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猫的粪便像一个各种小型啮齿类动物骨骼的微型博物馆,内含大量的各种小鼠碎骨渣和一个个下颚骨。下颚上镶嵌着一排比小米粒还小的珍珠般的小白牙,有的前端还长有犬齿,颇似精细的微雕作品。有的粪便中有裹在鸟羽团中的完整鸟嘴,像黄喉鹀的短钝嘴和鹡鸰的长尖嘴,其中稍大点的鸟嘴可能是榛鸡幼鸟的。还有的内含蛙类纤细的前肢与后肢腿骨,小蛇或蜥蜴的脊椎残块,蛇类的鳞片,鱼的骨刺,昆虫的闪亮甲鞘,等等。植物类食物消化得较彻底,只能模糊辨出青橡子、榛子的种皮,再就是各种野果如山楂海棠、山丁子、山葡萄、野生猕猴桃的果核及种子。我坚持对每一条粪便内容一一记录,最后做出分类,其中小型啮齿类动物占79%;鸟类占5%;两栖类和昆虫占3%;野果和植物占11%;其他2%不清楚是何属,可能是稍大些的老弱松鼠、榛鸡等猎物。从中可以看出,如果一只山猫能存活十年,它将消除多少森林害鼠啊!
眼下,这条雪路上还有三种动物的足迹,三只狍子和两头野猪,足迹都很新鲜,这些足迹在冬季十分常见。罕见的是路边的草丛中出现了一头大马鹿的足印,步幅约1.8米,蹄迹阔大,似在大步流星赶路。山猫看见这些足印后,开始耍起隐匿足迹的花招,一会儿踩在野猪的足迹里行走,一会踏在狍子的足印里前行。山猫的小脑瓜在打什么主意?它的天敌很少,除金雕之外,估计雕鸮都不敢惹它。它如此小心应是出于本能。
嘌嘌嘌嘌——哩哩哩——耳边仿佛响起一串尖脆急促的嘹啼,多么熟稔的尖叫声呵。
前年春天,听见我的脚步声,河对岸一只小鼠兔站在大石头上,仰头向天发出一连串抗议声。我立刻趴在地上,慢慢匍匐过去。不见了入侵者,它仍原地不动,却放松警惕,开始搔首理毛。瞧这个胖墩墩的小家伙用短脚爪做出一连串可笑的动作,如同看一段令人捧腹的滑稽戏。尤其洗脸动作,它身体团成球,一个劲儿胡噜搓拭头顶、脸蛋、两腮、脖子、前胸,且一处不落。看那股认真劲儿,真像幼儿园小班爱干净的小囡囡。
我着迷地盯着这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直到日头偏西。后来还两次重回此地,特地来看望它。经五年观察,在山猫的领地里,有如下常驻居民:两窝高山鼠兔,一大家麝鼠,三个鸳鸯家庭,五对绿头鸭及子女,一对红角鸮,两对三宝鸟,一群山鹑,两三窝灰松鼠,四头狍,两棵鼯鼠科小飞鼠居住的大树,一对狗獾,大斑啄木鸟、白背啄木鸟、绿啄木鸟约五只,多个花尾榛鸡家族,一小群松鸦,一对白鼬,五六只鹡鸰,一对河乌及其他各类小鸟,这里还是一对黑啄木鸟领地的东界。另外,一只黑熊、一对马鹿母子、灰脸鹰、普通、大嘴乌鸦等动物曾在这一带出现。
今年夏天,山猫的土地上发生了一桩诡异事件:两窝常年在此居住的高山鼠兔突然全部消失。鼠兔不太怕人,7月份之前,每次来都能看见它们圆滚滚的身影。7月中旬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它们了,同时消失的还有那两窝在树洞里居住的小飞鼠。小飞鼠的粪粒分别堆积在一棵榆树和一棵云杉树的根部,粪粒比绿豆粒稍大,油汪汪黄澄澄,中医界叫五灵脂米。有一天黄昏,我见过小飞鼠像一大张落叶,在林间斜斜滑翔30多米。现在这两棵树下,只剩经雨水冲刷日渐稀少的陈旧粪便……事件发生后我极其痛心,多次实地查找原因,但毫无结果。