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9300000002

第2章 假设我们活得很没劲

1.我们永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

有一个女人,能力特别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公司,她是公认的全能战士,业务骨干,紧急关头拿得下,关键时刻顶得住,所在位置似乎无人可替。

她每天拼命似的工作,几乎是白加黑、五加二。她这样做,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成为朋友中最富有的人,住上最好的房子,开豪华轿车,穿名牌衣服,送孩子去贵族学校。

在家里,她大权独揽,说一不二,掌管家里一切事务。她不但包揽全部家务、孩子丈夫的起居生活,而且还替丈夫和孩子做各种选择和判断。在她看来,她是家里的太阳,离开她,家庭立即就会瘫痪,丈夫孩子寸步难行。

就是这样一个铁打的女强人,却因过劳而死。

她在天堂里苦苦哀求上帝,让她回到人间。因为单位失去她,效益会急转直下,甚至会倒闭;家里离开她,肯定会乱套,丈夫孩子根本无法生活。

上帝对她说:“你在人间活得太苦了,几乎像活在地狱里一样。我让你来到天堂,对你、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解脱!”

她辩解说:“不,绝不可能!你根本不知道我对单位、对家庭有多么重要,那些人对我有多么依赖。我这么年轻,这么有能力,你让我离开特别需要我的人,不仅仅是害了我,还害了很多人!”

上帝说:“你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因为你不是太阳!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不会因为失去一个人而停止运转。如果是,他们活着也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活在人间也是多余的,不值得你挂念。”

她愤怒了:“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作用就不同。你是万能的、永垂不朽的上帝,而我却是不能决定自己生死、不能照顾好至亲的草民!对万民来说,你是万能的上帝;对我的同事和家人来说,我就是无所不能的上帝!”

上帝说:“既然你对他们如此重要,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她和上帝来到公司。公司并没有因为她的逝世而倒闭,效益似乎更好。每个员工似乎比她生前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每个人都非常自信、乐观,而不是像当初那样呆板、麻木、无所事事。

她为此感到惊诧。在她印象中,他们绝对不是这样的。她在公司的时候,属下那些员工,就是一块榆木疙瘩,拨一下动一下,只执行不思考,更不会自动自发地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凡事都向她请示、汇报。哪怕是买一包打印纸,也要请示她要到哪里买,买什么价位的。

他们来到家里,家里的情形更让她吃惊。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父子,正在热火朝天地做家务,两个人就像一对好朋友,边干活边插诨打趣。不一会儿,他们就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做完家务,丈夫下楼,与从来不说话的邻居热情地打招呼,并肩去买菜。在菜市场,丈夫认真地挑选上好的青菜,微笑着与商贩们讨价还价。

儿子主动坐在书桌前学习。他面前的卷子上,均标注红红的“优+”,或是满分。

这种情况,她在世时从未有过。丈夫在家里,就像一个闷葫芦,下班回家后屁股只放在沙发、马桶、床上三个地方,他除了看报纸、看电视、睡觉,其他事情从不过问,任她急,任她喊。他们之间的交流次数,与结婚的时间成反比。

那时,儿子对她和学习,只有恐惧和厌倦。学习对他来说,是为了满足她的需要而不得不做的事。他假日里垂头丧气地跟在她身后,不是在各种补习班补习,就是奔波在去补习班的路上。尽管她为了儿子考出优异的成绩殚精竭虑,儿子却时时、处处让她大失所望。

“这些人以前是那么依赖我,为什么在我离去之后,反而做得更好,过得如此开心、如此快乐呢?”她百思不得其解。

上帝说:“你从来就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而是你一直认为自己很重要。在公司里,你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没有人能比你做得更好,于是,凡事你都要亲力亲为,根本不给别人证明自己的机会,更不关心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这些员工学有所成,被公司当做人才聘用,他们也想在公司的平台上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有能力做好他们负责的工作。但是,你除了自己谁都不信任,不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们有想法,没办法,只能在你的背影下逆来顺受。

“在家里,你从来没有想过,丈夫、孩子真正需要你做什么。你一直认为,自己需要的,就是丈夫和孩子需要的,金钱、地位、豪宅、名车……可是,当你把这些摆在丈夫、孩子面前时,他们并不开心。

“其实,丈夫和孩子需要的并不多,也很简单——关心他们,懂他们,在乎他们。但是,这么多年来,你在给丈夫和孩子提供的,却是一些重要但不需要的东西。

“你像一辆无坚不摧的坦克,为了家庭成员的安全和安逸,冲锋在前,苦也不说,累也不说。但是,你没有想到,家人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坦克,而是坦克后面的滚滚烟尘。在烟尘中,他们找不到自己,做不了自己!

“你死后,他们很悲伤,一时间感到无助。当他们意识到生活还要继续,便学会了坚强和乐观,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生活、安排自己。”

重回人间看到的场景,经上帝的点拨,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离开谁,无论你是权威领导还是草芥贱民。她把自己看得太重,就会把别人看得太轻。事实上,她并不是不可或缺,别人也不是一无是处。

一个团队,一个家庭,就像一架天平,每个人都处在这架天平的这端或者那端。哪一个人分量太重,天平就会失衡——位置、心理、责任全部失衡。

我们之所以活得那么累,就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总是奢求身边的人把我们当回事儿,对我们毕恭毕敬,服服帖帖。即使我们能决定一些人的前途和命运,也一定要清楚,他们敬的是我们的位置,服从的是我们手中的权力,而不是我们本人。

即便我们大权独揽、一手遮天,也不能一个屁股坐满所有的位置。这时,我们更不能把自己太当回事儿。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别人就越不把我们当回事儿。

舞台,是大家的舞台,主角配角一起齐心协力,这台戏才会演得精彩。如果台上只有我们一个声音,一个人表演,台下就可能没有一个观众。

在家里,我们一定要把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己当做礼物送给家人,而不是把自己包装成全能战士,包打天下,凡事都替别人做选择、做判断,不关注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家人只有收到这样的礼物,他们才会知道我们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有七情六欲、有缺点和弱点的人,进而尝试着了解我们的需要,解读他们的未来的生活,从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逐渐成为生活战场上的战士,敢于挑战,敢于担当。

生活原本没有那么苦,而是我们选择了扮演苦行僧,习惯包揽苦差事。

生活从来没有刻意为难过我们,而是我们时刻为难自己。

即使我们活得不如意,也要活得明白,活得轻松。

2.我们都是“小人物”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让被统治阶级死心塌地的接受他们的统治,刻意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于是,同样具有一个脑袋、一个躯干和四肢的人,就有了尊贵和卑贱之分;因为占有社会资源不同,同样的人又有了富有和贫穷之分。

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尊贵的人是大人物,卑贱的人是小人物;富有的人是大人物,贫穷的人是小人物。

