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和战胜失望情绪
有失望情绪的人,待人接物的态度总的看来有点没精打采、心灰意冷,甚至万念俱灰。不过,人们也常常掩饰自己的失望情绪。失望情绪简直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连续不断的失望同连续不断的感冒一样,也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它会导致长期的玩世不恭情绪以及一些由精神压抑引起的疾病,如溃疡、关节炎、头疼、背痛等。
失望情绪大都是关于我们生活的主要方面的——工作、社交、恋爱、家庭。
长期对生活失望的人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妄自尊大型。这个类型的人指望得到特殊待遇。他希望自己的办公室比谁的都大,希望在饭店里吃最好的饭菜,希望别人享有的他自己通通享有。这种类型的人必须认识到他的要求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是不合情理的。
第二种类型是受创伤型。这个类型的人由于早年受过严重创伤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为了避免更大的失望,就期待着发生最坏的情况,以此来做为防备。于是,他预料保险公司会取消他的汽车保险,他觉得自己会第一个被解雇。对于这类人,恶劣的情绪比他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更为可怕,因为这类人总是感到幻灭,因而对生活总是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
第三种类型是默许型。这种人想讨好每个人。他去参加一个晚会时想着:“我怎样才能赢得晚会上所有人的好感呢?”他时时刻刻揣测着别人对他的要求,结果,他反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需要什么了。他总是失望,因为他不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
人在自己生活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失望情绪。生活的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内容,所以也就有不同的失望。儿童简直可以对任何一件事情感到懊丧,因为他对现实的认识太天真太不充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现实的认识丰富起来了,我们的情绪也不再像儿童时那样变化无常了。然而,进入中年时,我们才第一次看到,我们过去曾向往过的那么多目标是不可能都实现的。时间和机遇限制了可能性。在中年的后期,我们的失望一般是围绕着事业上停滞不前之类的问题,或者,觉得自己已到了中年却还没能得到原先所冀望的舒适与安定,仍在为基本的生计而奔波忙碌。在晚年,老人们似乎对两件事情感到失望。一个是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另一个是因为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希望什么了而由此沮丧。
为了避免和战胜失望情绪,可借鉴以下四点建议:
使我们的愿望灵活一些。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主观的空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应该使我们的愿望灵活一些,这样,一旦遇到了难遂人愿的情况,我们就有思想准备放弃原来的想法。比如,你去剧场看戏,希望能见到一个你十分喜欢的演员。可是,就在开演之前,宣布说那位明星演员病了,由她的替身出场。假如你死死坚持原来的愿望,你就会为演员的变动而嗟叹叹气并满嘴牢骚地走出剧场。而如果你的愿望是灵活的,你则可能会挺喜欢这场演出,甚至会对那个替角的演技品评一通。
我们还需要在自己的愿望当中多做些有根有据的估计,少来点主观的臆想。
追求与自己的能力大小相当的目标。
如果我们对外语并不在行,却期望当上翻译家,那就是异想天开。
尽快从失望中恢复过来。
为了从一场深深的失望中恢复过来,首先要承认您受到的创伤和打击,不要掩饰它。然后,可以难过一段时间。接着,我们需要对所受的损失做一定分析。它要求我们领悟到:我们所期望的每一件事情都并非绝对不可缺少。
使令人失望的事变成有意义的机会。
令人失望的事可以成为一次有积极作用的经历,因为它用事实给我们上了一课,它就像早晨洗脸用的冷水,使我们清醒过来,正视生活的现实。它提醒我们重新考察自己的愿望,以便使之更加切合实际。令人失望的事情还可以促使我们拿出行动或者改变自己的作风。换句话说,它可以成为帮助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从内心决定让自己快乐起来
“我制定并实现了我的毕生目标,事业上已经功成名就,???却牺牲了我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我不再了解我的妻子和孩子。我甚至不能确定我是否了解我自己和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不得不扪心自问——这是否值得?”
“我又进行了一次节食——在今年这已是第五次了。我知道自己的体重过重,而且确实想改变这种状况。我翻阅了所有的新资料,制定了目标,并以一种积极的精神态度使自己振奋起来,我给自己打气——我能坚持下来,但我未做到。几星期后我就败阵了。看来我连对自己做出的允诺都信守不了。”
“我一科又一科地上着有效管理培训班。我对雇员们寄予厚望,而且对他们竭力表示友好并公正地对待他们。但我从他们那里感觉不到忠诚……我可怎么办才好?”
“不管我用什么办法,要做的事没完没了,时间老是不够用,我整天——每天,一星期七天都感到精神上压力重重,心烦意乱。我已参加了一些时间规划的讲习,并试用了五六种不同的时间安排方法。它们有些作用。但我仍感到自己现在并未过着一种我所想过的幸福、宁静和富有成果的生活。”
“我很忙,的确忙。但有时候我不知道我现在的所作所为从长远看是否
会有助益。我确实希望我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不管怎么样,由于我的存在,情况还是有所不同了。”
“看到朋友和亲戚取得了某种成就或获得了某种承认,我热情地向他们祝贺。但在内心里,我却感到悲哀忧伤,我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具有坚强的个性。我知道,在几乎所有的交往中,我都能左右结局。在大多数时候,我甚至能以影响别人来提出我所想要得到的答案,以此达到目的。我仔细思量了每一次情况,我确实感到自己的主意通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但我感到不安,总想知道别人在心里究竟是怎么看我和我的主意的。”
“我的婚姻已变得淡然无味。我们并不吵架或发生别的什么事,只是彼此之间不再相爱。我们已向旁人咨询求教,并已做了种种的尝试,但看来我们就是不能重新燃起我们曾怀有的情感。”
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听到有人这样抱怨,你是否也有上述一种甚至几种类似的感觉?
