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5200000009

第9章 历史中的加减法 —— 一加一减得天下(2)

我们知道,“春秋无义战”,但《春秋》却明确张扬“义”的观念,讲究褒贬。所以后人说:“孔子修《春秋》,乱臣贼子惧。”自从孔子修订《春秋》以后,乱臣贼子一读《春秋》就害怕,因为他们发现如果谁违背了伦理道德,历史就会把他钉在耻辱柱上。关羽读《春秋左氏传》,不仅研习书中的兵法战术,提高自身的军事谋略,而且汲取其中的伦理教义。关羽“降汉不降曹”的观点显然跟读书有关系,他之所以会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和他善于读书大有关系。文人往往把道德准则看得很重,把当世人和后世人对自己的道德评价看得更重,他每做一件事情都会小心谨慎,考虑是否符合当下的道德评价规范。

道德的典范 智勇双全是关羽外在的品质,而义重如山则是关羽内在的品质,后来关羽成了民间崇拜的神明,统治者封他为“义勇武安王”。“义”和“勇”二者缺一不可,而且“义”要在“勇”之前,而不是在“勇”之后。历代的人们都能够称颂关羽,能够对他像对神明一样崇拜,和他这种“义”的道德品质密切相关。

从历史上看,关羽对待刘备义重如山。他一生追随刘备,即使在最危急的关头,也从未变节,所以《三国志·关羽传》说他有“国士之风”。

既然是“国士之风”,关羽对刘备的“义”,就不是一般的兄弟之义,也不是一般的江湖朋友之义,而是一种兄弟之义、朋友之义外加君臣之义的综合的“义”。在毛本《三国演义》中写道,张辽曾问关羽:“吾兄与玄德交,比弟与兄交何如?”关羽回答说:“我与兄,朋友之交也;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又君臣也,岂可共论乎?”这确实指出了关羽尚义的特点。

还有一点,关羽尚义,不仅对刘备义重如山,对曹操也讲义气,这引起了后人的很多争议。关羽与曹操的“惺惺惜惺惺”,应该说早在“温酒斩华雄”的时候就建立起来了。但那还只是“惺惺惜惺惺”的一种默契,谈不上是真正的“知己”。关羽跟曹操能够成为“知己”,那得从他“降曹”说起。

话说曹操分兵五路,前来攻取徐州。张飞打了败仗,逃往硭砀山。刘备兵败小沛,也投奔冀州袁绍去了。甘、糜二夫人陷于下邳,只有关羽被围困在城外土山上。这时曹操派张辽前来说降,关羽愤然大怒,说:“吾今虽处绝境,视死如归!”这时他是准备“仗忠义而死”的。

张辽是个极高明的说客,劝他说,你要死了,就犯下三条罪,“岂不为万世耻笑”?首先,你和刘备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现在刘备逃走了,如果你死了,刘备怎么能独活呢?“误主丧身”,这是第一罪。其次,刘备把两位夫人托付给你,以为万全之计,你总不能像张飞那样不管不顾吧?如果你死了,两位夫人怎么办?辜负刘备“倚托之重,实为不义”,这是第二罪。第三,你们兄弟三人在桃园结义的时候,共同发誓要辅助汉帝,如果你死了,谁来完成这一大业?你自己“成匹夫之勇,上负祖宗,下辱其主,安为义”?这是第三罪。

张辽所说的这三条,既不是站在曹操的立场上来说话,也不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来说话,而是站在关羽的立场上来说话,句句都替关羽考虑,所以特别中听。关羽没法反驳,只能投降。但是作为投降的前提,关羽讲了三个条件:第一条,“降汉不降曹”;第二条,保全两位嫂嫂的性命,厚待她们;第三条,“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三条都是很重要的道德准则:第一辨君臣之分,第二严男女之别,第三明兄弟之义。所以关羽斩钉截铁地说:“三者缺一,断然不肯降。”前两个条件曹操一口就答应了。

