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仓田百三常常耳鸣,静物在他眼里好像也在移动,为此他备受着各种折磨。
这种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迫认知”.有时当事人对于自己过于神经质的行为会有感觉,但无法自己修正,难以把自己从精神过度疑虑与痛苦中拔出来。由于这种类型的人有自觉意识,因此,他们性格异常的状况与“妄想症”患者的本质并不相同。
有疑病性神经症者,常动不动就把身体的不舒服认定是生病。而且,由于他们过度将注意力集中在这里,久而久之便产生不安甚至恐怖的感觉。当然,他们也会想从不安及恐怖感中解脱,但越是刻意抵抗这种感觉,恐怖与不安却又越强。类似这种现象,便称为精神交互作用。“
有这种精神异常倾向的人便可能导致心气症、失眠症、对人恐怖症、惧高症及”不解恐惧症“等疾病。
比如,人过度疲劳时会有头昏眼花的现象;暴饮暴食,便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恋爱时会脸红,快速跑步后身体会抽筋,这些对于健康的人都是非常自然的经验。然而,有神经质的人却会以为自己生病了,而且越想越担心,越想越恐怖,使得身心状况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被理想绑架的人
神经质性格的人常怀抱着某些理想,认为事情该这样做、该那样做。然而,由于他们做事的手段不够灵活,也缺乏将理想付诸实践的能力,因而总是造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让他们痛苦不已。至于神经质性格的人为何如此痛苦,基本上是因为他们态度认真,不喜欢妥协、有洁癖、经常严格地自我反省。这几项人格特质刚好和前述”自我中心性格“成为明显的对比。前者总是吹牛不会脸红,完全欠缺自省的能力。
根据调查,神经质性格者所处的家庭环境常有教条主义倾向。父亲的职业则有相当大的比例是警察、教师或公务人员,对于子女的教育态度也都倾向严格管教。因此,在这种家庭环境中,便养成子女严格而不知通融的性格。
不可忽略的是,许多神经质性格的人,内心有强烈地想完成某件事情或某个使命的愿望。
所以,当他们过度忧虑自己是否生病时,背后其实是抱着不可生病、没时间生病的想法。因为他们还有太多事要做,这种类型的人即使身体遭遇再大的痛苦,都不会自杀。这是他们和忧郁病患者不同的地方。
做事情一板一眼的日本人经常出现此种神经质性格。针对这一类比较严重的患者,有一种名为”森田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这是日本人自行开发、独一无二的心理疗法。
比如,日本有许多人面对长官或特定人物时会突然变得非常紧张甚至恐怖。对于这一类型的患者,森田疗法并不鼓励他们逃避,而是协助他积极地面对,当下寻求改进之道,让症状缓和下来。其具体做法则是让患者确实地了解自己,从自我束缚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如此,紧张和恐怖的感觉便彻底地消除。
心身症型性格心理
所谓”心身症“是指因为心理性原因导致胃痛或脖子僵硬等身体状况。
目前,心理性压力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的现象已经是心理学界的常识,部分也有动物实验的证明,那就是”管理者猴子“的实验。
在这个所谓”管理者猴子“实验中,两批猴子分别被固定相邻绑着,而面前分别设置一个开关,但其中一个是真的,另一个则是装饰品,没有作用。因此,被绑在真正开关面前的猴子便是”管理者猴子“;放在玩具面前的猴子,则作为对照组。
安排妥当之后,实验者开始每20秒钟打开电流让猴子触电,不过,只要”管理者猴子“来得及按开关就可避免触电。由于电流相隔20秒钟才通过一次,猴子很难精确地掌握住时间,因此,”管理者猴子“后来拼命不断地按开关,至于身旁那双对照组的猴子则悠闲地把一切命运交给”管理者猴子“.
不久之后,实验者发现”管理者猴子“突然猝死。解剖之后,发现死因是十二指肠溃疡。显然这是过度紧张、心理压力太大所致。
加拿大的生理学者塞利耶曾经以”压力学说“说明人类心身失衡的状态,他指出,造成无法平衡的原因乃是”压力因子“.
