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题解】
这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信中,诸葛亮强调了清心寡欲对品德修养的作用,阐述了学习对增长才干的意义,以及远大志向与成就学业的关系。这封简短的家书,不仅是诸葛亮做人、治学的经验之谈,也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勤勉奋发的精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译文】
有才德的人的行为是,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来培养德行,不恬淡寡欲就不能确立远大志向,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学习必须心静专一,才干一定要经过学习,不学习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不能学有所成。放纵轻浮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如果让年龄随着时光飞逝,意志随着岁月消失,就会成为年老体衰学识无成的人,大多不能为社会所用,只能悲戚地守住自己贫困的家,到那时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注释】
夫:句首助词,表示将发议论。君子:古代泛称有才德的人。行:指行为。
静:心静。这里指宁静。修身:修养身心。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俭:节俭,俭朴。养德:培养德行。
澹泊:恬淡寡欲。无以:不能。明志:明确志向。这里意思是确立志向。
宁静:安定清净。这里意思是专心致志。致远:达到深远境地,意思是实现远大理想。
静:意思是心静专一。
广才:增长才干。广:扩大。这里意思是增长。
淫慢:放纵轻浮。淫:放纵,无节制。慢:懈怠,这里指轻浮。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意思是偏激浮躁。治性: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年龄随着时光飞逝。驰:快跑,指时间过得快。
意与日去:意志随着岁月消失。去:去掉,消失。
枯落:枯枝落叶。比喻年老体衰,学识无成。
接世:为社会接纳,意思是为世所用。
穷庐:穷舍,即贫困的家。
复:走老路。这里意思是后悔。
(诫外生书)
【题解】
诸葛亮这封告诫外甥的书信,要求后辈具有远大理想和博大胸怀,要学习先贤品格,排除七情六欲,抛弃庸俗之举,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贤能之士。这封给后辈的家书,既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对后辈的诚恳告诫,又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远大政治抱负的体现。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译文】
一个人应当有崇高远大的志向,要仰慕古代的贤人,排除私情邪欲,抛开多疑和固执,使圣贤的崇高志向,在你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恳切地深有感触;能经受顺境逆境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的纠缠,广泛地征询不同意见,消除埋怨悔恨的情绪,即使在仕途上遭受一些阻碍,也无损于自己高雅的情趣,何必担心事业不能成功?如果一个人的志向不坚定,思想境界不开阔,整天碌碌无为地陷身于世俗,无声无息地困扰于儿女私情,就会永远埋没于平庸,不可避免地没有出息!
【注释】
存:存在。这里意思是有。高远:崇高远大。
慕:仰慕,向往。先贤:古代的贤人。
绝:杜绝。这里意思是排除。情欲:欲望,欲念。这里指人的私情邪欲。
滞:拘泥。这里指固执。
庶几(-jī):古时指圣贤。语出《易经·系辞下》:“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后一句原意为差不多接近圣贤。
揭:显露。这里意思是明显。存:保存,意思是体现。揭然有所存:意思是明显地体现出来。
恻:恳切。感:感触。恻然有所感:恳切地深有感触。
忍:容忍,这里指经受。屈:挫折。伸:顺利。屈伸:指顺境和逆境。
细碎:指琐碎的事情。
嫌:埋怨,不满。吝:悔恨,遗憾。
淹留:滞留,停留。指仕途上遭受阻碍。
患:忧虑。不济;不能成功。
意:愿望。这里指境界。慷慨:意气风发,情绪激昂。这里意思是高昂、开阔。
碌:平庸无能。俗:庸俗,世俗。
窜:隐藏。伏:藏匿。窜伏:意思是埋没。凡庸:平常,一般。
下流:地位低微。这里指没有出息。
(又诫子书)
【题解】
诸葛亮给儿子的这封家书,先谈安排酒宴的目的,后讲饮酒的原则,言简情重,体现了他对子女意志情操修养的重视。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
【译文】
酒宴的安排,要符合礼仪,表达情意,使身体舒适,符合性格特点,礼节完毕就应该退席,这样和谐气氛就达到了顶点。如果主人的兴致未尽,客人还有余量,就可以饮到微有醉意,但不能醉得神志不清。
【注释】
酒:指酒宴。设:安排。
致情:表达情意。致:表达。
适:安适,舒适。归性:符合性格特点。归:归属。这里意思是符合。
退:离去。这里指退席。
和之至:和谐气氛达到了顶点。至:极,达到顶点。
主意:主人的兴致。殚:尽,完。
宾有余倦:客人稍有倦意。意思是客人尚有余量。
迷乱:意思是神志不清。
(与陆逊书)
【题解】
这是诸葛亮得知孙权打算用他的侄儿诸葛恪“典掌军粮”的消息后写给陆逊的书信。他认为诸葛恪“性疏”,不宜担当这一重任,特意请陆逊转告孙权,后来孙权改让诸葛恪领兵。从这件事,可以看到诸葛亮对侄儿的关心和严格要求。
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三国志》卷六十四《吴志·诸葛恪传》裴注引《江表传》。
【译文】
我的兄长年纪大了,而侄子诸葛恪性情粗疏,如今贵国派他去掌管粮食,粮食是用兵打仗最重要的东西。我虽然远在西南,私下却为这一决定感到不安。请您特为此禀告贵主上,对他另作任用。
【注释】
家兄:指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公元174-241年)。他在汉末避乱江东,因孙权姊婿推荐,后作孙权长史,转中司马。黄武元年(公元222年)迁左将军,封宛陵侯。孙权称帝后,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赤乌四年(公元241年),诸葛瑾去世,时年68岁。