但是他不太容易接受第三条,他说:“此事却难从之。吾养关公何用?”但是张辽劝他:“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住也?”曹操觉得张辽说得对,于是答应了这三个条件,所以关羽投降了曹操。

小说中张辽的“其罪有三”和关羽的“约以三事”,都是向读者说明关羽为什么降曹,这样就给关羽的降曹行为找到了理由和动机。后来关羽在曹营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则是写他的“怎么做”。比如,曹操赠给关羽异锦战袍,关羽接受了,但把它穿在里面,外面还用旧袍罩上。曹操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么穿。关羽解释道:“旧袍乃刘皇叔所赐,穿上如见兄颜,岂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之旧赐乎?”曹操不得不感叹:“真义士也。”曹操又赠他吕布所骑的赤兔马,关羽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说:“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虽有千里,可一日而见面也。”曹操听了非常惊讶,想来也有点儿后悔。关羽虽然受到曹操无微不至的关照,但心却始终在刘备身上。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军中,关羽毅然辞曹,护送二位嫂子,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追随刘备而去。连曹操也不得不慨叹:“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正因为如此,后世史官称关羽:“两尽其忠,世称义勇。”毛宗岗评关羽,也赞颂他:“堂堂正正,凛凛烈烈,皎若青天,明若白日。”(毛本《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评语)

总体来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通过以上的描述,把关羽塑造成了智谋和儒雅相济、勇武达到了“出神入化”境界的英雄,这与小说中的张飞、马超、黄忠、典韦、夏侯惇等人不可同日而语。

关于关羽为报昔日之恩,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小说称其为“义重如山”,这件事值得我们琢磨。华容道义释曹操,这是于史无证的,所以说,这又是罗贯中先生为关羽所做的一次美化活动。《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赤壁败亡后过华容道,与关羽并无关涉。《三国志平话》虽然讲到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但也只说在关羽面前突然生起了大雾,什么也看不见,曹操冲将过去,逃之夭夭,而不是被关羽放走的。可在小说里,却写诸葛亮有意派遣关羽去守华容道,最后关羽放走了曹操,这就又是罗贯中先生对关羽的美化之笔了。

赤壁大战时,诸葛亮从东吴那里脱身回来,立刻调兵遣将,唯独冷落了关羽。关羽按捺不住,主动请战。诸葛亮卖关子说:“某本欲烦足下把守一个最紧要的隘口,怎奈有些违碍,不敢教去。”关羽问道:“为什么不敢?”诸葛亮解释说,曹操败逃,必走华容道,而曹操过去“待足下甚厚”,你“誓以报之”,如果让你守华容道,“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这话激怒了关羽,他生性争强好胜,当即写下军令状,如果放了曹操,“愿依军法”。同时,关羽赌气,也让诸葛亮写了一纸军令状,如果曹操不从华容道走,诸葛亮也要依军法处置。诸葛亮的这一做法,连刘备都觉得不合适,说:“吾弟云长,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他深知以关羽的性格和人品,肯定会放了曹操。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关羽义释曹操的过程。当曹操见到关羽的时候,一开始手足无措,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还是军师程昱清醒,提醒他:“某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人有患难,必须救之,仁义播于天下。况丞相旧日有恩在彼处,何不亲自告之,必脱此难矣。”这话的意思就是,关羽吃软不吃硬,只要恳求他,没准儿就能说动他。于是曹操恭恭敬敬地对关羽说:“将军别来无恙?”这是先跟关羽叙叙旧,套近乎。关羽心里有愧,所以没敢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答非所问:“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曹操明明是他的敌人,可他不称“操贼”,却尊称“丞相”,这不是先短了自己的志气吗?