正当困惑之际,这个难解之谜却意外寻到答案:中央台纪录频道播出《动物生存指南》,美国生物学家跟踪研究高山鼠兔时发现,它的御寒毛皮到了盛夏就变成热腾腾的小皮袄,当气温超过29℃,由于耐高温能力差,鼠兔会在一小时之内脱水而死。今年二道白河镇超过30℃气温达10天以上。全球变暖正导致北极冰川迅速融化,等我们的孙辈长大后,将失去北极熊、海豹等众多美丽的动物及这片大陆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样,地球变暖也对长白山的野生动物产生致命影响。高山鼠兔和小飞鼠为了保命,紧急迁往高海拔的山上避难,至今仍未返回。然而,并非所有在酷热中难以存活的寒温带动植物,都能像它们那样转移到安全地方去,这些动植物正在默默消亡。
2007年冬,我在山猫地盘的小河汊拍到用来药林蛙的剧毒杀虫剂“速克毙”的药瓶。2008年秋,在与母山猫领地相邻的晚辈山猫领地上,发生一次火情,百余平方米林地起火。我一边扑火一边联系林场灭火队直到他们赶来。2009年春,在山猫领地北侧占地万余平方米的紫玉度假酒店开工,占去它1/3的领土面积。2010年夏季,有两伙人到山猫领地捕蛇;秋季,又发现三个盗猎者设置的捕捉榛鸡的围栅。与此同时,这几年都有人往山猫领地北侧倾倒垃圾……二道白河镇更名为池北区以来,依托旅游开发向城市化大步迈进,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面临空前危机!
山猫足迹走过飞鼠树,再前行一里,即到大树洼。这片树林全是一两百年树龄的大树,树林尽头有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枯杨,过了大枯杨,就进入山猫女儿的地盘。山猫家族有个规矩:为避免近亲交配,绝不允许独立的雄性后代在相邻领地立足。野生猕猴桃正熟,山葡萄挂紫霜,五味子果实嫣红。这天,我起大早进山猫领地守候一对红角鸮。此鸮仅巴掌大小,双目大而晶澈,体态小巧可爱,堪称鸮族中的袖珍版,十分罕见。山里人叫它“王干哥”,缘起它响亮粗犷的鸣声。来长白山5年,这种鸟我只见过两次。
沿露水未干的小径慢走蹑行,忽见大枯树旁有黑褐矮胖动物伏地蠕动。急忙下蹲举望远镜观看,尖尖的长嘴巴,扁口袋体型,矮趴趴的姿态,鼻梁上有三条醒目的白条纹——獾,一只胖獾。看上去比成年獾个头小1/3,估计是只刚离家单过的獾小伙儿。
獾嗅觉极佳,正巧我处于下风头,况且它正忙着掏土打洞。大枯杨盘桓虬曲的粗大老根四处伸展,似一个大土堆,它选了个好洞址……且慢,从树根缝隙忽地冒出个灰色东西来,圆头圆脑的,弓身一跳到高处,噢,那只刚刚自立的小母山猫。
它居高临下冲獾怒叫。
一看便知它处在暴怒中,张嘴龇牙,长而白的须针银光四射。圆拱后背,粗尾下垂,双眼死盯对手。恶狠狠的低音从喉咙深处吼出,低哑粗粝:哦——哦——哦——
獾毫不示弱,扬头掀鼻似打量对方,随即咧嘴梗脖,呲白牙迎战。同时发出紧促夹杂喷爆声的短吼,粗放野蛮:噗呜——噗呜——噗呜——
双方的吼叫交织在一起,听来惊心动魄。这两个初涉江湖的小家伙都动了真怒,一旦打起来可能不顾死活。伴随着吼声,两只杀机毕现凶兽彼此凑近,激战一触即发。
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双方实力相差太大。
山猫体态娇小,体重约两公斤,好似一球灰毛线团。獾至少比它大4倍,重8公斤以上,圆滚滚像个鼓胀的粮口袋。山猫虽然灵活机敏反应迅速,但獾性固执耐苦战,而且毛皮粗厚不怕受伤,连一头豹都拿它没办法,山猫哪是它的对手啊!
