,她大概没有看到,贾家之能荣耀,全赖分得司马家一杯羹,司马氏政权不稳,贾家随之摇摇欲坠,而且事情做得过头了,“必有余殃”,在这个意义上,贾后及其党羽的倒霉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任何的“暴戾”和“专制”都不可能持久不变,司马宗室诸王“因众怨谋欲废后”,贾后确实是个敢作敢为的女人,手段残忍的她杀死太子“以绝众望”,谁知适得其反,见太子已死,忍无可忍的宗室诸王率兵闯入宫廷。

《晋书》精彩地记录了事情的经过:“使翊军校尉齐王入殿废后。后与母有隙,故伦使之。后惊曰:‘卿何为来!’曰:‘有诏收后。’后曰:‘诏当从我出,何诏也?’后至上,遥呼帝曰:‘陛下有妇,使人废之,亦行自废。’又问曰:‘起事者谁?’曰:‘梁、赵。’后曰:‘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至宫西,见谧尸,再举声而哭遽止。伦乃矫诏遣尚书刘弘等持节赍金屑酒赐后死。后在位十一年。赵粲、贾午、韩寿、董猛等皆伏诛。”

贾后党羽被诛杀者数十人,终于发生“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宗室日衰”。

贾后残暴干政,使大一统的中国陷入了300多年分裂割据的局面,惨烈的血流淌到身后。权力为封建中国宫廷的现实图腾,令人不得不尊崇和敬畏,善用“法”、“术”、“势”者之手腕令人折服,民谣曰:“南风起,吹白沙,遥望鲁国何嵯峨,千岁髑髅生齿牙。城东马子莫咙,比至来年缠汝鬃。”其中不乏诅咒之意。

尽管不是红颜,但贾后无疑是封建中国的祸水之一,祸水之为祸水皆系其所为,不因其是男人还是女人,特别是在封建中国,不仅宽容女人是极难之事,其实,宽容任何人都不容易。

鲁迅先生说,“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仅读“《历代纪元编》,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一个小玩艺儿。但是在新近编纂的‘历史教科书’一流东西里,却不大看得明白了,只仿佛说:咱们向来很好的。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想来就没有挣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在中国逐渐树立现代国民性的时代,先生的这番话实乃醒世之言,值得深思。

武则天:这个女人不寻常

盛唐的无字评说

以女性的身分走出后宫,君临天下,成为大唐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后改朝换代,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令所有人瞠目结舌。在男权社会中,她的行为是“离经叛道”的,但她的做法也是许多男子望尘莫及的。她的功绩被载入史册,她的过错也被世人铭记,因此, 她留给后人一座无字的丰碑,将对自己的评判权留给所有的天下人,也留给历史的后来人。

巾帼不让须眉有很多方式,比如才艺绝伦或智巧令人惊叹,亦有以权谋及其实践之果敢令男子汗颜者穿过历史的烟尘,至今为人言说,成为影视作品多次演绎的主角。

传统的封建中国是男权社会,女人是依附于父权、夫权的被支配者,其中具主导能力者大抵通过男性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但历史不乏偶然和例外,女人在封建中国称帝并非绝无,称帝且智慧、能力与勇气如武则天者尤其令人惊叹。

盛唐的无字评说以权力构成现实的支撑,在这个意义上,女人之依附男人的合理性值得质疑。

出身于木材商人家庭的武则天14岁入宫,正值豆蔻年华,最初的名分是才人。

据说离家进宫的时候,她的母亲涕泪悲泣,武则天觉得此举无益,进宫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这种跃跃欲试的劲头颇不似贾元春为那“见不得人的去处”所悲。

当时女人入宫的最高目标是成为皇后,若以传统的方式,必经漫长路途,且胜算无几,半途而废甚至身败名裂者数不胜数。才人、妃嫔、婕妤者与皇帝直接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更何况,唐太宗是千古明君,平时日理万机,有太多的奏章要批阅,有太多的事情要安排,两人的直接接触屈指可数。

武则天入宫被赐名“武媚”,媚者,可爱也。尽管武媚曾以对付烈马的态度让太宗一惊,但李世民欣赏其容颜而绝非权术,况且他已至暮年,这颇让这个有政治抱负的女子忧虑,好在皇子李治“常得侍从”,接触到很有魅力的武才人,武才人隐隐觉得李治前途可观,两人传情相思,渐渐越过雷池。

