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5500000037

第37章 三国历史资源与中国思想的出口(1)

引言

过去的历史再精彩,也无法对现代人构成真正的威胁,而历史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它已经过去了,一去不返了,所以能够给人许多想像的空间、猜测的空间和解释的空间。历史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个是试错,一个是存疑。

因为历史是在时间的一维世界中存在的,所以一切的历史活动出现之后就不能悔改。因为不能悔改,所以在一个具体的事件或者一个具体的时代中,什么样的历史发展模式最为合理,是根本无法验证的,因为历史不是电影,不能回放,无法比较。而历史所能验证的,则是什么样的情况是失败的,是错误的,比如秦朝的灭亡、项羽的失误、李自成的溃败、甲午战争的失败……人们经常会有设想,说怎样能够避免那些失败、失误或者错误,人们立论的基础,就是历史本身试错的特点。在历史的试错实验中,能够被试错的,只是诸多想法和决定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只能作为预备提案而存在,有的想法有幸被记载进了史书,有的决定湮没无闻。这些没有被历史现实加以验证的,一旦错过了那个历史时代,就再也无法证明其真伪优劣了,因为产生这个想法的具体时代背景不复存在,这个决定所要指向的历史现实也早已成为陈迹,所以,那些不曾成为历史现实的一部分的想法和决定,只能作为人们思想世界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古人的想法和决定即使在今天有人想要去付诸实行,也肯定会变味甚至变质。

翻回头来,三国的历史,也是试出了很多错,也存留了很多疑的历史。正因为有错,所以人们会想这错在哪里,如何才能不出错,正因为有那么多闲置下来的想法和决定,人们才会假设这些思路如果变成了现实,历史能够向什么方向发展。当思考的过程从简单的感性判断转变成为学理的探讨和艺术的表现时,三国的历史就不再是三国本身,而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思想资源了。

)1.包装到位的三国文化

事实上,无论是一段历史,还是一个人物,之所以能够让无数人关注并且欣赏,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天生丽质”,一个是“包装到位”,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这首词里面充满了心灰意懒的情绪,和不屑于钩心斗角的孤傲。在范仲淹看来,三国时代的那些英雄豪杰,虽然人人称道,但忙了一辈子,就只不过争得一个破碎的江山一角,谁也没有能统一中国,这对英雄人物来说,不但不值得夸耀,反而是一种耻辱。范仲淹认为,刘备、孙权、曹操“用尽机关,徒劳心力”,但是没有再造一统,就相当于做了一场无用功,还不如像刘伶那样一醉方休来得痛快。

范仲淹这番话说得半真半假。半真,在于他所叙述的三位霸主征战一生却只换得破碎山河的三分之一这一现象基本属实;半假,在于他借着评价三国历史的机会,抒发自己对北宋政治时局的情绪。

有趣的是,为什么范仲淹会借着评价三国历史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呢?为什么他不去评价汉朝、唐朝乃至夏商周的历史来暗藏深意呢?很明显,当时的北宋,正在和西夏、契丹“三分天下”,而且北宋在军事上屡屡受挫,此情此景,只能让人想到大一统分崩离析的战国、三国、南北朝,而不会想到大破匈奴的汉朝与“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唐朝。

无独有偶,唐朝的才子杜牧也有一首以三国排遣自己内心情绪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年周瑜正是靠着火烧赤壁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也是靠着火烧赤壁一跃成为三国时代最为著名的大将之一。杜牧偏要唱反调,怀疑如果没有东南风,火烧赤壁还会不会出现,周瑜还会不会成名。周瑜的成名已经是历史的定论,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杜牧“多此一问”,感叹偶然因素对个人成名的影响。实际上,杜牧自己,在年少时就有才子之名,可是因为被卷进了唐代最大的政治斗争——牛李党争,一生都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不正是一个空有韬略,但没有遇到东风的周瑜吗?可见,杜牧也不过是以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

有一句老话,叫做“看三国落泪——为古人担忧”,说的是忘记现在而一心扎进故纸堆的天真与可笑。可是,谁能够真正放弃所有的现代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古人的世界中呢?我们对古人、对历史的看法,都是以现实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评判标准。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往往是自己平素最关心的问题。所谓怀古,只不过是将历史作为素材,构筑自己心中所想像的古代罢了,甚至可以说,怀古,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梦,把自己想像成古人,或者把古人想像成自己。

是不是我们平素生活过于清闲,所以要把古人拉出来审判一番。指摘出若干不是?事实恰恰相反,每当我们最是忙碌、最是感觉工作进入瓶颈状态之时,越是想要看看古人在面对同样情况的时候是如何应对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寻找古人为人处世的原则、从政用人的政策、治国安邦的方略,才会用我们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古人。

我们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历史作为经验来学习,本身不奇怪,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都要埋头在三国这段历史之中?难道三国的历史中,蕴藏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所有智慧?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不约而同地关注三国?

