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前轮船公司只派了几艘船,每船仅仅运了二三百箱的文物,一共不过一千多箱。那志良找到民生公司负责人,按照协议签署的内容,8月末还未运完,故宫要派兵封船。民生公司害怕封船,叫上中国联运社的负责人,同那志良说情,再三恳求才达成共识。定每三只船里有两只船运送故宫文物,一只船用作疏散旅客。从这天起,每日都有船可装,直到9月10日,文物就只剩下了两百多箱。按照约定这二百箱要坐长虹轮去乐山,可长虹轮太大,上游的水位很浅,船不敢开过去,于是只好等到第二天小一点的民选轮,一路很顺利到了乐山。
乐山数里外有叫观音场的地方,每船文物都要在那里卸下来,然后再转坐小木船,小木船一直逆水到安谷乡,中途全要靠纤夫拉船。那些纤夫们赤裸着上半身,光着脚,踩在岸边的石堆上,口上喊着号子,步伐整齐一致,很有力量和生活质感。船在江里逆着水,显得超乎寻常的平稳。每个祠堂相距并不很远,但有时要穿过田埂,走起来就很吃劲。所有的祠堂都装满了文物,只留下一块作为工作人员办公休息的地方。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就在这里成立了乐山办事处的前身,经过工作人员的添砖加瓦、精心修葺,慢慢成立了乐山办事处。
(四)
文物转运大后方一共分为三路。
南路:南京——汉口——长沙——贵阳——安顺。
押运人员:庄尚严、曾湛瑶、那志良、朱家济、李光第、郑世文。
中路:南京——汉口——宜昌——重庆——宜宾——乐山安古镇。
押运人员:马衡、杭立武、吴玉璋、牛德明、李光第、徐森玉、朱学侃、刘官鄂、梁廷炜。
北路:南京——徐州——郑州——西安——宝鸡——汉中——峨眉。
押运人员:马彦祥、王志鸿、吴玉璋、那志良、黄贵生、梁匡忠。
安顺的80铁皮箱是故宫选取的重要文物,不做细述。只看各馆院和其他机构寄存在南京库房的文物,这些文物同未运出的陷在南京的文物在数量上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故宫文物南迁到南京朝天宫库房,加上古物陈列所、国子监、颐和园的一共是19550箱,其中有故宫的文物13480箱。疏散到乐山的一共是9369箱,疏散到峨眉的一共是7281箱,陷落在南京的一共是2900箱。文物迁出的时候并没有规定先运哪一家后运哪一家,所以各处的文物迁出的情况不一,幸运的比如国子监的文物就全部运出去了,而故宫的却陷落了2770箱。此外,安徽图书馆存在南京朝天宫库房的28箱文物,中央图书馆存在库房的善本书2箱,都代为运出来了,分别在渝、蓉两地交由原机关接收。
为了适应时局,战时的故宫做了临时的调整,因为国民政府的原因,总务部门设在重庆。三个储存文物的地点设了三个办事处,安顺的办事处由庄尚严做主任,朱家济、李光第、郑世文做理事。乐山办事处由欧阳道达做主任,刘官谔、梁延炜、欧阳南华、曾湛瑶做理事。峨眉办事处由那志良做主任,吴玉璋、薛希伦做理事。
平时的工作就是维护和监管,防火、防潮、防盗等等。乐山峨眉两处的文物箱数众多,而且迁运仓促,为后来文物的查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在这两处还有文物索引的工作,另外还有文物的编目工作。在南京的时候古物馆的工作人员主张把书画开箱上架,分类储存,马院长觉得时局未定,上架有些不妥,所以只做了分类,工作做到一半,迁运的命令下来,就被迫终止了。现在文物停在大后方,只好重新编目并与原清册核对。库房的变动,上面提到了,华严洞被日军包围,文物被迫迁往四川巴县的石油沟,在风景秀丽的“飞仙崖”租了一个库房。
乐山办事处的库房上面没有交代名字,在这里一一列举出来。他们分别是:宋氏祠堂、三氏祠堂、赵氏祠堂、易氏祠堂、陈氏祠堂、梁氏祠堂和古佛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春天,古佛寺的库房文物并入到其他的库房当中,实际上的库房减少一个。
同年又发生了一个转移的事情。峨眉县城东门外的大佛寺库房文物被迫转移,转移的新库房并不远,在南门外的四公里处的山边上,一个是“土主祠”,一个是紧挨着的许氏祠堂,大佛寺的文物全数搬过去了。
抗战期间故宫的人事变动也比较大,主动请辞和被迫离职的都很多。
战事吃紧国家疲于应付,故宫却能在夹缝中绘声绘色起来。故宫处在抗战的艰苦时期,前后却做了三次文物展览,虽然规模都不是很大,但是却见证了故宫人上进的决心,其中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文物在苏联展览,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2月文物在重庆展览,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文物在贵州省立艺术馆展览。
琐碎记——古物也有灵
大量的珍贵文物迁运,路途遥远,环境恶劣,难免要发生意外。这些意外在故宫的历史中,变成了一道道鲜亮而又结实的疤痕,而这些疤痕又让故宫在历经沧桑之后变得大气而深沉。