太宗死后,武则天与很多没有生育过的女人同被送到感业寺当尼姑,她没有兴趣当尼姑,伺机回宫有所作为,懂得权术而善于操控的她给李治的情诗感人:“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治也没有忘记这个大自己四岁的女人,为此常来感业寺,“武氏泣,上亦泣”。

让武媚回宫只是一种想法,要成为现实要等待时机,真正给武则天提供机会的是王皇后。李治当时正宠爱萧淑妃,王皇后意在为萧淑妃树立强敌,而武则天也很能取悦王皇后,这样,武则天三年后被召入宫拜为昭仪。

这是王皇后为自己酿造苦酒的开始,事态没有按她设想的方式展开,通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李治打算立武则天为后,此愿引来很多议论,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以武媚出身不好而反对,且太宗有言,李治与王皇后乃“佳儿佳妇”, 李义府、许敬宗等则投高宗所好而赞成,其他人认为此乃皇帝家事,不必征求外人意见。

结果是武则天通过杀死女儿嫁祸王皇后,使高宗颁诏废后,以武则天代之。多智谋的武则天开始如鱼得水,此后,王皇后、萧淑妃、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结局悲惨。

由于李治体弱多病,“通文史,多权谋”的武则天有了施展政治才华的可能,“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李治患病目不能视之后,更是“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宫中称他们俩为“二圣”,皇后与皇帝平起平坐了。

武则天会用人,能操纵李义府、许敬宗、索元礼、来俊臣,也能驾驭狄仁杰、李昭德、姚崇、宋及张柬之。

李治驾崩之后,按说应由太子继位,但武则天不放弃手中的权力。

在李治四个儿子中有三个当过太子,李弘在“御医无策”之后病逝了;李贤因“谋反”而被废为“庶人”;李显则窝囊得如阿斗,最后被想当女皇和皇太女的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送上西天;唯有聪明的李旦汲取经验,干脆避不上朝,武则天遂专国柄且威势日重。

之所以说武则天出身不好,不仅因为她父亲是木材商人,还因为武氏并非大姓氏。武则天为此修改《氏族志》,原来不能列入其中的武氏在新著《姓氏录》中被定为第一等。

掌握政治权力有很多办法,比如“垂帘听政”,但武后打算采取称帝的方式,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不仅有内部势力反对,还有人公然反对。

在武则天意欲称帝的过程中,很多元老重臣或被贬或被诛,李唐宗室诸王也多以谋反罪遭到屠戮。因武则天授意,沙门法明适时地进奉《大云经》,借佛祖告净光天女之语影射武则天是弥勒佛降世,应当以女身统治国土,代唐为阎浮提主,武则天此后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声中称帝。

成功运作这场政治变革后,武则天展开了剔除可能对其统治不利的恐怖活动,鼓励并将告密合法化,规定任何人不能阻挡告密者,而告密者的费用由政府负担,即使告错了也不反坐。

卑鄙可能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很多残忍的酷吏有了用武之地,武则天知道此举可能制造冤假错案,但不会逃脱漏网之鱼,能使有谋反之意者落网足矣。或因此,王夫之评价武则天曰:“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据林语堂统计,武则天谋杀过93人,其中包括她的亲人23人。利用酷吏之后,她又陆续结束了酷吏们的使命,继而破格任用有能力的人才,社会经济逐渐得到发展,政权稳定之后,武则天变得非常宽容。渐有“古贤王之风”,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运转,在阻止和支撑她当政的对比中,她知道该拒谏还是该纳谏,并适时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在对内生产、对外征战与文化建设等方面,武则天都有不俗的政绩,她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在其执政期间,全国人口近乎增长一倍。当吐蕃入侵时,武则天派将击败之,复置安西都护府,另置北庭都护府,打通通向中亚的“丝绸之路”,屯田与军粮的数量都足够多,并减轻百姓负担,比很多昏庸的男性皇帝强多了。武皇执政期间组织的著述活动也颇不凡,《玄览》、《古今内范》、《孝子传》等多为传世之作。

