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97200000005

第5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为什么鼓励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生活百态】

一个小男孩走到教室前面的讲台,开始他第一次“当堂讲故事”。尽管他作了充分的准备,讲得也十分认真,然而大家都放肆地大笑起来。结果那个男孩惊惶失措,急急忙忙地坐回位子。他的同桌斜着身子靠过来,对他说:“笨蛋!你的裤子拉链开了!”这个男孩立即感到巨大的羞辱,这件事成为一次强烈的负面暗示记录在他的头脑“数据库”中,以致在他长大成年之后,只要遇到当众演讲的场合就会双腿发抖头发晕。

【心理学释疑】

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亲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对别人的期望,都是对我们的生活是否愉快有重大影响的期望,故事中的小男孩之所以成年后讲话还发抖,显然是受到他人否定态度的影响。试想,如果当初他人是以积极的期望来对待小男孩的,那么后来的情形可能就会迥然相反。

热切的期望有可能使被期望者达到期望者的要求。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这一点,而不能像故事中的那些旁人那般对待自己的孩子。否则,如果总是把着眼点放在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那么不仅会把自己搞得很累,孩子也会很委屈。

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英俊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十分欣赏和迷恋“她”,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无限的深情终于使这个象牙“少女”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的愿望实现了,与她结为伉俪。这种由于真诚期待而出现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父母对孩子的积极期待能够使孩子的状态随之发生变化,由消极转为积极进取,由自卑转为乐观自信,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只上了三个月学就因为他“太笨了”而被学校开除了,但爱迪生的妈妈坚信自己的孩子并不笨。她对爱迪生说:“你肯定比别人聪明,我对此坚信不疑,所以你一定要坚持读书。”在母亲的鼓励下,爱迪生刻苦攻读,长大后,终于成了大发明家。

“多表扬少批评”,用积极的期待来鼓励孩子,多说“这次有了进步,一定要继续加油!”之类激励的话,这些积极的外部信息能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激发出蕴藏于自身的巨大潜能。

不过,父母在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要注意,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要抛弃那些瞬间改变孩子的想法,将一个适度的良性期待融入到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

智慧看板

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成人,皮格马利翁效应都会对人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它,完全被它所左右。因为外界的鼓励和批评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总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话,那就永远也不会成熟。

)第二节 怎样夸奖孩子才合适

【生活百态】

“小强同学脑瓜非常好使,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次又考了年级第一。”开家长会时,老师当着所有家长的面表扬了小强。

“我脑瓜子聪明,所以我才能学好。”听到老师的表扬,小强自己心里也这样想着。

很快,小强升入了初中。几何、化学……这些科目都没接触过,小强有点不适应,期末考试时,很多题都没做出来。

听了老师对试卷的讲解,小强产生了一种消极心理,很懊恼地说道:“我太笨了,这种题我根本做不出来!”

【心理学释疑】

有研究表明,夸奖孩子时,如果对他说“聪明”、“机灵”、“脑瓜灵活”一类的话,孩子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判断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一旦遭遇失败,归结原因时,孩子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这往往导致如下结果:逃避,轻易作出放弃的决定,做事不能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相反,与夸奖能力相比,夸奖努力对被夸奖的人的想法或态度更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有规律地夸奖孩子付出的努力,如“你学习真用功啊”、“你是个认真学习的人”等,把孩子的成功归结于自己付出的努力,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只要努力,成绩就会好,而遇到失败的时候,他们也会把原因归咎于自己付出的努力还不够,所以在面对一个新的课题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努力,并全力以赴地探索解决方法。

琳琳的爸爸是小学老师,妈妈是医院的主任医师,几乎每天,爸爸妈妈都要因为她的教育而发生争执。妈妈总是认为,琳琳天生聪明,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努力学习也能考高分。所以,琳琳每次考试完妈妈都夸她很聪明,是个小天才。所幸,琳琳每次考试都考得很不错。但是爸爸却认为,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只有努力学习才是根本,所以妈妈每次夸奖孩子是个天才时,爸爸都极力反对,建议妈妈换一种称赞方法,多夸奖孩子付出的努力,这样如果有天她没考好,也能承受。但妈妈却不以为然。

有一次,爸爸和妈妈又因琳琳的教育问题吵了起来。“妈,我回来了。”琳琳用几乎快要哭出来的声音说道。

“好闺女,怎么了?”爸爸妈妈停止了争吵,异口同声地问道。

“我没用,有一门考试不及格。”说完,哇地一声,琳琳大哭起来。

顿时,妈妈僵在了那里。不过爸爸很有经验,安慰道:“没关系,下次我们努力,只要肯用功,一定能考好的。”