突然,伴随着一声拖长的骇叫,山猫骤然下扑,前掌倏扬,拍在獾探过来的长鼻梁上。旋即转身上树,全身贴在垂直树干上,扭头冲獾连连嘶叫。它出手快如闪电,根本看不清细微动作。我猜那一拍之下,缩在爪鞘内的利爪全部弹出,深深叨进獾的鼻梁——全身最薄弱的部位,收掌时顺势一挠,造成更大创伤。獾挨打后喷出一股急吼,挺上身,大张嘴,露白牙,追着猫影咔的一口。咬空后仍张嘴露齿,冲头顶上的猫呼呼闷吼。
早有传言说獾能咬死狼。我没见过,但见过当地有个掏獾洞被獾咬断脚趾头的人。一口咬透胶鞋,将第二脚趾齐根切掉。它战法简单实用,一旦咬住死不撒口。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多年的关注,我已经对山猫一家产生了深深的牵挂,就像一直放在心头的亲友。
吼声中,獾猛然长身起立,前爪搭在树干上,伸出冒血的鼻管,试图咬住对手。山猫调头上蹿,随即横移,躲到树干后面。獾探寻片刻哽的一声落地,回到洞址继续埋头掘土。看样子,它已无意再战。
山猫呢?獾的感官远比我灵敏,它恢复正常劳作,说明山猫已被它的强大反击吓得逃之夭夭了。
我正疑惑着,山猫忽然从远端的树根孔洞中冒了出来,幽灵般绕至獾的身后,嘶嘶嘶恫吓声大作。哪知獾竟头都不抬,自顾自埋头掘土。它干活效率很高,前足扒出的土一个劲往外扬。山猫一边虚张声势嘶叫,一边不无谨慎绕圈,寻找对方破绽。但面对毛粗皮厚的大笨獾,像面对一辆小坦克,它一点招法也没有。无奈之下,只得冒险去咬獾的耳朵。哪知人家耳蜗周边生一轮灵敏听毛,早已感觉到它呼出的气流,蓦地一声呵斥,甩头欲咬。山猫一个纵跳闪开,退到更远的地方兜圈子。它知道獾齿颚厉害,咯嘣一口可咬断自己的小细腿。
獾仍旧劲头十足挖洞,山猫却越走越远,渐渐消失。无疑,这场遭遇战让两个刚刚自主的小家伙学到了新的一课。它俩都很聪明,惹不起就后退,这是基本生存法则。
这场好戏让我明白,山猫今后将与獾共同拥有这块地盘。
这里就是那个獾洞。山猫知道这蛮不讲理的邻居冬天睡懒觉,便从洞口径直走过,绕树一周,告诉女儿自己来过。
6天前,我同期刊界的朋友李薇等三人走这条河谷。小河中段有个清澈的水潭,宁静碧绿,是一处美景。路过水潭时,她们忽然惊呼起来,透过一人深湛清的潭水,只见水底横七竖八地仰躺着许多小林蛙和大头鱼苗的尸体,浅水处还有成堆的死石蚕蛾等水生昆虫。
有人往河里投毒!用的是剧毒杀虫剂“速克毙”。
投毒人已把稍大些的林蛙和死鱼捞走,拿到市场售卖,剩下的小蛙小鱼被随意丢弃在水中。我们沿河上溯,发现投毒地点在上游的蛇谷中。湍急的河水夹带着毒药向下流淌,所到之处将所有水生物通通毒毙。
今天,我选新雪刚过的天气进入河谷,就是想寻找山猫的活动踪迹,确认它们还活着。同时,还想了解这个山中邻居的黑夜秘密,踏雪跟踪是最直接的方式。我跟踪过赤狐、水獭、青鼬、灰松鼠、紫貂等动物,没有哪一次像这次这样令我感慨万千:五年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山猫家族在严峻的环境压力下,在贪婪的人类逼迫下逃避着、对峙着、抗争着,顽强地生存下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难中演出了生命中的奇迹,这一次也是如此。山猫的生活离不开水,却害怕皮毛被水浸湿,所以没有下水捞取含毒的食物。另外,这些肚皮朝天的鱼尸蛙尸的死相非同一般,引起了它的警觉,也因此逃过一劫。然而,还会有下一次,一定会有。那时,它们逃得过吗?!
初识山猫时从没想过写它,它的隐秘生活几乎无人知晓。然而,五年山林行走与民间访问,它的苦苦挣扎和近乎绝望的抗争赢得了我的尊敬:它柔软得能以脚掌探摸埋在雪下的铁夹,又刚毅得任何力量都无法征服。断断续续8个月的写作是一段认知过程,山猫成为我山上的近邻和心目中的英雄。山猫河谷位于中国唯一一座寒温带原始森林边缘,于我如同活生生的自然博物馆,也如同神圣之地。生态环境关乎生存与毁灭,当下的动物写作不同以往,必须揭示动物主人公的生存之道与森林万物互利互惠、共生共荣的进化奥秘,使读者去了解、尊重、呵护它们,进而思考如何珍惜我们身边的环境。山猫和自然万物一道,在默默无闻地维护着森林的健康亦维护着脆弱的地球生态系统。当人类利益与野生世界发生冲突时,我永远站在野生世界一边!