事实上,无论是一段历史,还是一个人物,之所以能够让无数人关注并且欣赏,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天生丽质”,一个是“包装到位”,这两个原因缺一不可,否则,“天生丽质”可能永远“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者是虚假的包装和宣传弄巧成拙,“东施效颦”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奥黛丽·赫本拥有全世界亿万的影迷?一来因为她拥有天生的美貌和雍容华贵的气质,二来是因为她这种美貌和气质找到了适合她的作品——《罗马假日》,正是这样,她才能成为世界电影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座丰碑。假如让她去演《乱世佳人》里面的刁蛮姑娘或者是《毕业生》里面的颓废青年,恐怕她也不会拥有如此多的崇拜者了。

历史也是一样,三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必读的历史,就因为三国时代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由分裂走向霸权、由霸权走向统一的螺旋变化过程,以及对这段历史进行过精彩描写和宣传的《三国演义》的作用。

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若干次,但是每次基本都要维持几百年的时间,比如春秋战国,比如十六国南北朝,比如唐朝中期之后的藩镇割据一直到五代十国……只有三国时代,把历史上统一与分裂之间的转变,浓缩到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而且这一百年的时间里面,能人辈出,各种精妙的策略也层出不穷,各方英雄棋逢对手,展开了势均力敌的较量,我们平日想要看到的东西,都在三国历史里面浓缩了。仁者从中得到智慧,学者从中品味人性,政客从中读出权谋,商人从中学会经营,老人从中感悟兴衰,青年从中感受英雄。

而《三国演义》对三国历史的大众化,更是功不可没。书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展现了作者对乱世的看法和对英雄、枭雄、奸雄的不同态度,并且用浓墨重彩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人与人之间的情义,还把三国时期的大小战役描绘得栩栩如生。自从《三国演义》问世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启蒙的教材都是《三国演义》,而不是记载三国历史的《三国志》。从了解历史的真相而言,这未免有点买椟还珠的嫌疑,但是从对三国历史的宣传上来看,《三国演义》恰恰抓住了中国百姓的心理,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喜爱,对什么憎恶。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本“可能性的三国历史”,就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对三国历史进行重新编排,经过筛选之后制造出来的历史。用今天的话来讲,《三国演义》可以称为“戏说三国”或者“三国王朝”、“三国秘史”,但是在那个时代,《三国演义》就是给中国人圆一个梦。什么梦?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去进行政治实践的梦。

那么,为什么要把三国当做一种实践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的梦呢?为什么不选择唐代那个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为什么不选择号称士大夫生存状态最为优裕的北宋?

为什么偏偏是三国?知道了这一点,就会知道为什么历朝历代会有那么多的人以三国作为自己抒发情感的突破口了。

应该说,当三国成为万人谈论并且每每以三国作为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教科书时,三国就不再是一段历史,而是一种资源了。而人们之所以要拿三国来说事,因为三国是可以拿来说事的资源。

听起来这话好像不大好理解,那么来打一个比方:当石油潜藏在地下的时候,石油只不过是这个地球上的一种物质存在,是作为古代生物曾经存在并最终沉淀变成油类的一种证据,没有和人类发生什么关系。但是,只要和人类发生了接触,让人类认识到石油可以利用,石油马上就不再是一种地壳中的物质,而是人类使用的资源了。

资源是什么?资源就是人类可以利用的东西。看看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壤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哪个不是人类要用来为自己造福的?好像人们不会说“废品资源”这样的词,因为那不是人类可资利用的幸福源泉,仅此而已。

那么,三国作为一种资源,对人们到底有什么用?可以为人们造什么福?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人们为什么非要把三国当成资源的根本原因。《三国演义》的前面,有一首词,已经脍炙人口,正好可以用来回答“三国有什么用”的问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到了吧,正因为三国时代“是非成败转头空”,而导致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正是被“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浪花淘尽的“英雄人物”。且不管这么说对不对,古人就是这么理解的,他们觉得,没有那些英雄人物的活动,就不会有风云变幻的三国历史,就不会有那将近一百年中的是非成败。所以,要探究我们现代人为什么会有兴衰成败,为什么会有功过得失,可能我们一时还看不清现在的局势,但是我们有三国啊,可以看看三国时代的情况怎么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人使用了什么策略获得了成功,什么人采取了什么方法导致了失败。