“不可能的,我再也不会考好了,这门功课我都不想学了。”听了琳琳的回答,妈妈悔不当初,要是听琳琳爸爸的劝告,女儿现在就不会这样了。

孩子就是这样,平时总是被表扬说聪明、是个天才,而一旦没考好时,就会觉得自己不聪明、没用,即使以后努力学习也不会有效果。信心的丧失是很可怕的,对此,父母应该注意,不要让自己错误的教育方法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智慧看板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挫折、失败,关键要看如何对待。自信的孩子遇事不畏缩,也不恐惧,就是稍感不安,最后也都能自我超越。所以父母要学会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美国的一些学校,有一门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这门课程叫作“自我表现课”,无论哪个学生有什么特长,都可以在班上表演,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登台,在众目睽睽之下自我表现一番。据说,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十分有利的。培养孩子的自信,不妨从“自我表现”开始,鼓励他去表现自己,并从中发掘自身的优点和独特之处,从生活点滴中强化自信心。

)第三节 怎样对付不听话的孩子才有效

【生活百态】

老张夫妇最近为儿子的坏脾气很头疼。儿子大霖虽然只有6岁,却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大喊大叫。为此,他们对自己的小叛逆者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他们打他、罚他站墙角、逼他早点上床、责骂他、呵斥他,但这些都不起作用。大霖的暴躁脾气依然如故。

这天晚上,一家人都在客厅里,大霖在看电视,老张夫妇在看报纸。大霖突然说想吃冰淇淋,此时已经很晚了,商店都关门了,老张夫妇试图跟他解释,劝他明天再吃。然而,大霖的脾气又上来了,倒在地上大哭大闹。他尖叫,用头撞地,挥手踢脚。这次,父母亲都被彻底激怒了,但却一时不知所措,于是他们便置之不理。他们一声不吭地继续读他们的报纸。

这恰恰是这个小叛逆者最不期望的情形。他站了起来,看着他的父母亲,又倒下去把先前的“好戏”上演了第二遍。他的父母亲对此仍然没有任何反应。这一次,他们心照不宣地看着对方,然后惊讶地打量着大霖。

大霖突然又倒在地上上演了第三遍,大霖的父母亲仍然不理睬他。最后,大霖大概也觉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实在太傻了,于是自己爬了起来,回房间睡觉去了。

从此,大霖再也不朝别人乱发脾气了。

【心理学释疑】

其实,大霖的暴躁脾气是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自然消失的。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特制了一个大水槽,放进了一条鲸鱼和一些小鱼,很快,小鱼们被吃得精光。接下来,科学家们把一块特殊材料做成的玻璃板放进了水槽,鲸鱼和小鱼被分别放到了玻璃板的两边。看到食物就在眼前,鲸鱼凶狠地朝小鱼们游去,可是,鲸鱼每次都被撞得昏头昏脑,直到它终于意识到眼前这些小鱼是吃不到的。于是,鲸鱼放弃了继续进攻自己的猎物,它的猎食行为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消失了。后来,科学家们拿走了横在鲸鱼和小鱼之间的玻璃板,鲸鱼却再也没有对小鱼动过心思。

这个实验证明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好处时,这种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在以后重复出现;当这种行为对他没有什么好处时,便会逐渐消失或淡化。故事中的大霖就是如此:当他发现发脾气会迫使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他时,他的这种行为便得到了强化,反复发作;而当他发现父母对此不理不问,总是忽略他的脾气时,他的这种行为便是徒劳的,自然而然会减弱或消失。

在家庭教育中,恰当地运用“强化心理”可以鼓励孩子保持好习惯,矫正不良习惯。当孩子有了进步时,父母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肯定他的行为,使他的这种好行为得到强化;当孩子犯错时,可以去责备、批评,也可以用“故意不理会”的方法,这样,他的错误得不到强化,自然会消失。

生活中,有些父母总是试图用“喋喋不休”的语言,来“强化”孩子的好习惯,比如每天早上就开始那些琐碎的批评:早点起、整理好书包、上学别迟到、不要偷懒……事实上,每天重复同样的语言,不但达不到“强化”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孩子麻木。

心理学研究证明: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往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在乎。所以,父母如果想给孩子传递真正重要的价值,就要改正批评琐碎事情的习惯,只强调重点。

对于那些任性、撒娇的孩子们来说,父母用不断唠叨来表达“疼爱”的方式更是不可行的。任性和撒娇的孩子之所以总也改变不了他们的习惯,是因为他们从父母的屡次“重视”中,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感,进而使这种撒娇行为得到强化。对付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妨“狠狠心”,不去唠叨他们,忘记正在撒娇或争吵的孩子们,使他们尝尝“被忽略”的滋味。

