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晚会就正式开始了。座位随便坐,谁和谁好,就和谁坐在一起。常常有男生女生要好却不好意思坐在一起,那么就坐在对面的位置,彼此能看见。
主持人一般不是班长就是文艺委员,换了漂亮的衣服,梳好辫子,拿着话筒,煞有介事地站在班里临时空出的简陋舞台上。
节目是早早就排练好的,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要至少出一个节目。唱歌跳舞演小品或者演奏乐器都可以。曾经看过班花妹妹跳过一曲印度舞,穿着全套的印度舞娘衣裙,头发绑成粗粗的大辫子,脚腕上金铃叮当,让全班男生看直了眼。
学小提琴的孩子每年都要拉梁祝,我们好像完全没考虑过这故事是不是太悲剧了其实并不适合节日。
流行歌曲自然是少不了的,通常有孩子学着歌星的样子载歌载舞,有些甚至模仿得很是相似。难得一年的狂欢,百无禁忌,当众唱情歌老师也不会阻止。
老师当然也会被我们哄着演节目,荒腔走板地唱首歌,然后我们半是起哄半是真心地鼓掌大笑。
有时科任课的老师各班串门子,我们就忙着拉老师坐,拿糖给老师吃。
比起这些,更多的时间其实被我们用来吃零食喝饮料互相调侃打闹和好朋友交流谈心。
通常还要做一些游戏,优胜者可以得到用班费买回的奖品。保留游戏不过是猜成语啊,猜灯谜啊之类。有时候玩贴鼻子这样的游戏,被蒙住眼睛的同学摸不清方向,会直勾勾地冲着举黑板的人走过去。有时候被蒙眼的是男生,举黑板的是女生,弄得女生又是躲又是不好意思。
后来有一年,我们班的男生恶作剧地想出一个游戏,让一排女生站在前面,由男生蒙上眼睛摸她们的脸,分辨出谁是谁。当然,这个主意在上报到老师那里的时候宣告破灭,他们几个也被老师狠狠教育了一顿。
新年晚会的重头戏是交换礼物。我们并不知道会拿到谁的。
老师会让我们每人从家里拿来一个礼物,然后给每个礼物编号。最后大家抽号,抽到哪一号,就去拿哪一号的礼物。于是有的小情侣想要互换礼物,就悄悄央求负责抽号的同学放放水。更多的人,又是担心又是憧憬地等待着自己的惊喜。
又唱又跳的折腾到八九点,联欢会结束。教室里已经满地都是瓜子皮糖纸或者饮料杯,还有被我们扯下来的拉花、花篮,拿来做气氛的摔炮,等等……无酒人欲醉,我们和老师朋友再次互道新年好,穿好羽绒服,背好书包,抱起自己收到的礼物和贺年卡,大肆笑语着走出校门,作鸟兽散。
节日
小时候我们做过一番有趣的统计。节日,似乎大多都集中在每个月的第一天。
1月1日元旦。4月1日愚人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日开学。10月1日国庆节。
每到月初,似乎谁都闲不下来。
7月1日党的生日,学校里总是要召开主题班会或者校会,赶上逢五逢十的整年,还要举行讲演比赛或者作文比赛一类的活动。
8月1日建军节是一贯被我们忽视以及漠视的节日,反正和我们没有半点相干。
小时候,每当快要到十一了,大街小巷就开始摆满了花坛。机关单位学校门口尤为突出,不是用花拼成"国庆",就是拼成"十一"或者"祖国"的字样。花多用串红啊,月季啊,菊花啊,等等,又好养活又鲜艳,配上彩旗国旗招展,很是漂亮。
北京天安门每年十一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花坛展,数以千计万计的花被从全国各地运来,摆成各种大型甚至巨型花坛,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的主题是长城和故宫,青藏高原和布达拉宫也很常见。花坛往往配合上喷泉,晚上有激光,每次去看都很惊叹。
十一的时候天安门广场永远游人如织,走路都变成了很费劲的一件事,再加上兜售纪念品的,卖饮料食品的,做游人拍照生意的小贩,好一片乱七八糟又欣欣向荣的景象。天安门城楼可以登,依稀记得是五十块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