事实上是这样吗?应该不是。因为地位可以剥夺,财富可以失去,而人却是同样的人。今天的大人物,明天可能就是阶下囚;昨天的穷光蛋,今天可能就是大富翁。

童年给大户人家放羊,成年是邮政系统的下岗职工,算不算小人物?应该算。

农民子弟,铁匠炉里的锻工,算不算小人物?应该算。

一群食不果腹、吃过草根树皮、卖掉儿女换吃穿的社会底层人,算不算小人物?应该算。

拥有天下财富、一句话就能灭人九族的皇帝,算不算大人物?应该算。

权倾朝野、人见人怕、鬼见鬼哭、富可敌国的省部级封疆大吏,算不算大人物?应该算。

但是,在1644年,放羊娃、“邮政系统下岗职工”李自成和铁匠炉里的锻工刘宗敏,带着一群吃过草根树皮、卖掉儿女换吃穿的社会底层人小人物杀进北京城后,大人物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一批曾经是省部级干部的大人物像一群蚂蚁一样,苟活在这群小人物的脚下。

三千多名一直认为自己是大人物的明政府官员,在1644年4月27日的黎明,被他们曾经任意奴役、剥削的一群小人物像牛羊一样驱赶着、呵斥着,聚集在北京承天门前的空地上,等待李自成、刘宗敏的选择——选择他们的生或死、去与留。

在刺耳的辱骂声中,他们战战兢兢地等了几个小时后被告知,29日再来报到。

29日,这群曾经飞扬跋扈的大人物在承天门前从早上等到傍晚,才见到他们眼中的小人物李自成、牛金星和顾君恩等人。

顾君恩负责点名,点到哪个大人物,他必须站出来,听牛金星详细列举他的罪名。这场小人物对大人物的审判,大人物却不能有丝毫的反驳。

这群大人物的生死,全在李自成、牛金星的一念之间,不需要理由和证据,只凭他们的印象和感觉。

三千多名大人物中,只有九十二人被李自成留下,依然做他们心目中的大人物。剩余的大人物,被那群曾经食不果腹、吃过草根树皮、卖掉儿女换吃穿的社会底层小人物随意蹂躏、惩治、打骂,轻者剥夺他们的财产,重者剥夺他们的生命。

此刻,这些人谁是大人物,谁是小人物呢?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世上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角色,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只要社会角色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随之改变了。

看来,只要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变了,他的人物属性也就变了,无所谓真正的大与小,尊与卑。人生不过百十年,均是世间匆匆的过客,光溜溜地来,光溜溜地走,不曾带来什么,也不曾带走什么,只为几个概念活过。

所以,无论现在的我们如何,都不能把自己太当回事儿,更不能把自己当成不容忽视的人物。我们的位置随时可能被顶替、财富随时可以被剥夺,甚至生命都可能随时归零。

在意大利的都灵,有一所历史悠久、驰名世界的大学——都灵大学。

在都灵大学的校门口,树立着两尊英格兰黑色大理石雕塑,左边是一只鹰,右边是一匹奔马。这两尊雕塑,是都灵大学的标志,也代表着学校的教育理念。

这只鹰和这匹马象征着什么呢?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想到,鹰应该象征着学生的前途鹏程万里,马应该代表着学生的事业马到成功。然而,在都灵大学的校史中,对鹰、马的意义的解释,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只鹰,就是一只鹰——被饿死的鹰。那只鹰被孵化出来后,一直认为它天生就是飞翔之王,与那些只求温饱的麻雀、乌鸦不同,它的使命是搏击长空,俯瞰山河,遨游世界。

因此,这只鹰不愿与其他鸟类为伍,自己在深山里、悬崖上苦练各种飞行本领,对筑巢、觅食的技巧不屑一顾。

这只鹰认为自己的飞行本领可以独步天下时,便离开家遨游世界去了。然而在旅途中,它却因为五天内找不到食物,活活饿死了。

那匹马,也不是人们心目中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而是一匹被拙劣皮匠剥了皮的普通马。这匹马出生在穷人家里,被磨坊主买去拉磨。吝啬的磨坊主每天让它没完没了地拉磨,稍有懈怠便棒打鞭抽,毫不爱惜它。

于是,那匹马乞求上帝把它换到马夫家,上帝答应了它的请求。马夫家并没有它想象的那么好,只是把它的工作由拉磨变成了拉车。它每天被驱赶着早出晚归,饲料却是难以想象的差。这样的日子自然让这匹马难以忍受,它又乞求上帝帮它再换一个主人。上帝再次答应它的要求,把它送到皮匠那里。

在皮匠家里,那匹马活得很滋润,每天不但不用干活,而且还有上好的草料吃。一个月以后,它变得膘肥体壮、毛色发亮。可是,有一天皮匠什么解释都不给,就把它杀了。它的肉,被廉价处理;它的皮,被皮匠做成各种皮制品。

都灵大学的创办者把这两尊雕塑矗立在校门口,可谓用心良苦,旨在提醒都灵大学的学子们:无论你是何等出身,都像普通人一样,离不开简单的吃喝屙撒睡,只有学会生存才能发展;无论你是谁,别人都不会无条件地满足你的要求。世界上除了上帝,每个人都是自私且苛刻的,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需要有条件地给予别人。

从都灵大学毕业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把自己当做小人物,重视实际,善于接受,从不苛求。因此,他们也受到世界各大跨国集团的青睐,获得展示他们才华的最好平台。

想一想,有时候,我们像不像那只饿死的鹰?依仗自己家境好、父母强、条件好、学历高,好高骛远,对普通的工作、普通的人瞧之不起,看之不上,最后高不成低不就,一事无成。

世俗的生存概念,是不是也让我们像那匹马那样,始终找不到满意的老板,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者一直以为自己不得不做着早已厌倦的工作,不得不与一群卑鄙龌龊的人朝夕相处?于是,我们便折磨着自己也折磨着别人。

在这个时代,无论我们贫穷还是富有,高贵还是卑贱,似乎都以同一种方式愤怒着。因为我们身边时刻发生着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一个行业与另一个行业的地位存在天壤之别;一个单位的不同阶层,收入相差异常的悬殊。

转身之间,我们发现,不论自己如何努力,命运却与猪相似,随时都可能被人宰割,成为别人饭桌上的一盘美味佳肴。有时候,他们连个招呼都不打,按着他们的需要随意、随时处置我们。

因此,我们愤怒、焦虑、浮躁、没有安全感。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只要我们认真读过历史,就会发现社会一直就是这个样子的。真正强大的,是物而不是人。大人物手中有大物,小人物手中有小物。而物,不会被一个人终生持有。人一旦失去物,就不再是人物,而是动物。

我们愤怒,是因为别人手里有物,而我们没有。一旦我们掌握了那个物,也会成为现在我们声讨、鄙视的人。作为世俗中人,屁股决定脑袋,想法决定看法,谁也不比谁高尚,谁也不比谁卑鄙。

我们手中无物,却非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物,结果只能让自己内心纠结,失眠多梦。