武则天毕生遭遇的最大难题在于传统文化,文化看起来力度不强,其意蕴却绵长而深远。武皇能打败反抗者,能在“阴盛阳衰”、“龙凤易位”、“乾坤颠倒”的游戏中稳操胜券。

她能一改李唐王朝的宗教传统,崇佛建寺,筑明堂铸九鼎,但她的反传统在当时却没有足够的社会条件。她曾重用宗室武三思、武承嗣、武攸宁,可又不能将政权交与他们,因为如果交给武氏人,自己只能以“皇姑”的名分走进历史,若交给自己的儿子,等于把江山还给了李唐,毕生努力付诸东流。

明智而无奈的她最后作出决定,迎回李显复立太子,读懂世事纷争的她遗诏:去帝号,称皇后,葬乾陵。回到李治身边,身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交的她以“无字”的自我评价落幕,毕生的是非以白茫茫一块空碑为记,大概反映了武则天最后的智慧,历史的很多事情是不以一时一地的言辞为定论的,都要留给后人评说。

马皇后:后宫中的德政

贤德皇后美名传

在君主的行为无人监督、无人制衡的时代,马皇后以其智慧、机变与坚韧的性格,为朱元璋校正着执政的方向,也用她朴实、勤俭的作风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使冷酷的明代政治抹上了一丝温情的色彩,也让她成为百姓心目中的贤德皇后。

封建宫廷中的女人并非都如妲己、褒姒、贾南风者,也有辅佐帝王成大业的贤内助,洪武王朝的马皇后正是如此。

载入正史的“马皇后”并非洪武朝的独家商标,汉明帝刘庄与明惠帝朱允的皇后皆为马氏,特别是前者亦有佳声,但二者之风范皆逊色于洪武朝。

洪武朝的马皇后出身并不高贵,是战火连天岁月中的无助孤女,未满周岁的她被郭子兴收养,郭将军与妻子都视其为己出,并亲自教她读书写字和针线女红,聪慧过人的她稍加点拨即能精通,及笄之年面貌端庄,举手投足间透露出大家风范,有能相面者说:“此女天相,不可等闲视之!”

朱元璋25岁时成为郭将军的部下,因作战勇猛深受赏识,大概正是这个资本使他和马皇后结成百年之好。朱元璋屡屡建功获赏,惹得多人眼红,甚至找机会拆领导女婿的台。

朱元璋是个直率的人,不仅与同事时常争执,就是在上司面前也常常直陈其观点。郭子兴多少有些刚愎自用,加之嫉妒者胡言乱语,朱元璋曾被幽禁思过,别有用心者甚至暗中断绝其饮食供给,试图把无法与外界沟通的未来皇帝推向死亡。马皇后偷偷地从密道给丈夫送来热饼,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多亏岳母说情,朱元璋才得以恢复原职,“嫌隙得释”,别有用心者得到惩治。

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马皇后随之成为王妃。为了助丈夫一臂之力,她亲自带领将士妻女为军队做后勤,前方士气大振,直至夫君建立明朝。

马皇后“有智鉴,好书史”,处事颇有见识,朱元璋毕竟出身贫寒,见到部下搜罗的大批珍宝玩物,自然是欣喜不已,忙把马皇后叫来玩赏,马皇后正色道:“元朝因宝物而国家不保,皇上要身外之物何用?”当朱元璋与陈友谅作战处于危急时刻时,马皇后当机立断,“尽发宫中金帛犒士”。朱元璋深明其意,“贵为帝后最怕生出骄纵奢侈,危亡起于细微”。

在视三寸金莲为美为贵的时代,马皇后以一双天足而自豪,凭着大智大勇为朱元璋摆脱诸多内部矛盾,能文能武、颇具胆识的她以女人少有的气度、果敢和智慧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辅君巩固了大明江山。她不仅创造了“露马脚”、“福字倒贴”等有趣典故,还在多秽乱的后宫以光芒划破黑夜,因善良淳朴、体察民情、安邦定国及勤治后宫而被民间传颂。

马皇后对宫中女眷颇为体贴,“命妇入朝,待之如家人礼”,她倡导妃嫔节俭仁慈,曾问及宫中女官:“汉朝窦太后为何喜欢黄老之学?”女官答:“清静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是其教矣。”马皇后用古训教导周遭:“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

朱元璋常称马皇后“与太宗时的长孙皇后比也毫不逊色”,谦和崇贤的马皇后说自己“只求无愧于心,哪敢与贤德的长孙皇后相比”!

