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峰和高洁夫妇在青新边界,一待就是七、八年。在这七、八年中有欢乐,也有烦恼;有温馨,也有矛盾。在这里最使他们开心的事有两件值得一提:一是,由于他俩的努力,受到阿矿长的重视,给他们分了一套住房。这套房子,在“新矿”可以说是最好的,也是典型的“大漠房屋”。它是先向地下挖二米多深,做成一个小院,然后,在院子里盖房子。房子虽然是土木结构,但当地基本不下雨。所以,绝对不会漏雨或被水淹。这种修建在“方型井下”的房子,有抗风保暖的作用。非常适合大漠气候和环境。房子是三间,一明两暗,即:东屋作为他们的卧室,西屋作书房,中间是厨房兼客厅。也就是中国北方农村的建筑格式。这种房子看上去不怎么好看,但很适用。厨房生火做饭,卧室打火炕,书房打火墙。烟尘全挡在厨房里,卧室和书房,暖烘烘的,还十分洁净。有了这座房子,夫妻俩特别高兴,过上了温馨的安定生活。在这个地方,他们算最阔气的人家了。在“新矿”只有阿矿长有这样一套房子。其他工人都住在地窝子里,所谓地窝子就是先在地上挖一条沟,再挖一个房子模样的方型,上面用木棍、草席蓬住,用和好的泥抹平。地窝子虽然简陋但冬暖夏凉,建筑手续简单,适合当地人居住。
第二件使他们开心的事是:72年底,高洁生下一子,取名忆新,有了这个小宝贝,他们夫妻又有了新的结晶。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他们夫妻的乐趣也日渐增多。孩子的哭、笑、喜、闹,都给他们带来了新的乐趣和希望。他们夫妻在伊克丹市工作期间,曾生育过一个女儿。女儿刚一降生,父亲就大难临头,被逮捕入狱,后来孩子又死了,他们夫妻每想起这件事就难过,心情十分抑郁。新生命的到来,使他们对往事有些淡忘了,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这些年使他们烦恼的事也有,就是由于政治上屡屡受挫折,明峰对政治毫无兴趣,一头钻进医务书堆里。除了钻研医疗技术、药物知识,给病人看病以外,他就学习外语。遇到有人去敦煌、兰州、和内地其他城市,他就托人带书,这些年的工资几乎全部花费在买书上了。
在学校时,他学的是俄语,中苏关系恶化以后,俄文书籍和杂志少了。他自学英语。还参加哈尔滨“育才”日语函授班。由于他小时候在满洲国长大,小学时学过三年,有些基础,再加他努力钻研,日语水平很快提高,后来他还订阅了日语“药局”杂志,日语“药学杂志”;英语医药杂志,美国药学年鉴等书籍和杂志。由于他所在的地区边远,杂志一来就是一大捆,每逢杂志来了,他拼命阅读,经年不辍。高洁叫他,他听不见;送给他水喝,他不知道喝;送给他饭吃,他不知道吃;孩子掉到地上,摔的哇哇大哭,他不去扶;每天阅读到凌晨两、三点钟,他不知道睡,完全成了一个呆子。由于他的日夜攻读,使他的英、俄、日外语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七、八年中,他竟把一本英国药典(B.P)全部翻译一遍。把日文“药局”杂志上的,当时最新的日本药局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翻译过来。可惜的是没人给他发表,再说了,即使有人给他发表,他也不敢拿出去发表。因为他是“黑人”,所以,他的翻译稿堆积如山。
后来他感到自己虽然能翻译一些文献,但不会发音,或发音不准,让懂得外语的人听不懂,或者是南腔北调的外语。他认识到语言是有声的,不只是一连串的符号,除了看、写以外,还必须听。于是他和高洁商量,买了一台收音机。他不听国内新闻和娱乐节目,专听外台。这引起了高洁的反感,她原也是好意,她认为:明峰之所以屡犯错误,原因有三:一是,他性格耿直,有话直说,不会拐弯抹角,常常言多有失,得罪宵小,引起嫉恨;二是,他原以为自己出身好,根红苗正,无所顾及。与同学和同龄人相比,他知识比较渊博。发起言来,总是滔滔不绝,言多有失,有时会留下了把柄;三是,他对国内外事物敏感,读书多,国内外事物进入他的脑海就多。人有了知识就要传播,属于天性。所以,他经常能把别人不知道的外部情况,介绍给别人。“有心人”听去了,必然怀疑他偷听“敌台”。
在当时,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罪过,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愚民政策”笼罩全国,如果有谁标新立异,当然,被社会所不容。因此,高洁坚决反对他听外台,。每当高洁不在家时,他就打开收音机听外台,学习外国语发音和对话。高洁发现后,不经他同意,立即给他关上,明峰十分反感。
同样,明峰对****、****等人鼓吹的假、大、空,十分厌烦,一听到就反感。所以,从来不听这类广播。高洁乘明峰不在之机,打开收音机听一听这类广播,以便了解国内情况。明峰一发现,就立即给关上。这使他们夫妻产生极大的矛盾,有时吵得脸红脖子粗,一直吵到小忆新哇哇大哭才能结束。最后二人达成协议,谁也不听广播了,索性把收音机锁到柜子里,再也不拿出来。从此以后,他们真的成了,闭目塞听,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人。