曹操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一听这话有空儿可钻,立刻乘虚而入,不软不硬地恳求说:“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言为重。”所谓“昔日之言”,是指当日关羽辞别曹操时,两次许下的诺言。一次是关羽留下一封信,说:“三思丞相之恩,深如沧海;返念故主之义,重若丘山。”你虽然对我恩情深厚,但我难以忘记刘备的旧义,所以不得不告别。但是,“尚有余恩未报,候他日以死答之。”还有一次是曹操在送别关羽时,关羽又答应他:“久感丞相大恩,微劳不足补报。异日萍水相逢,别当酬之。”

不过,关羽还坚持,说:“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某曾解白马之危以报之。今日奉命,岂敢为私乎?”我虽然欠你一个人情,但是早已替你斩颜良、诛文丑,解除了白马之危,咱俩的账已经两清了,谁也不欠谁,你也别再求我什么了。曹操一看,这买卖谈得来,于是继续讨价还价。你不是说不欠我什么吗,其实欠得还多着呢:“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古之人,大丈夫处世必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乎?”

当时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他自己也明白:“曹公知之,必怀痛恨,以我为无仁义之人。”如果曹操真的不留情面,派遣大将追击,关羽是逃不走的。但是曹操不记前仇,派张辽传令给夏侯惇,把关羽放走,这样关羽才得以安然脱险。

这时曹操往事重提,搞得关羽非常矛盾。小说在这里描写了一段关羽的心理活动:“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云长思起五关斩将放他之恩,如何不动心?”于是他把马头勒回,与众军说:“四散摆开。”曹操便乘空与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大喝一声,众皆下马,拜哭于地。云长不忍杀之。正犹豫中,张辽纵马至。云长见了,亦动故旧之心,长叹一声,并皆放之。”

◎ 大意妄为·大事难成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对于关羽的种种描述,有很多在历史上是无据考寻的,有的甚至是作者把别人的事迹“强安”在了关羽的头上,因此,对于关羽的评价,存在误读也在所难免。从加减法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来源于两弱相加抗一强;曹魏称霸,来源于两弱相减成一强。

毫无疑问,诸葛亮在蜀汉的大业中成就的是一个“加”的作用,他苦心经营的“联吴抗曹”也是“两弱相加抗一强”的真实写照。但是关羽在蜀汉大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却远远不像历史上给予他的英雄评价那么简单:过五关斩六将的快感远远不能弥补大意失荆州的痛感;而且辱吴,也为孙刘联盟埋下了一个分裂因素。关羽在三国争霸中所起到的“减”的作用,远远比他作为一个英雄,起到的“加”的作用要大。

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关羽作为本集团中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到底怕关羽什么?作为千古名将,关羽的英勇和智慧毋庸置疑,但是,性格上的致命弱点,注定使关羽成为撞沉孙刘联盟之船的“暗礁”,而联吴抗曹,则是诸葛亮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此计不成,蜀国难保。说到底,诸葛亮怕的是关羽不能搞好与东吴的关系,因为他深知关羽是那种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的人。

中国史书上称关羽“刚而自矜”、“性颇自负”。从自矜发展到自负,那确实是过头了。关羽的这一性格特点,在小说里表露无遗,很多人都看得很明白。比如诸葛亮就曾对刘备说:“云长平生傲上而不忍下。”所谓“傲上而不忍下”,是说关羽自以为能力超人,虽然对刘备没有特别表现出傲气,但是对诸葛亮等上层的人则随时表现他的傲气;对待手下,关羽也不知有所体恤。关羽超人的力量和致命的弱点,都源于他与众不同的高傲和自负。

关羽曾非常自豪地说:“天下英雄,闻吾之名,尽皆缩颈而奔。”大家一听到我的名字,脑袋都缩到脖子里头,像乌龟一样逃走了。关羽的名声能起到吓退敌兵的作用,而不用像张飞那样在长阪桥大喝三声。关羽名声在外,可以先声夺人。

像曹操这样的英雄,早在“温酒斩华雄”时就为关羽的勇猛所深深折服,一生都对他怀有崇敬之情。关羽死后,曹操感叹道:“关将军真天神也!”因为关羽有这种过人的本领,所以他的高傲才是有本钱的高傲,他的高傲才是他真正个性的一种表现。关羽的这种高傲自负,使他勇往直前,智勇双全,无人能敌,这是他的长处;但高傲的同时也造成他的短处,那就是过于高傲,过于自负,对自己的胆力和才能深信不疑,目空一切,总是瞧不起他人,与他人较劲儿。

