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4800000045

第45章 俄罗斯民族文学之父——普希金

名人档案

全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Aleksandr Sergeevich Pushkin)

国别 俄罗斯

生卒年 1799—1837

出生地 莫斯科西北普斯科夫城米哈伊洛夫

斯基村

仰慕 奶娘阿琳娜·罗季奥诺夫娜;诗人杰尔

查文等

成就贡献

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民族文学之父”。俄国的文学,在普希金之前虽然也有过像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茹科夫斯基这样的人,但是真正使用俄罗斯本民族语言,从俄罗斯民间文学中吸取宝贵养料并集前人之大成,使其创作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人,还是普希金。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作品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广泛地反映了从彼得堡到乡村的社会生活,别林斯基认为它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1830年完成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诗中主人公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个贵族阶级的纨绔子弟。这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严重脱离俄国大众的贵族青年整天混迹于上流社会的沙龙、舞场和剧院,过着昼夜不分的日子。“常常是这样:他还在梦中,床前就送来一些信件”,邀请他参加各种聚会和仪式。他不学无术,只精通一门学问,那就是“柔情”。他这位情场老手、交际明星终于厌倦了彼得堡上流社会的空虚生活,在接到伯父临终的信后,风尘仆仆地到乡下继承遗产去了。

可是,俄罗斯乡间的美景,宁静的田园生活也不能疗治他的“厌世病”。他和连斯基去拜访地主拉林娜,结识了拉林娜的女儿塔吉亚娜和奥丽加。塔吉亚娜第一次见到奥涅金,便热烈地爱上了他。当她把一封炽热的情书交给他时,却招来一顿道貌岸然的训诫。自私的奥涅金以不愿被家庭束缚为由拒绝了塔吉亚娜,因为他对爱情早已厌倦,不愿再欺骗这样一个纯真的姑娘。事情本该就此结束,岂料,在命名日聚会上,奥涅金出于莫名其妙的报复心理,鬼使神差地调戏了卖俏的奥丽加。妒火中烧的连斯基一怒之下同他决斗,又被他一枪打死,奥涅金受到了良心的谴责,离开庄园,漫游去了。

当他再次回到彼得堡时,意外地发现,昔日羞怯的乡村少女塔吉亚娜俨然已成为社交界的皇后、显赫的公爵夫人。无所事事的奥涅金像个孩子般地爱上了她。他相思成疾,她却无动于衷。她不得不拒绝他,因为她已经是别人的妻子,她得忠实于她的丈夫。

《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反映了19世纪前期俄国贵族知识分子厌倦贵族阶级的腐朽生活却又找不到出路,看不到人民大众的力量,忧郁、苦闷的现实处境;同时也深刻批判了他们意志的薄弱,灵魂的空虚和根深蒂固的个人利己主义思想。奥涅金之所以回绝塔吉亚娜、杀死连斯基完全是出于个人的虚荣和贵族阶级虚伪的自尊,是他无聊之中的消遣。同奥涅金这一形象相反,作品中的塔吉亚娜是作者十分钟爱并着力刻画的俄罗斯理想女性形象。她在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和神奇的民间童话中长大,淳朴、天真、坦率、真诚,有一种清水芙蓉般的天然美。当她出现在上流社会贵族小姐中时,仿佛“皎洁的明月一轮”,又像是“飘临大地的天仙”,显得那么超凡脱俗,光彩夺目。她是俄罗斯民族理想的化身,寄托了诗人对未来俄罗斯的期待和情感。同时,这部作品还借助人物刻画,展现了整个俄罗斯上流社会和乡村生活的全貌,因此,别林斯基称它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从这种意义上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普希金一生很短暂,却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除《叶甫盖尼·奥涅金》外,他还写下了近900首抒情诗,还有不少小说、剧本,如: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历史悲剧《鲍里斯·戈东诺夫》。别林斯基曾经对普希金的诗歌作了崇高的评价,形容它“像波浪”、“像松脂”、“像水晶”、“像闪电”、“像春天的芬芳”、“像勇士的剑”,说它是“抒情的、艺术的、精美的诗作”。

普希金逝世以后,莫斯科一家报纸曾不无沉痛地写道:“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的确,普希金诗歌的太阳不仅照耀着俄罗斯的千秋万代,也将永远照耀世界文坛。

