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21200000006

第6章 谁没读懂兵书

天子这次召见卫霍两人的目的,主要是要给霍去病扩充兵力,让他麾下的骑兵总数达到一万,统一按照他的思路训练。刘彻用人一向是如此风格,一看霍去病这次尝试很成功,立刻增兵,不拘一格。当然具体安排,还需要大将军卫青的统一提调。

年纪轻轻就已统御万人,对其委以重任的同时,自然还需要勉励几句,于是刘彻在谈完正题之后顺势说道:“去病,别的书你可以不细读,但孙吴这两家的兵法,你还是要细细读一下的。”

先秦兵法孙吴并称,圣上这么说也是人之常情,一般人听到这番话,赶紧应承着就是了,霍去病却道:“陛下,孙吴兵法,臣读是读过了,主要是领会其方略而已,不知陛下所谓的‘细细读’是何等读法?”

身为至尊,被顶了这么一下,刘彻反而毫不在意,一副习惯了的样子,竟还继续苦口婆心地劝了几句,“口气太大了吧,孙吴兵法都不在你眼里了!虽说你天分高,毕竟资历尚浅,前辈宿将多是武将世家出身,他们可都是自幼熟读兵书。”

刘彻如此地强调“细读”与“熟读”二词,也是因为对方总给他留下一种用功不够的感觉。可不是么,别说是在至尊面前了,就算是在一般的上级或者尊长面前,绝大多数人也都会尽量地表现得比实际更勤奋,所以他确实不容易想到,竟还有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霍去病听到这里,略微扬了扬他的剑眉,从容而又认真地说道:“孙吴二子,都是先贤,去病岂敢不敬。只是料敌治兵,古今之理虽同,但应变重点不同,先贤之书旨在大处着眼,并没有替后人划定招式。所以,看一个为将者是否真的读懂了兵书,就是看他能否据实战而变通,如果不知变通,兵书读得再细也不算真懂。”

刘彻笑了笑,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这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算得上非常了解了。对方十七岁就能立功封侯,说实在的他并不感到多么吃惊,但对方能两个月不回长安城,还是颇有些令他意外的。他正想看看对方这段时间到底有了什么变化,但此刻闻听此言,心中不禁一笑,“看来还是那样,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他当然也知道,这个年轻人虽然貌似不太爱说话,但若是一旦辩论起来,却可以滔滔不绝、是很难被驳倒的。所以,他也根本不打算与其正面辩论,而是笑着问道:“是吗?照你这么说,是谁没读懂兵书啊?”

圣上这句话里,当然藏的有陷阱,卫青不由得看了外甥一眼,但后者显然没打算在意这个眼色,而是继续从容回答道:“执古御今,何其难也?古时乃是车战步战,今日之战乃是骑兵作战,如果谁把骑兵带成了马背上的步兵,谁就是没有读通兵书。”

这个回答虽然算是绕了弯子,但也已经颇为尖锐了,刘彻不由得笑了起来,“你这是在说谁呢?”

霍去病微微笑了笑:“臣没有特指谁。”

刘彻哈哈大笑,“你别以为朕听不出来!”

霍去病没再解释,安静地等着陛下笑完了,却又说道:“陛下,兵法变通是臣分内的事,但还有一件事,要请陛下来做主。”

“什么事啊?”

“与喂马有关……”

刚说了这几个字,刘彻就打断了他,“朕就知道是马。你不要太心急,现在咱们不缺马。”

这句话是实情。汉初的时候国弱民贫,全国上下曾经极度缺少马匹,连天子都找不到四匹白马来拉车,公卿贵族更是只能乘坐牛车。而没有马就谈不上骑兵,就抵御不了匈奴的侵扰,为此从汉初开始朝廷就设置了专门的养马机构,甚至征收专门的赋税用于养马,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现在全国各处牧苑中的马,加起来已有三四十万匹。如今的长安城,一般人如果骑的是母马,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了。

霍去病却摇了摇头,“臣指的不是养马,而是以粟米喂马。陛下,这次奔袭前后,我部的每匹马大约耗费了粟米二百斤,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二百斤粟米,就不会有我们此次的胜利。然而,这个经验若要推而广之,总量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就要靠陛下了。”

刘彻默默地盘算了一会儿,开口问道:“为何粟米会有这么大作用?”

霍去病侃侃而谈,不过语言非常简洁严谨,“第一,作战之前喂粟可以提升马力;第二,奔袭路上喂粟可以节省时间;第三,冲锋对阵的每个间隙,我们还会喂粟,如此马匹可在战斗中更久地保持速度。”

刘彻已然大体听懂了,但有个地方还不太理解,“冲锋对阵的每个间隙?仓促之间又能喂多少呢?”

“不用多少。一旦传令喂粟,每个兵士抓紧时间,喂几把就可以了。”

“喂几把就可以了?”

