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指韩信(?-公元前196年),秦末淮阴人,刘邦大将,与萧何、张良称汉兴三杰,后被吕后所杀。周:指周勃(?-公元前169年),汉沛人,跟随刘邦起义,后封絳侯。吕后死后,与陈平等共诛掌权的吕产、吕禄等人,迎文帝即位,任右丞相。
不敌:不及。敌:对手。良:指张良(?-公元前186年),字子房,汉韩人,为刘邦谋士,佐汉灭秦楚,后封留侯。平:指陈平(?-公元前178年),汉阳武人,好读书,有谋略,最初跟随项羽,后来投奔刘邦,因功任护军中尉,封曲逆侯。
诚:确实。美大:赞美光大。
诬:诬罔。意思是不符合事实。俊异:指才智特出的人。
追观:回溯过去,回顾。二十八将: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二十八员有功的战将,包括邓禹、马成、吴汉、王梁等人。
曩时:昔时,从前。指刘邦创业时。
高帝:即汉高祖刘邦。阔疏:粗疏,不严密。
广:扩大。这里意思是受重用。忠信:忠诚。
彭:指彭越。见《答关羽书》注。横行:纵横驰骋。这里意思是施展军事才能。
突:烟囱。薪:柴。彼人:他人。上客:上等宾客。传说齐人淳于髡见邻人灶直突而傍有积薪,告诉他改直突为曲突,并远徙其薪,否则,将失火。邻人不听,后竟失火,邻里共救,幸而扑灭,于是杀牛置酒,先言曲突徙薪者不为功,而救火者焦头烂额为上客。后用来比喻防患于未然。
神略计较:神机妙算。计较:计算,思量。
六奇:指陈平六出奇计,辅佐刘邦统一全国。《史记·太史公自序》称之为六奇。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谋合议同:意思是谋略决策与众将一致。
邓禹(公元2-58年):字仲华,东汉新野人,游学长安时,与刘秀亲善。刘秀起兵到河北,他辅佐刘秀,运筹帷幄。平定全国后,邓禹功居第一,封为高密侯。
吴汉:字子颜,东汉宛人,为光武帝刘秀偏将军,伐蜀时八战八克。官至大司马,封广平侯。
差强:勉强。差强吾意:意思是比较符合我的心意。
原:追溯,推求。策虑:计策谋划。
杜渐曲突:意思是防微杜渐。
能疏:处事粗疏。意思是抓大事,忽略具体问题。
焦烂之功:奋力扑救之功。见前注。意思是不辞幸劳建立奇功。
(论让夺)
【题解】
本文博采古代事例,阐述了“让夺”必须因人、因事而宜的原则,论据确凿,论证有力,体现了诸葛亮“观其大略”,以古鉴今的治学精神。
“让”指禅让,有推辞、舍弃的意思;“夺”指篡夺、夺取。
范蠡以去贵为高,虞卿以含相为功;太伯以三让为仁,燕哙以辞国为祸;尧、舜以禅位为圣,孝哀以授董为愚;武王以取殷为义,王莽以夺汉为篡;桓公以管仲为霸,秦王以赵高丧国。此皆趣同而事异也。明者以兴,暗者以辱乱也。○《长短经》。
【译文】
范蠡因抛弃高贵地位而高尚,虞卿因舍弃丞相职位而名扬天下,太伯因多次辞让君位而成为仁德之士,燕哙却因辞让君位而招致灾祸,尧、舜因禅让君位而成为圣明之君,哀帝因想把君权授给董贤而成为愚人,武王因推翻商朝而成为仁义之君,王莽因篡夺汉朝皇位而成为篡国之贼,齐桓公因重用管仲而成为春秋霸主,秦始皇因重用赵高而招致亡国。以上这些都是意图相同而结果迥异的历史事件。明智的人因此而使自己兴盛,昏庸的人因此而遭致羞辱和祸乱。
【注释】
范蠡:字少伯,春秋楚宛人。曾作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因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不能共安乐,因而离越入齐,改名鸱夷子皮。到陶称朱公,经商致富。贵:指高贵地位。
虞卿:战国时游说之士。他进说赵孝成王,作赵国上卿,受相印。主张以赵为主,合纵抗秦。后因拯救魏相魏齐,弃相印与魏弃逃亡。他穷愁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以讥刺国家得失,世传为《虞氏春秋》,已佚。含:《四库全书》本作“舍”。可从。为功:意思
是名扬天下。
太伯:周先祖太王的长子。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相传太王预见到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的圣德,欲传王位给季历,以便传给姬昌。太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便同仲雍避居江南,开发吴地,为吴国始祖。三让:意思是多次把君位让给季历。
