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主导个体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在不定期一些特定时刻,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外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业已发生过的事情。这才是这种非正常人格的正常表现。而现在,我面前的这姐妹俩,似乎并没有按常理出牌。
我:"这么说,你们是知道对方存在的?"
她:"是的啊,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的。而且,告诉你个秘密。"她神秘地眨眨眼睛,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什么秘密啊?"
她:"其实,我才应该是妹妹。"
我:"啊?!……"我下意识地往回挪了一下椅子,试图离她远一些。这个话题如此诡异,不得不说,我被这个机灵的小丫头搞得有点儿晕。
我:"你不是说你是姐姐吗?怎么又变成了妹妹?你们之间可以如此迅速地转换吗?不是说,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你们怎么能做得如此轻巧?就在我眼皮儿底下?"
我当时困惑的样子一定傻极了。
她咯咯地笑着:"你误会了,我说的是事情原本,而不是现在。我是在妹妹后面出现的。也就是说,是她制造了我。或者,你们的专业术语可能是用'分裂'这个词。"
她直言不讳,看来她能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我:"那么,为什么呢?她为什么要分裂出来一个你呢?你或许也知道的,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后继的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为客体(他、她或它),而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我)。当分离尚未全面时,主体人格还有可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他''她'或'它'。可是,当分离全面进行时,主体人格便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并由后继人格取而代之。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经验类似幻觉,从中产生的'思想'好像它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起的'知觉'。难道你们有着不快乐的童年?你们的分裂,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吗?"
我承认,我是兴奋和好奇的,这是平生第一次接触到多重性格的人。她,离我这么近。这种感觉,不亚于探险家发现了宝藏。
她想了想,缓缓道来:"她很脆弱,很敏感,从小就是这样,爸爸妈妈并没有给予她足够的爱和关心。那时候,爸爸忙着外遇,妈妈忙着纠缠于爸爸的外遇事件,根本无暇顾及正在成长中的她。学校里,她时常受欺负。虽然她很努力地学习,成绩很优秀,但是在内心,她很孤独。她渴望自己不再活在家庭的阴影中,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乐观开朗地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于是,她创造了我。我们是童年时候的玩伴儿,我陪伴着她,渐渐长大。因为我的性格开朗,她就叫我姐姐,让我把她当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