人是高级动物经常要进行思维,明峰和高洁这么多年对外界事物简直是一片空白。这空白就需要有东西来填补,明峰主要是学习医疗技术、医药知识和攻读外语。他早在雪原公社,就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医病方法和经验。在这里又用上了。比如:他治疗风湿病和类风湿,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结合,用的沙疗。在这里又有了新的发展,创造了沙埋疗法。在夏季大漠中沙子被日光晒的非常热,他就让患者脱掉疼痛肢体的衣、裤,放在沙里埋一、两小时;到了冬季,他让患者自己在铁锅中把沙子炒热,进行“沙埋”;如果沙埋不方便,他就让病人把砖头烤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也有相应的效果。在这里他再一次采取了蒸煮疗法治疗风湿性疾病,产生了显著效果。他认为治疗的风湿病,发病机理与内地不一样。这里气候干燥寒冷,有干、寒,并无湿气。风湿,风湿,是有湿气,又受到了风寒。而这里是有风并没有湿气。所以,他认为这里的风湿病,不能与内地的风湿病同样方法治疗,他多采取蒸煮疗法。但一般的蒸煮疗法只能治疗四肢,不能治疗全身。于是他找到当时那里唯一的小浴室管理人员。合建了一间小小的蒸汽浴室,对风湿病人进行蒸汽浴疗法,效果颇佳。他的火疗方法,在这里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这里是矿山,又是土法开采,工伤事故难免。手、脚被碰伤、砸伤、炸伤的人,比比皆是。当然能用现代方法止血的,用现代方法,实在不能用现代方法止血的,他准备了一把烙铁,只能把大量流血,无法止住的断肢或断臂,用古老的火烙方法先止住血,保住患者生命,然后再做处理。这种方法虽然有一点残忍,但毕竟保住了不少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他加紧研制新药,以便不时之需。这里地势高寒,植被稀疏,能用的植物药材不多,他首先瞄准了麻黄、甘草、野决明和雪莲等四种。这里麻黄资源较丰富,就从麻黄开始。他自己花大本钱,托人从内地买来一些仪器、设备,比如:速式提取器、冷凝器、蒸溜瓶等玻璃仪器。乙醚、氯仿、乙醇等有机溶媒。在他的书房里,一分为二,亲自动手,隔成两屋。一屋作书房,一屋作小实验室。开始工作时十分困难,就连实验室,最常用的蒸馏水和自来水,都得自己制造。自来水是用一个水桶打成下口,吊在房梁上,下口接上橡皮管,桶里装满水,就有了自来水。蒸馏水就更麻烦一些,他就用做饭用的高压锅,去掉放气伐,连上橡皮管,接在冷凝器上,这样就可以慢慢的收集到蒸馏水了。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凭着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硬是从麻黄中分离出七种结晶成分。在当时他无法知道这七种成分是什么。他只能给这七种成分编号为麻黄1号、2号、3号……7号。但是,在临床上,他摸索出它们的治疗作用。比如:麻黄3号,有显著的升血压作用。人们都知道高血压难治,却不知低血压更难治。长期在高原工作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部分人,血压十分低下,有的人收缩压长期在80-90以下,舒张压在30-40左右,这些人平时总是昏昏沉沉,精神萎靡不振,十分难受,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治疗这种病。他的麻黄3号却十分有效,吃上一定剂量之后,病人立即感到神清气爽,工作效率倍增。但是不能常吃,否则会成瘾。他只能对那些血压极度低下的病人进行治疗。而且,规定服药一次之后,一周内不能再服用。现在看来他的麻黄3号,很可能就是脱氧******。但早在二、三十年前,他就提取成功,虽然不能确定结构,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为了治疗石棉矿工人不断发病的石棉肺,他用中药甘草等提取的有效成分,加上伊地酸钠钙制备的,他自己命名为“络矽平”的药物,给患者服用,虽然不能根治,但却能缓解症状,给患者解除了一些痛苦。甘草被誉为“阁老”,是中医药处方中常用的良药,它不仅有止咳却痰作用。而且,有调节体内体液平衡,调节内分泌,增强体内免疫力的作用,补土养胃作用。现代科学证明:甘草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与固醇类激素的结构十分相似。它很可能是体内合成这类激素的前体物质。另外,以甘草有效成分为前体合成的生胃酮,有治疗胃溃疡和胃炎的作用。十多年以后,甘草酸锌问世,也说明甘草与微量元素结合,对机体微量元素缺乏症也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