她以女性的谨慎来弥补丈夫的不足,早朝议事常常延续至晌午,奏事官吏按惯例在殿上用餐,马皇后命宦官取来菜肴品尝,觉得味道不好,遂建议丈夫道:“人主自奉宜薄,而养贤宜厚,否则怎能笼络贤德之士!”朱元璋深以为然。为报答皇后的美德与辅佐之功,朱元璋数次提议赐其族人以高官厚禄。马皇后深爱家人,每提及早逝的父母即暗自垂泪,但觉得“外戚干政,易乱朝纲,官职恩赐外家,实非遵法”!这是她阅读历史得出的见识。

马皇后讲究宫廷礼仪,建议规定内臣不得着外臣冠服,不得与外廷诸司有文书往来,“不得干预政事”,杜绝宦官乱政。在提拔读书人出仕报效国家的问题上,马皇后亦颇有作为,明朝太学甫建之时,几千名学生居其中,很多书生家贫,携眷居京而乏养家之能,马皇后建议专设“红板仓”,使“月粮”成为明代的一项教育制度,目光可谓长远。

马皇后善于辅佐国君,每当朱元璋猜忌、苛刻的时候,仁慈宽厚的她便进行劝谏,挽救了很多无辜受疑者的性命,以图长治久安,很多事例可以为此佐证。

“开国文臣之首”宋濂辅佐明太祖19年,与“料事如神”的刘伯温并为“一代之宗”, 后来回到青萝山隐居。名士自然是桃李满园,满园桃李中也难保一二为枯枝,但“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出了问题,老师往往跟着遭受谴责。在封建中国,宫廷的判决常有“九族”之祸,中间一环有罪,即使其他人都是良臣,也都跟着遭殃。师生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精神的传承有时候比物质的传承更为坚实,师生之间的“连坐”也是经常发生的,明成祖诛杀方孝孺的时候,就将其学生列为第十族,所以,封建中国的师门一体至关重要。

宋濂之徒胡惟庸身为朝臣,却图谋不轨,因教授过他,宋濂以72岁高龄被押到京城,马皇后觉之不妥,遂数次进言,宋濂之罪因之得免。江南首富沈万山“赀钜万万,田产遍吴下”,终因财富惹是生非,明太祖决定杀之,马皇后适时言说不妥:“妾闻国法是用来诛杀不守法的人,并不是用来惩罚国君不赏识的人。沈万山虽然狂妄,却未犯法,不当诛之。”沈万山因而得以戍边。

马皇后并非“滥好人”,当浦江郑谦被赐予“天下第一家”匾额时,她觉得如此厚遇这“一千有余”之家令明廷不安,遂令人传话于夫君:“陛下当初一人举事,尚得天下;郑谦家千余人,倘若举事,不是太容易了吗!”朱元璋闻言大有知音之感。“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

马皇后早于朱元璋而辞世,她对生死的问题看得淡然,“生死有命,我病已不治,服药何用!”“世有良医,亦不能起死回生。”

临终时,她反复叮嘱夫君:“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宜贤,臣民得所!”言语至为朴实深刻,走到生命最后一刻,她仍然不忘告诫儿女:“生长富贵之中,当知蚕桑耕作之不易,当为天地惜物,且为生民惜福!”

马皇后辞世后,朱元璋悲痛无以言表,决定不再立后。《明史》赞曰:“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据说后宫感念马皇后贤德而作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斯万年;宓彼下泉,悠悠苍天。”送葬僧人作偈曰:“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纵观马皇后的生活轨迹,几乎从无负人之事,以道德的力量清除宫廷的阴霾,虽为圣人所告诫,操作起来却极为艰难,马皇后却尽力为之。她平生信佛,深知慈悲为怀,在稳定朝政的同时与人为善,注重在封建生活中播撒起码的温情。好人终得好报,这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心理慰藉,而好人未得好报亦为平常事,马皇后身后得如此礼赞,在封建社会实属难矣,当可慰之。

庄妃:幕后政治的策略

宫廷里的爱情变奏

爱情是什么?对生活在政治中心的男女而言,他们与她们的目光集中在政治、权力上,感情只不过是一件奢侈品。只有需要逢场作戏时,他们才会温情脉脉,用缠绵与柔情换取想要的权力与地位。没有人能逃脱这个宫廷法则,只有能善用它的聪明人。无疑,庄妃就是最善于利用这一法则,为江山、为儿子争取发展空间的女人。