生活故事

普希金一生历尽坎坷。由于他写了大量歌颂自由进步的诗篇,因此遭到统治阶级的迫害。统治者屡次流放和幽禁他,妄图使他放弃进步理想,变为沙皇的弄臣和仆役。然而普希金始终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他说:“我的竖琴朴实而高尚/从不将世间的神颂扬/从不肯对权贵巴结迎奉。”他还把锋利的矛头直指沙皇:“我憎恨你和你的皇位/你这专横暴戾的魔王/我怀着残忍的快乐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统治者不能以暴力征服他,便使出最卑鄙的伎俩,支使法国流氓丹特士调戏诗人的妻子,以此败坏诗人的名声。普希金毅然决定同丹特士决斗,不惜以死捍卫自己高贵的尊严,使统治者留下千古骂名。

普希金对他的奶娘阿琳娜·罗季奥诺夫娜感情很深。阿琳娜是一位温和慈祥的农家妇女,是一位讲故事的能手。她知道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会唱很多民歌。在普希金家的避暑地扎哈洛沃村宁静的夏夜里,小普希金如痴如醉地听阿琳娜讲那些神奇的故事,听她唱起动人的谣曲。这些故事和民歌激起他无尽的遐想,成为他日后诗歌创作不竭的源泉。1826年普希金专门写过一首诗《给奶娘》,诗中深情地称她:“我严酷岁月的伴侣/我年迈的亲人。”

1823年,普希金在流放期间被调往奥德萨,受制于总督沃龙佐夫。沃龙佐夫十分狂妄傲慢。普希金常在诗中嘲骂他,有一首诗是这样写他的:“一半像豪绅,一半像商贩/一半像学者,一半像文盲/一半像恶棍,但大有希望/最后,具有各色人等的特点。”沃龙佐夫对普希金怀恨在心,他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多情的普希金同他的太太、风流轻佻的沃龙佐娃整天打得火热。沃龙佐娃甚至送给了普希金一枚金戒指作定情之物。恼羞成怒的沃龙佐夫恨不能把普希金置于死地,恰好当时南俄发生蝗灾,他就借机派普希金到重灾区去调查灾情,回来后拟一份详细报告,实际上他是想折磨、报复普希金。普希金对沃龙佐夫的专制和狂暴十分不满,但他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去了蝗灾区,回来后果然拟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里只有四行诗句:“蝗虫飞呀飞/飞来就落地/一切都吃光/然后飞无迹。”就这样,普希金把沃龙佐夫狠狠地戏弄了一回。

普希金1811年进皇村学校读书,他那超凡出众的诗才博得师生们的一致赞扬。1815年1月他参加了学校的升级考试。考试这天,来了很多重要的人物,著名诗人杰尔查文亲临考场。繁重的考核工作使杰尔查文疲惫不堪,昏昏欲睡。但是,当普希金一出场作俄国文学答辩时,杰尔查文立刻精神为之一振。普希金落落大方地当众朗诵起他那首文采四射的《皇村回忆》“——在俄罗斯的广阔的原野/像急流,驰过了敌人的铁骑——”他那激昂的声音,充沛的激情,宛若电光火焰般的目光,以及有如珍珠玉石般的诗句令全场为之震惊和沉醉。当他朗诵完毕时,老诗人杰尔查文竟然激动得全身颤栗,泪流满面,他起身离席,语无伦次地叫着普希金的名字想要拥抱他,但是普希金早已离开了考场。

传世名言

我将世世代代为人民所喜爱

因为我曾用竖琴唤起善良的感情

因为在我严酷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

还为那些倒下的人祈求过宽容

生平大事

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

1811年9月至1817年6月在皇村学校学习。

1817年3月,编辑第一本诗集《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同年7月完成《自由颂》。

1818年,写出诗歌《致恰达耶夫》。

1820年3月,完成第一部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同年5月被放逐到南俄。

1821年,完成长诗《高加索的俘虏》。

1824年,被软禁在父亲的领地。

1825年11月,创作历史悲剧《鲍里斯·戈东诺夫》。

1830年,完成《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等。

1831年2月,同娜·尼·冈察洛娃结婚。

1832年写小说《杜布罗夫斯基》。

1833年写成《普加乔夫史》,长诗《青铜骑士》等。

1836年完成小说《上尉的女儿》、诗《我为自己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等。

1837年1月27日,同丹特士决斗中弹身亡。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本书共收录了九篇文章,包括中国第一位现代买办——唐廷枢、清末军医——何守仁、中国第一位周游世界的平民旅行家——潘德明、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等。
  • 孟子:敢于选择自己