燕哙(?-公元前314年):战国时燕易王之子,中苏代之计,以子之为相。因宠信子之,竟把国家托付给子之,让子之为王,自己作臣,致使燕国大乱。后齐国伐燕,燕哙和子之被杀。
尧、舜:唐尧和虞舜,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相传为圣明之君。唐尧因子丹朱不孝,传位于舜。禅:以帝王之位传人。指尧将帝位传给舜。
孝哀:即汉哀帝刘欣(公元前25年-前1年),他躬行俭约,政由己出。后宠信董贤,公卿怒恨。董:指董贤(公元前23年-前1年),字圣卿。因其人貌美,入侍左右,与哀帝同卧共起,成为幸臣。哀帝对其家赏赐无度,并封董贤为高安侯。董贤22岁就官至大司马,卫将军。哀帝死后,王莽弹劾董贤。董贤罢官还乡后自杀。授董:指汉哀帝病重时把玺印交给董贤,想把帝位让给他。
武王:周武王。见《为后帝伐魏诏》注。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汉元城人,字巨君,汉孝元皇后侄。平帝即位,年仅九岁,以王莽为大司马,之后将国事托付给王莽,号安国公。平帝死后,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
桓公: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名小白。周庄王十一年,因兄襄公暴虐,离国奔莒。襄公被杀后,归国即位,任管仲为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管仲:见《兵法》注。
秦王: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姓赢名政,先后灭六国,自为始皇帝。赵高:秦始皇宠信的宦官。秦始皇在沙丘病死,赵高与李斯伪造诏书,赐长子扶苏死,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不久杀李斯,自为丞相,独掌大权。后又杀二世,立子婴。为子婴所杀。丧国:亡国。指秦朝二世而亡的事。
趣:旨意,意图。趣同:意图相同。
暗:昏庸。辱乱:羞辱和祸乱。
(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
【题解】
刘备在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并给太子刘禅留下一份遗诏。诸葛亮向刘禅上的这封奏章,首先叙述刘备病逝后众臣伤悼的情景,然后向刘禅提出宣布先帝遗诏的建议,以便君臣上下遵照遗诏审慎地处理国事。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三国志》卷三十二《蜀志·先主传》。
【译文】
大行皇帝生前努力施行仁政,建立功德,他的恩泽浩荡无边,可是苍天不佑,使他卧病弥留,在本月二十四日突然与世长辞,众臣和百姓放声大哭,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悲痛之后,我回顾先帝遗留的诏书,诏书指出办丧事只能像大宗皇帝那样,在作法上有所改进,文武百官举行哀祭,满三天就脱去丧服,到葬期再依照丧期的礼仪;如果是郡国的太守、相、都尉和县令长,三天便可脱去丧服。臣诸葛亮亲自接受先帝的诏令,非常敬畏他的在天之灵,不敢违背他的意旨。我请求陛下向臣民宣布先帝的遗诏,并遵照遗诏的要求去处理政务。
【注释】
伏惟:古时下对上的敬辞,常用于奏疏或信函中,这里可不译。大行:一去不返。臣下因讳言皇帝死亡,故用大行作比喻。汉以后称皇帝死为大行。帝死停棺未葬者为大行皇帝。迈仁:勉行其仁。意思是努力施行仁政。迈:勤勉。通“劢(mài)。树德:建树德行。
覆焘:一作“覆寿”,犹言覆盖。这里意思是恩泽。无疆:没有止境。
昊天:广阔的天空,即苍天。昊:元气博大的样子。弔:也作“吊”,善。《诗·小雅·节南山》:“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师”。
寝疾:卧病。弥留:病久不愈,这里指病重濒死。
奄忽:突然。升遐:称帝王的死。
臣妾:这里指一般官吏和百姓。号咷:放声大哭。亦作“嚎啕”。
考妣:已故的父母。
顾:回视,回头看。遗诏:指刘备临终所发的文书。