智慧看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动辄就训斥孩子,日久天长,孩子就会变成“脸皮厚”的人。孩子是有自尊心的,我们只有注重孩子的自尊,他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羞耻感,“脸皮儿才薄”。其实,脸皮就像手心的肉,如果经常磨它,它就容易长出茧子,以后再磨、再磨,感觉就不敏锐了。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照顾孩子的自尊心,不能没完没了地说教。否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厌烦,越来越麻木。时间一久,尽管你语重心长,但孩子却无动于衷。

)第四节 为什么反向刺激会引起正向行为

【生活百态】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段:曹操大军即将进攻刘备,敌强我弱,刘备只有与东吴联合才能抗敌。但如果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事情不一定能办妥。于是诸葛亮便劝孙权投降。孙权反问诸葛亮:“你们刘皇叔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说:“刘皇叔是皇室正统,即使战死,也不能投降曹操狗贼啊!”一句话大大刺激了孙权的自尊心,他发誓要与曹操决一死战。

【心理学释疑】

诸葛亮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将法”,在心理学上,通过反向刺激促使被刺激者做正向行为的心理效应,叫作“激将效应”。

一般来说,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聪明的妈妈就要懂得使用激将效应,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孩子每次吃完饭都不爱漱口,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那么你就可以对她说:“你不是说你像白雪公主吗?我看白雪公主比你干净。”通常情况下,这可以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和羞耻心,从而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激将效应一般适用于好胜心比较强的孩子。如果孩子一向有上进的精神,由于暂时的挫折而降低自信,你就可以利用他们不服输的精神,把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

小雨上幼儿园后,老师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的孩子都表现得很好,而小雨却常受老师批评。于是爸爸妈妈想出了一个方法。

以前每天早晨都是妈妈给小雨穿衣洗脸。这一天,妈妈做好早饭,却故意拿起抹布擦窗户。看报纸的爸爸便冲小雨喊:“7点多了,快起来!要迟到了!”小雨委屈地说:“晚了能怪我?妈妈不给我穿衣服。”爸爸说:“你多大了,还叫妈妈穿?快!自己穿!”妈妈立即抢过话头说:“不行,他哪会穿衣服啊?搞完卫生我给他穿。”

可是小雨马上利落地把衣服套到身上,一会儿就跑到妈妈面前把小嘴一撅:“哼!还说我不会穿!”妈妈和爸爸会心地笑了。

妈妈把洗脸水倒好,对小雨说:“妈妈打扫完阳台就给你洗脸好吗?”爸爸又说:“都是幼儿园的学生了,让他自己洗。”妈妈却故意大声争辩:“不行,他自己洗,非把衣服弄湿了不可!”说完妈妈有意拿着扫把去了阳台。等做完事回来,却看见小雨已经把小脸洗得干干净净,还朝妈妈说:“谁说我洗脸能把衣服弄湿?!”妈妈便故作生气地去检查,看看小雨的衣服弄湿了没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雨逐渐养成了自己穿衣洗脸的好习惯。

心理学家指出,激将效应往往在儿童和胆汁质的人、争强好胜性格的人身上作用比较明显。激将法用得好,可以促使一个人取得学习和事业的进步。所以,作为家长,要学会使用激将法来激励孩子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激将法虽然很有效,但是也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如果你跟孩子说,你就比不上隔壁的谁谁谁,本来想激发孩子,却反而可能打击了孩子。

智慧看板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倔劲,你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劝说,他们全然听不进去,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让他亲自尝试,让他吃吃“苦头”,有了这样的经验教训后,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他就不会再与你对着干了。

)第五节 怎样用奖励达到惩罚的目的

【生活百态】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的一大片草地上嬉闹着,像一群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几天之后,老人实在难以忍受了,他决定采取行动。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转过身,老人露出了笑容,心里无限放松。

要知道,这个街上好多人拿这些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却成功制止了孩子们的喧闹。

【心理学释疑】

想让孩子改变,不一定要采取惩戒的方式,像这位老人一样,采用“奖励”的方法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心理学家说,人的动机可分为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而一旦被外部动机所驱使,我们就会为外部因素所左右,从而成为它的奴隶,正如故事中的孩子们一样。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感到头疼。有一个妈妈就说,以前孩子喜欢小提琴,但是真的给他报了小提琴班,让他学习古典音乐的乐理时,他又没有兴趣了。其实,这种做法,实在有点操之过急了,或者说叫作“打草惊蛇”。孩子有一点点兴趣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让他去学习专业的课程,因为一旦他的兴趣变成了责任,就不再好玩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父母催促孩子去学习,看起来像是给孩子提供了进修的机会,其实,是把他们的内部动机强化成了外部压力,原本觉得好玩的事情,一下子变成了自己一定要完成的任务,变成了甩不掉的负担,孩子哪里会高兴?

