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他从大漠中刚刚出来的时候,他听到这种话,接触到这种事,一定会塞上耳朵,闭上眼睛……总之,这二十年他被政治吓怕了。他听到这两个字都刺耳朵,试想,一个闭目塞听的,十多年不接受外界事物的人,怎么能看到祖国大地的变化呢?而这次不然,他去的时候,一路上车船舟辑,旅店饭馆,街头巷尾,人们全都在议论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他也愿意,敢于,而且主动打听国内外形势。所以,他看的眼花缭乱,和美好前程。另外,这次他走的路线不同,是大摇大摆,白天进省城。遇到很多老同学,老朋友,进行了多次交谈,眼界大开。他乘青藏线火车,从省城直到州府----郭勒市。再改乘汽车,到茫镇。路上全是熟人,他和不少人进行了交谈,了解到国内外形势确实变了。这些年盆地也有了不小的变化。60年代,他写“大漠深处一棵草”时的情景,一扫而光。现在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由茫镇返回时,他带着妻、儿到达伊克丹市,郭勒市等地都看到了新气象,一派勃勃生机,使他欣喜若狂。尤其是他从二十多年来,被载入“另册”的深渊中解放出来,他仿佛回到了青春时代,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一头扎进筹备药学系和教学工作之中。
又过了半个月,高洁带着孩子来到古城,被分配在财务科工作。当时财务科,没有科长,她又属于正常调动。立即被指定为财务科负责人。在王院长的关怀下,给他们分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他们住进去以后,简直像进入了“王宫”,尤其是小儿子,出世以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城市,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树,这么宽的马路……住这么大的房子……他每天蹦蹦跳跳,到处摸,到处玩,找从来不认识的小孩玄耀说:“我家的房子大,我家的地板亮……”
一家人真是从地狱走进了天堂。
事情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明峰所学的药学知识皆属于五十年代水平,现在已经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世界上美、英、日、德、法等国都完成了现代化的改造,进入了分子电子时代。而当时的中国,十年文革,新知识几乎全都挡在国门之外。药学学科是与基础学科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基础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全都应用到药学学科上来了。而国内当时还不知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为何物!如:物理学的原子分子论,电子、中子、质子以及各种粒子等,在五十年代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八十年代,这些理论早已经成熟,并已应用到各种应用学科的实践中去了。又如:光学理论,五十年代还很不成熟,到了八十年代,早已应用到应用学科中去了。紫外可见、红外、微波,以及核磁共振、质谱等等,五十年代,在大学的课本上提也没提;到了八十年代,早已应用到各学科的实践中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几乎应用到每个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去了。这些对于在大漠深处足足待了二十年,几乎是闭目塞听的李明峰来说,实在是有一些难度。它拿到南方药科大学编写的《药物化学》课本时,几乎成了傻子,陌生到成了一个小学生。但他毫不气馁,日夜钻到图书馆里,翻遍了当时古城医学院里所有图书。与此同时,他不耻下问,向别的老师请教。利用别人休息时间,参加这个学习班,那个学习组……半年左右,他跑遍了古城、中州、南京、北京等各大医药院校,终于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达到了讲这门专业课水平。毕业二十年后,80年代,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独自担起了《药物化学》专业课的讲授任务。
到了暑期,他的《药物化学》课程刚结束,已经筋疲力尽了。谁知下半年的《药物分析》课程又压到他的头上了。因此,暑假期间他还不能休息,到省药品检验所,学习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参加中国科学院在中州举办的质谱学习班,核磁共振学习班。自己操作紫外分光光度计,自己研究如何用红外光谱鉴别药物及其衍生物。他还亲自到南方药科大学去拜谒老教授。经过暑假期间的努力,他准备好了。下半年他又单独承担了第二门专业课。到年底《药物分析》课程讲完,他就病倒了。
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的工作量,就是年轻人也难以承担。更为难的是:两门专业课都没有现成的实验讲义,和成熟的实验,全由他自己编写,实验他还得亲自带。在《药物化学实验》中,他们合成了泛影酸,苯妥英钠,笨乐来等。在《药物分析实验》中,他们做了簿层色谱分离磺胺类药物;体液内药物分析实验;电位滴定实验;药物紫外分光光谱定量实验。