比如,当刘备取得西川以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听到这个消息后,很不服气,让关平给刘备带信儿,说自己要离开荆州,入西川和马超比试高低。这时,诸葛亮写信给关羽,着实夸奖他,说马超虽然智勇双全,不过只能与张飞“并驱争先”,而远远比不上关羽“绝伦逸群”。诸葛亮的话大大满足了关羽的虚荣心,他甚至将诸葛亮的书信“遍示宾客”,说:“你们瞧,连诸葛亮都说我和别人不一样!”

《三国志》里就写道,关羽瞧不起黄忠,不愿与老兵为伍。小说也写道,还在关羽要取长沙的时候,诸葛亮就夸赞守将韩玄手下的一员大将黄忠,说他“虽然年近六旬,须发苍白,使一口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再嘱咐关羽“不可轻敌”。当时关羽脾气火暴,一激就怒,听完诸葛亮的话后赌气说:“军师何故长别人之锐气,灭自己之威风?量一老革,何足道哉!”“老革”就是老兵。关羽根本瞧不起黄忠这个老兵,于是只带部下五百校刀手,前往长沙。结果第一天,关羽跟黄忠大战一百合,不分胜负。第二天,两人再次交锋,斗到五六十合,关羽使拖刀计,要砍黄忠,不料黄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关羽放他一马,让他换马再来厮杀。

关羽不杀黄忠,毛宗岗有一段诛心之论,非常透辟:“关公不杀黄忠,是好胜处,不是慈悲处,以为杀堕马之人,不足为勇耳。”看来这仍然是关羽自恃其勇、争强好胜的性格起了根本的作用。不管怎样,关羽的举动感动了黄忠。第三天再战,不到三十合,黄忠诈败,关羽赶来,黄忠想到昨天的不杀之恩,几次弓箭虚拽,警醒关羽,关羽反而以为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最后在吊桥上,黄忠搭箭开弓,正射到关羽盔缨根上,关羽这才明白,黄忠是报昨日不杀之恩,故意不射他,要不然他早就没命了。为了这件事,韩玄要治黄忠死罪,幸亏魏延救了他,杀死韩玄,投奔关羽。

尽管如此,关羽始终没能打赢黄忠,心里一直有疙瘩。刘备称王后,封“五虎将”,黄忠是其中之一。费诗奉命前来送官诰,关羽听说后,很不服气,说:“黄忠何等之人,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尽管关羽在“五虎将”中排名第一,但他仍不满意,他觉得黄忠是个老兵,不能跟自己并列。

其实这时关羽已年近六十,也是个“老革”,黄忠比他大十岁左右。尽管已经在同一个阵营效力多年,关羽对黄忠的那股傲气还一点儿也没消除。幸亏费诗能言善辩,说:“汉中王与将军有结义之恩,如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可与同休戚,共福祸,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寡也。”这下关羽才恍然大悟,赶紧向费诗道歉。

同类推荐
  • 大唐创意节度使

    大唐创意节度使

    唐天宝末,安史之乱爆发,四海纷乱,苍生荼毒,曾经辉煌的帝国摇摇欲坠,帝国贵胄迎难而上,平民英雄风起云涌。试看一个平凡的中原茶马小贩,是如何逐步华丽变身,挽狂澜于既倒,显其英雄本色的?而他出道的第一关,竟是以残酷、惨烈名闻天下的睢阳之战......
  • 帝源纪

    帝源纪

    末代沙皇太子穿越到华夏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
  • 穿越1640

    穿越1640

    一艘21世纪的游轮载着543人前往西沙观光,途中因为一场迷雾意外穿越到了1640年澳洲,他们该如何生存下去。
  • 激情三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大变迁