这里所说之物,是指权力、地位和财富。我们之所以纠结此物,是因为社会以物论人,以物待人。

世界虽然险恶,毕竟每个人都有各种需要。只要我们静下心做自己能做的事,把能做的事做好,几年后不可能身无一物。可是,当我们手握当初梦寐以求之物时,为什么却比当初一无所有时活得更累,走得更忙?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想成为人上之人,做非池中之物。因此,我们爱惜自己的羽毛,看重别人的评价,无时无刻不在和别人较真、和自己较劲。

别人可以难为自己,但我们不能难为自己,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尽人力而听天命,不强求,不苛求,凡事要想得开,看得透才行。无论我们扮演什么社会角色,都要把自己当做小人物,谦卑低调地活着,不逞一时之能,不吃一世之亏。

如果我们侥幸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因为一是有人在我们之上;二是在我们之下的人,有一天也可能在我们之上。

如果我们不幸在人之下,也不要强行要求别人把自己当个人物来看,否则就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

3.我们没那么多观众,别再活得那么累

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便走在自己选择或者别人安排的路上,急匆匆也好,慢悠悠也罢,都是主动或被动地向前走。看看路上,有的人开着豪华的布加迪、迈巴赫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有的人衣衫褴褛,步履蹒跚,不时向行人乞讨。

这一路,就是我们的人生。因活而来,为死而去。起点、终点相同,唯有经历不同。我们不能从这个世界带走什么,肯定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譬如财富或罪恶。

因为一路同行,我们既是行者也是观众,自己怎样走,看别人怎么走。于是,我们从小接受教育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比。要比别人富有,要比别人地位高,要比别人活得好。

一个比字,就将我们的生活置于万劫不复之地。上学比谁成绩好,工作比谁赚钱多,随之而来的是比房子、车子、位子、女子,然后比孩子。仿佛我们置身于世界最高的舞台上,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我们。我们不能不比,不得不比。

所有人都在比,但是静下心来想一下,谁要求我们一定要比?没有人要求我们,是我们把自己架到战车上,打了一场场不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战争。谁比我们强,我们就向谁宣战。遗憾的是,远到天边,近在眼前,比我们聪明的、智慧的、富有的、幸福的、有名的、有权的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随着我们财富的积累,社交层次的提高,我们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能人和精英,在这些人面前,我们曾经的胜利,根本不值得一谈,就像开奥拓的遇到开奥迪的,开宝来的遇到开宝马的,比不起,战无力。回顾四周,发现依然自己最差。

这时候,就是我们觉得活着没劲、对自己失望、对社会绝望的时候。

二十几岁,我们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凭借祖上阴德、父辈的支持,或靠自己一技之长,白手闯天下,在一个城市的一个行业里,略有地位,小有名气,买了房子、车子,娶了老婆,生了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小日子。

这时我们大学毕业时梦寐以求的生活,确实是现实了,我们却一点幸福感都没有,不如意之事依然十有八九。成就感越来越少,挫败感越来越强。我们似乎每天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程序化、机械化地面对每个人每件事。

审视自己和社会,突然感觉一切都凝固。经历多了,胆识就小了;接触的人多了,自己的弱势就明显了;扮演的角色多了,锐气渐渐消失了;在一个行业待久了,思维也就僵化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像父辈那样轻易满足,像庸人一样容易混沌,像得道高僧一样无欲无求,也会过得很幸福,活得很坦然。这种活法很简单,我们却很难做到。我们曾经有过激情,有过梦想,有过抱负,并为之努力奋斗过。遗憾的是,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梦想成为统帅,却一直是舍身冲锋的无名士兵;在有几个亿票房的大片中,只扮演过路人甲、观众乙。

我们就像一个举重运动员。不管当初是谁帮我们选择了练习举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练习了举重,我们的确为举重活了很多年。我们赢得县级、市级、甚至省级举重冠军,却没有获得全国、亚洲、奥运会的冠军。

可以说,我们在举重界是一个失败者,可是我们却执著地每天练习举重。在我们的视野里,都是练习举重的人。尽管我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实力与奥运会冠军的距离,却迟迟不肯改练铅球和铁饼。原因是,我们练习举重很多年。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是省级冠军。尽管我们心里很清楚,在举重界,省级冠军屁都不是。

也许,我们掷铅球能获得世界冠军,投标枪能夺奥运会金牌,但是,我们依然不敢放弃举重。重新开始,从头再来,连这样的梦都不做了。在生活的磨刀石上,我们已经失去了血性和勇气,想赢更怕输。

正因为如此,我们遇到一个尴尬的人生瓶颈。因为曾经一无所有,所以害怕回到从前;因为曾经颠沛流离,所以不敢做出改变;因为在一个行业付出太多,所以不甘心从零开始。但是,我们的内心却从未停止与身边的人进行比较。执著了与比我们强的人比,不屑与比我们差的人比。在和熟悉的人比较中,挫败感顿生,万事不如人,于是我们在抱怨中打发生活,或者被生活打发。

我们虽然衣食无忧,吃喝不愁,但活得并不如意。因为我们习惯凡事与别人对比,就像自己身为60公斤级的摔跤运动员,却暗自与80公斤级的运动员较量,所以身累,心更累。如果我们真的能看淡成败,豁出去为此一搏,不成功便成仁,也许有的斩获,但似乎又做不到。想得却不舍,于是我们每天为了多也不喜、少也不忧的五斗米,听从别人的安排,扮演别人需要的角色,复制死水般的生活模式,然后不停地羡慕别人的富有,厌恶自己一无是处。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究其根底,还是那个比。我们习惯比,却怕比,天天在比,事事在比,却无法比。在行动上,想得到又怕失去;想中五百万大奖,又舍不得十块彩票钱。在患得患失中,我们既不知足,也不知止。

既然如此想比,我们为什么不能放手一搏,勇敢地做真实的自己呢?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做别人眼里的演员。我们担心自己重新开始,别人会说我们痴心妄想;万一失败了,别人会嘲笑我们自不量力;一旦弄巧成拙,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细想一下,一个偌大的城市,有几个人能认识我们?在认识我们的人中,又有几个人会有闲心关注我们?关注我们的人中,又有几个真正在乎我们活得好不好?在乎我们活得好不好的人中,又有几个人能为我们的人生负责?没有几个,十个手指就能掰扯过来。

不能为我们人生负责的人,我们又何必免费做他们忠实的演员,演他们根本不关心的剧目呢?

我们不是明星演员,没有那么多观众欣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有一种选择叫放下,有一种境界叫舍得。活着的内容中,自己感觉好才是真正的好。我们已经为别人毫无价值的评论活了半生,还要为别人一文不值的审视再活半生吗?如果这样,到我们死的时候,可能谁都对得起,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

我们生得渺小,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但活得憋屈,就是我们的错。为虚构的观众过着虚假的生活,做心虚沮丧的自己,不但自己累,别人也跟着累。

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观众,更没有那么多人在乎我们的成败得失。有多大的力量就去搬多重的麻袋,为何心有不甘?有什么样的本事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关别人屁事!

生命短暂,而且无常,何不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按自己的想法活一回?