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两门专业课结束之后。古城医学院的教师,学生眼界大开。以往,对明峰冷眼看待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了。原来他刚来古城时,许多老教师都在背后议论:他在大漠深处待了二十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东西早就还给老师了,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看!这两门专业课他怎么讲?实验课他这么开?谁来带?如今他们都不讲话了。
与此同时,两年之内,他为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兄弟院校师生做了十几场学术报告。其中包括,药物结构合成;药物结构改造;紫外光谱在药物分析上的应用;红外光谱在药物鉴别上的应用;质谱在药物结构确定上的应用;核磁共振在药物结构确定上的应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等。
这些报告一出,古城医学院,古城地区,医药学界耳目一新,使古城医药学界,知识水平提高了两个十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医药学界,陷入了迷惘之中,医务人员不敢读书,查文献……因为上面有指示:书读的越多越蠢,书读的越多越反动,当个医生不需要读那么多书,有个小学毕业就可以了……李时珍读了几年书?在这种指导思想的主导下,医药工作人员不看书,不看杂志,不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因为几十年没有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了。突然听到这样的新知识,新技术,无不眼界大开。
俗话说:“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
古城医学院大多数人开始承认,李明峰在医药学界的学术代头人的地位。他并不以此为足,以年过半百之身,到中州大学听课,到南方药科大学进修,经过五、六年的艰苦奋斗,他走上了全国药学界的前列。到八十年代中、末期,他已经在全国,省级药学杂志上发表药学论文四十余篇,译文(英、日文)十余万字。特别是《药学学报》,《南方药科大学学报》等,是国内药学最高前沿杂志。十多年的奋斗,这时他已经成了国内名流。
这次他到杭城出席全国药物分析学术会议,是由中国药学会主办,卫生部药品鉴定所涂国士所长亲自主持。南方药大,北方药大,北方医大药学院,华西医大药学院,上海医大药学院,第二军医大药学系,中央,上海各大研究结构的专家,学者都出席了会议。李明峰与会是去宣读他的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高洁到医学院工作以后,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学校刚恢复,百废待兴,五十年代兴建的校舍已很破旧,更何况这所学校尚存在不少二、三十年代的建筑教学楼。教学楼和实验楼年久失修,学生宿舍不够,职工宿舍十分紧张。因此影响学校招生工作正常进行,影响教师生活安定。有的教师孩子已二十七、八岁,对象已经找好,就因为没有房子,结不成婚……
更为严重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被“砍掉”,实验室全被破坏,实验台毁了,水管,煤气管道锯了。大实验室被分隔成小屋,做办公室用了,如此等等……这些看起来也许是小问题。但是,如果不解决会直接影响下半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摆在总务,财务人员面前的大问题。
经过她和学校领导的努力,省教育委员会,终于拨下了第一笔高校恢复后的房屋修善款,100万圆。王校长请了当地最有名的建筑工程师,进行核算。计划建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这位工程师认为,只能建一栋2000平米的教学楼,一栋1000平米的宿舍楼。
当这些核算结果,交到高洁手里,等待拨款时。她很吃惊,根据应用数学原理,仔细核算认为:这个预算很不科学。她立即根据自己的核算,写了一份报告给王院长。根据她的核算,按当时物价,100万圆,可以建2000平米教学楼,同时建两栋1000平米宿舍楼。王院长见了这两份报告,相差1000平米之大,十分怀疑,高洁是自己人,但她不是专门搞建筑的,是否核算有误?难道建筑单位真的想占我们的便宜?他是一个精细的人,他不直接否定建筑单位的核算,而是召开一场建筑办公会。会上展开激烈的辩论,辩论以高洁为一方;建筑单位五名工程技术人员为一方。最后在高洁有理有据的事实面前,建筑方承认了他们核算马虎,不细、不精确。最后王院长表了态,要求承包方重新核算。后来,基本按高洁的核算,开始建设施工。王院长经过与李书记研究决定,成立基建办公室,由高洁兼任办公室主任。
一年以后,当一幢教学楼,两栋宿舍楼,拔地而起的时候。王院长十分感慨,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就是金钱。两种不同的核算,凭空多了一栋1000平米的宿舍大楼。他很佩服高洁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