大宗:指西汉文帝刘恒,他在临终遗诏中要求,自己死后三日就脱去丧服。
动容:举止仪容。这里指办丧事。损益:增减,改进。这里指汉文帝改革丧期的事。
百竂:百官。同“百僚“。发哀:指举行哀祭。
除服:脱去丧服。
复:恢复,再。如:依照。
太守:郡的长官,官名。秦置郡守,管理一郡政事。汉景帝时更名太守。相:古官名。
后专指宰相。都尉:官名。秦灭六国后,以其地为郡,置郡守、丞、尉。尉主管军队,维持地方治安。汉景帝中二年更尉为都尉。三国时都尉名号尤多,如建忠都尉、扬武都尉之类皆为将官。县令长:官名。周官有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秦汉时,县万户以上称令,不及万户者称长。
勅戒:即“敕戒”,告诫,嘱咐。勅(chì):同“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震畏:盛畏,非常害怕。神灵:这里指刘备的在天之灵。
宣下:向臣民宣布。奉行:遵照实行。
(上言追尊甘夫人为昭烈皇后)
【题解】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五月刘禅即位,谥父为昭烈皇帝,并把母亲甘夫人的灵柩从南郡运回。根据诸葛亮的建议,刘禅谥母亲为昭烈皇后,并在八月将其与刘备合葬于成都的“惠陵”。本文即是诸葛亮关于追尊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的奏表。奏表宣扬“孝亲”、“敬长”等伦理道德观念,目的在于收揽人心,以安定和巩固蜀汉政权。
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嫔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颻,特遣使者奉迎。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忘其亲所由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諡法,宜曰昭烈皇后。《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三国志》卷三十四《蜀志·甘皇后传》。
【译文】
皇思夫人具有德行,施行仁爱,一生善良谨慎。先帝过去任大将军时,就纳她为妃,生下了陛下,可惜她寿命不长。先帝在世时,忠厚仁义,留下深恩,挂念皇思夫人的灵柩还远在外地,专门派遣使者前去奉迎。适逢先帝病逝,而皇思夫人的灵柩已经运到,又值为先帝特制的棺椁运行在途中,园陵也即将修成,安葬的日期可以确定。我就同太常赖恭等人商议:《礼记》说:“从双亲开始树立仁爱的观念,是教诲百姓对父母尽孝;从长辈开始树立敬老的观念,是教诲百姓尊重长辈”。这是说不要忘记父母养育自己的恩情。按《春秋》这部经典的说法,母亲因儿子的显达而尊贵。从前高皇帝追尊母亲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他的母亲梁贵人,追谥尊号为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也改葬他的母亲王夫人,追谥尊号为灵怀皇后。现在皇思夫人也应当有尊号,以表达对九泉之下她的亡魂的思念之情。我与太常赖恭等人按照谥法的规定考虑谥号,认为应该尊称她为昭烈皇后。《诗经》说:“在世时按礼节不同居一室,死后就应该合葬于一处”。所以昭烈皇后应当与先帝合葬。我请求陛下诏命太尉,到宗庙去祭告先辈,并张榜公告于天下。具体操办礼仪,再另行奏明。
【注释】
皇思夫人:即刘备甘皇后,沛(今江苏省沛县)人。刘备早年住小沛时纳为妾。随刘备在荆州时,生后主刘禅。曹军追刘备于当阳长坂,甘皇后及后主靠赵云保护,得免于难。甘皇后去世后,葬于南郡。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至蜀,还未迁到,刘备就去世了。履行:具有德行。履:实行,这里意思是具有。修仁:施行仁爱。修:遵循,意思是施行。
淑慎:善良谨慎。
大行皇帝:指死后停棺未葬的皇帝。上将:高级武官,义同大将,主将。嫔(pín):宫廷内的女官名。妃:指皇帝的妾。嫔妃:指甘夫人。作合:指把男女结成夫妇。公元196年,刘备屯驻小沛时,纳甘夫人为妾。
载育:生育。载:通“再”,这里作语词,不译。圣躬:指后主刘禅。尊称。
