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77900000024

第24章 十七、从《新生》到《萌芽》(2)

《新生》的第一稿完成之后,巴金准备接下来写一个短篇。1932年1月下旬的一天,他在稿纸上信手写下小说的题目《海的梦》,随后便开了头:“我又在甲板上遇见她了,立在船边,身子靠着铁栏杆,望着那海。”这是小说的第一句。下面怎样展开,他还没有细想。他说:“我当时并没有考虑过什么题材,写怎样的故事。我应该怎样往下写,我也没有想过。我只有一个想法:写海,也写一个女人。就只有这么一点点。”这似乎也是巴金的一种习惯,他的不少作品就是这样开头的:下笔时有点漫不经心,写下去,作者的感情注入进去,随着回忆、联想、想象,人物和故事便渐渐来了。这一次促使他拿起笔的,主要是一段海上的回忆,和弥漫心中的对爱和理想的执著追求。巴金在《海的梦》的序言里曾经说到:“我爱海。我也爱梦。几年前我在地中海上看见了风暴,看见了打在甲板上的浪花,看见了海的怒吼,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见着了那个想在海岛上建立‘自由国家’的女郎了。”从这些话里揣测,巴金对于《海的梦》的最初设计,可能是一个关于“建立‘自由国家’”的梦想,其中的女主人公大约是他所崇敬的俄国民粹派式的女革命家。然而,这个梦并没能照他预想的这个路子做下去,小说刚写了几页,巴金便应友人之约去南京游历。1月28日夜间,巴金返回上海,火车刚开到丹阳便停下来,“一·二八事变”发生了!日军进攻闸北,火车被迫折回南京。那几天是巴金心里最焦灼的时候,他不能眼看着上海的朋友和同胞被敌人蹂躏而自己站在局外。他不顾友人劝阻,一定要赶回上海去。他说:“如果找不到机会牺牲我的生命的话,我至少也应该回到上海去经历那许多人在这些日子里所经历的痛苦。”于是在战云密布中,他毅然乘船顺江而下,直抵上海。此时他原来的住地闸北宝山路已是一片火海,战事还在进行,“家”是回不去了。他只好暂时住在步高里朋友家里,每天早晨出去找人打听消息。3月2日夜晚,巴金知道日军已完全占领闸北,他内心的痛苦达于极点。经过长长的不眠之夜,巴金决定继续写出《海的梦》,并把它由短篇改为中篇。但是,由于中间有了这样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原来构想的那个“海上的梦”已“被陆地上的残酷的现实摧毁了”,因而如今这“梦”已不再是从前的梦,“这梦里已经渗进了不少陆地上的血和泪了”。于是巴金就这样写下去,题目不变,海和女人也保留下来,但“梦”的内容却是眼前的现实。关于当时写作的情形,他说:

我每天写几页。有时多,有时少。日本侵略者现在是“胜利者”了。不便公开攻击他们,我就用“高国军队”来代替……不久闸北居民可以探望旧居的时候,我和索非进入“占领区”,经过瓦砾堆,踏着烧焦的断木、破瓦,路旁有死人的头颅骨,一路上还看见侵略者耀武扬威和老百姓垂头丧气。小说中里娜在“奴隶区域”里的所见所闻就是根据我几次进入“占领区”的亲身经历写的。《序》上说:“有一次只要我捏紧拳头就会送掉我的性命”,也是事实。那一次我一个人到旧居去拿东西,走过岗哨跟前,那个年轻的日本兵忽然举起手狠狠地打了一位中年老百姓一个耳光,他不动声色,我也不动声色。这样“忍受下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把我的感情,我的愤怒都放进我的小说。小说里的感情都是真实的……小说就这样完成了。巴金在序里解释说,这里的梦其实不是梦,而是现实;这里的海也不是梦中的海,而是血的海,泪的海。他说:

“血是中国人民的血,泪是中国人民的泪。我把我自己的血泪也滴在这海里了。”又说:血泪的海是不会平静的,它将化为怒涛,把那些侵略者和剥削者的欢笑淹没。这该是读懂《海的梦》和理解作者思想的一把钥匙。