当孩子表现出一些兴趣苗头的时候,父母最好保持一种观察的姿态,或者提供条件让他们去接触,但千万不要急着给孩子报班。

其实,孩子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好奇来。他没有见过钢琴,自然就会对钢琴好奇;没有听过古筝,也会对古筝着迷。这种好奇与天赋是不一样的,但很多父母急于发现孩子的天赋,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一厢情愿当成了孩子的前途。就算家长能帮孩子找到正确的路,孩子也未必会走得开心!

真正的天赋,是任何外在的环境都无法抹去的,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父母急于把孩子的爱好当成天赋,其结果是要么毁了孩子的兴致,要么毁了孩子的童年。两者都是非常不值得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耐心。如果做家长的总是急于求成,孩子就像一个被催熟剂催熟的果子,品尝起来一点也不甜美。当孩子表现出好奇的时候,请给他好奇的权利和时间,这就是父母给予的最好的体贴和关怀了。

智慧看板

对于有不良习惯的孩子,大多数的父母都会采取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只有给予“惩罚”才能使之改变。采取奖励的措施也能调整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改变不良的习惯。

)第六节 为什么孩子会乐意去做具有“神秘”色彩的事情

【生活百态】

如今,一些家长总是喜欢阻止孩子做这做那,如不准读小说,不能早恋,不允许玩游戏、网络聊天等。家长多大程度地要求孩子向左,孩子就多大程度地向右。相反,一些聪明的家长,他们没有把“干预”放在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上,而是放在了希望孩子做的事情上。如有的父母想让孩子爱上胡萝卜,就把做好的胡萝卜盖起来交给他,并告诉他说:你帮妈妈看着它,千万不能打开也不能吃。你不是说爸爸是大力士吗?这就是帮助爸爸获得力量的东西。妈妈说完就离开了。看着妈妈进了卧室,孩子偷偷的掀开盖子,用手指沾了沾尝了尝,不一会儿,孩子又掀开盖子尝了尝。等爸爸回来时,胡萝卜已被孩子吃掉了三分之一。

【心理学释疑】

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孩子有更大的诱惑力,更能促进和强化孩子渴望接近和了解的需求。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茶盘中放了5只往下扣着的不透明的茶杯,房间里的孩子对它们并没有什么兴趣。可是心理学家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下,放了一枚国徽面向上的硬币,重新扣上,临走时对小孩说:“杯子下放了东西,你千万不要动!”然后就出去了。这时候,孩子却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往往拿起茶杯,看看下面的东西。而且心理学家强调得越厉害,孩子这样的行为倾向就越严重。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出:有些事情本来孩子没有兴趣,也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你去强化、禁止,那么他的好奇心理就会变强,本来没打算做的“坏”事也会因为你的限制而去做。

在古希腊神话中,万神之神宙斯有位侍女叫潘多拉。一次,宙斯派她去传递一个魔盒,告诉她千万不能打开盒子。然而,正是宙斯的告诫,反倒激起她不可遏制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于是,她不顾一切地打开魔盒,结果,盒子里装的所有罪恶都跑到了人间。其实,正是宙斯的“禁止打开”促使潘多拉将盒子打开。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我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心理,越是“神秘”的事情,越会引来我们的兴趣和关注,让我们产生窥探和尝试的欲望,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或尝试它。其实,这与东西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它激起了人们情绪中的好奇心理。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一心理,把孩子原本不喜欢或者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披上神秘色彩,或者加一“禁”字,就可以提高事物本身的吸引力,也就可以令孩子作出自己希望的决定和行为。帕尔曼切就是利用了人的这一心理,才让他推广土豆的目的得以实现的。

土豆,从美洲引进法国时,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认可。迷信者把它叫作“鬼苹果”,医生们认为它对健康有害,而农学家则告诉人们,土豆会使土壤变得贫瘠。这些“权威人士”的断言,使土豆成了不受欢迎、稀奇古怪的东西。

法国农学家安端·帕尔曼切在德国当俘虏时,亲自吃过土豆。他尝到了土豆的“甜头”,就想回到法国后,在自己的故乡培植它。可是因为那些“权威人士”的断言,谁也不敢种土豆。

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得到国王的许可,在一块出了名的低产田上开始栽培土豆。根据他的要求,要由一支身穿仪仗服装、全副武装的卫队看守这块土地——只是白天看守,到了晚上,卫队就撤了。