恪:诸葛瑾长子诸葛恪。疏:粗心。
典主:掌管主持。
要最:即最要,极其重要。最:极其。
窃:谦指自己,私下。用:因为。
启:告诉。这里意思是禀告。至尊:最尊贵的地位,帝王的尊称。这里指孙权。转:调职,意思是另作任用。
(与兄瑾言子乔书)
【题解】
诸葛亮对子侄要求十分严格,并重视对他们进行锻炼和教育。他率军北伐时,让诸葛乔随军到汉中,安排他跟其他将领的子弟一起率兵押运粮草,以便在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这封写给诸葛瑾的书信,就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
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译文】
乔儿本来应该回到成都去,可是现在各将领的子弟都得在军中押运粮草,考虑到他应该与大家同甘苦,现在我派他率领五六百士兵,和将领们的子弟一起在山谷中押运粮草。
【注释】
乔:诸葛乔,字伯松,诸葛瑾次子,过继给诸葛亮为养子,官至蜀国驸马都尉。
传运:转运。这里指押运粮草。
思惟:思量,考虑。荣辱:光荣,耻辱。这里指甘苦。
督:督率,率领。
谷:山谷。诸葛亮北伐曹魏,从四川运粮到前线,途中经过许多高山深谷。这里指汉中地区的山道。
(与兄瑾言子瞻书)
【题解】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写信给兄长诸葛瑾,谈了嫡长子诸葛瞻的情况。而这一年,正是他为完成统一大业而心力交瘁、病逝于军中之际,这更体现了他对后辈寄予的厚望。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
【译文】
瞻儿今年已经八岁,他聪明慧敏,十分可爱,我怀疑他智力成熟得过早,恐怕将来不能成大器。
【注释】
瞻: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公元227-263年),字思远。十七岁娶公主为妻,拜骑都尉。次年作羽林中郎将,历任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诸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其父诸葛亮,都喜爱他敏锐的才智。公元263年,魏征西将军邓艾偷渡阴平后,诸葛瞻在绵竹与他交战,临阵战死,时年三十七岁。
聪慧:聪明慧敏。
嫌:疑惑,怀疑。
重器:大器,比喻能成就大业的人才。
(论交)
【题解】
本文强调不能以势利交友,并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有识之士交友的原则。语言简明生动,读后发人深省,成为勉励后人的座右铭。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引《要览》。
【译文】
权势与金钱基础上的交往,难以持久。有修养的人结为挚友,就像草木不因温暖而多开花,不因寒冷而枝叶枯萎,能够经历岁月而不改变,在经历顺境与逆境之后更加牢固。
【注释】
势利:权势与金钱。交:结交。这里指交往。
经远:长远。这里指持久。远:久远。
士: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这里指有修养的人。相知:挚友,知己。
增华(-huā):增添花朵。意思是多开花。
改叶:枝叶枯萎。改:变更。这里指枯萎。
四时:四季。这里指岁月。衰:衰败。这里意思是改变。
夷险:比喻顺境与逆境。欧阳修《相州画锦堂记》:“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论诸子)
【题解】
本文列举上至春秋、下至秦汉的近十个杰出人物,比较其长处和短处,提出自己的见解。涉及的人物,不仅有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有贤臣、名士,可见诸葛亮研究历史,完全是立足现实,为其治国、治军,乃至治家、治身提供借鉴的。
本篇全文已佚,残留的这一片段保存于唐代赵蕤的《长短经》。
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长短经》卷一《任长》。
【译文】
老子擅长于修身养性,却不能对付危险和灾难。商鞅擅长于以法治国,却不能从事教育感化百姓。苏秦、张仪擅长于游说论辩,却不能使双方结盟守信。白起擅长于攻城夺地,却不能宽恕归降的士兵。伍子胥擅长于设计胜敌,却不会考虑自身安全。尾生擅长于恪守信用,却不会应对变化。王嘉擅长于侍奉贤明的君主,而不会为昏庸的君主办事。许子将擅长于品评士人的优劣,却不能够培养人才。这就是使用他人长处的办法。
【注释】
老子:即老聃,春秋战国时楚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人,曾为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著《老子》五千余言,主张“寡欲”、“知足”、“无为而治”,为道家代表人物。养性:涵养本性。意思是修身养性。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姓公孙名鞅,因封于商,也称商鞅、商君,战国卫人。他辅助秦孝公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使秦国富强。理法:意思是以法治国。
苏:苏秦。张:张仪。见《与蒋琬董允书》注。驰辞:游说。
盟誓:在神前誓约、结盟,意思是结盟守信用。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时秦将,郿(今陕西省眉县东)人,善用兵。长平之战,坑杀赵国降兵四十万。后为秦相范雎所迫自杀。攻取:攻城夺地。
广:宽宏。这里意思是宽恕。众:指赵国投降的士兵。
子胥:即伍子胥(?-公元前484年),名员,春秋楚人,因父兄均被楚平王杀害,故奔吴,与孙武共佐吴王阖闾伐楚,五战入郢(楚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越王求和,子胥力谏不从。夫差听信伯噽(pǐ)谗言,迫子胥自杀。图敌:设计胜敌。
谋身:考虑自身安全。
尾生:即尾生高,春秋鲁人,“古之信士,与女子期于梁下,待之不至,遇水死”(颜师古语)。守信:恪守信用。
王嘉(?-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时贤相,因谏阻益封佞臣董贤,下狱后绝食呕血而死。后追谥忠。明君:贤明的君主。指重用王嘉的汉成帝刘骜。
暗主:昏庸的君主。指汉哀帝刘欣。暗:昏乱、愚昧。
许子将:名劭(公元150-195年),东汉末人,好品评人物之长短,与堂兄许靖在当时都有很大名气。臧否:品评,褒贬。
任长:使用他人之长。长: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