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0900000018

第18章 科举取士

科举制度算不算中国的国粹,不得详知,但是中国人十分重视功名,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范进中举,虽然是小说中之事,但是生活中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太宗作为一代英主,他要网罗天下人才,他的法宝就是科举选拔,不少人因此皓首穷经,正如唐人赵嘏诗云: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中国的人才选拔与考试制度颇有渊源。西周用人主要依据血缘关系。春秋战国,天下大乱,除血缘关系外,还依靠战功,那些有本事的人投军杀敌,建功立业,文人策士则给士大夫当门客。战国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每人养有门客三千,在这些门客中涌现出很多杰出的人才,如冯谖、毛遂、侯嬴等。但这种形式没有固定的制度,有很大的随意性。

汉武帝时期设立博学鸿词科,用考试的方法选用人才,开辟了科举制的先河,著名的儒学大家董仲舒及名臣公孙弘就是汉武帝从考试中发现的。但这只成为选人的一种方式,其他方式还有举孝廉,即由地方官推荐等。

到东汉末年,考试制度名存实亡,由于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用的都是小人、佞人,即令考试也是假的,卖官鬻爵风气盛行。

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家唯才是举,谋臣大将要么亲自登门求请,如诸葛亮,要么路上相从,如周瑜,要么自投门下,如曹操大多数部下,没有一个是考试取得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只有贵族世家才能做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当时用人制度的真实写照。有些很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门,很难升迁,如左思,虽有才能,且妹妹是皇妃,但因门第不高,长期只能做一个小官,因而他有这样的感叹: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隋文帝于公元587年定制,每州每年贡士3人,标准是文章华美,文章特别华美的,州可以保荐应秀才科,接受特别考试。

公元599年,隋文帝命文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以德才举人。

公元607年,隋炀帝以十科举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即进士科,这是科举(主要是进士科)制度的开始。

从此,门阀制度逐渐被科举制度所代替。科举考试制度,在唐太宗时才固定下来。同时,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贞观办学校之盛前所未有。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把原来的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号称三监之首,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下属六种学校,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名额分别为300、500、1300、50、30、30。前三种学校招收三品、五品、七官以上的官僚子弟入学,八品以下官吏子弟入学。并在门下省置宏文馆,在太子东官设崇文馆,兼教生徒,专收皇亲国戚及宰相高官的子弟。

地方学校,有京都、都督府、州、县等级别,主要设在州和县,学生学习成绩优良,可由地方官保送参加常举考试,经州考试合格后,送到中央参加常举考试,称为“乡贡”。“乡贡”合格者,可获得做官的候补资格。

唐朝贞观初年,有一次,唐太宗想亲自看看考进士的情况。在发榜那天,他带着几个内侍,悄悄地来到考试进士的端门前,只见许多新考取的进士,排成长长的一队,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出来。唐太宗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内侍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是指射箭的时候箭所能达到的射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的人才全都落到我的手中了。唐太宗为什么那样高兴?因为他看到了科举这种制度对他确实很有用。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九月,太宗下令,各州置医学、设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上,管理民间医疗工作,培养学生。设立的学校有健全的体制,国子监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是最高学官,掌管全国教育的各种政策。六种学校有博士、助教多人,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教法主要讲读儒家经典,必修课是《孝经》、《论语》,还设有大经——《礼记》、《左传》,中经——《毛诗》、《周礼》、《仪礼》,小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称为九经。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以后,太宗多次到国子监参加“释奠”仪式与听讲经义。释奠是每年春秋的祭礼大典。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亲到国子监参加大典,特请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讲《孝经》。孔颖达敬献《释奠颂》,唐太宗下诏赞美,并赏赐祭酒、学官和绢帛。

他延聘了天下众多名儒。如著名经学大师孔颖达,贞观六年召为国子司业,贞观十二年拜国子祭酒,在国子监掌教十多年;经学家马嘉远,贞观十一年为太学博士,贞观十九年迁为国子博士;名儒王恭,原是乡村教师,名声很大,贞观初召为太学博士;经学家马才章,经房玄龄推荐为国子助教。

为了统一全国教材,颁行了《五经定本》和《五经正义》作为教材,以免学生老师无本可依,无所适从。贞观一代,学生名额逐渐扩大,京城专门增筑宿舍,有学生数千人,国子监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府。

地方上办学也得到唐太宗的奖励。长安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如高昌、吐蕃都送子弟到长安学习,还有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国派来的留学生。整个贞观时期学风大兴,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去集京师,文治勃兴。贞观五年,太宗命令增修学生宿舍1200间,国学、太学、四门学都增加学生,书算各设博士,共3260人。外国留学生共8000多人。

