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运行系统的构成要素
政策运行系统是指政策运行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及其动态结构。政策运行系统由四大基本要素构成,它们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和政策中介。这四大要素稳定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政策运行系统的整体结构。
一、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可以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控的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和个人。政策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子系统。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和作用方式也各具特色,甚至大相径庭。
根据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在政策运行中的作用,我国的政策主体由下列成分组成。
1.政党
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是政策主体中的核心力量。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执政党的政策。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是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的。政党是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政党总是把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转变为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在全社会实施。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政党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也各异。
在西方多党制的政治制度下,政党一般与权力直接相联,而与政策是一种间接关系。也就是说,政党首先必须在大选中获胜,取得政权,然后才能将自己的政策主张通过自己的议员和组织的政府转变为国家的政策。政党自身的主张不能直接成为国家政策。
在我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中起着主导作用。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普遍意志。党和国家、政府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在政策运行中是直接联系相互融合的。一方面,党对国家各方面的工作实行政治领导。党制定出具有综合指导性的和根本性的总政策、总路线,国家的一切政策(包括法律)都必须在总政策、总路线的指导下制定和执行。另一方面,党通过向各级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推荐主要领导和重要干部,使党的主张经法定程序变成公共政策,并且经由各级党组织在各级政权机关的核心地位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总政策、总路线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在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下,各民主党派都是参政党,都是我国政策主体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在我国的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直接参与国家重大政策的讨论与决定,而且更经常更大量地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进行政策监督和评价,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功能。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政策主体之一,它的职责就是立法,即制定以法律为表现形式的政策,其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总纲领,一切其他法律和政策都必须遵循。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是我国的政策制定及立法的主要机关,也是法律监督的最高机构。就其法律地位来说,人民代表大会比西方国家的议会地位高得多。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有着两个重要的职能:一是把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领导及其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意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各级政府都必须依法制定和执行政策。二是建立国家政权体系——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说,它享有最高的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策权、最高监督权;它不仅有权选举、决定和任免中央人民政府及其他国家机关的最高领导人,而且有权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监督包括国务院在内的最高行政机关的工作,听取国务院的工作报告,对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提出质询等。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政策具有这样两个基本特征:
权威性——它们是经过法定的程序制定的,是一般的大政方针,因而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它们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必须被坚决执行。
3.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即政府是政策主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既是制定政策的主体,也是执行政策的主体。尤其在当代,行政权力扩张,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突出,甚至超过立法机关。它不仅是立法机关各种法律和政策建议的主要来源,而且自己可以制定法规和政策。
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国务院享有行政立法权、提案权、监督权、人事权以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授予的其他方面的职权。它统一领导全国的内政外交事务,主要内容有:编制并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国防外交事务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享有执行权、制令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以及中央政府给予地方的其他权限,全面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各项行政事务。政府部门制定出的政策具有如下两个特征:一是具体性,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政策的具体化,它们要体现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出的政策的基本精神;二是补充性,对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政策所没有涉及的领域,行政机关有权制定出一些补充性的政策规定,以防止出现政策空白。
此外,作为国家政权组成部分的司法机关,在公共决策过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也是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之一。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能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判例对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产生影响。法院不仅影响政策制定,而且对政策的合法性进行裁决,建议采取相应的行为以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4.公民
公民或选民(在我国一般称为人民群众)是政策主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去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一般而言,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决定或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途径有:一是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主权,如对宪法修订、领导人的选举、基本国策或重要的地方性法规,采取直接投票的方式来加以决定;二是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者制定或修改公共政策;三是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去反对某些政策,或表达制定新的政策的要求;四是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五是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等。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他们在政策过程中理所当然起着重大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公共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党和政府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策路线,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反映社情民意,代表群众利益。应该说,我们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他们意志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5.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非官方政策主体的重要构成因素。公共政策过程主要表现为资源和利益的配置调节过程。为了保障或增加个人的利益,必须参与或影响公共政策。利益集团是由具有共同的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它的职责就是履行利益聚合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的利益。在一个国家或社会里,会出现各种利益集团。
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的不同,利益集团的数量、成熟程度、合法化、组成方式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是有区别的。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益团体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组织之一,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成为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利用游说、宣传、捐款、抗议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可以说,公共决策在某种角度上可以看作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争斗和妥协的过程。
关于利益集团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及其作用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利益集团的行为动机及原则是按“经济人”行事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益集团、政治家和行政官员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相互勾结,构成一个“铁三角”,一起追求预算的最大化,其结果总是有损于公共利益,浪费社会资源。也有学者认为,利益集团的存在及活动是西方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它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决策的民主化和合理化。应该说,利益集团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决策更加合理,特别是那些利益集团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不矛盾的场合更是如此。但是这种参与也会使政府的决策受到操纵,以有利于特殊利益集团,而损害公共利益。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各种利益集团也将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政府的公共决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如何充分发挥利益集团的积极作用,限制他们的消极作用,将是我国公共决策过程中面临和必须认真加以处理的新问题。
6.现代政策研究咨询组织
现代政策研究咨询组织又叫“思想库”(think tank)或“脑库”(brain trust)。它是指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其主要工作是进行综合性的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设计、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帮助国家机关和社会机构进行决策,以提高公共政策质量。一个国家,思想库的数量和成熟程度是衡量其决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大量涌现是二战后的事,现代思想库具有独特而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它们形成了各学科综合性研究,开发了许多科学的决策方法,推动人类的政策运行由个体走向群体,从经验走向科学。当代西方较有影响的思想库有: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1943年)、兰德公司(1948年)、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1946年)、巴特尔纪念研究所(1955年)、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962年)、野村综合研究所(1965年)、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1966年)、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1958年)、法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1946年)、加拿大公共政策研究所(1972年)等。它们中有的是官方思想库,有的是半官方研究咨询机构,有的是民间思想库。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当代政策研究咨询组织有的已越出国界,成为跨国思想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