大命:天命,寿命。融:长远。大命不融:指甘夫人早夭。
笃义:忠厚仁义。垂恩:留下恩惠。
神枢:指甘皇后的灵柩。飘颻:即飘荡流落。指甘皇后远葬在南郡。颻(yáo):也作“飖”,飘荡。
奉迎:遣使迎接。
会:适逢。
园陵:帝王的墓地。
安厝:安葬。有期:指定下了安葬日期。
太常:官名。秦置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改名太常,为九卿之一,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赖恭:零陵人,当时任太常。
《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定,共四十九篇。采自先秦旧籍。有汉郑玄注及唐孔颖达正义。
立爱:树立仁爱观念。亲:双亲,父母。
孝:旧时称善事父母为孝。这里指尽孝。
顺:顺从,这里意思是尊重。“立爱自亲始……教民顺也”句,语出《礼记·祭义》,讲述“孝亲”、“敬长”之道。
所由:经过,由来。生:养育。
《春秋》:古籍名,为编年体史书,相传系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义:要旨,这里指道理。
高皇帝:汉高祖刘邦死后,群臣上尊号为高皇帝。太上:太上皇的省称,这里指高祖的父亲太公。昭灵夫人:刘邦之母,死于刘邦起兵前。高祖五年,追谥为昭灵夫人。公元前181年,吕后又追谥为昭灵皇后。
孝和皇帝:即汉和帝刘肇(公元79-105年),他在永元九年追尊其母梁贵人为恭怀皇后,并改葬于西陵。
孝愍(mǐn)皇帝:即汉献帝刘协(公元181-234年),他在兴平元年追尊其母王氏
为灵怀皇后,改葬于文昭陵。
寒泉:语出《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后用作子女孝顺母亲的典故。
恭:指太常赖恭。案:通“按”,按照,依照。谥法: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秦始皇废不用。自汉初恢复,以后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这是封建社会对死者按其生前事绩评定褒贬并给予称号的制度。
《诗》:书名,即《诗经》,这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语出《诗经·王风·大车》。谷:生,活,这里指在世时。异室:指不住在一起。同穴:指合葬。
太尉:秦官名,掌军事。汉沿袭此制,其地位与丞相相同。西汉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改为大司马。东汉光武帝复名为太尉。蜀国未见太尉之职,疑为诸葛亮对赖恭的尊称。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
布露:颁布,公布。
具:备办。礼仪:礼节仪式。这里指合葬仪式的细则。
(又称蒋琬)
【题解】
蒋琬随刘备入蜀后,任广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南)长。他因未受重用而感到委屈,因此每日饮酒,不理众事。刘备发现后准备将他治罪。诸葛亮认为蒋琬是个大才,于是为他说情,肯定了他的政绩,并极力称赞他的才干。可见,诸葛亮当时对地方官吏的要求是,要以“安民”为施政的根本,反对浮夸不实的作风。
从时间上看,本文写作时间在“称蒋琬”之前,故应题为“称蒋琬”。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同前。
【译文】
蒋琬是有安邦定国才能的人才,不是只能治理一个小县的人。他处理政务,把安抚百姓作为根本,不把搞形式、装门面放在第一位。希望主公对他重新进行考察。
【注释】
社稷:古时以土地之神为社,五谷之神为稷。故社稷为国家政权的标志。器:器物。比喻有才能的人。社稷之器:意思是有安邦定国才能的人才。
百里:县。因古时一县辖地约为百里。百里之才:意思是治理一个小县的人。
为政:处理政务。
修饰:搞形式、装门面。
主公:指刘备。察:考察。
(称董厥)
【题解】
丞相府令史董厥,因“思慎宜适”,忠勤国事,于是诸葛亮写文称赞他是“良士”,足见诸葛亮对人才的爱惜和褒奖的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