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罗珀·史塔奇国际有限公司的调查,宁愿自己办公司的年轻人是愿在大公司里当最高行政主管者的两倍,比愿在政界或政府机关担任要职者多4倍。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卡伦·鲍曼将这一现象称作“自我奋斗的新伦理观”。
厄尔·格雷夫斯,美国一大出版商。他的成功就是勇敢迈出别人不敢迈出的一步。
1970 年,这时美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之中,“投票权力法案”刚颁布五年,对把争取权力视为纯粹政治斗争的一代人来说,做生意是个肮脏的词汇。时年35岁的厄尔·格雷夫斯却持不同的看法。在小企业管理局的担保下,他贷款 17.5 万美元创办了一份杂志,这份杂志是为黑人创办的,希望能够用这份杂志激励美国黑人从商并且告诉他们做生意的诀窍。
在美国,我们都知道种族歧视是很严重的,在很多大众眼中,黑人只有一个形象:“喝半瓶酒,开二手车。”我们都知道,媒体的运行靠的是广告,出杂志如果拉不来广告,绝对无法生存下去。广告客户对格雷夫斯的这个特殊群体没有任何兴趣。格雷夫斯顶住了重重的压力,还是把自己的杂志办了起来,现在,《黑人企业》杂志共有 37.5 万读者,年销售额达 4790 万美元。这本杂志与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和百事可乐等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且帮助美国黑人建起了自己的关系网。
现在,他的经营规模大到了1970 年时人们未曾想到的程度──也许只有格雷夫斯当时能够预见得到。这本杂志当初有过这样一篇封面文章:“我如何以 1000 美元起家”。用1000美元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拥有这样的成就。那些成功者们,骨子里都有着冒险的基因。
●富者秘诀:
冒险,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定,毕竟人们对于危险都有一种本能的避开心理,谁知道冒险的前方有多少危险在等待我们呢!但是,有危险,也有收获,只有勇敢的面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的人,才能收获成功。
对于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有思想,有创新精神,再具备了冒险精神,迟早会获得成功。
●致富经:
1、胆要大。天下绝无不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只有充满挑战和冒险的精神才能在竞争中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2、心要细。大胆的同时,还要心细。要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机会,把握清楚其中的奥妙,秩序渐进,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最后取得成功。
80后想创业,到底难不难?
“自助者天助之”,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警世良言,是人类的丰富经验所得。当下最时髦的一句话是:求人不如求己。80后,与其期待别人的帮助,不如做自己的靠山,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80后想创业并不难,看看以下成功创业的80后,相信你会有自己的想法。
●实证分享:
1、80后创业第一人
记得小时候老师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说自己的志向是当教师,有人说想当警察,还有的要做科学家、作家或者医生,而李想的回答是“做总经理”。“因为当经理很了不起,可以带着一帮人干一件大事。”那时候,李想才上小学。
如今,1981年出生的泡泡网总裁李想无疑已经成为80年代的偶像和榜样。
李想,河北人。中学六年,李想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给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它们就是为我而发明的”。要转遍石家庄所有的邮局去买一张软件,整夜的呆在电脑前搭建自己的网上王国。白天在课堂上不愿同老师同学分享的观点,晚上在互联网上可以敞开自由地表达、遭遇到强烈地碰撞,在争执或者认同中被不断记录、被不断成就。“新东西都是在互联网上学到的,传统的教育被抛开了。”
1998年的时候,拨号上网的成本是,每小时八块钱的上网费加四块钱的电话费,不过到暑期的时候有了一项优惠举措,上网费降到了一元。于是李想开始网上冲浪,每月的电话账单有七八百块钱,对应高二时,每月一两千的稿费收入。
1999年,18岁小伙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这一年高中毕业、成绩平平,放弃上大学而直接创业“理所应当”。
2002年,李想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自此,PCPOP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又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今天,当初红火一时的小熊在线、走入中关村等网站要么止步不前、要么销声匿迹,领先的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在线都背靠大媒体或大卖场资源,而势头最劲的PCPOP单纯靠内生性增长。
李想,怎么做到的?