“和亲”是历史的独特产物,凭借爱情抑或血缘以“永结秦晋之好”,从而稳固国家间的和平友好。但事实往往跟意愿产生距离,秦、晋这两个“和亲”的诸侯国并没因裙带关系而握手,反而成为斗争最为激烈的冤家。于是人们说爱情就是爱情,妄图用爱情去驾驭无边的权力,往往事与愿违。

但历史上的“和亲”毕竟有成功者,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赴吐蕃都对维护民族团结产生了积极作用,还有统治集团内部的“和亲”亦可圈可点,比如大清庄妃的下嫁之举。

庄妃本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在蒙古科尔沁旗,据说拥有“满蒙第一美女”之誉,她的姑姑是皇太极的正福晋,她被皇太极纳为侧妃。册文曰:“奉天承运,宽温仁圣皇帝制曰:自开天辟地以来,有应运之主,必有广胤之妃,然锡册命而定名分,诚圣帝明王之首重也。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尔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朕登大宝,爰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

皇太极很喜欢庄妃,庄妃也确实精明能干,在很多事情上都能辅佐丈夫,以至于皇太极去世前,后事交由她办理:“我今五十二岁,死了也不为夭亡,只恨中原未统,不能与爱妃共享世间富贵,不免遗恨几分。我死以后,福临可以即位,但他年幼不能亲政,只好由诸亲王摄政。”他传来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望二王顾念本族血亲,好好辅佐福临,他们母子都仰仗二王了。”

尽管皇太极有所安排,但帝位争夺战还是势不可免,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彼此陈兵示威,几乎造成八旗残杀。

这位皇叔的军队控制力很强,素有威望的他拥立福临为帝,也算对皇太极有所交代。表面迹象如此,据说福临当上皇帝与他的母亲有关。

庄妃着意笼络多尔衮,为能保护儿子和大清的前途,她以柔情拴住多尔衮称帝的欲望。一面是“满蒙第一美女”的柔情,一面是皇帝的宝座,多尔衮选择了前者。

他大概觉得只要能拥有前者,后者也是顺理成章,因为福临年幼无知,庄妃毕竟是女流,到关键时候都得听自己的,于是福临成为顺治帝,多尔衮舒服地以“皇父”之尊摄政。

封建宫廷男女之间的关系很少能用“爱情”来概括,什么是爱情?恋爱中人至少要对所爱不弃不离,至少林妹妹是不会献媚于薛蟠的,但宫廷中容不得林妹妹,尽管入宫之前如林妹妹一样冰清玉洁,入宫之后也得随遇而安,如果皇帝如薛蟠,甚至比薛蟠还糟,为了在后宫得宠,并能光耀门庭,也得着力讨好。

对封建宫廷中人而言,除非能幸运地获得长久的爱情,否则稍现即逝的爱情就像偶尔品尝的快餐,何况这样的爱情有很多亦杂糅在政治中间。

宫廷是政治的角斗场,不是爱情花园,宫廷缺少风花雪月,太多的男欢女爱无非是在昏暗的烛光里逢场作戏罢了。在这个意义上,后人不必对庄妃的“多情”过于苛责,在清军尚未入关的明末,庄妃母子权力不保,面对虎狼般的男人,一个弱女子又能如何?

“一样水土养育百样人”,人性美和人情美都是生活的构成要素,庄妃取悦多尔衮,意在其子登基,并能坐稳江山。李自成入京后,崇祯自缢煤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多尔衮率大军入关,或因庄妃柔情,多尔衮信守承诺,迎福临入京。

老成持重的范文程在多尔衮的授意下上奏:皇父刚刚丧妻,皇太后长期独居寡偶,秋宫寂寂,不合以孝治国的圣意,根据愚臣之见,应该请皇父皇母同居,以尽皇上的爱敬之道。

据说顺治面对千古一绝的奏章,也说了很多皇父皇母应该合住的话,以满清风俗,叔娶嫂并非大逆不道,于是庄妃下嫁,伴着多尔衮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岁月。张煌言诗曰:“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庄妃下嫁与顺治出家、雍正即位、乾隆身世并称“清朝四大疑案”,为正史所回避,但其情状是不难想见的。