这使人们非常好奇:是什么好东西需要卫队这样煞有介事地看守?一定是好东西,才怕别人偷啊。人们这样一想,就猜测土豆一定是非常美味或很有好处的食品,就禁不住想知道个究竟。于是,他们商量好,到晚上就到那块土地上偷挖土豆,然后种到自己的菜园里去。

结果,土豆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人们发现这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它没有任何可怕的地方。

人们往往对他人隐瞒的东西,或者禁止做的事情充满好奇和窥探的欲望,甚至千方百计通过别的渠道试图获得这些信息。而一旦这些信息突破封锁而进入传播领域,那么就会因为它所具有的“神秘”色彩而被许多人争相获取,并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西方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要推广一些人们不喜欢或者不愿意接受的事物、信息,或者想要孩子做某件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可以利用人类普遍存在的这一心理。

智慧看板

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人头疼,但有时它也能起到好的效果,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有时也可以反其道而用之,促使孩子对好的东西产生兴趣。我们可以看看这则例子:

军军在幼儿园大班,无论是画画还是写作业,总要妈妈或是爸爸陪着,结果逐渐产生了依赖性,只要没人陪,他就不写。为了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写作业前妈妈故意说:“不许自己写!写得不认真,老师还会责怪我。你先等着,我忙完了事再来陪你。”可是妈妈一离开,军军马上就把作业拿出来自己写,等妈妈再回到他身边,作业已经写完了。

这种方法显然要比现实中许多父母“牛不饮水强按头”的方式要好得多,身为父母的你不妨也试试看。

)第七节 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珍惜

【生活百态】

“啪”,房间里突然穿出来的声音让奶奶吓了一跳。

是楠楠摔着了?奶奶急慌慌地跑进去看孙子。

“还以为你摔着了呢。”看楠楠没事,奶奶悻悻地说,“又摔玩具了!这才几天啊,又摔坏一个。有多少也不够你摔啊。”

楠楠有很多玩具,每次玩完不想玩时,他就一甩手扔在地上,家里光摔坏的玩具就装了两大箱子。楠楠不知道珍惜玩具,这让家人很头疼。

【心理学释疑】

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往往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人照顾,面对孩子的要求,做长辈的也总是满口答应,而这往往导致孩子长大后没有抗挫能力,不知道珍惜等等。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研究: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镇小学的校园里,一个班的一些学生被老师带到空房里。然后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他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粒包装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这糖果属于你们,你们可以随时吃掉自己的糖果,我要出去办点事,约20分钟后回来。如果谁坚持到我回来再吃,将会得到两粒同样好吃的糖果。”

面对糖果,部分孩子决心熬过那漫长的20分钟,一直等到这个人回来。为了抵制诱惑,他们或是闭上双眼,或是把头埋在胳膊里休息,或是喃喃自语,或是哼哼叽叽地唱歌,或是动手做游戏。有的干脆努力睡觉。凭着这些简单实用的技巧,这部分孩子勇敢地战胜了自我,最终得到了两块果汁软糖的回报。而另外那部分性急冲动的小孩几乎在陌生人出去的那一瞬间,就立刻去抓取并享用那一块糖了。

大约20多分钟后,陌生人回来,对那些能够克制自己的孩子进行了奖励。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陌生人跟踪研究这些孩子20年,结果发现:那些能够为两块糖抵制诱惑的孩子长大后,有很好的学习品质、较强的社会竞争性、较高的效率、较强的自信心,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挑战。而经不住诱惑的孩子中有1/3左右的人缺乏上述品质,心理问题相对较多。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如前者优秀,社交时他们羞怯退缩、固执己见而又优柔寡断;一遇挫折,就心烦意乱,把自己想得很差劲或一钱不值;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者不知所措。

这项研究表明,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充分体现了“延迟满足”这种心理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所谓“延迟满足”,是指甘愿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去等待一种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延迟满足”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说,就是忍耐力和自制力,这种品质对于孩子以后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总是能够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把一个个小小的欲望累积起来,成为不断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而那些一时冲动犯罪的人,大多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被冲动这个魔鬼所控制,最终作出害人害己的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立即满足,孩子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是能够很轻易地得到。久而久之,这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任性、贪心,急功近利。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延迟满足”,因此,进入社会后,势必会饱受挫折与打击。

智慧看板

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只言片语所能奏效。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延迟”一下“满足”,或制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珍惜。总之,延迟与否,延迟多长时间,都不是关键所在,最关键的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形成一种认识并最终成为习惯:任何愿望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实现。

)第八节 为什么孩子一提上学就会肚子疼

【生活百态】

有一个孩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一天,他捂着肚子喊疼,父母见状急忙把他带去看医生,一番检查后,发现孩子没有任何问题。但为什们孩子会说肚子疼呢?父母对此很怀疑,以为是医生无能,于是他们又带孩子来到儿童医院,检查后也是没问题。这时,经验丰富的老大夫告诉孩子家长去咨询一下心理大夫。