写完《海的梦》,巴金便到福建晋江旅行,看望朋友,回到上海仅用一周时间便写完了被他称作“温和地哭泣的故事”——《春天里的秋天》。这篇小说是他这次旅行的一个收获。

在晋江的时候,一位开书店的朋友告诉巴金,当地有一位生病的少女是巴金的读者,希望他能过去看看,给她以安慰。巴金便同这位朋友一起到了那位年轻读者的家里。这是一个相当富裕的人家,少女相貌端正,病卧在床,景象凄然。面对她所仰慕的来访者,只能作出默默的微笑,说两声“谢谢!”告别时却满脸泪水。据朋友说,这少女是因为父亲逼她嫁给一个她不爱的男人,又不许她继续读书而发疯的,已经陷于不治,——后来果然就这样病死了。这使巴金无比悲愤,他说:“这位疯狂的少女的故事折磨着我的心。我太熟悉了!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一句话,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摧残了千千万万年轻的心灵。我说,我要替他们鸣冤。”当时他就决定写一篇小说,“替疯姑娘讲话”。

但是,这还只是一个触发点。当巴金回到上海着手要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另一个使他更加悲愤的故事意外地呈现在他的眼前。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晋江黎明高中的一位女学生和自己的英语老师相爱,遭到家庭反对,结局悲惨,——巴金在黎明中学作客时曾经见过那姑娘,而那位英语老师则是巴金的一位朋友,后来成为知名的翻译家和散文作家,当时只有二十三四岁。他们的相爱是很般配的,但家里已经替她做了安排,男方是该校的校董,本省一位有钱的绅士。于是英语教师被赶出学校,逃到鼓浪屿。姑娘不屈服,婚礼举行前夕冒雨跑到鼓浪屿,发誓要跟心爱的人浪迹天涯。但那位教师却退缩了!

一是自己没有胆量,二来也不愿让她跟自己一起吃苦。姑娘绝望地回了家,等待她的将是寂寞的死亡。这个凄惨的故事使巴金更难容忍,当他落笔写作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把两个少女不幸的遭遇合在一起了”。而其实,在他写作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又何止是这两个少女,还有“多少正在开花的年轻灵魂”要通过他的笔来进行倾诉!有了这样一些积累和准备,他的写作就非常迅速了,从晋江回到上海,只用一个星期就写完了这篇小说。

《春天里的秋天》是一篇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小说。触动作者的首先是晋江那个被逼疯的少女:正当“开花的年纪”,人生的春天,却遭到秋的命运,早早枯萎、殒落了。作品的主题也便由此而来。这位姑娘的不幸遭遇使巴金感触很深,当时,看到她脸上那种和哭一样的“默默的笑”,他“差不多要哭了”!而尤其使他痛苦、不安的是,她是他的读者。他唤起了她对青春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却不能使她免遭厄运。他在小说的序中说:“我给人唤起了渴望,对于光明的渴望”,“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给另一种势力摧残了。在唤起了一个年轻的灵魂以后,只让她或他去受更难堪的蹂躏或折磨。”这种难抑的愤激情绪贯穿在作品的始终。

小说借用了黎明高中少女和巴金那位朋友的故事,着重写了两位主人公的热恋,那滔滔不尽的情话,反反复复的试探,无尽无休的忧烦,以及他们不幸的结局:女主人公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甘愿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小说通篇使用的是散文诗般的抒情笔调,字里行间充满着柔情。也许由于这个原因,有人曾提出责难,说它“通过一个迷离恍惚的故事,把人带到了幻灭神秘的世界里”云云。这是一种曲解。作品着力抒写主人公的热恋,意在表现青春的美好、爱情的甜蜜,以及在封建势力和传统观念的桎梏下所感到的惶惑不安。正是由于这样的描写,使作品有力地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与罪恶,在读者心里引起的是对这种制度的强烈憎恨和反抗,而不是什么“逃离现实”。所以巴金说:“《春天里的秋天》不止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它还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我要拿起我的笔做武器,为他们冲锋,向着这垂死的社会发出我的坚决的呼声‘I accuse’(我控诉)。”这才是这篇小说的主旨。