这种”压力因子“包括有物理化学性压力因子、生物性压力因子、社会性压力因子三大类。物理化学性压力因子有冷热等气候变化、噪音、X光线、缺氧、一氧化碳中毒、酒精、阿斯匹灵作用等等;生物性压力因子有饥饿、维生素不足、劳累、睡眠不足、妊娠;社会性压力因力则包括战争以及政治、经济、价值观等激烈变化过程,或者个人环境突然改变,比如搬家、转校、换职、升迁、退职或学业与工作面临困境,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
当这些压力因子浮现之后,为了化解压力,身体便可能出现异常状况,比如副肾皮质肥大、胸腺与淋巴腺萎缩以及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状况,除此之外,在心理上也可能产生不快、高度不安与疲劳、失眠等现象。
这种性格心理可以表现为如下特征:
△不堪重负的心理压力
心身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除了消化器官溃疡之外,还可能有心脏疾病、”圆形脱毛症“等症状。根据这些身体不同的症状,便可判断当事人的心理压力何在,以及该人的性格特征。
有人针对心身症患者与普通人的性格加以比较,发现患心身疾病的人有一些危险特征。比如,心身疾病患者通常比较压抑自己,太在乎别人的要求及压力,不敢得罪别人或让别人失望。换言之,他们直率、顺从而消极;天真浪漫及自由奔放与他们无缘。
具体的情况是,由于他们不善于表达,有时即使不喜欢某人对他的邀请,但因害怕拒绝会得罪别人,只好硬着头皮答应(背叛了自己的心理感觉)。而且,即使工作再忙、身体再累都不会拒绝别人的邀请(对于自己身心状态缺乏了解与关爱),久而久之就形成心身疾病了。
这种类型的人不一定缺乏感情,他们只不过不善于表达而已。他们不仅不知道该如何表现自己的希望,连如何生气都不会说,总之他们对于自己内心感情与想法的变化都很迟钝。
所以,相对于神经症患者整天在说自己情绪有多糟、有多乱,心身疾病患者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遭遇。具体而言,神经症患者由于对内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神经紧绷、紧张兮兮,生活与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看起来好像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相对地,心身疾病患者则表面上可以将一切份内的工作及角色扮演妥当,对外界的刺激因素没什么反应。但事实上不然,他们吸收一切刺激与压力,却不表露出来。
心身症患者为了适应现实社会而过度控制、压抑自己,不处理内心需要的问题。久而久之心理压力及情绪便可能突然爆发。当然,正因为他们对自己心身的变化非常迟钝,所以才会导致已经过度负荷了,还在继续承受而不自知。
心身症患者之中,有一种典型的例子是即使身体已经撑不住还毫无知觉、继续赛跑的人。这种类型的患者便称为”A型行动模式“.这种分类方法是医学专家佛利特曼与罗杰曼共同建立起来的。
所谓”A型“是指做事一直处在不断自我追赶,不断要求自己改进,或在短时间内做许多工作。这种类型的人通常竞争心很强、不能忍受慢条斯理或拖拖拉拉的工作习惯。他们精力充沛,动作灵敏,讲话速度通常很快。
相对他,”B型“的人动作缓慢,缺乏活动性与攻击性,生活步骤悠哉悠哉,讲话慢条斯理,一切都以”牛步“速度进行。
佛利特曼等人曾针对3000个没有心脏病征兆的上班族经过长达8年半的追踪调查,发现后来患心脏病的257人之中,有2/3属于”A型“.当然,心脏病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吸烟与运动不足等;但性格的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换言之,紧张兮兮的”A型“人士基本上比”B型“容易患心脏病。所以,心身症显然与心脏病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强烈的自卑感
同样面对挫折,有的人反应是一败涂地,拼命怀疑自己是否”太差劲了“.反之,有的人仍然若无其事,不觉得特别难过。甚至也有人越挫越勇,压力越大能量也越强。
从面对挫折的反应,便可以看出不同性格。
许多人会问自己,为何出现此种行为,原因何在?当然,心理性的原因有许多种,而且是性格差异造成的。
比如,有人考试或比赛失败就大发牢骚,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运气不好。也有人批评”上司(或老师)没有给自己打气,才会导致失败“,”面试的考官根本是看自己不顺眼,因为之前有过节,当然不可能给自己好分数“等反应,或者强调”这次考题比往年难得多,根本无法作答“,把失败的原因推给别人或不可抗拒的因素。这种类型的人便可称为”外在控制型“.
