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2300000021

第21章

六十二、北碚小住

我真的是含泪离开了大巴山,这不是矫情。我在东北农村生活得很绝望,感觉真情难觅。可是在大巴山,也许人家是看我表姐的面子吧,待我很真诚,使我不再感觉到被社会抛弃。

我伤感,是因为——人活着太不易,不能选择环境。

车出了公社所在的镇子,直奔达县。路上我发觉:粮票没有了!

我要在达县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再转车到重庆,这下怎么办?我出了一身冷汗:要饿肚子了。

当了知青的人,都有急智,我看见邻座是一位解放军,也是在探亲的归途中吧,就有意与他搭讪。等车开到达县,我俩已谈得有如多年知己,当时解放军的整体素质比平民高,大多解放军官兵都胸有大志,知识面很广。

在达县,那解放军班长热情邀我下馆子,吃晚饭——这就把我没带粮票的问题解决了。

第二天,车过华蓥山,回到重庆,我还是继续过休闲生活。

我的二表哥,当时是电影队放映员,他对我求知的渴望很理解,得知我想学绘画,就介绍了他的一位朋友——在北碚川剧团做美工的一哥们儿——给我当老师。

那哥们儿是个痨病鬼样子的人,看透了红尘,但他对我还是负责的。

我去他那儿,就住在川剧团宿舍,跟他在食堂吃饭,平时就跟他学素描和水彩、水粉。

北碚,是重庆边上的一个卫星小镇,那年头还不十分发达,很清幽。

我学画之余,喜欢跑到附近的缙云山上去,山上有温泉公园,还有古庙。

庙里有好多房间,都修整一新,但里面没有人住。我走进一间粉刷一新的小屋,看窗外的青山绿水,心想这么好的房子没有人住,真是太可惜了。今生要是能住在这么一间房里,也就足矣。

美工老大哥在剧团里是画布景的,当时剧团在排练《杜鹃山》。这是稍晚出来的一个样板戏。在1972年,京剧的标准版还没有出来,这是地方剧团先走了一步。

《杜鹃山》讲的,是一支湖南农民起义队伍,举旗造反后寻找共产党的故事,故事是编的。后来我知道,只有在海南有一次黎族人民起义,最终是投奔了共产党的。

美工老大哥从事的虽然是“革命文艺”工作,但思想却很独立,私下里常和他的一位爱好哲学的朋友聊天。两人都博览群书,对浮泛的东西不屑一顾。他们问我喜欢谁的诗,我答“梁上泉”,他们相顾一笑,十分不屑。

两位老大哥虽然思想激进,但仍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框架内,只是不相信当时的喧嚣而已。现在想来,他们也算是“思想史上的失踪者”吧。

北碚景色秀丽,正月的寒意中,有绿萼梅开在枝头,极为清雅。川剧团的房舍,又有点儿古香古色。这一切,都使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生活在当代?

正在我这样想的时候,偶然发现,就在老大哥的窗子对面,常能看见一位女子,穿一身绿色唐装小棉袄,脸色犹如象牙白。

这女子是剧团里弹琵琶的,有时她就坐在窗前,犹抱琵琶半遮面,旁若无人。

这情景,太神了。

我常常凝望那窗子,看样子,那女子有二十五六岁左右。对一个比我年长的绝色女子,我并无非分之想,只是审美。老大哥也发现了,偶尔也凑过来,跟我一块儿审美。

美工和哲学两位老大哥,对我的评价是:太嫩。

他们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说我太像《战争与和平》里的彼尔了。

我那时不知彼尔是何等人。

后来知道了:有点儿傻乎乎的吧,总以为人人都很真诚。

六十三、在青草坝的自学

从北碚返回后,我在江北青草坝的大舅家住。青草坝,听起来像是个乡村,实际上是一个造船厂的所在。船厂的家属区在半山坡上,晚上可见重庆市区的点点灯火。

家属区很安静,我在这里幽居,是为了自学。

当时,我母亲给我来了一封信,说是今后上大学有可能要考数理化,让我抽空自学一下。

青草坝大舅家里,当时只有我表姐的外婆在,老太太每天做饭,我们祖孙俩一起吃。

我上初一时,还没有学过物理、化学,也没有学过几何。这次,我找来了课本,用了两个多月的功夫,一点点弄懂了最初的课程。原先在初一学过的数学课程,我也补了补。

我出生在一个科学之家,但对自然科学的常识,等于零。这是一个幽默,太说不过去。突击了一段时间后,总算扫了一点儿盲。

国家形势转变得很快,处处都能感到有松动的迹象,以后上大学要考数理化,也不是不可能。

我那时是一个废材,但也有很强的自救意识。我知道:若不努力,将来在社会上就是白痴。在这种紧迫感的催促下,我几乎是全方位地获取各种知识。

我大舅那时候经常在武汉,有时也回家来。他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负责管理着厂里的一个技术资料室。他看我喜欢学习,有一天就带我到资料室去,把我锁在里面,让我随便翻阅资料,以增强感性知识。