说白了,三国是什么?就是案例,它不是干瘪的成功之路教程,而是把胜利守则隐藏在其中的个案。这么说来,三国的历史,已经超越了时代,超越了那些只有教条没有实用办法的儒家经典,成了和今日的MBA教程相似的重要资源。而历代想要从三国历史中寻求出人生发展道路和事业前途的人,也确实获得了他们想要的资源。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明末清初的抗清义士、大学者顾炎武。

顾炎武说过一句话,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大家都知道,但是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这句话是在谈论什么问题的时候说出来的。事实上,这句话是顾炎武在评论三国历史的时候说的,这段评论收录在他的名著《日知录》里面。他评论的,是三国的曹魏时期“正始之音”的情况。当时,曹魏处于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小皇帝曹芳的时期,而那些享有盛名的名士们,团结在曹爽周围,不去想如何建设国家,而是空谈心性,说一些十分玄的话,但是还十分受到士林的赞赏,誉为“正始之音”。顾炎武生活在明末,他亲眼目睹了明末士大夫们谈王阳明“心学”的情状,而且还看到了东林党士大夫们虽然刚正不阿但是缺乏治国才能的现实,正是这样的情况,才让明朝最终在党争和农民战争的打击下灭亡。顾炎武想知道明朝的灭亡和曹魏的灭亡是不是有什么相同之处——两个都是由军事家开辟的朝代,而且都推行鼓励自耕农的政策,自然会有一些相似了。最后,顾炎武在读到曹魏的“正始之音”时,发现曹魏之所以能够为司马懿所篡权,并不仅仅因为曹爽本人的无能或者魏明帝曹叡托孤没有找到合适的顾命大臣,而是朝中的官员和国家的士大夫们根本不关心国事,只是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或者想着说一些玄乎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话来赢得士林传颂的虚名。当一个国家已经失去了凝聚力,作为国家统治核心的官员和士大夫都如此堕落,这个国家的统治又怎么能够长久呢?因而,顾炎武就在“正始之音”这段历史的后面,作了自己的评论,说亡国有两种情况,一种仅仅是国家的灭亡,即“亡国”,另外一种是不但政权覆灭,连这个国家生存的民族也将历经磨难,称为“亡天下”。顾炎武说,“亡国”并不可怕,因为那只是一家一姓的失败而已,但是“亡天下”就非常可怕了,因为那是意味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大难。被清军入关屠杀刺激的顾炎武,在明朝“亡国”又“亡天下”之后,正是在三国历史中寻找到了解开历史谜题的方法,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

)2.雅俗三国双重变奏

不知不觉之间,“俗”三国的内容也会为“雅”三国所吸取,而“雅”三国中的一些理念,也会慢慢进入“俗”三国的戏文之中,这种双重变奏,不断丰富着三国的历史资源,让不同时代的中国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希望。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种,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这种戏谑的文字,一看就知道出自最富有讽刺细胞的元代。元代的杂剧和散曲擅长用离奇的比喻和夸张的想像来表达作者对幸福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这一首散曲也不例外。作者把那些历史上被称为非常之才的大人物进行丑化,认为他们不过是靠哄人才成就事业的骗子罢了。而曲子作者所举的例子里面,就有十分被后人推崇甚至认为是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两头蛇南阳卧龙”。

把“卧龙”诸葛亮说成“两头蛇”,未免有失口德,但也只是对那些空有大名而做不出大事的人揶揄和讽刺而已。不过,如果钻一下牛角尖,为什么这首元曲里面要拿诸葛亮的称号“卧龙”做例子来讽刺那些名不副实的人呢?换句话说,诸葛亮哪里得罪你们了?