如果我们说不,那就别说自己是可怜之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毫无可惜一说。

4.过去难以忘却,但一定要放下

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对自己过去所有失败、苦难侃侃而谈的人,不是成名的就是发财的,因为那段经历,已经成为他们的人生财富,可以随时拿出来炫耀。

对自己的失败、苦难遮遮掩掩闭口不谈的,肯定是事业失败、对自己失望、对生活绝望的人。他们不想把自己难以启齿的经历再次呈现,是担心别人嘲笑、鄙视或瞧不起。

那段经历,对尚未成功的年轻人来说,从不需要刻意回忆,因为它时刻漂在脑海里,或是一种证明,或是一种否定。

在似乎板结的社会结构中,既无资源又无资助的我们,在20~35岁这段时间,太多的不如意,让我们完成了从不信邪到是邪便信的蜕变。

在物质利益的世界里,我们四顾茫然。满目的不公平、不公正,让我们对理想、对前途,甚至对人生产生怀疑,突然变得拿不起也放不下。于是,我们不再及时开始应该开始的行动,不能果断让那些错误的选择立即结束。

失败的过去,无能为力的现实,成为拴住大象的那根细绳,不但羁绊我们的手脚,而且束缚我们的思维。认命、埋单,然后随波逐流,让自己的背影在平庸的人群中消失。

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努力也无法改变即成的现实。繁华的都市,无情地吞噬着我们的青春、激情和梦想,让我们忘记来时的目标,不敢做真实的自己,渐渐让自己迷失。

过去的事情,不是说忘就忘的,我们尚未达到那种境界。记着可以,但绝对不能时常品味。我们应该将那些过往坦然放下,因为我们的心理确实承载不了那么多。

在《圣经》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摩西的故事。

古埃及子民饱受不公正的剥削和虐待,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社会底层,苦不堪言。权贵、富豪在这些贫苦的人们头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穷人习惯了,权贵也习惯了。作为法老的儿子,摩西对此却忍无可忍。

一个古埃及权贵,无故殴打以色列人。摩西遇到了,愤怒了。为了伸张正义,他杀死了那个把穷人视为蚂蚁的权贵。

摩西认为,以色列人会理解、支持他的行为。事实却不是这样。没有人把他视为为正义而战的英雄,却把他看作杀人不眨眼的魔鬼,罪不可赦。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以色列人居然出卖了他。

因为杀了人,摩西处境非常危险,随时都有可能被抓去处死,因此他逃到米甸。他认为,在那里他会得到人们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事实上,在米甸,别说理解他,连理睬他的人都没有。在所有人眼里,他就是杀人犯,理应处死。为此,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

摩西也糊涂了。他实在搞不明白,万能而英明的上帝,为什么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毕竟是法老的儿子,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他应该生活在皇宫里,而不是四处逃命。

为了不因正义的行为被处死,他只能接受那个黑白颠倒、不可思议的现实。他有家难回,不得不像罪犯一样亡命天涯。

为了一个简单的活着,摩西结束了居无定所、四处流浪的生活,成为一个牧羊人。作为法老的儿子,他开始领导羊群,而不是子民。按继承法,他应该继承王位领导臣民的。

摩西想做一个匡扶正义、为穷人说话的好人,没想到,富人、权贵视他为异类,穷人、弱者把他看成疯子、罪犯。

摩西沉沦了,变得胆小怕事。亡命天涯、饱受歧视、无人理解的生活,磨去了他的棱角,阉割了他的正义感。他能做的,就是忘记,彻底忘记。

除了名字,他把什么都忘记了,把当初作为一生的理想——解救在埃及被奴役中的以色列人,也忘记了。

忘记是医治伤口的良药,免费的。

如果摩西没有选择忘记,他就不会在米甸孤独地度过漫长的40年。他只有熬过40年,才有机会真正领导他的子民。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像书本上描述的那样公平,连法老的儿子也一样,何况我们一介草民。这些不公平的事情,不是随着弱者的呐喊而消失的。只要强者把我们放在案板上,我们就得任人宰割。

社会本来就是不公平的。陷害、利用我们的人,时刻存在,我们时刻要面对未知的强加。我们很难成为苦难的制造者,却容易成为苦难的埋单者。

种种刻骨铭心的经历提醒我们,或因出生的错误,或因选择专业的错误,或因婚姻的错误,导致我们一处被动,处处被动;一步落后,步步赶不上。

因为不懂,我们多次被伤害;因为坚持,我们多次经历挫败;因为不服,我们多次遭遇苦难。

我们被别人放置在刀刃之上,成为钉床上的舞者。为自己、为别人表演,是不能推辞的义务和责任,或者是无奈的服从。一脚落错地方,我们就会失去,就会有无尽的遗憾。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不能说什么都懂,最起码已经看清所在圈子里的人,明白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人应该远离。把一些人归零,把一些事忘却,才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一些人,不是我们想躲开就能躲开的,但是我们可以忽略他们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对他们视而不见。这个时代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决定另一个人的命运,只要我们敢于放弃。

一些事,对我们来说,无论是好是坏,都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悔也好,恨也罢,都不可能让它回到从前。既然它已经结束,我们就痛快地为其埋单,转身走人。我们以后肯定会犯错误,但绝对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就是收获。

天下有很多人,都曾经或正在遭遇与我们类似的问题,他们面对与我们一样的生活难题,与我们一样抱怨着、愤怒着。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有着同样的遭遇,却有人永远没有机会愤怒和抱怨。这是逝者的幸福,还是生者的悲哀?

兔子从不抱怨老虎的野蛮,因为它知道自己是兔子。既然离不开森林,就得接受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身为兔子,是兔子的选择,不是老虎的安排。

既然生而为兔,就不要在老虎面前谈公平。公平可以写在纸上,养眼;不可以放在心中,累人。

把过去的种种不如意全部放下,我们才是一个崭新的人,才能开创另一段崭新的人生。

经历过的错待和苦难,是我们学会与社会相处的课程。它让我们认识到,对于身处劣势的我们来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能做的,不是逃避苦难,而是从种种苦难中提炼智慧,将苦的部分熬制成良药。

一次受挫,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一次失误,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一次不幸,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一次磨难,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

经受住苦难检验的人,懂得在痛苦、痛哭之后,如何坦然上路。有苦难,是因为有奇迹,也就有了弱者书写人生奇迹的机会。

5.我们不再需要别人做向导

记得在某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哈佛大学某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上,有一个教授非常正式地对他的学生说:“十年后,你们不要聚会。那种聚会,会使你偏离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

开始时,我对这句话并没有深刻的理解。直到三年前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之后,我突然参透了这句话的玄机。

毕业十年,同学聚会,非常热闹。我单纯地认为,同学聚会,就是叙旧、交流生活心得、相互提供资源的活动。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毕业十年的聚会,确切地说,就是飞黄腾达者炫耀、落魄失意者沉默的大会。

同一所大学同一时期毕业的同学,经过十年的奋斗,因为选择方向、各自机缘、努力程度、运气的不同,社会地位和自身身价已经完全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位置落差。

我同学的境况,大致可分三种:

一、做官的。适合做官的都做官了。他们成为副处、正科、副科级干部,在各个机关里混得风生水起,而且发展空间很大。按理说,副处、正科、副科级干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无异于喽啰,但在中小城市,就是大权在握的地方诸侯,握有不能藐视的权力,掌握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公共资源。

二、经商的。具有冒险精神和发财欲望的人都去经商了。他们抓住机会,利用资源,都成为老板,或者是国企、外企的中层。他们在各个行业里拼出一方天地,占有一席之地,不是千万富翁,就是年薪几十万的高级白领,住豪宅、开名车,成为各个行业里的佼佼者。换一句很俗的称呼,就是所谓的成功者。

三、打工的。由于外界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这些人沦为社会底层的蚁族,社会金字塔底的砖头。他们起得比鸡都早,睡得比老鼠还晚,付出得比黄牛都多,得到的比蚂蚁还少。最要命的是,他们没有决定权,却是埋单者,时刻受到各种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掠夺。

前两种人容易成为第三者的羡慕对象。有他们站在前面,就容易让第三种怀疑自己的人生目标,抱怨自己的生活境况,习惯性地向别人靠拢或者跟进。

同学聚会后,总会有一些人得意,有一些人失落。得意的人乘兴而去,失落的人败兴而归。失落的人,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和坚持,怀疑自己的职业和奋斗目标。因此,胆子大的跳槽改行,奋力一搏;胆子小的自暴自弃、萎靡不振。

这就像马拉松比赛。我们从起点出发,按着自己的节奏跑得很好,当看到有人超越自己,或者得知有八个人达到终点时,自己的节奏乱了,步子重了,甚至想到放弃了。最可怕的是,第二天就改练拳击和散打了。

看来哈佛那位导师讲的不无道理。在我们的人生目标尚未实现时,如果定力有限,就不要参加各种熟人的聚会,因为它会让你伤心、伤身、伤神。

近几年来,最成功的作家,应属发行近千万册的《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引爆草根写史热,一时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几乎被写了一个遍,市场上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的书籍多如牛毛,某些作者还公开宣称PK当年明月,但是,他们的历史书,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简单复制,根本无法感动读者。

当年明月研究明史,没有任何理由。作为海关的小公务员的当年明月,研习明史,不是他的工作需要,更不是想靠此发财。

然而,当《百家讲坛》节目引发国人读史热时,已经精通明史的当年明月,用他独到、新颖的方式,给国人立体还原明史时,一时间,引三千万明矾竞折腰。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其他作者,见当年明月成名了,发财了,才搬出自己并不熟悉的古籍,以模仿当年明月的笔法,进行克隆。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国情,在几个月时间内,恐怕连皮毛都难掌握,达不到当年明月对明史认识高度,自然在情理之中。

当年明月研习明史时,没有人因为写历史赚到几千万的稿费,甚至没有一个人因为研究历史而名满天下、妇孺皆知。他是以自己的爱好为人生向导,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因别人如何而心动,不因别人怎样而改变。如果他当年慨叹“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就不会有今天的当年明月!

入职几年后,我们获得了人生的中场休息、调整时间,但还未到亲朋好友在悼词中总结我们一生的时候。地球是圆的,位置会变的。只要我们面朝正确的方向,即使目标再大再远,也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如果我们无法获得权力,那就追求财富;如果我们无法获得财富,那就追求充实和幸福。权力和财富可遇不可求,充实和幸福还是能得到的,只要我们愿意。

我们都给孩子讲过小猫钓鱼的故事。我们讲得惟妙惟肖,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作为成人的我们,却经常扮演生活中的小猫。

我们看到别人开公司赚大钱了,也跟着下海游几圈,结果上岸后连泳裤都不见了;看到别人炒股发财了,也跟着开户投资,结果把血汗钱都赞助庄家了……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可悲的;看见别人拥有什么,就去追求什么,是没救的。

无论我们成为哪一种人,都不得骄傲或自卑。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也不能比,更不能以某个人作为自己人生路上的向导和参照。我们要盯准自己的目标,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不能被别人暂时的成功所左右。

建自己的庙,念自己的经,成自己的佛,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人与人的背景、资源、机遇、能力、起点、人脉都不可能一样,更何况,我们参与的往往有人为操纵痕迹的非公平竞争。因此,我们必须服气,但不能认命。做自己,按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

实现一个目标,几乎没有一蹴而就的。不是老子准备充分,就是个人准备充分。如果我们的老子一辈子懈怠,我们又不是什么天才,没有特殊的机遇,那就得慢慢地准备,慢慢地等。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机遇一旦到来,就有我们的出头之日,转身脱离社会底层。

这样做值得吗?值得。我们的一生中,只需要一次成功即可。

6.生活需要完整,而不是完美

网上曾经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存款不在多少,够花就好;房子不在大小,够住就好;朋友不在贵贱,知己就好;孩子不在男女,孝顺就好;年龄不在高低,健康就好;生活不在贫富,快乐就好!

这个段子所言,我们接受不?接受。能否做到?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往往忽视已经完整的生活,执著地追求生活的完美。所以,我们一旦忘记了生命的本真,就会成为一生追逐的行者,永远活在路上。

生活于人而言,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完美。官,做到多大才算完美?钱,赚到多少才算完美?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凡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完美,就是挂在驴子嘴巴前的胡萝卜,令不论贫富卑贱的我们,追求一生,一生追求,都活得像一头驴子。

我们是俗人,做着俗事,难免就会落入俗套,无法做到无欲无求。

但是,身边充满种种诱惑和概念的我们,一旦盲目地追求自己假设的完美,或者别人虚构的完美,就很难获得完整的生活。残缺和遗憾,就会成为人生的主要内容,最后我们只能变成连自己都讨厌的人。

在一个禅理故事中,一对师徒有过这样一段精彩又饱含哲理的对话。

弟子问师父:师父,人类为什么会做出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师父回答:那是因为他们的很多欲望是相互矛盾的。他们慨叹成长后有那么多烦恼,却毫不吝啬地抛弃儿时的真挚;他们年轻时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不得不用金钱买健康;他们用怀疑的目光审视别人,却抱怨自己身处信任危机的时代。

弟子又问:他们为什么如此矛盾呢?

师父答:他们忽略了本已完整的生活,追求那块可遇不可求的拼图,进而把简单的生存变成了复杂的生活。

弟子问: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师父说:他们都认为自己能长命百岁,却不知死亡第二天就可能降临。因此,他们无视当下的幸福,对未知的未来充满焦虑。他们既不活能在当下,也不能活在未来。只有在临死前,他们才意识到,一辈子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一天。

想想我们自己,是否活得也是如此矛盾呢?