仔细地沟通后,心理大夫终于弄明白了孩子肚子疼的原因。原来,父母老强调让孩子考第一名,因为压力太大,孩子害怕上学,所以一提上学就肚子疼,在床上动弹不得。

【心理学释疑】

孩子恐惧或害怕时,会通过一些方式表达出来。有的孩子会哭,甚至直接用语言表达他(她)的害怕,但很多孩子是通过别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有的孩子因为害怕而肚子疼、尿床等(排除生理性的);有的孩子则突然告诉父母,他(她)不想做什么了。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大多数父母都急着去帮孩子解决问题。这样,孩子的情绪未得到真正处理,就算当时的问题解决了,还是不能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惧。

在心理学上有个“情绪判断优先效应”,是说人们在作出判断的时候,感性思维也就是情绪往往优先于理性思维。作为家长要懂得利用这一效应,在和孩子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比如当孩子处于不愉快状态时,全身系统处于“防卫状态”,在自身与外界之间筑起一道屏障,以保护精神世界免受伤害。这时,任何外界的资讯,包括那些正确有益的资讯都会被孩子拒之门外。这时不管父母说什么,孩子都很难听进去。但是如果先处理情绪,使孩子转换心境,调整到开放状态,就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一般情况下情绪是优先于理性思维的,就应当先让情绪说话。

这里有则案例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宋女士搬了新家,看着刚装饰好的新房,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晚上,她和老公都要加班,只好让女儿自己在家。可是当她回到家后,却发现洁白的墙壁上被女儿画得乱七八糟,还写上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几个大字,她正想批评女儿,女儿兴奋地跑过来对她说:“妈妈,你看我画得好吗?”

一瞬间,宋女士放弃了训斥女儿的想法,她和蔼地对女儿说:“你画得真好,谢谢你。爸爸妈妈也同样爱你。不过,你看这洁白的墙壁,被你画上了画,写上了字,就像别人在你白白的小脸上写字一样,你会高兴吗?所以说墙壁也会非常难受的。以后记住不要在墙上画画,应该在纸上画,最好是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那样多好啊。”

女儿看看被自己画得乱七八糟的墙壁,又摸摸自己的脸,羞愧地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

“嗯,这才是妈妈的乖女儿。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所以妈妈不怪你。不过星期天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墙壁洗脸,好吗?”

“好啊,我要给墙壁洗脸,让它干干净净的。”女儿拍着小手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坏东西、损坏东西的事情是经常有的。对自己不小心造成的破坏,孩子往往也很后悔和难过,甚至感到恐惧。这时父母应该首先体谅孩子的感情,宽容和安慰孩子,而不是马上进行批评和指责。因为一味训斥和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容易淡忘了事件本身。而且批评和指责还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感情的疏远,可能导致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情他们就隐瞒父母,养成说谎的习惯。

生活中,有些父母经常在孩子不听话时,采用吓唬的方法,如:“你再不听话,狼外婆就来了!”“你要再吃糖,牙齿就会坏掉,拔牙可疼了!”听完这些话,孩子通常会不再调皮,不再吃那么多糖。其实,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是这些话唤起了孩子内心的恐惧,从而引起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还有些父母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经常给他们讲谁谁谁不努力学习,没考上大学,干着累人的工作,还吃不饱。这种方法在促进孩子学习动机方面,的确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同时要把握一个度,避免使孩子过度焦虑。心理学研究证明,“恐惧唤起”可以提高劝说的效果,但太强的恐惧可能使效果适得其反,即引起被劝说者的防御机制,使他们拒绝相信这种危险。

智慧看板

一般来说,当孩子本意正确、方式错误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以后注意点哦!”“谢谢你的好意,但是你的方法错了,结果让父母非常伤脑筋,以后应该这样……”这种宽容,反而会促使其内心产生思想斗争,下决心“将功折罪”,痛改前非。

)第九节 如何让孩子一直自愿进行某项活动

【生活百态】

琳琳今年七岁了,但还被父母追着喂饭。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琳琳一反常态地没要妈妈喂,而是要自己端着碗吃饭。看着琳琳一口一口地吃着饭菜,妈妈笑得合不拢口。

“琳琳,过来,这是妈妈给你的奖励。”妈妈拿出十块钱给孩子,“今天我们琳琳自己吃饭了,值得表扬。”