多尔衮英年早逝,顺治此后开始实施“满汉一体,共享太平”的治国理念,庄妃在暗中为他做满洲亲贵的工作。做这样的工作并不容易,因为顺治羽翼未丰,尽管多尔衮此时已死,为群臣揭发而被视为逆臣,但顺治也不是个政治家,这个感情丰富的皇帝受不了宠爱的董鄂妃之死的打击,郁郁终日,后出家为僧,或曰染病身亡,总之是不能承担国家的重任了,担子又落在庄妃身上。

庄妃不是后来的慈禧,她以看戏的姿态走进变幻莫测的舞台,并不迷恋权力。在无女可嫁以“和亲”时,她能够做到委身以事之,以争得儿子的发展机遇;当愿望逐步得遂之后,她没有抓住权力不放,而是在幕后谨慎辅佐。

没有超然的幕后政治家的风度,清朝的历史大概就不是这般模样了。庄妃能力惊人,只从劝降洪承畴之事即可窥豹一斑。庄妃不迷恋权力,但她深知,汰弱留强是封建权力争夺中的普遍规律,在得失的瞬间里,考验的是竞争者的社交能力、生存智慧和判断力。

庄妃非常疲惫,她的丈夫、情人、爱子纷纷走远,让她这个女流掌握这烫手的权力,回首半生的艰难挣扎,她知道应该振作起来,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她去做,不能意气用事以致功亏一篑,她依照汤若望之议,立顺治之子玄烨为帝,抚养少年天子成为明君,开创清朝的“圣祖”盛世。

康熙即位之后,在铁灰色和阳光灿烂的背景之间,庄妃选择后者,即以养生为主,但每遇大事必力挽狂澜。庄妃乃古代高寿之人,七十五岁病逝,逝前遗言曰:“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同帮助皇太极一样,她推动着顺治和康熙这两代皇帝走上正轨,使得振兴国家成为现实,以女流之身拯男权世界,无阴险之心,有助人之爱,庄妃之德可赞也。

慈禧:强女人与末代王朝的相遇

垂帘听政江山冷

慈禧的执政,从清朝的历史而言,并不是偶然的。清朝中期开始,皇帝就已平庸无能,但权力却高度集中,皇帝是国家政策的唯一决断者。在这个背景下,野心勃勃的慈禧通过政变掌握了权力,从此在政权上呼风唤雨。她固然要为晚清的衰败负责,而腐朽的皇帝制度、无能的男人们则更应为这种畸形的“垂帘听政”现象负责。

鲁迅先生曾说:“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那些古老的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来负。但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诚哉斯言,在中国历史上,曾粉墨登场过很多“没有出息的男人”,史书上对“女性”之红颜祸水多所苛责,但别忘了他们都生活在封建的男权社会,真正应该承担责任的毕竟是自诩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慈禧身后承受的批判可谓多矣。当这位16岁的叶赫那拉氏进宫的时候,亦曾感到紧张和忧虑,她没有显赫的背景,只是缺乏才略又沉浸女色的咸丰皇帝众多的“附件”之一。

美貌是她取悦龙颜的资本,也正是凭借这个资本,她渐渐在宫中站稳脚跟,经懿贵人、懿嫔而一跃成为懿贵妃,而美貌背后的惊人的治政能力这时候还没有展露。

辟才胡同——慈禧的出生地——距紫禁城步行仅半小时左右,尽管入宫前深居不出,但对宫廷生活应有所耳闻,对封建宫廷的人性有起码的理解。似乎不难想见,这时候已成贵妃的她蛰伏在深宫,当以特有的方式“韬光养晦”,她要改变作为“花瓶”的命运,在未来的女政治家眼中,不愿仅仅流露出温顺的目光。

在重男轻女、后宫不准参政的晚清社会,属于她的机会微乎其微,时刻找寻机会的她能力却越来越强。当时英法联军已攻占大沽炮台,咸丰皇帝带着妃嫔逃到了热河离宫,为此一筹莫展,大臣多无良策。

逃亡的皇帝没过一年舒服日子就“驾崩”了,当时懿贵妃才26岁,遗诏立载淳为太子继位,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

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早亡君主临终前赏小皇帝和皇后各一方图章,载垣等拟就的谕旨只有盖上两方图章才能生效,尊载淳生母慈禧为“圣母皇太后”,慈禧紧紧握住了图章。