同类推荐
  • 废柴公子闯大明

    废柴公子闯大明

    现代人的火药利用知识和古代火药技术相结合,提高科技力量后的军队战斗力;柴宝臣的三位夫人有两位比柴宝臣小四岁,有一位比柴宝臣大五岁,三位夫人身份各异,既有大家闺秀,又有官宦女子,还有乡野少女,这些女子甚至还兼有学生、犯人、人妻等身份;会有很多现代元素融入故事,比如真人CS、植物大战僵尸等等;大规模的战争场面,让你目不暇接;美丽的中华古诗文在小说里穿插呈现;细腻的心里描写,鲜明的性格塑造,原汁原味的古代场景摹写,快来发现你心中的柴宝臣,一起加入闯大明之旅吧!
  • 大明的崛起:日月恢宏紫禁城

    大明的崛起:日月恢宏紫禁城

    解读明朝的崛起,让这个原本已经远去的王朝背影更为清晰,帝王们的形象不再神秘,变得更为鲜活。大明王朝,我们看到了日月耀华夏的盛世恢宏,末代汉族统治封建王朝依旧是东方的巨龙。
  • 三国群豪传

    三国群豪传

    东汉末年,寒霜遗才张角仅凭一人之力把大汉王朝搅得天翻地覆。黄岳八俊、颖川八杰、水镜八顾,三大当世名士门生各自为自己的理念而战。主角段勋,黄岳八俊之首大师兄,守望星座为皓天麒麟。另类三国,再现超智商的阴谋阳谋。
  • 桃花国殇传奇

    桃花国殇传奇

    宴国诞生一位平定天下的大王,却被人所埋没、被亲兄所陷害,命运多舛。然,上天保佑与他,让他鹤立鸡群,才识渊博,他登上了大王的座椅,平定四方……
  • 白马王朝

    白马王朝

    白马王朝末年,幼帝临朝,外戚弄权,民不聊生,四海鼎腾,豫州落魄王孙如何从田野农夫步步为营机遇化龙,在一大波文臣猛将帮助下开创央土盛世!
热门推荐
  • 画成

    画成

    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神,众以为神,是名为神。诸神之心,证诸心之神道。少年一生为宿命所累,幸之不幸,成神之路别无选折。
  • 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圣情劫之飞花碎梦

    魔圣情劫之飞花碎梦

    一场情仇欲望的较量,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史,谁是真正的胜者,谁能登上人生之颠?从此,林吟菲和纪名扬过着快意江湖,游山玩水的生活!
  • 平行日记之桃灼

    平行日记之桃灼

    平行空间(parallelUniverse),这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和别人擦肩而过时,觉得这个人我见过,和别人对话时,觉得这句话、这个场景似曾相识。明明没有去过的地方却感觉我曾来过。但是,却无法清晰、完整的想起,这个人是谁,这个地方何时来过,其实,这些事情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就在另一个空间……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人类学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亦可称《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等一样,是马克思“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类学笔记》并没有得到与其它两个笔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更缺乏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解读。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 衣食大义

    衣食大义

    《衣食大义》:食衣住行,各有门道,中国五千年礼仪制度传承下来,攒下不少花活儿。汪朗检索自己的知识库,引经据典,《衣食大义》集成数十篇关于食衣住行的散文随笔,趣谈先人们的文化和智慧,重拾远逝的礼仪风俗,让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再现灵光。
  • 透骨香

    透骨香

    神界有九尾天狐,得之可炼透骨香,天下人趋之若鹜。九尾天狐云卿跟随师傅下山,游戏人间,开妓院,捉妖精扩充妓院,打鬼怪。“锦毛鼠,你听我解释,我不是贪图你的美色,我真不是开妓院的!青蛙精,你快劝劝她!”“再说一遍!爷爷我是蛤蟆!不是青蛙!呱!"
  • 青纱泪

    青纱泪

    被迫入宫,她毫无心机且懦弱无比阴谋碰撞,只有坚强才能获得生机当乌云渐渐密布后宫她如何从一枚棋子,变成执棋之手**********************************************************哎呀呀,哎呀呀,好吧,那就下部吧~~~本来作者名都没弄好,换个作者名写的,结果,还是凑活着用这个名字吧,反正是看文,又不是看名字~~八月十号,下部第一张,会在本专栏发布啦~~
  • 重生之奈何为狐

    重生之奈何为狐

    无上帝妃生了,生了个蛋。无上帝君是龙身,无上帝妃是凤体,原本都是卵生动物,这时候生出一个蛋来,虽在意料之外,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是,蛋里面爬出来的是一只小狐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养病先养心

    养病先养心

    本书是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栏目同步推出的重磅新书,由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传人祝肇刚教授和协和医科大学心理专家杨霞教授联手打造,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心理学完美结合,以独特的视角解读16种常见疾病的实用养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