相对于此,遇到挫败就宣称自己努力不够,或没有好好控制身体与心理状况,过度疲劳还不知道,有的人还因此责怪自己”是不是因为头脑较差的缘故?或者“也许自己不适宜这个工作或训练呢?”将失败原因归咎于自己能力或条件不够。这种将失败责任往自己身上推的人,便称为“内在控制型”.
个性消极的人通常属于外在控制型;擅长承受挫折,学业与工作成绩较高的人,多半属于内在控制型。
在内在控制型之中,还有不同的类型。那就是有的人遭遇失败,会将原因归咎干能力不足;有的人则归咎于努力或身心状况没有调整好。一般而言,后者较能在挫折之后再度爬起来。其原因在于,如果确定自己能力根本不足,当然就不会苛求自己。反之,如果失败只因努力不够或没有准备好,则只要有所改进,就不必灰心丧气。
反之,承受挫折能力较弱的人,大都不会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努力不足。同样地,当他们成功时,也会把原因归纳为运气好或考题简单等外在条件。由于他们不会把自我内在的条件作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这类型的人即使经常成功,也不会有太高的自信。
从以上可知,容易受挫折及越挫越勇的人,基本上内在性格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若能改变基本性格,说不定可以让一向灰心丧气的人变得敢于挑战失败。多威克便是基于这种假设进行教育性治疗实验的。
许多人认为,要让无力感的孩子恢复自信,不妨让他们多享受一些成功的经验。这是从“结果”下手的;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从根本的“努力”形态改变小孩,让他自己消除无力感。针对这两种主张,有人做了一个实验,那就是找来一批极端无力感或一失败就灰心丧气的小孩,一半让他们尽量享受成功的经验,另一半则想办法和他们一同找出失败的原因,改进之后再回头尝试失败之前的事情。
具体的做法是前一组小朋友在实验期间所做的挑战全部让他们得到成功;后一组的小朋友在实验期间所做的事则六成成功,四成遭遇失败(让他们了解自己仍有一些不完善),然后不断鼓励这些小孩继续改善自己,以提高成功比率。
结果,在一连串实验之后,发现只有后一组小朋友出现了治疗效果。具体的情况是,找出失败的原因之后,自我改进的一组小朋友即使遭遇失败,成绩也不会下降。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努力不够”,所以失败之后仍能急起直追。反之,前一组尽量让他享受成功经验的小孩一旦遭遇挫败,就可能一蹶不振。显然让小孩了解失败的原因,比较有效克服挫败感与无力感。
在前述实验的后一组,不只教小朋友如何解释失败,还要探讨小孩子面对工作或测验有没有主体性。一般而言,属于外在控制型的小朋友会消极地认定工作是别人派给自己的,因此,只要看着别人的脸色做事便可以。相反地,内在控制型的小孩则会尽量发挥自己的创意,以自己的节奏进行工作。
△容易忧郁的人
一般而言,具有“执着性格”的人比较容易患忧郁症。所谓“执着性格”是指做任何事都要求彻彻底底、十全十美。这类型的人多半做事认真、意志集中、要求标准很高、有很强的正义感与责任感,不会马虎草率或懒散。
事实上,执着性格的人比较值得信赖,在社会上很容易成为模范人物。他们做事情认真且有耐心,但长期过度工作而不知休息的结果,很可能就出现严重身心问题,这是缺点所在。因此,这种类型的人最好适度地休息,否则便会因过度劳累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整个人陷于忧郁或崩溃的状态。
执着性格强烈的人趣味多半比较少,即使放假日也得找事情做才不会无聊。他们一旦手边无事可做就无所适从,因此,他们的兴趣经常就是工作与读书。
而“忧郁状态”指整个人陷于悲观状态、整天有气无力、没有喜怒哀乐,不是吃不下饭体重明显降低,就是毫无节制地大吃特吃,一下子胖了起来。这种问题的人多半睡不着觉,整天无精打采,也有因此而过度昏睡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