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是相辅相成的,科举制度化,对培养和选拔人才起到保证的作用。贞观元年,唐太宗盛开科举,以后又通过科举选取人才,常设考试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因明经和进士是常设的补充官员的候选人,考的人很多,进士科特别有吸引力。考试有常设部门,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

隋朝考试在每年冬十一月开始,到次年春结束。唐太宗采用四季考试的建议,实现了多选人才,补充官缺的作用。贞观十九年,接受了马周一年四季都考试过于劳苦的建议,恢复了十一月开始,第二年三月结束的作法。为了方便关东士子就近考试,唐太宗在洛阳设考点。

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展的关键时期,贞观后期,扩大了进士科,提高了进士的晋身之阶,对唐前中期的科举制度起着推动作用。

进士是当时的热门科目,人们争相参加进士角逐,考试的人数很多,录取很严格,考上进士的只占百分之一二,而考上明经的占百分之一二十。当时人们把考进士比作“登龙门”。当时流传有这样的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30岁考上明经的已经老了,50岁考上进士还算年轻。真实印证了“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考中进士,就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但是真正得到官职还要经过吏部的考试。这个考试叫“选试”,选试合格的,呈请皇帝授给官职。选试的内容有四项:一是身材挺拔,五官端正;二是言词清楚,条理分明;三是书写流畅,文字美观;四是能力出众,见解独到。考中了进士,叫做“及第”,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当时进士很难考,有人从少年考到白头,没有考中的比比皆是,终生未中,老死科场的大有人在。为了达到考取的目的,应考的举子就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在考前和考试期间到处叩拜公卿,送些礼物,这么做无非是想得到公卿王侯的赏识,好替他向主考官推荐,混个脸熟。有的没有熟人,连公卿王侯的面都见不着,他们干脆跑到官僚的车马前跪献文章,这叫做“求知己”。把自己的文章工工整整地写成卷轴,献给达官贵人或者名流学者,请他们把自己推荐给主考官,这叫“行卷”。

行卷在当时很流行,也很管用,有好多人因此飞黄腾达。行卷的第一篇十分重要,那些达官贵人只对第一篇看得比较仔细,后面的只是浏览一下而已,所以举子们都十分用心。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到长安应考,向当时的著名诗人顾况行卷。顾况看见白居易的姓名,开玩笑地说:“米价方贵,长安居大不易”(长安米价正贵,居住很不容易),有点看不起白居易的意思。等到他打开行卷第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念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的时候,不由得大加赞赏,说:“能做这样的诗,‘居’亦‘易’矣!”于是,到处赞扬白居易的才华。行卷促使一些读书人在应考以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努力创作高水平的作品,这对唐代文学的发展起了一些积极作用。

明经考的是经书的填空,即考官把经书中的一些字句贴了,考生把它补上。进士考的是文章诗赋,考取进士的人,如果不通经史,要遭到考官的非难,不能成为朝廷命官。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考功员外郎王师旦主持复试,进士张昌龄、王公瑾等因答不上经史的题目而落第。唐太宗对二人的文才早有所闻,即询问王师旦。王师旦说:“这样的人会写文章,但为文轻薄,文章浮艳,必不能成大器,如果把他录取了,后面的人就会争相仿效,陛下提倡朴实的文风就会改变。”

科举制度使读书人有了奋斗的目标,凡学有专长的人都可申请报名考试,合格后,由州郡推荐到中央考试,改变了魏晋以来由贵族垄断选士的作法,把选人用人的权收归中央,有利于统一国家以才选官的制度。这种制度又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使天下人才,尽为唐帝国效劳。

许多出身贫寒的人,通过科举制度,得到了高官厚禄,还有机会担任尚书、宰相之类的显赫职务。

隋孙伏伽出身小吏,大业中进士,贞观任户部侍郎、大理寺卿等高官。

李义府出身贫寒,通过考试而进入朝廷任职,贞观后期任宰相。

到贞观以后,出身寒门的高官比比皆是,据史书记载,唐代当上宰相的就有142人,未传的还很多;出身士族的宰相有125人。

这是唐太宗开了好头,出身贫寒而位极人臣者已多于出身士族的人,结束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科举制度的影响很大,科举出身是人人追求的目标,有些高门贵族,虽然位极人臣,但因不是进士出身,自己觉得脸上无光,也会招来整个社会的白眼。

科举制度使大批出身于中、小地主阶级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政府机构。像家世寒素的李义府,怕自己不能参与政权,曾经写诗说:“上林许多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回答他说:“我将全树都借给你,哪里只是一枝啊!”后来,李义府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上层社会,最后担任过宰相之职。

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官吏的选拔和任用都由中央决定,这就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同类推荐
  •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早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井冈英豪

    井冈英豪

    为了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继承井冈山的优良革命传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使广大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中记写的英烈,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代表,他们多数是共青团员,他们的事迹生动而又壮烈。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充实井冈山斗争历史读物的内容,而且成为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学生的一份精神食粮。
  • 蒋介石日记揭秘:1915年-1949年