“妈妈,给我十块钱。”这天晚上,琳琳向妈妈张口要钱。

“你要钱干嘛啊?”妈妈不知道琳琳为什么要钱。

“晚上我要自己吃饭了,所以,你得奖励我。”琳琳的回答让妈妈一脸的惊讶。

【心理学释疑】

关于琳琳的这种表现,心理学早有研究。有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每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当作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结果发现一种明显的趋势: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在休息时间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即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有个孩子对画画感兴趣,自己在家很自觉很认真地画着画,画得很开心。这时父亲走进来,为了表示对孩子的关心,说,孩子你好好画,爸爸奖励你10元钱。结果这孩子变成只为钱而画画,没有钱就不想再画画了。在学校,学生认真学习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些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经常发奖品,结果偶然一次没有奖品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大打折扣。

这说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在某些时候,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会降低,变成是二者之差,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得到了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兴趣来源。”

“德西效应”告诉家长和教育者们:奖励孩子时要讲究策略,不要在孩子自愿进行某项活动时提供物质奖励,否则会导致其目的转移,适得其反。

鉴于此,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中要努力避免“德西效应”,要采用正确的奖励方法,使孩子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智慧看板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捉弄孩子。例如,有的大人会拿出小饼干,告诉孩子只要他(她)拍手、飞吻,就给他(她)吃,可当孩子真的做了的时候,他们会拿着饼干给孩子,却在马上要塞进孩子嘴里时转头塞到了自己的嘴里,然后哈哈大笑。还有的大人以吓唬孩子为乐,看到孩子很喜欢他的玩具,就偷偷把玩具藏起来,告诉孩子丢了或者被别人拿走了,急得孩子大哭,才肯把玩具还给他。

很多大人以为捉弄孩子很好玩,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下鼻子,一笑就没事了。但是很多人恐怕没想过,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些玩笑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在捉弄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性格和品德方面的缺陷。对此,父母应该引起重视。

同类推荐
  • 读心术:可怕的心理学2

    读心术:可怕的心理学2

    当下的你,或许烦恼缠身而自卑无斗志,或许怕与人打交道而纠结不已,或许被爱情折磨而遍体鳞伤,或许为婚姻的各种矛盾而绞尽脑汁,或许为玩不转职场而郁郁不得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烦恼?就在于看不透人心,理不顺各种人际关系!风靡日本的读心术教你3分钟看透人心,了解真正的自己,看透他人真正的内心!作者从自身、交流、恋爱、家庭、职场五个主题切入,细数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烦心事,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解读,提出了简单实用、方便有效的解决之道。早一点读本书,早一点看透人心——其实人心没那么可怕!
  • 心理健康八年级(下)

    心理健康八年级(下)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专家给女性的心理呵护书

    专家给女性的心理呵护书

    作为女性,应该是善良的、自信的、温柔的、充满魅力的、坚强而快乐的,而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基础就是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灵是女性幸福的源泉。给自己心灵最好的呵护,才会获得精彩的人生。爱“心”就是爱自己。不要让心中的阴影遮挡生命灿烂的阳光。美丽的女性应该拥有健康的心理。通过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呵护,剔除心中的虚伪、自卑、嫉妒、猜疑和贪婪,用自信化解烦恼和压力,用温柔感动家人和朋友,活出率真的、卓越的自己。
  • 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本书分为思路成就出路、做最好的自己、心态左右一切、学会为人处世、突破常规束缚、善于思考与发现、创新其实并不难、新思路打造成功、让你的思维作锻炼、人无自信不成功、给自己好的改变、逆境之中显英雄、做个受欢迎的人、好口才带来好人生14个部分,从心态、观念、环境、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口才交际等方面,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并针对思维定势这一难题进行突破,旨在帮助人们寻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开启人生的成功之门。
  •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术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术

    弗洛伊德认为,人存在潜意识,当潜意识释放出足够强大的能量之时,个体自身的精神状态、心理特征、情绪变化,以及情感状态等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酵”。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内心极度压抑是否是心理产生压力不能释放的产物?个人情绪导致认知的偏差就真的会出现晕轮心理吗?梦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让人感觉到神秘莫测?可以说,这些疑问也是现实中一些人最想弄清楚的。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些疑问看似深不可测,其实只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稍加分析,就能揭开答案。
热门推荐
  • 曼陀罗之花戒

    曼陀罗之花戒

    这是本该花花绿绿的大陆,却在花神陨落后,只剩下思念花朵的绿意。她是21C的女大学生,卖得了萌装得了女神,偶尔腹黑,性格多变。可是谁知道她的面具,她的愿望谁能懂?穿越成一朵花——这个大陆仅有的一朵喜欢喝酒的鲜艳欲滴的曼陀罗。爱喝酒,爱美男,更爱打架。
  • 五谷杂粮养生经