资料室里,绝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技术杂志,都是最新的。我不懂外文,看也是白看。不过,国外的技术杂志,也能透露出很多信息。

杂志都是铜版纸印刷的,跟现在的时尚杂志一样,花花绿绿,里面还有广告。从广告上,我看到了当时资本主义的物质发达程度,几乎轰毁了我过去的世界观。以前我印象中的资本社会,是从漫画中得来的,比方,潦倒的工人垂头丧气,大肚子资本家仰面朝天地抽雪茄。

但是,漫画你还能相信吗?我手上捧着的精美的印刷品,所展现的世界是我所有的想象力都达不到的。

在杂志里,我还看到了裸女,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那是一个平板玻璃产品的广告,一个金发裸女,坐在一张方形的不透明玻璃后面,恰好把关键点都挡住。

这张图,看得我面红耳热。

我好像有点儿明白了:资本主义,原来就是随心所欲。只要你想要的,它就有。

理论文章可以成版成版的写,但多少万字,也抵不住一张图的挑战。

我当时还想,能不能在杂志上看到裸女,就是两个世界最大的区别了吧?

六十四、南京访画

1973年春节前,我母亲带着我的小弟,也从东北到重庆来探亲。过完春节,我和母亲、小弟一块儿乘船东下,又去南京探亲。

一路东下,看三峡,看江汉平原,才知道李杜写长江的诗句,全都不是瞎掰。这一趟江上壮游,给我补上了中国文化的一课,不然,“纸上得来终觉浅”,我哪能知道什么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南京,是六朝古都,又让我大大感触了一回。我跑去玄武湖,站在拱桥上,扶着石栏杆,想起李后主的“雕栏玉砌今犹在”,对这金陵旧地产生出无限留恋。

自从我发奋自学之后,读了不少古诗,对传统文化甚为认同,可是,身边事物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现在,看到古都遗迹,才觉得跟古人比较亲了——我们的种种,原来都是有源头的。

我母亲在南京有一世交,是原金陵女大的毕业生。她的大儿子大毛,当时是镇江文工团的职业演员。我见到大毛,长得高大威猛,在他家桌上的玻璃板底下,放着他演出《沙家浜》的剧照。帅哥大毛,身高有1.85米左右,演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堪称巨人。跟他配戏的“沙奶奶”,顶多到他前胸高,在台上使着劲儿踮脚,勉强能跟他握个手。

那个时代,能作为职业演员演出样板戏,不知能令多少人羡慕死。想想自己,还是个锄大地的知青,真应该去跳楼了。

大毛意气风发,万事不在话下的样子。他得知我对绘画感兴趣,就带我去见他一个哥们儿,一位跟国画大师宋文治学画的青年。

那小画家,学画学得很虔诚。在他那里,我见到了宋文治先生的真迹。大师当年也不过54岁,比我现在还小几岁。由于形势缓和,他那时在江苏很活跃。

小画家本人大概是工人,业余时间师从宋先生,画了很多习作,都是小幅的水墨画,比现在的A4纸还小,清一色的江南水乡图。

用水墨画来表现江南,是太合适不过的了。墨色晕染,天然地就把水乡画得烟雨蒙蒙。尤其那黑瓦白墙的江南农舍,给画绝了!