见圣上感兴趣,霍去病自然要解说得详尽些,“我们最近做过一些尝试,一个冲锋距离通常是两三千步,就以这个距离为度,如果每次跑完之后喂上几把粟,马匹的速度可以保持到十几次之后。而如果不喂这几把粟,五六次之后差距就很明显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卫青,当听到“连续冲锋十几次”的时候,心中一动,看向自己的外甥,明显想问点什么,但看看场合不合适,又压了下来。天子当然听不出这几个字的弦外之音,但以卫青对骑兵战术和自己外甥的了解程度,单听这几个字,就已经猜到了对方一定是沿着“避免缠斗”的思路,创制了新的作战模式!

此时霍去病说得有些兴奋,“这样,尽管我军是长途奔袭而来,然而在接敌的那一刻,我们的马仍能比敌方的马快出一点,反客为主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刘彻看着这个年轻人闪闪发亮的眼睛,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忽然又想起了什么,问道:“那么,匈奴人也知道这个做法吗?”

这次是卫青从旁答道:“陛下,匈奴人比我们更早知道。他们早就有跨越大漠的经验,经常就用这个办法,这应该算是我们向他们学习。”

刘彻冷冷一笑道:“当然,战争乃是性命相搏,谁都不可能心存丝毫怠慢,大家互相借鉴吧!匈奴人也不傻,他们学我们也学得快着呢!”

这也是一句实话,战争双方确实是互相学习借鉴的,谁都不敢固步自封。匈奴人更是对战争有一份天生的敏感,他们很注意从汉朝这边学习,比如过去大家都没有马镫,前几年汉军率先装备了马镫,然而没过一两年,就看到匈奴人也用上马镫了。还有些东西,比如铁质的铠甲,他们自己没有什么生产能力,但是一旦掳掠到、或是从汉军这里缴获到,他们也会立刻给自己用上。

卫青说道:“陛下,不过这次学到手之后,我们肯定能比他们用得更好。”

刘彻不由得问道:“哦,为什么?”

卫青答道:“因为即便他们更早懂得这个诀窍,无奈他们出产不了粟米,也是不可能大规模应用的。”

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一下子点出了要害。刘彻按捺不住地站起身来,在地下踱了两步,“这正是我大汉的国力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好,这件事就交给朕。粟米,以后你们要多少有多少!”

“真的多谢陛下了,”霍去病兴奋地接口道:“马力是长途奔袭的最重要条件——陛下,这样的奔袭我们真的应该多搞,时不常地派一两千人,深入敌境搅扰他们一下,有何不可?匈奴人以小部落的状态游牧,这对他们是非常有杀伤力的做法。”

刘彻听到这里,却没有面露赞同之色,而是沉缓地说道:“寇可往吾亦可往——多少年来,朕岂不是不断地在说这句话!所以朕不是不认可奔袭这个战法,问题就是一将难求嘛。”他的意思是,除了卫霍两人,目前还没有其他将领能够胜任奔袭这种战法——不是没有试过,都是给过机会的,但是都失败了。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霍去病接口说道:“但是过去尝试的都是成名的将领,他们……”他停顿了一下,还是没有直接把不客气的话说出来,“总之臣以为,现在军中有一批校尉这一级的,年纪都不是太大,也许可以放手让他们都去试一下,不试一下怎么知道?我相信十个里总会有一两个可用的。”

“试将哪有这么简单?你考虑问题还是太不成熟啊……”刘彻显然不想沿着这个建议多谈下去,把话题转开了,“好了,你跟朕说说吧,这次深入匈奴境内,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情啊?”

这句话的语气是霍去病自幼就非常熟悉的,也就是长辈对小辈使用的那种启发式的语气,他不由得心中一阵温暖。垂头思索了片刻,却正色说道:“陛下,臣这次最难以忘怀的,是在籍若侯产部,看到了一些从我汉境掳去的妇女……”

刘彻和卫青的面色都凝重了下来,霍去病继续说道:“她们的父兄早已被残杀,自己更是饱受蹂躏,有的已经为匈奴人生下了孩子,甚至……甚至都无法回来了,也有的……抛下孩子也要跟着我们回来……”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已经有点沙哑了,刘彻和卫青的脸上都是惨然变色。这样的人间惨相,卫青也曾经不止一次地亲眼目睹过,此刻他再次感觉到了那种深入骨髓的仇恨,眼睛里已经有泪光闪烁。

刘彻则严肃地端坐在那里,双手紧紧按着大腿,脸颊微微抽动着,嘴角向下垂着,眼中如烈火如冰霜,牙关紧咬、神色冷峻、久久无言。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他在心里默念着。半晌,他深长地透出一口气,已是控制住了自己,“去病两个多月没有进宫来,还要去后面见见皇后吧,你们这就去吧。”