    五谷杂粮养生经

    书中精选了多种科学营养的,并且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让您每天吃到健康,为您及您家人的生活增添健康,远离疾病困扰。本书重在树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观念,以此引导人们正确饮食、合理养身,为强健全民族贡献微薄之力。全书以观点新颖、知识面广、简单实用为特点,是一本看得懂、学得会、记得住、能养生的好书。
  • 救世主系统

    救世主系统

    王潇洒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衣,叼着根七块五一包的红塔山,站在一栋写字楼门前。忽然,他眼前一亮,不由地吹了口哨。迎面走来一个身穿职业套装,身材堪比模特的大御姐。他喊道:“嘿!美女!你也在我的公司上班啊?”“你的公司?”御姐皱了皱眉。“是啊,我是你们老总啊!但这并不是我的真实身份……”王潇洒十分神秘地说道。“呦,那你倒是说说你是什么身份?”御姐一手掐腰,摆出一个让人直流口水的姿势。“其实……我是救世主!哎哎哎!你别走唉!什么?我精神病?我真是救世主啊!你怎么不信呢?”
  • 天遵

    天遵

    夺天夺命夺造化,一位被父母抛弃,被全世界人当成废材的少年,是认命,还是逆天改命……
  • 悠悠田园药草香

    悠悠田园药草香

    都市白领李芸莫名穿越成了九岁小萝莉,哎!即来之者安之,亲叔欺辱,她凶悍操刀护母;祖母恶毒,她强硬逼她退步;幼弟纨绔,她冷酷饿他肚腹;开荒地,种药材,努力变成白富美,悠悠田园药草香,引来采花俊儿郎,照样生活的和和美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倾城十三

    倾城十三

    十三,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不知却是让你一叫就是十三年。你不懂我的情深,就不要误解我的千里迢迢;你不懂我的情深,便不要误会我的刁蛮狠毒;其实,我只是痴情。多少手段,只是要你就算发了毒誓永世不与我有干系,也要你痴我、念我、恋我——生生世世;于我来说,你的存在就是这么点意义。我这样的小毒妇本就是活不久的,所以我要做,就做让你觉得最幸福的事,最狠毒的事,最残忍的事,但是,我却是永远也不会伤你一分,痴情之人,总有千万种被毁灭的理由,所以,你不用在意我的情深……呵呵,也许,我的灭亡和你一点关系也没有。
  • 步步婉歌:“无权”王爷呆萌妃

    步步婉歌:“无权”王爷呆萌妃

    步婉一直认为这场穿越就是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跟导演吵起来还不算,她当日更是一杯水泼到导演脸上:“不拍就不拍!不就是一部穿越戏吗?信不信姐姐我分分钟穿越给你看?!”然后……她就真的穿越了……还特么穿的是三国……顺便还惹上了她的顶头上司……顺带一提,他的顶头上司说,他叫孙权……呵呵……步婉怒指苍天:一句气话你就当真,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PS:如果你想看女主柔情似水,如果你喜欢女主回眸一笑百媚生,如果你理想中的女主应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那么这些特征,我们的女主都……没有。Σ(?°△°|||)︴
  • 萌小白的学霸男神

    萌小白的学霸男神

    步入高中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而这时的我们,正好拥有最好的青春。当墙上的爬山虎悄悄略过墙头,你我之间,拥有了只属于你和我的故事。当学霸男神碰到萌小白会有怎样的爱情火花?理科是什么?肖彦你倒是告诉我啊!
  • 果然兄弟才是王道

    果然兄弟才是王道

    果然兄弟才是王道简介人造人希米从没想过,自己也会有成为人类的一天。成为人类就算了,居然还有个什么“人类计划”的逗比系统跟着。不过人类世界的兄弟情原来是这样的啊,每天一起抱着睡觉,开心的时候亲一下嘴巴,不爽就抱着啃一下脸颊,吃东西也是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身为兄弟中最小的那个,希米理所当然地享受大哥的宠爱,愉悦地看大哥欺负只比他大五分钟的二哥,生活可谓滋润滋润的。只是他不知道,有时候围观的那个反而是最早被打上主意的(?)……
  • 逃妻不乖:阔少,快去追

    逃妻不乖:阔少,快去追

    穆浩天不满的看着眼前这个从自己身边逃了整整7年的女人,好样的儿子都生了还想要开溜?想都别想!这一次他一定要把她牢牢的锁在身边!想跑?!没门!看着她一脸委屈装可怜的样子,实在是心软。但是这个小女人实在是太调皮了,还有自己腹黑的儿子也不得马虎。这爹地威严何在啊!被一女一小吃的死死的!他要找回爹地的威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