    蒋介石日记揭秘:1915年-1949年

    本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记共1000余篇,作者对其进行了考释、注解和评析,内容涉及党务、军事、行政、外交及家事等诸多方面。
  •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随着袁世凯的病逝,中央政府开始失控,封建割据,军阀混战,遍地狼烟。“天府之国”四川省,一个世人瞩目的刘氏家族乘势而起,他们把持四川军政大权数十年,进而利用手中军队与民国中央政府相抗衡,迅速蹿红成为威震一方的军阀和霸主家族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军阀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省安仁市,流传着“三军九旅十八团”的说法,可见其家族之显赫,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任团长以上的军阀就有50多人……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立体多面地呈现,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深深体现了历史的烙印,以及在历史潮流中人的盲动与能动所达到的不同境界。
  •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本书讲述了青少年如何在国学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找寻精神家园?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解读,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阐释了复杂深奥的智慧和哲理,为青少年理解国学的人生真谛打开了大门。本书汇集了南怀瑾对于《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周易》以及禅理的讲解,集合了儒、释、道、易四家的思想精粹,读来仿佛含英咀华,口舌留香。书中的智慧值得青少年受用一生!
热门推荐
  • 梨花烙:倾国皇后

    梨花烙:倾国皇后

    她与他相遇在最美好的年纪,他不知她是肩生梨花的救世天女,她亦不明他是冷血绝情的复仇王子,他给了她情窦初开的爱恋与羞涩,而她的天真烂漫成就了他一生里最迤逦的方寸光阴。烽烟四起,战火纷飞,马蹄扬起的尘嚣中,几经曲折离乱,再相见时,人间都已不复当年模样。要我,还是天下……
  • 夺命镖

    夺命镖

    一趟夺命镖一场大阴谋江湖血雨腥风武林岌岌可危
  • 汉朝风云起

    汉朝风云起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一个八岁的孩童,在众人面前丝毫不紧张的背出了《陈涉世家》。
  • 圣道仙途

    圣道仙途

    圣道是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仙途又被冠以通往圣道之名。多少人为了一句圣道之下皆蝼蚁,化为了逆天尘土,可是这圣道,真的就是终点了吗?一个少年走出山村,踏上仙途,通往圣道,带着迷茫与懵懂,拨开漫天云雾,道出那一句。“圣道之上究是何?!”
  • 鹏宇课后班那些疯丫头淘小子

    鹏宇课后班那些疯丫头淘小子

    在鹏宇课后班的孩子们每天都有妙趣横生的奇葩故事发生。淘气包子王大鹏、飞毛腿捣蛋鬼马斌、话唠许小欣、“熊二”徐志鹏、假小子关宁等在小说中都有精彩的“表现”。这群淘小子疯丫头在孩子王李振东和王欣悦的关心教诲下,都出人意料地向好的方向转变,有的还考上了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小说展现了孩子们的快乐和烦恼,构成了一个个既让人开心又叫人深思的故事,读后让人捧腹大笑,耐人寻味。???????
  • 网王之青春唯爱

    网王之青春唯爱

    “越前龙马,我恨你!”她眼里嵌着泪。他手里拿着ponta,把帽子压得更低了。她早该知道她无法走进他的心中,他心中唯有网球和卡鲁宾。可是,不喜欢她为什么要招惹她,为什么关心她,为什么要给她希望?她流着泪转身,龙马却在这时抓住她的胳膊,“别离开我,我喜欢你。”
  •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年轻人如今所承受的物质压力,似乎产生的种种问题都于钱有关:住房、教育、出行……似乎有了钱就可以解决掉一切问题。但不管事实是否如此,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钱,本身无所谓善恶,我们追求金钱也无可非议。并且生活在如今社会中,想要过上好生活,是不可能离开钱的。吃穿住行、看病吃药、看演出、逛街游玩……样样都离不开钱。钱,是享受生活的一个先决条件。
  • 重生之名门闺秀

    重生之名门闺秀

    她乖巧听话,柔弱腼腆,以求博得到家人的认同和关爱,可惜换来的不过是她们的蔑视和谋算。他是她的天,她的一切,最后却默许她的红颜知己将她送入黄泉。老天给了她一次机会,她站在他难以仰望的高度,轻蔑的看着这他曾倾尽一生的男子,淡淡一笑拂袖而过。
  • 篡命少主

    篡命少主

    简单点说,本书讲的就是一群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暧昧情事。写不了名著,更成不了大师,只好写一本让读者看了能够会心一笑的爽文。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本书为2013年6月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后的最新版团章。团十七大一致同意在团章中对共青团的奋斗目标进行调整和充实,对现阶段共青团基本任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团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进行充实。大会认为,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团的工作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团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