见我爱不释手,那小画家就叫我挑选几张,他送给我。

当年的好多青年,断了上学的路,不甘心就此毁掉,就业余钻研艺术,画画、拉琴、学唱京剧,总之要折腾折腾。小画家的名字我早已忘记,恐怕到今天也是一代大师了吧。

我很喜欢南京。街上的姑娘们都爱穿唐装小棉袄,全面复古,再配上街道的背景——树枝纠结的梧桐、旧时官邸的高墙,很有梦幻感。

同类推荐
  • 夏娃的花环

    夏娃的花环

    该书是作者马季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所收录的文章曾陆续在高端文学报刊发表,其中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等。是作者十多年散文、随笔写作的结晶,分为:京城文化、品尝生活、边走边读、作家现场、文化视野和社会万象等六个部分。作者本人从事文学编辑和文学创作多年,艺术经验与思想积累丰富厚重,文笔清新、流畅。作品的特点是从细节人手,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富有原创精神与鲜明的文学追求,可读性很强。
  •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魏晋风骨有沉香

    魏晋风骨有沉香

    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是以人的自觉为底蕴的,而人的自觉则又以生命的自觉为主体。因此在文学中表现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或抒压抑,或写壮志,甚至在游仙诗追慕神仙的情怀中,也蕴含着企慕生命和留恋生命的意识。
  • 一样花开为底迟

    一样花开为底迟

    本书名是引自林黛玉的一句诗“孤标傲视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红楼梦中人想了解秋菊的内心情绪而问菊:你孤标傲世,遗世独立,到底是想偕谁一同归隐?同样开花,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独你为何迟迟到秋天才开呢?峰旻借这句诗,其实是时时提醒自己:面对喧嚣的尘世,她愿人淡如菊,以清高亮节自守,懂世故而不弄世故,做一个冰清玉洁、淡泊名利的女子。
  •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热门推荐
  • 相和歌辞·祠渔山神

    相和歌辞·祠渔山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属于我的青春

    那属于我的青春

    不完美的你,在不适合的时期喜欢上他,你是否会像我一样?
  • 站在山谷与你对话

    站在山谷与你对话

    悠扬的排箫仿佛在云空中吹响,引得一群群雪白的鸽子飞向远方。圣巴巴拉广场上,一个孩子正目送天边的鸟影渐渐消失,然后,他低下头来,寻找那一枚意念中的金币。瑞恰神父曾经说过:“只有在广场上拾到那枚金币的人,上帝才肯重新铸造他的灵魂。”一时间,大家都去广场上寻觅,然而,他们最终都垂头丧气地回家了。这孩子是镇上的孤儿,托身在教堂的阴影里,每天除了敲钟,就去圣巴巴拉广场上游荡,他的执著最终成为了镇上的笑谈。
  • 穿越:大梦先觉

    穿越:大梦先觉

    朝华暮暮,伊人双鬓已成霜,凝思望,梦里故人乡,依旧是那旧事旧景,如今却换了模样。
  • tfboys之等待爱情

    tfboys之等待爱情

    其实偶也是四叶草啦!其次是偶欢迎是四叶草和不是四叶草的各位读者大大们来看偶滴小说!
  • 师道枭雄

    师道枭雄

    他如黑色的闪电,制敌于瞬息之间,如凛冽的飓风,席卷平原,又如万古玄冰,冷彻入骨,被誉为白道中的黑道,黑道中的黑道,凭着一把寒冰冷刃,铁手飞龙名号响彻华东,威震三江;他又是教坛的楷模、学生崇拜的对象,凭着独特的教育方式,威震魔鬼班,龙云教神的名号不胫而走。请看一个出身于黑社会,却自小怀着一个教师梦的黑道大哥,是如何踏上教育这条征程,他是如何游刃于魔鬼班级中,成为学生心中的神,他又是如何以猎人的眼光,洞察先机,以大智大勇挽救学校危机……
  • 如何实现节水农业

    如何实现节水农业

    本书介绍了节水农业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对于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的过程中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 玄圭

    玄圭

    学院开学在即,朴素而又玄奇的他,姗姗来迟!“他?他是谁?”他是我们的朋友!“他怎么样?”他很公正“为什么?”他有永恒的眼睛“他在哪?”找寻太阳与月亮的足迹“太阳在哪?”在帽子上面“月亮在哪?”在袍子下面“他在哪?”在你脚下“怎么找到他”向西走5步,向北走7步,向东走11步,向南走9步“他在哪?”他就在你身后,一直关怀这你
  • 初秋微凉

    初秋微凉

    据说玫瑰只有七天的花期,就像我的爱情,能在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和你一起看日出日落曾经是我最幸运的事情,却不曾想最终还是如落叶般飘零。一束即将枯萎的玫瑰,一段即将结束的爱情。
  • 我欲为神

    我欲为神

    这个世界太虚伪,这个世界太冷漠。这个世界需要一个救世主。我就是那个注定要登上顶峰的男人,注定要把众生踩在脚下,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名字,要看破一切真真假假,让神佛都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