同类推荐
  • 燕始皇

    燕始皇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一个在逃的“强奸犯”被选中参加一个神秘的实验,他被送回两千两百年前的战国时代,成为了燕国太子姬丹,脑中的智慧芯片使他通晓有史以来一切的发明创造。床弩、火统、大炮、铁甲舰……一件件新式兵器登上了舞台,他凭借技术优势击败了强大的秦国,统一华夏,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大燕帝国。他使工业革命提前一千多年在东方发生,他推广杂交水稻,解决了农业对文明发展的束缚,他修铁路……他的雄心壮志不止于东方,船坚炮利的海军助他横扫全球,帝国的疆域西起英吉利海峡,东抵美洲东海岸,无数落后的民族或被征服,或被毁灭。他重用墨家弟子,以墨家思想立国,曾试图还权于民,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他所建立的辉煌功业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那以后,生活在华夏的这个民族被称为燕族,而他,做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则被后世尊称为:燕始皇。————————万恶的分割线————————这本书的主旨是武器决定胜负,从战国到近代的各种兵器将贯穿其中。当然,主人公也会在战争和权力的较量中遂渐成长。在下乃新人,必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一定会尽力将这个体裁写好,各位仁兄若看得上眼就收藏,推荐。更欢迎批评指证其中的疏露。书中所写大部分的武器及科学发明均有相关资料考证,一小部分乃一丈自己根据想象杜撰,或有不妥,欢迎前来掐架。————————————《黄金镣铐》书号:82231值得一看
  •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名刀狻猊

    名刀狻猊

    [花雨授权]?这个甄莘莀果真是他刀二公子命中的克星!想是多少侠女妖女深闺女的梦中情人,却因为遇见了她这个江湖第一偷而霉运连连!最后却并肩作战不离不弃,因为除了彼此,再没人能懂自己的欢乐与悲痛……
  • 乱时空大作战

    乱时空大作战

    本书猪脚——硕与一行同行的5人旅游团在玛雅占卜师的预言下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意外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却发现自己要从现在一直活到将来,直到二十一世纪他们才能恢复正常,在这几千年内,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来看看吧。
  • 一舞春秋

    一舞春秋

    后人赞他,提精兵三万,则中国莫能与之争。他的一生,总结下来就以下几点:来到一个适合他的地方,交到一个帮助他成功的朋友,遇到一个肯用他的君主,训练了一支能打仗的军队,打了一场令无数人赞赏不已的战役,写下一部流芳百世的兵书,得到一个令无数后人向往的结局。他改变了当时几百年来的战争观念和战争模式,把战争提高到艺术的层次,直接推动历史的车轮,使中国超越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他帮助原本贫弱的吴国,在群雄争霸的年代夺得霸主地位。他就是一代兵圣——孙武。且看一个游荡在江南地区的贫困士子如何在战乱不止,礼乐蹦坏的纷争时代,逐渐成长为令无数后人敬仰膜拜的兵圣。
热门推荐
  • 魔池传说

    魔池传说

    阴森的孤林,一口古朴的大鼎内,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在这满是鲜血的鼎中熬煮着。“妹妹!坚持住!”男孩很坚强,虽然虚弱,但还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拼命的支撑着女孩,想让她爬出这满是鲜血的地方。大鼎四周,几名鬼面人静静的看着这一切,鼎内的挣扎,没有让他们生出一丝一毫的怜悯,在他们的脚下,足足上千个孩童的尸骨,横七竖八的摆放在那里。显然,鼎内的两个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批了。“很好!”一名鬼面人满意的点头,盯着鼎内的男孩,开口道,“就是他了!”
  • 高冷冥夫:和你生个娃

    高冷冥夫:和你生个娃

    我被学姐出卖嫁给了一只高冷鬼,他直奔主题想和我生个娃,咋办?
  • 王源我们来世再见

    王源我们来世再见

    我曾想过我也许错了,但我一直都不明白我错在哪里,直到你在我面前跳下去那一刻,我才明白我错在不该爱上你。------王源谢谢你在我无法面对现实时陪伴我,在我自甘堕落时安慰我。如有来生,我愿不要再爱上你。------蓝梦萱
  • ”冰“别这样

    ”冰“别这样

    抱得紧紧的。就像是十几个世纪没见了,却刚刚才见。“冰,那你还抱这么紧。你是爱我吗?”“当然”“别这样啊...
  • 美艳倾城

    美艳倾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人对于美人的描述总是特别美好,足以引起后人的无限想象力,那这些人的故事究竟是不是如古人所言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新时代之异能掌门

    新时代之异能掌门

    三千流星降临地球。风云将起!谁能雄霸天下?
  • 燕回不知处

    燕回不知处

    十六岁时,她第一次见到他,从此不可自拔。五年后,终是明白,这世上不能逼迫的,一个是人心,另一个,是命运。
  • 四使传说

    四使传说

    继《转世驱魔者》后第二部玄幻小说,章节可能比较慢。但内容绝对YY
  • 末世之人类生存

    末世之人类生存

    2020年末世犹如一个笑话般的进入了末日,没有任何准备。人类仿佛进入了绝望,研发出来的的异能药水却也只有一半成功的几率,人类能否能够成功的生存?最后时空破裂,又是一个危难?还是人类的幸运?
  • 小白驾到之夫君哪里逃

    小白驾到之夫君哪里逃

    南宫冥苍站在悬崖上低头看着底下跑的欢快的小人儿,眼睛因为生气变得火红。“千千,就算你逃到天之涯地之角我也会找到你的”。“吾以魔界之主起誓,非汝不娶”。悬崖底下的孩子一边回头看一边往丛林深处跑着。正在为自己的逃跑成功暗自欣喜,殊不知更大的危险正在靠近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