作为皇帝的亲娘,母以子贵的她无疑是实际的当权派。但事情并不顺利,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这时候还没有领教这个漂亮寡妇的厉害,他们当面指责两宫多管闲事,八大臣的权力遮蔽了慈禧那枚图章的光芒。

无能的慈安只知哭泣,深谙权术的慈禧也陪着慈安抹过眼泪,但她的泪水日益冰冷。

时机要寻找也要等待,当时御史董元醇因痛恨肃顺而奏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这个谬议因改变清朝祖制而遭到强烈反对。审时度势之后,慈禧以退为进,痛斥了董御史,为自己涂抹了保护色,她要等待并策划更合适的时机。

身居承德的她举重若轻地完成了与北京合作者的秘密联络,回京后,出人意料地发动了辛酉政变,迅速逮捕并处死肃顺等三位主要反对派,其余五人被革职,重任军机大臣,此后改元“同治”,这是她真正母仪天下的开始。

垂帘听政的她着实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为政方略,不偏听或偏信任何部属的言辞,遇事召集诸臣商议,综合意见以决断,之后便安排相关官员全力去办,误事者将遭到严惩。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处事方式已属不易,清廷官员在此后近50年的时间里对她畏惧而钦敬。

慈禧之所以能够长期把持朝政,与其子不争气有关。儿子似乎不乐意同母后大人“同治”, 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同宫中的佳丽缱绻,甚至同心腹太监到宫外寻花问柳,直至染上梅毒,驾崩时不到20岁。

这时慈禧已进入不惑之年,在把持权力的问题上,她确实没有什么疑惑,深知不能退出历史舞台,果断地让载过继给她和慈安为子,载代兄继位,历史上便有了四岁登基的光绪皇帝。此后,同治皇后带着腹中的孩子“绝食殉节”,这是慈禧残忍地酿造的宫廷惨案之一。

光绪帝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她要把这个外甥培养成听话的工具。大概过于严厉,又没有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此后光绪听到打雷就害怕,男人气实在不多。这时慈禧是矛盾的,一方面为外甥无能而失望,一方面又为这个过继儿子听话而欣慰。

直至维新浪潮波及紫禁城,光绪帝“决意变法”,她提议不要操之过急,可外甥刚愎自用,甚至不听她的话,她便不答应了。

据《清廷戊戌朝变记》载:“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天下财富民强也。”只是维新伤害了太多老臣的感情,“不足以安天下之心,不足以存宗社之守”。

花甲之年的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把无能的外甥软禁起来,她深知“自古太后垂帘,没有得世人之好评的”,但对大局的走势又不放心,只好从颐和园回宫,这时她也看到改革的必要,推出较“百日维新”更有力度的方案,每天都要在凌晨“宵衣旰食”地接待群臣。

对慈禧的历史角色不妨加以辩证审视。在她主政期间,中国社会还是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认同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愿望,开办新式工业,训练海、陆军以强国防。比如,废科举,派年轻学子赴欧美留学,创办新式学堂,甚至“禁缠足令”,解放多年来遭受缠足之痛的中国妇女,以独特的艺术眼光设计皇家园林,提倡京剧艺术。

但她的知识太浅薄,尤其表现在对外战争上,不懂得对全世界一切国家宣战的后果,不知道仅仅杀了外国代表与传教士,根本不能震慑该国军民,曾强盛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不能说与她无关。

江山日益寒冷,很多盼望中国富强的有识之士怒其无良策拯国家于危难,加之封建宫廷积弊难返,割地赔款的账都算在这个女人身上,“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章太炎的联话入木三分。

回顾晚清中国的历史,对沦为半殖民地的事实,应该有更多的人来承担责任。当人们试图看清历史全貌时,她生命的天平上似乎并不应该表露出高度的倾斜。

在列强环攻下的封建中国,这位垂帘听政者能维持起码的运转已算有为,疗治当时的中国社会,即使传统的英主再生,亦无胜算之能,关键是改变传统政权的格局,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思路替代之,而这绝非清廷统治者所愿为。

值得提及的是,当“孝钦慈禧端佑康熙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入葬20年后,国民革命军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炸破了她的陵寝,此举当然不是为了进墓拜谒昔日的太后,但这种做法与痛恨慈禧误国亦无太大关联,因为该军长几乎将墓中的宝物全部盗走,其意昭然可见,这大概决不是聪明的慈禧生前所能预料到的,她的显赫和贪婪、聪慧和狠毒、韬略和阴谋都随着身后的劫难而化做历史云烟。