(1)宝鸡有四个窑洞,以储备故宫文物为由所挖,文物迁出宝鸡后由西安行营自行改成军火库。日军的飞机曾鸡啄米一样排炸过那里,被炸后的四个洞库能见到通天的光,军火都埋在里面,幸运的是文物没存在那里。故宫人皆惊叹,那之后故宫的文物就有了神灵庇佑之说。
(2)新绥公司的一辆卡车,载着故宫的十几箱宝贝,行驶到绵羊附近的一个便桥时不慎翻了进去,当时正值冬季,便桥很低,河水枯缩得厉害,翻车的地方正好没有水,满车的文物都是文献馆的档案和图书馆的书籍,不怕震动,箱子也没有损毁。
(3)由宜宾开到乐山的船有两处卸船的地点,这些全看上天的眷顾,若是江水较多就可以到县城的门口卸船,若是江水少则只好在观音场卸船。恰巧那次江水多,船在县城外卸了,到了最后一船,所有工作人员都跟着文物上去,要一同回到安谷。船在江中心行驶,由纤夫们拽拉,起先行的还可以,突然纤绳就断了。船在江心打转,顺着江水疾驰而下,撑舵的控制不了方向,船上的人都吓呆了,疾呼救命,岸上的人眼睛瞧着,心里急却帮不上忙。这样船必然要行驶到岷江与府河的交界处,撞在大佛的脚下。船上的人心急如焚悔不当初,却不想船行驶了一段后竟然偏离了江道冲上了岸边的沙地,谢天谢地,一船的人外加文物算是保住了。
(4)峨眉县城发生大火,从城内烟馆的床榻上一路烧到西门外的草房,所到之处化为灰烬,当时城内没有自来水,只有拆出火道来阻止火势的蔓延,可大家都心存侥幸,不肯拆了自家的房子。那时东门外的文物已经迁出去,西门外大佛寺的文物却还在。故宫的负责人找来保长,强迫拆了西门外的几间草房,不久大火蔓延过来,因为没了介质所以止步不前,文物逃过一劫。
(5)这些中华文物,穿越遍地烽火,最终各自找到隐蔽处喘息稍歇。途中翻车翻船,惊险当然无数,可最终都是死里逃生,人、物无恙。那志良回忆:“我这才开始相信古物有灵,否则大家为什么总能在敌机轰炸、千钧一发时安然离去,翻车、翻船也都平安无事?甚至在文物东归的路上,也是如此。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文物开始运回南京。这其中有十个石鼓,可能是西周的,年代最晚也应该是秦代的,其价值不可估量。在黔江到龙潭的一段下坡山路上,装有石鼓的汽车司机为了省油,将油门关掉,任由车子按惯性往下冲。谁知在一个弯路处突然对面有一辆汽车开来,司机赶紧把方向盘一转,碰上了山头,于是他又再往反方向转动方向盘,车到崖边,翻进了山涧。幸运的是:一、人在车掉崖之前跳了出来,没有受伤;二、由于石鼓本身很沉,所以仅放在车上,没有用绳索捆扎。第一次翻车,车底朝天时,石鼓已经落到地上,第二次车子再翻,落入山涧时,石鼓仍在地上。如果当时将石鼓和车子捆在一起,这件稀世文物就一定被毁了。”
(6)中国联运社同民生轮船公司运送文物的时候,有过一次事故。当时江上行船受限,大家运送文物的心情又很急迫,所以一有船派来大家都很开心。有一次说是有一艘大船可以装,故宫博物院职员朱学侃先生同工友去查看舱位大小,当时船上漆黑一片。朱学侃吩咐工友回去取手电,自己则信步在甲板上走动,不想竟然失足跌入未盖的舱口内,重伤身亡,他是故宫为了保存文物献身的第一人。
(7)文物运往安顺的时候,要穿过贵州的崎岖山路,有些路不能走大车,只好卸下来用小车推。当时已经年近花甲的徐森玉,随车押运,在一次翻越山梁时不甚发生车祸,折断了腿,从此只能拄着拐杖行事。文物从华严洞迁出,改运重庆,徐森玉拖着残腿一路随行,中途在一条大河边上被土匪劫了。徐森玉以为花一些钱就能了事,没承想这些土匪是早有预谋,非要让徐森玉自己的儿子做人质,方能放行。此时徐森玉的儿子,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在上海一家银行做事,为了国宝徐森玉给儿子去了家电,儿子赶来时还不知道自己被父亲卖做人质。徐森玉用自己的儿子换了国宝的安全,后来其子同土匪斗智斗勇,也得以脱身。
(8)徐州、郑州火车站被炸,穿越秦岭时遭遇土匪,汉中的手榴弹误炸,汉中机场被炸等等的事件皆是化险为夷,故宫的国宝不得不说有灵了。
马衡之孙述:“文物南迁10多年,历经种种险阻磨难,始终为国人所关注。沿途得到了各级政府通力协助,文物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曾为护卫国宝立下不朽之功的、可歌可泣的普通士兵和平民百姓的故事。而文物常常化险为夷,使‘古物有灵’的说法广为流传,且与‘国家的福命’联系了起来。1947年9月3日,马衡院长在北平广播电台作了《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的著名演讲,他说:‘抗战八年之中,文物多次险遭灭顶之灾,例如当9000多箱文物由重庆运往乐山途中暂存于宜宾沿江码头时,重庆以及宜宾上游的乐山和下游的泸县都遭到敌人的狂轰滥炸,唯有宜宾幸免;长沙湖南大学图书馆在文物搬出后不到4个月就被炸毁;重庆的几个仓库在搬出后不到一个月,空房也被炸掉;从南郑到成都时,存放在南郑文庙的文物运出后刚12天,文庙就遭敌机投下的7枚炸弹夷平。像这一类的奇迹,简直没有法子解释,只有归功于国家的福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