继《春天里的秋天》之后,1932年7月巴金创作了他的第一个反映矿工生活的中篇小说《砂丁》。作品的背景是云南一个旧的矿山,所谓“砂丁”就是开采锡矿砂的矿工。与巴金以前的作品相比,这篇小说的题材是新鲜的,而且是“用另一种笔调写成的”。对巴金来说,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开拓。

那时巴金还没到过云南,也没有见过一个“砂丁”,小说的材料是一位家在云南的朋友提供的。那位朋友曾在矿上住过一个短时期,他亲眼看见过砂丁们受到的非人的待遇,他不忍在那个人间地狱里待下去,就跑到上海来了。巴金说,这位朋友向他谈了许多,他带着憎恨和愤怒对巴金描述了那些人间地狱的情况:在那里,“有枪的人就高人一等,徒手的人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忠厚老实的农民被招工者骗到矿山来,给他们戴上脚镣,由矿警押着爬进矿洞去挖塃,背塃。也有人孤单地走过矿山就被带枪的人抓起来,关进‘伙房’当‘砂丁’。有一次两个卖鸡蛋的人路过矿山,就被一个姓黄的老板差人抓住,鸡蛋抢走了,两个人都当了‘砂丁’。有一个姓滕的老头,因为儿子两年没有消息,到矿山来看亲人,遇见那个姓李的老板,就让狗腿子抓住,钉上了脚镣,一干就是半年。”这样的故事太多了,真是举不胜举。这些浸透血泪的故事唤起巴金的同情,也激起他的愤怒,“逼着”他拿起笔,要替那些“现代的奴隶”喊冤。在写作过程中,他充分运用了他“从朋友那里得来的一点一滴”,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倾注了他的同情和愤怒。在“砂丁”们悲惨生活的大背景上,他虚构了梦想到矿上挣钱以赎回自己爱人的青年农民升义,和盼望他早日回来的少女银姐的悲惨故事,当升义已经死在矿井里,银姐还在祷告神明保佑他“早早发财回来”,确实更加深沉,也更能激起人们的愤慨、不平。当然,由于材料是听来的,作者对所写的人物还缺乏更多的了解,对他们的生活感受也存在一定的隔膜,因而不可能写得深入和逼真。后来作者甚至说,“那些有血肉的人到我的笔下都变得干枯了”,这样的自责是过分了,但表面化的现象是存在的,这一点无可讳言。

但是,巴金的尝试并未停止。关于矿工的生活,在《砂丁》之后,1933年春天又写了《萌芽》。而且,这一次的题材不是听来的,其中包含着他自己的一段难忘的生活体验。

事情说来也巧。在写这篇小说一年多以前,巴金在上海马路上遇到一个“相当熟”的朋友,在浙江长兴煤矿作科长。那位朋友讲了些矿上的情况,并邀请巴金到矿上作客,还说“可以下煤坑看看”。

这一点引起巴金极大的兴趣,当时就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便跟他一起搭火车去杭州再转长兴。因为有这位朋友的特别照应,巴金在矿上获得充分自由,可以到各处走走、看看,随意同工人交谈,还同矿工一起下到窑里两个多钟头。对巴金来说那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因为就在一个多月以前,窑里曾发生过一次爆炸,死了15个人,所以有人劝阻他下窑,但他还是坚持下去了,确实有一种历险的感觉。有了这样一些身临其境的观察和体验,《萌芽》较之《砂丁》就多了一份真实感。其中关于工人劳动场景和苦难生活的描写,作者充分地利用了他在矿山上的耳闻目睹,可以说是直接取自生活,因而更为逼真;另一部分关于矿工暴动和它所遭受的镇压,虽多出自作者的虚构,但因为有亲耳所闻的事实作依据,也多在情理之中。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在屈辱中生活又在屈辱中死去的老矿工赵根宝,和逐渐觉醒并终于起来斗争的青年矿工小刘等,都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不过,由于作者在矿山上的“生活经验”毕竟只有一周,严格说来仍属于走马观花;对矿工生活的了解也多半停留在外部的观察,还不可能深入到他们的思想深处,也不可能同他们有真正的感情交流,因而对矿工生活的描写仍是浅层次的,人物形象还欠厚重。