同类推荐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本书是他的口述自传,全面回顾了他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从热血青年到党员专家,毕生献身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我国航空动力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从中反映出吴大观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殚精竭虑的赤诚情怀和高贵品质。
  •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名人武汉足印(丛书):体育卷

    武汉市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烘托这个名城的众多因素中,历史名人在武汉的活动与贡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历史名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多方面。但从民国时期走来的历史名人,很多都已经去世,健在的也已经高龄。记录他们在武汉留下的足印,是方志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留地方历史的一项抢救性的工作。2010年7月下旬,经过酝酿,地方志党组决定编纂一套以武汉名人为主,以传记形式出现的系列丛书。
  • 有趣的中国皇帝

    有趣的中国皇帝

    本书汇集了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以及不同朝代盛世时期的多位皇帝,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讫清朝康熙皇帝。书中对他们的生平逸事进行了讲述。
  •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改变人生的经典故事

    改变人生的经典故事

    本书分人性的得失、真与美、虚荣之心、细节之失、贫富与强弱之辨、自尊与自重、自制之力、宽容之心、勇气的价值、自信与信息、朋友与敌人等41辑。
  • 凶太子悍妃

    凶太子悍妃

    喂见没见过这么悲催的人啊刚要坐上黑道至尊的宝座就给老子玩穿越啊啊穿越就穿越了吧还特么的是个太监眼瞎了看不出来我是女的吗啊太监就太监吧还特么长得这么娘长得潇洒英俊点也好了这就霸了老子还特么的被人抽了一鞭子靠没天理了啊某女一副别人欠了她几千万的样子对着蓝天一阵狂吼这时后面一个男子脸色就和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只听他大吼一声:身为一国公主打扮成太监样子爷就罢了居然还偷东西还不赶快跪下恩?啥我是公主哦吼吼吼太他娘的高兴了只要不是太监宫女都行哦吼吼吼
  • 沧海

    沧海

    本书集汇了作者多年来思考和学习的成果,展示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其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是与现实主旋律紧密合拍的,那就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 重生之回归

    重生之回归

    一个21世纪的数学家的意识莫名其妙的回到了和他同名同姓的一位民国时期青年学生的身上,究竟他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黑化三国

    黑化三国

    历史的真相未从向后人掀开。当我们明白自己所知的与现实相反扭曲时,你是否还能正视自己原本心中的世界?白陵告诉你答案!他能力不高,智商不突出,但是既然穿越而来,看到了颠覆的世界。那么总要做点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为刘备出谋划策?真的?刘备因仁德闻名于世,广纳人才,只为复兴汉室,真的?曹操世称奸雄!他愿意这么做?时代逼人,真是如此?还是禁受不住那从古至今没人忍住的诱惑?
  • 风语之乱世迷离

    风语之乱世迷离

    她,一个千金大小姐,一副倾城美貌,却遭遇国破家亡的不幸,自己被俘虏,亲人被绝杀,百姓苦不堪言,她,决定生还是死??
  • 除却师

    除却师

    他,力量强大,无法匹敌;他,拥有着强大的力量。他传承着诸多力量,蓄势待发,他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为着自己的使命生生不息。名字只是代号,没有意义,他只有一个目的:拯救。他就是——除却师。他无所畏惧,只为能在千钧一发之间,拯救、帮助他人,和谐并存于宇宙之间。
  • 鬼眼狂妃

    鬼眼狂妃

    天启国开国将军府嫡女二小姐,一夜之间暴毙身亡!大爆炸后睁眼的一瞬,国安部特殊情报局SMP特殊事件调查组组长骂了句脏话。当现代顽劣女天师穿越到天启国开国将军府嫡女二小姐身上,一度萎靡不振的京城绯闻再度崛起!
  • 危险关系

    危险关系

    她,是市长大人的私生女,生母是低贱的舞女,亲爹不疼,后母阴狠,姐姐毒辣。而他,是金融巨头的独子,头顶无数耀眼的光环,偏偏随手一指竟相中了最没地位的她。
  • 千古一话

    千古一话

    千年后的火雨引出了千年之前那惊天之谜,千年为期都是棋子,他手持干戚,冷冷一笑,我命只由我,天道凭何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