《向你挑战》一书的作者廉·丹佛认识到,他所接触到的许多人从外表看事业飞黄腾达,但内心却一直受到某种饥渴的困扰;他们渴望自身获得和谐与效力,渴望与他人建立起一种健康和日益增进的关系。
这是一些深层问题、使人感到痛苦的问题——施以权宜的应急方法无法加以解决的问题。
廉·丹佛指出:我们不仅必须观察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还必须观察一下我们看世界时所透过的透镜,以及透镜本身规定了我们对世界给予何种的解释。如果我们想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必须改变我们自己,而要有效地改变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乃是因为具有极强的改造能力,可以把任何东西或想法转换或改变成能让自己觉得快乐或有用的东西。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过着丰富内在生活的动物,他经常不看外在的环境怎么样,而是凭着自己的选择,来认定自我和决定未来的行动。而我们最强的能力,便是能把自己的经验结合别人的经验,创造出完全不同于
任何人的方式,展现在生活的各种层面上。因而,也只有人能够改变心态,使痛苦化为快乐或使快乐化为痛苦。
曾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人把自己关在笼子里绝食抗议,他为了某个理由有30天没有进食任何食物,结果还能活下去。在肉体上他所承受的痛苦非常大,然而此举却能吸引大众注意,他因而得到快乐,结果所受的痛苦便为快乐所抵消。若把范围再缩小一点,有些人之所以愿意忍受肉体的折磨,乃是因为这样能得到锻炼身体的快乐,使严格克己的磨炼转化为个人成长的满足。这也就是何以他们能长久忍受那样的痛苦,因为他们能得到所要的快乐。
我们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起舞,因为那样就不能决定自己人生的方向。这种情况就有如一部公用电脑,任何人都可以输入乱七八糟的程式。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受到痛苦和快乐这两股力量的影响,而这个影响的来源有儿时的玩伴、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电影或电视影片中的英雄以及其他种种,不知不觉中它们对我们造成了影响。有些时候可能是别人说的一句话、学校发生的一件事、比赛中的一场胜利、一次尴尬的场面,或是门门科目都是80分以上的成绩,这都可能对你造成莫大的影响,因而塑造了今天的你。由此可以说:我们的人生乃掌握在对于痛苦和快乐的认定上。
当你回顾过去,是否能够回想出有哪一次经验所形成的神经链对你造成今日的影响?你对那次的经验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如果你当时未婚,你是把婚姻看成一件愉快的探险呢,还是把婚姻视为沉重的负担?当晚上坐在餐桌上时,你把用餐视为是一次给身体加添补给的机会呢,还是把大吃一顿当成快乐的唯一泉源?
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借着感受的调整,你可在任何时刻都振奋起来。”
时常保持快乐的心境
心理学家认为,快乐也是一种心理习惯,一种个性化的生活态度,一种健康的气质。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一旦成为习惯,不活动就会觉得难受,因为它已变成生活的组成部分,固定在人的行为中了。要使快乐变成一种心理习惯,就必须能够时时处处寻找快乐,发现快乐。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笔下的“小音乐家”杨科,他的世界中处处都有着美妙无比的音乐,然而在别人听来,那不过是平淡无奇的虫吟蛙鸣,风声鸟语,流水和车轮声。色盲的人感受不到色彩的美,鼻塞者嗅不到任何气味。在不顺心的时候,在遇到悲哀的情景和无法避免的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以愉快的心情来对待它,那么,它很可能就变得微不足道,变得有益且鼓舞人。
养成快乐的习惯,含着微笑生活,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外界情况的支配。比如,在一次约会时,对方迟到了十来分钟。一般的人不免要生气,喜欢自寻烦恼的人会制造出种种不愉快的猜测:故意晾晾我,摆架子,故作矜持,想甩掉我,等等。但有了快乐习惯的人,却常常这样想:准是单位有重要的事,于是能十分谅解对方,自己也避免了不愉快情绪的干扰。“干吗要把事情想得那么糟呢?”这是快乐的人常常说的话。
态度是指人的比较稳定的一套思想方法、目的和主张,一种对生活事件的反应。态度总是要打上性格的烙印的。对生活持快乐态度的人,性格特征通常是开朗、豁达、豪放的,而生活中不能感受快乐的人,通常是那些心胸狭窄、脾气古怪、性格孤僻、好挑衅或好顾影自怜的人。
要使快乐成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必须从改变自己的性格入手。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哲学家皮科幕
塔也认为,人受困扰,往往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观念。当我们觉得不开心的时候,不妨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上的弱点,是因为急躁易怒而不快呢?还是因为妒忌自大的性子?如果是后者,那就更需要加强思想修养,学会宽厚待人,培养谦虚美德;学会耐心、冷静地对待生活。美好的性格,快乐的心态,高尚的品德,是与人愉快相处的资本,也是幸福的支柱和依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