在物质利益当道的社会,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时刻面对着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功名利禄,使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生活,附加上更多的条件,使其趋于心目中的完美。

都市里的很多男女,在适婚年龄时,因为自身条件不错,便对自己另一半的要求高得离谱。他们抱着宁缺毋滥的想法,拿着设计多年的图纸,寻找生命中完美的另一半。他们对比多年之后,结果一无所获,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最后只留下这样近似绝望的感叹:

女人感叹世上的男人:有才华的长得丑,长得帅的挣钱少,挣钱多的不顾家,顾家的没出息,有出息的不浪漫,会浪漫的靠不住,靠得住的又窝囊。

男人感叹世上的女人:漂亮的不下厨房,下厨房的不温柔,温柔的没主见,有主见的没有女人味,有女人味的乱花钱,不乱花钱的不时尚,时尚的不放心,放心的没法看。

一个人之所以要找生命的另一半,其实质目的是为了过上完整的生活,塑造自己人生的完整。和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形成一个完整的婚姻,生一个可爱的孩子,组成一个完成的家庭。

爱自己的人,应该有很多。可是,一旦我们给爱自己的人附加的条件越多,被过滤掉的人就会越多。如果把条件附加到完美的程度,这样的人只能在小说、电视剧里存在了。

譬如,一个北京女孩把自己的未来老公定位成这样:年龄比自己大2~5岁,相貌中等偏上,身高180厘米以上,硕士学历以上,年薪在20万以上,住房在四环以内100平方米以上,座驾在30万以上,再加上举止有风度,境界有高度,思想有深度,作风有硬度,嗜好有限度。

这样的男人,确实完美。但在北京千万男人中,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如果这个女孩非这样男人不嫁的话,结果也只能被剩下了。

一双鞋子,穿着舒服,符合自己走路需要即可,何必在乎它是什么牌子。世道这么烂,完美给谁看?公主穿什么鞋子也是公主,村姑穿什么鞋子都是村姑。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何必用一件人造的东西加以证明?

活着,是活一种感受,不是活一种证明。凡事都要有一个度,适度就是完整。

如果我们忽略了完整,一味地追求完美,结果我们只能迷失了自己,忘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忘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一位大师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但住持的位子传给谁,一直令他犹豫不定。

大师有两个得意弟子,禀赋、修行、人品难分伯仲。于是,大师决定对两个弟子做最后一次测试。

大师对两位弟子说:“我的大限将至,需要山中的一片树叶随行。你们到山上去找,三天后交给我。”

师兄认为,师父是德高望重的佛学大师,那片树叶必须非常完美,才能与其身份相符。于是,他在山上山下四处寻找。树叶虽然多得数不胜数,他却始终找不到心目中完美的树叶。

满山大小不一的树叶,有的不完整,有的不圆润,有的太肥厚,有的太单薄……总之没有一片是完美的。

连一片让自己满意的树叶都找不到,这令他非常沮丧,最后空手回到大师身边,要求师父再宽限几天,他要到别的山上去找。

师父说:“山与山相似,树与树相同。如果苛求,便是妄求。一叶知大千世界,一念定脚下人生。”

师弟回来了,交给师父一片完整的树叶。那片树叶很普通,看上去与其他树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它的色泽、筋脉、品相都不出众,更谈不上完美。

大师欣喜地接过树叶,满意地点点头,说:“这就是我想要的那片树叶!”

师兄说:“师父,这样普通的树叶,满山都是。它既不稀有,也不珍贵。面积不够大,色泽不够鲜亮,叶脉不够清晰,叶柄不够通直。如果我知道你要的是这样的树叶,别说三天,一个时辰我就能摘一车回来!”

师弟说:“师兄说得没错,这片树叶确实不够完美,但它是我在三天之内,看到的最完整的一片树叶。”

最后,大师将住持的位子传给了师弟。

生活由几块拼图构成,我们只能尽力把每块拼图寻找到,将其拼成一幅完整的画,只要自己愿意欣赏足矣。如果我们对每块拼图一再苛求,不但找不到,而且很难将人生拼凑完整。

我们在追求完美的同时,也会迷失自己。既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自己要向哪里去。这样的生活,岂是一个累字了得?

做得漂亮,不如活得明白。别再抱怨,不是我们什么都得不到,而是我们什么都不想要。

身处浮躁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将生活看清楚、想明白,诸事随缘。不苛责自己,不强迫别人,尽人力而听天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7.关注自己的需要,忽略别人的眼神

在清朝康熙年间,北京城里出现一个象棋天才。他棋风飘逸、思路诡异、招法令人匪夷所思,不按常理布局。即使是棋界成名高手,与之对弈,也被他杀得晕头转向,昏招频出。因此,他被圈内人誉为鬼才棋王。

自成名以来,鬼才棋王与国内数百名高手、国手对弈时,习惯迟到一刻钟。他出现在对手面前时,总是手拿一把巨大的折扇,一身白衣,显得器宇轩昂,风流倜傥。他的步伐平缓稳重,目光犀利,一副自信满满、居高临下、舍我其谁的架势。

不论对手是谁,棋盘上局势如何,他总是镇定自若,气定神闲,好像结果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时而起身到窗前观景,时而品茗摇扇。对手出招时,他目光犀利,似乎洞穿对方肺腑,嘴角挂着冷笑,蔑视中透着狡诈;他出招时,右手拇指和食指娴熟地夹着棋子,不假思索,应声落盘,果断利落,似乎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无论对方赛前准备得如何充分,对鬼才棋王有多深的研究,此时均是方寸大乱,频频出错,最后只能投子认输,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鬼才棋王与各路棋手对弈上百局,无一局失利,让棋手与棋迷们不得不研究他的棋路和弈技,试图找到他的弱点和破绽,揭开他百战百胜的奥秘。怎奈鬼才棋王下棋随意随心,毫无章法、规律可循。即使某高手把他的常规招式熟记于心,了然于胸,再次与之对弈时,依然被他杀得一败涂地。

于是,众人打心眼里认为棋王是千年一遇的鬼才,凡人不可战胜。

谁知,难求一败的鬼才棋王突然接到一封从江南水乡寄来的挑战书,请求与之在京城某知名茶馆对弈三局,并以重金作码。鬼才棋王自然不把这个山野村夫放在眼里,欣然应战。

消息传出后,震惊京城棋界。凡是输给鬼才棋王的人均认为,来自穷乡僻壤的挑战者乃井底之蛙,自不量力,必输无疑。虽然这次对弈结果毫无悬念,但他们还是急切地期盼鬼才棋王再次续写神话。

对弈那天,茶馆内外人山人海,棋迷们翘首企盼。不过令众人想不到的是,挑战者居然是一位白发如霜、年逾古稀的老人,而且用一块黑布蒙着双眼。

鬼才棋王依然像往常那样风流倜傥,姗姗来迟。随从在老人的耳边嘀咕几句后,老人起身,伸手示意棋王入座。棋王从未与蒙着眼睛的人下过棋,又见对手心无旁骛,内心深处不禁掠起一丝波澜,但他还是像往常那样镇静地坐下,准备迎战。

老人说:“老朽自幼失明,为不失观瞻,只好蒙上双眼接受棋王赐弈,望阁下见谅海涵。”

鬼才棋王微微一笑,说:“鄙人自出道以来,只求一败,几年来却难以如愿。现我已置下良田百顷,豪宅几座。此三局筹码,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它一旦易主,不知道对您意味着什么,还请三思啊!”