人类最古老的宗教萨满教认为,自然万物皆有灵魂。那么,山猫有一个永不屈服、苦难中求生的灵魂。
我跟着山猫足迹拐了个弯,踏着积雪的河石横穿老河身。忽然,不远处传来别——别——别——的清晰鸣叫,一只两翅如折刀的中型鸟类从河床飞起,低空掠过我的头顶向上游飞去。飞行时双翅呈夹角形状的鸟应该是鹬类。每年深秋,都有由于老弱伤病无法远徙的涉禽留在繁殖地,它当属此类情况。我不由暗暗高兴,它注定在漫长艰难的寒冬冻饿而死。当它过于虚弱时肯定被巡行的山猫发现,当作一顿美餐。
跟随山猫足迹穿过树林来到水渠边。这条渠道二十年前由人工建造,使二道白河改道,用渠水为水电站发电。水渠两边砌着石墙,墙头是尺把宽的平台。山猫登上了平台,这里是它领地的北部边界,它经常来此巡视,对先前留下的臭迹标识一一检查、补充和更新。
水渠石墙上呈现一派令人振奋的景象:石台上隆起约一块豆腐高积雪,纷乱杂沓的印记中无一行人脚印,全是动物活动痕迹。仔细看,至少有三只山猫足迹,一大两小。哈哈,山猫妈妈同它一南一北两个相邻领地的女儿在此聚会啦!
昨日傍晚下雪,后半夜雪止。冬季凌晨三四点钟最寒冷,山猫改在五六点钟出行。山猫母女在各自领地巡猎至此,用时约两个小时,正好曙色初露。晨曦在洁白的新雪上洒一层淡淡的玫瑰色涂层,晶莹的雪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似无数水晶颗粒发光。空气寒澈,四野宁静。相聚在此的山猫妈妈和女儿们无比高兴。从石墙上的雪中痕迹看,它们撒欢嬉闹,跳上跃下,忽而在雪中打滚净身,忽而在雪上擦蹭头脸,想尽办法清洗身体,去除灰尘污迹。这帮爱干净的小家伙,知道新雪最洁净,况且今年雪少,一场新雪就是一次洗脸洗澡的大好机会。
我小心踏上石墙,一步步向前走去。看,长长的一条宽凹痕,是它们以下颏贴地,在雪中边钻边拱留下的;那一块起起伏伏的压痕,是它们连续翻身打滚造成的。瞧,一坨雪尘连同四个并拢的脚印落在墙下。这是小山猫推推挤挤厮闹,一只将另一只挤下石墙。还有这里,一片雪尘扬溅开来,留下一片扫帚状的溅落痕。那是最淘气的那个把脸插进雪里,再向上猛地一扬,向同伴抛出一蓬白雪,似乎在打雪仗。我一步步走完了这段长约一里的石墙,石墙上到处布满了这类玩闹痕迹。一小段矮墙下还留下一大片践踏、翻滚、奔跑、跳跃的印记。我猜想,一定是山猫妈妈被儿女的欢天喜地的情绪所感染,不由自主跳下墙头,在更大的游戏场与儿女们厮耍起来。它仿佛又回到儿女年幼时候,带领它们尽情打闹,在游戏中练习各种技巧。呵呵,它在和孩子们一起重温那段快乐的时光。它们太爱玩耍了,就像五六岁的孩子,好动又贪玩。只洗一把脸,涮一回澡,立刻把这次晨间洗漱变成了一场游戏,而且玩起来精力无限,没完没了。
每个人都有一生,山猫也有。它只想活下去,像我们一样吃饱睡好,养育后代。这场与儿女团聚的嬉戏,是它艰苦挣扎一生中罕见的狂喜与高潮。
我小心翼翼又恋恋不舍地走完这500米石墙,站在土堤上,望向眼前的山猫河谷。五年了,母山猫和我做了五年邻居。这五年我不曾动摇,你也仍在固守。那就让我们继续下去,我和你,守护这条河谷,守护我们共同的领地。
(2012年1月10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