巴金说过,他早就想“写一部像左拉的《萌芽》那样的作品”,来表现中国矿工的生活;《砂丁》和《萌芽》都是他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虽不能尽如人意,但对于年轻的巴金和年轻的中国现代文学仍具有重要意义。稍后,巴金在将《萌芽》改名为《雪》出版时所写的序中说:“不过我的心还没有死。也许再过几年我会把小说重作一次,那时候我希望它更像样些。”这样的雄心是令人高兴也让人期待的,可惜巴金以后再没有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姚莹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姚莹

    姚莹自六岁开始从师读书以后,张氏不顾日间劳累,见有所长进则喜,若有所赖惰,必加体罚。姚莹兄弟的《周礼》,《诗经》二书,便得自母亲的口授。等孩子开始学作文时,张氏又亲抄范文数十篇、唐诗百首为课本,督促学习。当姚莹苦读至深夜,伏案而睡觉时,张氏怜爱不已,常常故意借冬夜脚冷唤醒孩子,姚莹惊醒忙上床为母“捂脚”,“抱母足而眠”。真是母督子严,子爱母慈。俗话说:“家贫出孝子。”先世的光荣,家境的衰落,生活的困苦和贤母的督教使他暗下决心:刻苦读书,发扬先德,重振家声,报效国家与社会,不负贤母的殷切期望。不向困难低头的性格与志向。
  • 蔡锷自述

    蔡锷自述

    蔡锷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并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中,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青年将领。他短暂的一生中,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起源与进程,了解早期革命家们矢志不渝、无私奉献、艰苦卓绝的人生经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读物。
  •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读八大家之文,就是在读八大家的人生与智慧。那一篇篇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般的文章,宛如一望无垠黄灿灿的麦田,成熟而富于生机,只不过每一位散文家收割、包装、加工小麦的方式各有不同,所以读每一家的文章又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本书是根据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所做讲座整理增订而成,通过钩稽史料以及对相关诗文的个性解读,精彩展示了柳宗元这样一个形单影只的流放者的别样人生。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杨开慧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杨开慧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你知道毛泽东同志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为谁作的吗?这首充满感情、寓意深刻的词是他为怀念自己亲爱的夫人、革命烈士杨开慧女士而写的。这位年仅29岁的女英雄,正是我们这本小册子所要叙述的主人公。开慧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1911年,也就是她10岁的时候,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在她那幼小的心灵中是清清楚楚的,并为她今后坚定不移地投入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西方将帅简说

    西方将帅简说

    在人类历史上无数次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将领。他们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威风凛凛。因此,人们常常看到的是他们强悍的一面,很少关注他们的生活。当然,成功的将领是用战争来证明的。除此以外,那些威名赫赫的将帅,也和我们一样有正常人的生活,他们也会犯错,也会有各种性格的缺陷。当然,如果在战场上表现出缺陷的话是非常致命的。
热门推荐
  • 欲望飘过我堕落

    欲望飘过我堕落

    动笔之前,我想说这仅仅只是一个故事。如不幸戳到某些伤痛,请一笑而过。(诸君如有兴趣讨论,请加我QQ:2856289649)
  • 亲,请牵起我的手

    亲,请牵起我的手

    尤利从周启安身边逃脱后,一路奔跑。回到自己房间,她赶紧反锁房门,怕那个男人追过来。她的心嘭嘭嘭的跳得厉害,快到嗓子眼了。想想在公园发生的事,像做梦一样。她莫名其妙的被一个陌生男人又搂又抱又亲的,她的初吻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被人强取豪夺了。她懊恼的想着,双手大力的拍自己的脸颊,脸上“啪啪作响”。尤利才注意到自己没带手套,很快她又想起这双手来,她这双手就在刚才握紧了男人的手,握了两次,两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这是她记事起第一次,手被别人碰触没有发生任何事……
  • 进击的冥王