老人说:“老朽已是土埋脖子之人,对名利早已了无牵挂。今能与棋王对弈,只求一乐。不过,老朽下棋时有一怪癖,会偶尔摸摸棋盘上的棋子,不知棋王能接纳否?”

鬼才棋王不屑地冷笑道:“我的怪癖比你还多,举棋不悔即可,一切随你!”

老人说:“谢谢棋王宽怀,多多担待!”

对弈开始。老人虽然看不见棋盘上的棋子和形势,却不用随从提醒,仅凭落子的声音,就能准确判断出对方如何落子。鬼才棋王落子之后,老人不假任何思索,随即跟上。空闲时,他还不时地用手指轻轻地触摸着棋盘上自己和对方的棋子。

老人犹如圣古时代的姜子牙,手持打神鞭,气定神闲,占点布局,看似随意,却暗藏杀机。

在老人出神入化的布局之中,鬼才棋王显得手忙脚乱,以往的下棋习惯尽失,昔日风采一扫而光。结果首局棋王中盘便投子认输,这是在场所有人始料未及的。第二局、第三局,鬼才棋王虽然总结失败教训,不再轻视对手,下得小心谨慎,但最终还是以三局全败告负。

鬼才棋王自愧不如,在奉上对等的筹码之后,转身冲冲离去。

盲眼老人三局轻松完胜对于京城棋界高手无解的鬼才棋王,让他们不得不对老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齐聚老人下榻的客栈,再三恳请老人赐教一二。

老人说:“鬼才棋王的棋艺造诣确实深不可测,但还没有达到让你我无解的地步。我的棋技,与各位只在伯仲之间,甚至在各位之下。”

有人质疑老人的话:“我对鬼才棋王棋路的研究不可谓不透,但与之对弈时,却从无胜绩。作为双眼失明之人,如果你的棋艺不在我之上,怎能连胜棋王三局?”

老人呵呵一笑:“这位爷,你已经说出我赢棋的奥妙了。你与鬼才棋王对弈,不是输在棋艺上,而是输在你的心明眼亮上。你的心思不在棋盘之上,而在他的身上,岂有不输之理?我眼盲心净,不想其名,不虑其技,不看其眼,不思其举,不受与棋无关之事干扰,赢棋自然在情理之中!”

老人如此一说,诸高手恍然大悟。他们在与鬼才棋王对弈之前,已怯其名,已惧其技,已畏其神;对弈之时,看到他气定神闲,镇静自若,胜券在握的样子,他们便认为此局必输无疑。即使棋王下出昏招,他们也怀疑是他故意布下的陷阱,不敢趁机剿杀;一旦被动,他们便心浮气躁,手忙脚乱,急于放弃。

他们输棋,不是输在技不如人,而是输在迷信别人,不忠于自己。

我们处事时,也会不自觉地受对方的社会地位、声誉、身份和身价干扰,进而失去准确的判断和应有的坚持,导致我们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故而时常忽略自己追求的目标。

譬如,两个人与我们谈判,一个开宝马汽车来,一个骑自行车来,我们给出的条件往往不同,即使让他们做同一件事。

2010年,在美国篮球职业联赛中,华裔菜鸟球员林书豪打出“27+11”,上演0.5秒内绝杀猛龙队,率队取得6连胜。在一周之内,曾经饱受质疑的他,成为震惊世界的“林疯狂”、全美的偶像。

黄皮肤、黑头发的华裔林书豪,由于身体素质一般,身高体重一般,在大学时代,没有一所真正的篮球名校愿意接收他,因此他没有像其他著名球星在NCAA的经历和证明。进入NBA联盟之后,他的自身条件、篮球智商饱受职业的球探、眼光毒辣的教练、经验丰富的总经理质疑,认为给他在球队坐板凳的机会都是奢侈的。

林书豪相继被勇士队、火箭队裁掉。即使进入尼克斯队,他也是扮演打酱油的角色,时刻面临被裁掉的危险。

林书豪每天都参加球队的训练,每天都出现在队友、教练的眼皮底下,但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能给球队带来帮助。

面对这些行家接连的否定、队友不屑的眼神、随时被裁掉的危险、年薪不及队友年薪的零头时,林书豪均选择视而不见。他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训练上,集中在篮球上,哪怕他很难获得一秒钟的上场时间。

也许再过一天,林书豪就要与NBA的赛场说再见了。球队两位当家球星因个人原因不能出战时,无人可用的教练把林书豪派上场,结果他抓住机会,给纽约人制造了惊喜,并且接连书写励志奇迹。即使面对篮球金童卢比奥、战神科比时,他也用近乎疯狂的表现拯救纽约尼克斯球队,同时也在拯救自己。

Hardwood Paroxysm网站专栏作者Danny Chau面对此时的林书豪,给出准确的评价:如果说林书豪证明了什么,那就是忠于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不断制造奇迹的林书豪,只忠于自己,他不在乎权威审视他的目光和不负责任的预见,不论他们是专业的总经理还是职业球探,不论面对篮球金童还是战神科比,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比赛中、篮球上。

因此,他受到了“上帝的眷顾”。不对,也许他就是自己的上帝。

我们反思一下,不论面对何人,处在何方,我们是否时刻忠于自己,时刻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正在做的事情上?肯定没有!上帝没有眷顾我们,仅仅是因为我们对自己都不忠实,连自己都不相信!

既自卑、自负又不自信,是我们为人处事的通病。因为教育理念上的缺欠,因为成长背景的恶化,使我们从不敢专注于自己想要什么,却过多关注别人怎么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

面对竞争对手,我们会习惯性地考虑自己的短板、对方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行。不是对手有多强大,而是我们从不自信;面对眼前的困难,从不积极主动地需求解决办法,而是愿意接受别人不负责任的分析和判断。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内心真实的需要,没有一个人能比我们了解自己,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的选择结果埋单。

凡事无绝对,信佛都不如信己,没有人能准确预见我们的将来。已经长大的我们,不再是过河的小马,必须时刻忠于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追求的目标上。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输了无怨、赢了坦然。

同类推荐
  • 遇见成功的自己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遇见成功的自己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有人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经验像是一条穿船上的尾灯,只照亮船驶过的航道。但是,如果能够清晰地透悟他人的100条成功经验,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亮起一个灯塔,都能照见未来的成功!此书就立意如此,从礼多人不怪、善识时务成俊杰、妙言巧语少纠纷、忍耐处世好做人四个方面精选出了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奉给读者,让读者轻松拨开“厚黑”与“薄白”的荆棘,开辟一条没有后顾之忧的成功之路!
  • 我最想学的社交读心术