    激情三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大变迁

    1978——2008年,这30年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30年,也即是共和国奋起、激荡、变革、开放、向上、图强的30年,它必将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一部瑰丽而不朽的诗篇。而在30年中发生的一桩桩大事便是这诗篇中的珠玑,这已成为许多反映改革开放30年著述的重要内容。本书则有所不同,不是记叙这30年诗篇中的珠玑的,而是采拾这30年中那些不显眼的甚至被“沙石埋没了的一种贝壳”——百姓生活。
  • 大唐仙计

    大唐仙计

    天下分治数百年,群雄并起,谁与争锋?逞凶纳良,攻城拔寨,唯谋略者得天下!
热门推荐
  • 一个高校女生的二十四小时

    一个高校女生的二十四小时

    小说真实再现了当今社会对一个即将步出校门的女大学生设下的种种诱惑与陷阱,客观反映了金钱与色欲的横行泛滥,同时也对“知识的力量”的提出了疑问。
  •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本书是有关以色列高科技先驱企业家罗尼?安纳夫的感人故事,他的成功之旅开始于位于特拉维夫诺尔道大街的一间舒适的公寓里。在书中,安纳夫先生以自己大量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很多的商业秘密.本书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描述了一个人该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最终在不影响个人生活的前提下,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本书描述了那些在以色列高科技行业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突显了他们令人惊艳的天赋、视野、领导力和奉献精神,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帮助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成长转变成初创企业的一片沃土,也使得以色列赴华尔街上市交易的公司越来越多,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 网游之圣邪舍利

    网游之圣邪舍利

    蚩尤重生,大劫将至,这一切到底是游戏还是现实?圣邪舍利,流落人间,神秘的救世之人身在何处?庞大的杀手组织染指网游,到底有什么企图?怀璧其罪,众叛亲离,他将何去何从?
  • 江湖奇缘,紫狐传说

    江湖奇缘,紫狐传说

    她,紫月国公主——紫曦。五岁时皇宫被屠,从此亲人不复存在。十年后,江湖上出现了紫衣公子,他年纪轻轻,却已是紫衣宫宫主,一人独步走天下。江湖上一提起紫衣公子和他的紫衣宫,无不闻风丧胆,只因他一晚血洗了皇宫。为了报仇,她不惜女扮男装,不惜成为无心之人。然而,这一切都在他出现后改变…文笔一般,不介意的进。
  • 魔女川

    魔女川

    魔族之女,在魔族败落之际,被一真人所救。而后爱上真人,得知其不娶,安心成为其弟子,不学无术,终日鞍前马后,开开心心了无牵挂。后,因真人需要高法力之人为其效力,故而研学起武艺。真人得知魔女学艺,一再压制。魔女以为师傅怕她辛劳,故而更加偷偷研学。只是所学无所长进。在魔女得知师傅受伤回山门闭关,而门外确是一片叫嚣之声,冲出门外与一众对决,使出不咋地的法力之后,竟是跪倒一片。。。真人强出闭关,背后施法,一个权杖就打的魔女口吐鲜血,魔女制止了魔族的反击,被真人拖进山门。真人的一席冰冷语言令虚弱的魔女激动万分,竟打破真人的手持剑,里面装着她被真人收走的智力。魔女得到那部分智力之后,一切了
  • 校花之老公御卫

    校花之老公御卫

    我叫极度,我是一个孤儿在我六岁时我的父母就都死。在我的记忆中,没有父母的脸…雇佣兵…保镖…爱情……………
  • 修仙八难

    修仙八难

    修仙八难,一难一重天,然而世间何止八难?天地不仁,且看杨争仙路争渡,以己血洗苍天!
  • 蓦然回首,恍然如梦

    蓦然回首,恍然如梦

    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蓦然回首,恍然如梦……
  • 太上丹经

    太上丹经

    一柄钢刀斩仙,一个自由自在的少年。苏原打了十年的猎,修了三年道,最终偷了一本书,由此开始一个不朽的传奇!
  • 社交口才

    社交口才

    社交口才是培养社交能力的重要一环,是最为神奇的公关密码。拥有它,你可以使自己说话更具有风度,增强自己说话的魅力,使自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社交口才》一书精心构筑、旁征博引,将引领你快速进入口才艺术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