    进击的冥王

    恐怖又神秘的灾难“空间震”大幅度发生,以前不成问题的自然灾害,竟然出现了灭绝人类的危机!巨人!残暴血腥没有人性的类人形怪物,这就是最新一次空间地震带来的陌生来客。无时不在的空间震,随时都有可能震出神奇的东西。巨人难道真的就只是人类唯一的敌人?龙族?虚空虫族?深渊恶魔?九层地狱?……末世危机、道德沦丧,侥幸在年轻时得到一本“亡灵魔导书”的杨锋将如何在末世中挣扎。暗黑支配—“百鬼夜行”“哎呀~,我不小心把你宰了呢~……英灵召唤—“亚瑟王”“誓约胜利之剑!”死灵召唤—“蜘蛛王子尼古拉斯”“借助虫族的力量!”英灵凭依—“英雄王”“杂种,让本应受仰视的本王和你站在同一片大地上吗?!此等不敬,罪该万死!!!!”“颤抖吧,天地乖离,开辟之星!!!”
  • 摩天战纪

    摩天战纪

    一片奇异的龟壳,内含神秘的空间,陈青山藉此踏上了艰难的修行之路,他修炼《鸿蒙至尊决》,体法双修,成就鸿蒙法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路披荆斩棘,艰难前行,却不想遭遇宿命之敌:盘古不灭法体现世!他该如何做?才能破解这积怨万古的宿命之争?——————————————————————————————————————公布《摩天战纪》群号:494216527,热烈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入群。
  • 鸿蒙道图

    鸿蒙道图

    苏阳的父母为了苏阳能够成为一名修者,耗费毕生的积蓄将他送到一个宗门,可苏阳进入宗门后却只有杂役的身份。不甘心就此沉沦,无意中解开‘鸿蒙道图’的封印,苏阳从此鱼跃龙门,傲视天下,走上一条最强之路。
  • 宁为君顾:公主与将军

    宁为君顾:公主与将军

    魔盒?把某种特殊能力封在了盒子里然后我们的男女主公因此改变了一生....她:落鸣山间,只待君归,与君品茶,为共白头。他:若我战死,勿埋我骨,汝心之内,容我永住。爱是幸福的也是辛苦的相比之下做一叶孤舟泛曳在湖中也未尝不是一件惬事…
  • 七年鱼水情

    七年鱼水情

    他们青梅竹马,她爱他,他也爱她,但是他没有告诉她,她却每天在他耳边说:深陌哥哥,最喜欢你了!他很宠她,17岁那年,在她生日那天,她正式向他告白,这已经是99次。。却没有答应,她问他为什么,他说你还小,她说你根本不喜欢我,全都是借口,我看到你有别的女人!说完愤怒的跑开~4年后,再见面时,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喜欢围着他转的小女孩了~她找到她真正的小男孩……
  • 地狱使者1101号

    地狱使者1101号

    有一天,男主想向班花表白的时候,却有个自称是地狱使者的同龄同学,告诉他不可以告白哦,不然那个女孩会下地狱的哦!为什么?!男主惊诧至极的问,听了像被电击了的一番话。因为你是地狱使者候补人1101号哟……“……”
  • 天臣小爱

    天臣小爱

    来自21世纪的萌妹子变成可爱小官,爱上一根木头后踏上了变性之旅
  • 这样投资更幸福

    这样投资更幸福

    本书通过对投资习惯、投资理念、投资心理等方面的对比,探讨投资与幸福的关系,为读者解答这么一个问题:投资,如何才能既赚钱又幸福?幸福投资学,让你更快乐,同时和钱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