    我最想学的社交读心术

    曾经因为无法说服他人而懊恼?被人忽悠得团团转而毫无察觉?因无法理解上司的弦外之音而错失晋升机会?向人袒露心扉,却遭人散布谣言?……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你是否也会苦闷困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各种圈子里游刃有余,如鱼得水,自己却屡屡碰壁?从现在起,扭转这一切!翻开《我最想学的社交读心术》,教会你超强读心术,瞬间洞穿他人的心理诡计,消除人际交往中的种种烦恼,掌握人际交往的王牌,操控社交全局,让你成为人际关系的大赢家!这是一个让你从细节识人的有趣智囊!这是一本教你洞察他人真实内心的智慧宝典!
  • 忠告自己

    忠告自己

    忠告自己,在这个竞争的时代,你不但可以成功,而且一定要成功,否则就是失败。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你完全可以比自己原有的步伐再快一步。哪怕这一步很小很小,但其意义却很大很大。因为要想改变世界,我们必须首先改变自己。与时间赛跑不仅仅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忠告自己,信任会散发出一种温馨的气息。由信任而唤起的魅力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它的能源是真诚。信任,真诚的信任之所以有魅力,也许正因为它在人世间不太富有,而渴望得到它的人却很多很多。在信任面前,人们可以掀去沉重的假面具,自由自在地呼吸,无所畏惧,真诚地做人。
  •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说话怎样才能滴水不漏?如何办事才能顺风顺水?在何时应该激流勇退?在凶险的局势面前,如何才能趋利避害?……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翔实地讲解了中国历史中的99则生存智慧,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工作而言,这些生存智慧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哈佛成长课:哈佛教授送给年轻73个智慧忠告

    哈佛成长课:哈佛教授送给年轻73个智慧忠告

    本书汇聚了众多哈佛大学教授的经典理论,从个人成长与成熟、事业发展、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对哈佛人的处世智慧和原则进行了总结与整理,并辅以生动丰富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金华池中的贵妃鱼

    金华池中的贵妃鱼

    他在她梦里,一曲婉转人心。梦醒时分,游戏相见,大神带你CARRY带你飞。她在他梦里,一舞相思全尽。梦醒十分,现实碰面,白领平民女对阵狂拽高富帅。他何年何月何日梦醒相见佳人。她何时何地何处抬眼相思郎君。五年起伏,一锤定音。对不起,时光让你经历了太多,可我无能为力。谢谢你,是你让我明白了一切,让我坚持至今。真实悲剧外加小伙伴幻想,你要保重,因为我只有一个人。
  • 冷血总裁要追妻

    冷血总裁要追妻

    一次偶遇让他们两注定要一生一世,那年他冷酷无情,心中重的情只有兄弟情。那年她是一个普通不过的女孩。遇到他她初尝恋爱的滋味,她以为王子会爱上灰姑娘。他告诉她“和我走吧,去我生活的那个城市”她以为,他带走自己,会爱上自己。他们分手了,他带走了他们的孩子,她伤心欲绝,跳海自杀,当他知道的时候,狂飙到海边,却为时已晚,他后悔,后悔自己不承认自己爱上她!多年后的相见,她冷漠,无情,她是意大利黑手党掌门人的妹妹。一次,她欺骗了他,他让她滚!让她永远不要出现在自己面前!她转身就走,却在转身的那一刻,泪流满面!他去意大利找她,却不是为了找她,是为了找他的孩子。七个人,七张照片,七个怀表,七枚戒指,彩虹的七色。
  • 叶千殇

    叶千殇

    师傅师傅难道我真的没救了吗,师傅:不你还有救只要寻到神农鼎便可自救,现在你拥有一件家传的不知名何名的神兵只要你努力修行自会解除你身上的魔气,你还有问题吗。师傅师傅你说你前俺家是不是很有名啊。师傅道:很有名吗?我怎么不知道。师傅师傅我这把剑是不是很牛逼。师傅道:你怎么有这么多的问题,你烦不烦额
  • 斩翅

    斩翅

    她,只想安稳生活,命运却兜兜转转,逼着人生的路走向黑暗的边缘,爱过、恨过、抢夺过,到头才发现对的人就在身边,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靠的太近只能被她灼伤。他,那么对她不屑一顾,那么沉痛的折磨着只想要一方平安的她,他的猜忌,他的阴损都只为和不公的命运抗争,只为求得一个人生的真相。作为没有羽翼的天使,他从不知道他的出现,会改变她一生的命运,也带着自己走向另一番痛并爱着的路途。
  • 山村暧昧

    山村暧昧

    “我要好好活,活个样子,做好多有意义的事!”田小强猥琐回眸一笑,呲牙咧嘴转身走进某人的闺房。
  • 神皇苍穹

    神皇苍穹

    前世孤儿的叶天因为一场车祸,偶然穿越到天元大陆。天元大陆以武为尊,处处透露出死亡的气息。
  • 武本无道

    武本无道

    金木水火土,风雷七大基础属性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武者世界有呼风唤雨的神圣巨龙。有展翅为鹏,入水为鲲的神秘鲲鹏也有梵天灭地的火凤一族。有人以力证道,有人悟火之道成神,然世间万道,各有各的道!“我道即无道,吾即永恒!道吾守本心尔,纵死而无悔!”叶无道一声坚定而不屈的呐喊响彻了整个世间生灵的耳边。看叶无道如何脚碎大地,拳破虚空,打开世间枷锁!
  • 时空转换:冥帝请接招!

    时空转换:冥帝请接招!

    世人皆说幽冥帝杀父弑兄夺位,冷酷无情。凤若雪觉得说这话的人一定是瞎了眼了,冷酷无情,我呸!那她床边这个一脸委屈求抱抱的大型忠犬是个鬼啊?吃饭要她喂,起床要她给穿衣,沐浴要她打下手,我忍!凤若雪发誓,若不是因为她受到时空契约的限制不能动手杀了真命天子,那货一定已经成为一堆白骨!
  • TFBOYS盛夏的虐恋

    TFBOYS盛夏的虐恋

    当六个人去看了一场演唱会后,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为什么冷子妍明明喜欢着他却不肯接受他的表白?为什么慕梓兮喜欢他却不敢告白宁愿做朋友?为什么叶梓晗和他互相喜欢谁都不愿意吐露心声?为什么三个人的关系渐渐淡去..中间发生了什么..
  • 爱你才倾城

    爱你才倾城

    在没有遇上顾钦,叶酒并不知道原来爱一个人也是可以和她喜欢的黑暗料理一样五味杂陈。顾钦双拳攥紧,缓步靠近,眼神冷冽一睨,语带嘲讽“爱?你知道什么是无药可救,我告诉你,从你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刻起……我们就完了。”她用一年时间让他爱上,一年时间却用行动告诉他“爱得魔怔的那个人从来只有他”人人都道他冷情,可只有柏水知道他是爱得深沉、爱得极致……一场相遇注定不被爱的墨天翔,内心因叶酒才有渴望,然最真挚的友情也经不起重重误会,而爱情是有多深奥复杂,才能经得起似水经年……一个生活从来都是按部就班,一个却向来一板一眼。他们的爱情如午夜玫瑰绚丽地绽放,当凋谢时、爱如蔷薇,原来是痴爱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