    孟子:敢于选择自己

    一辈子多长?一百年够长了。它代表什么?100乘以52周,等于5200周。再乘以一周7天,等于36400天。或者接近90万小时。成功人生是需要策划的,一个懵懵懂懂的人,他始终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要有所改变,那么长久以来所做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 世界十大文豪——歌德

    世界十大文豪——歌德

    歌德,1749年8月28日诞生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1765年遵父命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因对法律毫无兴趣,于是转向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学习与研究,1768到1770年,他因病在家。之后转学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深造,1771年8月获得该校博士学位,1774年完成《少年维特之烦恼》,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1832年3月22日病逝。
  • 盛世基石:姚崇(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盛世基石:姚崇(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姚崇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姚崇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丁晓兵,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年来,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
热门推荐
  •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精选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精选

    本书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秋时北城遇到爱

    秋时北城遇到爱

    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你会不会渐渐放开我的手。”于秋时小心翼翼的看了身旁的男人一眼,小心翼翼的说道。“小时时。”姜北城用力地攥紧女人的小手,另一只手轻轻抚摸着女人嘴唇,“我说过你再质疑一次,这里,嗯哼。”于秋时“呵呵”干笑两声:“北城,这不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嘛。”姜北城将小女人抵在墙上,嘴角勾起一抹邪肆的笑:“那就,让你有安全感。”
  • 异校十一班

    异校十一班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发明了可以让脑电波增辐的仪器,改变了人类的基因,从而得到了对抗异界超能力,但受到该实验的人大都都难以承受痛苦的实验而死亡,一些幸存者在荒凉的沙丘中开起了名为异灵校的学校,专门收纳四处具有超能力的孩童,为政府机关做事,另一些人怀着对实验的仇恨在繁华都市的地下开办了隐秘的学校叫异蛮校,以专门猎杀异灵校的学生为乐,两校对立,在几百年中不停的争夺,异校十一班到底是???在故事的发展天平又会倒向哪边?余沫一个孤儿正太却被当成女生莫名其妙的被异校收去,妈妈咪啊,什么啊!睡女生宿舍?超能力?神马?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逝世于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图说世界名人: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记叙了俾斯麦为个人事业和国家前途不畏艰险,鞠躬尽瘁的事迹,让读者看到一部不一样的、真实的“铁血宰相”奋斗史。
  • 网游之天网恢恢

    网游之天网恢恢

    李羿收到神秘网络游戏《善与恶》邀请函,在游戏中,他意外接到特殊转职任务成为隐藏职业,手持绝世神器,闯火焰龙穴、智斗凶兽,一人独自单挑银龙骑士莱特以及幽冥之王华来兹,自此名声大震,成为《善与恶》第一霸主!
  • 娇妻别逃

    娇妻别逃

    公司破产,父亲重病,洛伊伊咬牙签下一纸契约,从此成了宫昱的情人,包吃包睡包生娃。半年后,未婚怀孕曝光,四周全是恶意的指责,让洛伊伊整个人陷入绝望的噩梦。然而就在她陷入绝望时,宫昱却突然到来。他搂着她强势的宣布,她是他的未婚妻。那一刻,看着挡在自己身前的男人,洛伊伊想,或许她对这个男人来,不仅仅是契约。“宫昱,你说,若是故事只到这里就结束的话,该多好啊!”盛大的婚礼上,她穿着所有女人都羡慕的婚纱,看着婚纱照中嘴角上弯的男人,笑出了眼泪:“可惜······”
  • 潜藏时光

    潜藏时光

    【短篇平台】是谁用记忆的匕首,刺进岁月的心脏,暗自成伤?
  • 英译漫谈及“花儿”译赏

    英译漫谈及“花儿”译赏

    本书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就英译汉常用方法与技巧、不同文体的翻译进行了漫谈。有汉译英诗歌(34首)的对照赏析,更有西部民歌“花儿”的(130首)的翻译欣赏。
  • 雨洛天晴

    雨洛天晴

    作为一名“别人家的孩子”,艾晴刚上高中就参加了学生会,只是为什么会长语气这么熟悉?一周后面基,艾晴无语望天“这世界真小!”会长大人轻笑,“我的世界,有你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