李想定律: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做事要认真。李想每天都在这样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个方式的受益者。比如同去参加一个新品展示,李想就要求PCPOP的文章要比别的媒体先出来,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钟,也许你就因此而多做功课、少睡了10分钟,但结果就是第二天所有的网站论坛都是你的文章。厂商的认可、广告投入就随之来到。
不觉得自己是个商人,自小在农村长大,这段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变得“像农民般正直”。公司每到一个发展的坎儿,就有一个得力伙伴准时加入,正因为诚恳待人,“所以这些人才都一直跟着我”。李想敢说,在所有IT网络媒体中,PCPOP是惟一一伙不跟厂商收钱的队伍;任何人收了钱会被这个团队自动排挤出去,这里有一股过于“理想”化的风气。
李想的背后其实有很多“老大哥”。一群三四十岁的企业家都把他当作小兄弟来看,关键时刻就出手帮忙。薛蛮子算是一个忘年交,他是UT斯达康的创始人,做过8848的董事长。如此身价的人跟你接触,会令你觉到他比你自己的朋友对你更热情和热心。李想感叹,如果做人做不到这种境界,也就不可能拥有那样的财富。265.com看起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导航网站,但跟创始人蔡文胜接触以后,李想总结,是因为这个人特别好,这个网站才特别好。蔡能看到的层次,常人不能触及。
“很多人最感兴趣的是年轻人应该如何创业,如何发展。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打工,区别不大,最关键的是怎么去做,如何少走弯路。”李想拿出他积累的创业和发展的7个要点与大家分享:方向、目标、意愿、方法、毅力、成果、自我观察。
◆方向第一
方向是创业和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你要为什么而奋斗。方向不是目标,目标有终点,而方向永远没有终点。对于年轻人的创业者而言,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说的再难听一点,即使我们自己不那么聪明,只要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一直坚持,也会取得不错的成果。有了方向,目标就会更加清晰,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去管理目标,取得成功。
◆目标第二
当我们有了方向以后,最重要的不是先掌握方法,而是先明确目标。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上学就有明确目标的,这些人在上学的4年中,除了正常的学习,还会围绕自己的目标去学习和提升,所以,这类大学生特别好用,只要工作的意愿够高,可以快速成为一流的员工;还有一种类型的是大学上完了还没有目标的,为了上学而上学,他们来面试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是有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或者干脆一坐,问HR你能给我安排什么工作?我们100%不会用第二类大学生,因为培养的成本太高了。所以,李想建议大学生们,早一点给自己找到一个目标,在进入社会后,你可以比别人至少早两年进入正轨。
◆意愿第三
有了方向和目标以后,最重要的不是马上去找方法,而是先解决自己的意愿问题,意愿就是一个人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行动力的决心。
我们常说人要有压力,但有压力而无所作为的人中国可以找出无数来,只有通过意愿变成超强的行动力,而产生出结果和实现目标的才是有价值的。所以要放弃压力,变成行动力,而行动力的根源来自于意愿,只有行动力才可以实现你的目标。当一个人具备了很好的方向、目标和意愿以后,他就具备了创业以及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条件了。
◆方法第四
方法本身并不重要,为了实现目标而存在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般人而言,只有自己有强烈的意愿去实现目标的时候,才非常容易接受别人给予的方法,甚至自己去找寻方法,所以获取正确方法的前提是目标和意愿的存在;而不一般的人,具备很好的学习和聆听能力,他会把所有的方法变成自己的,在实现目标的那个环节中以最恰当的方法来使用。
对于管理者而言,管理的同时,方法会成为催化剂,这个催化剂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方法一定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再给予,也就是对方有意愿和需求去达成目标的时候。
◆毅力第五
毅力=坚持+突破。我们设定的目标是由很多小的目标组成的,小的目标完成了,大的目标就可以完成了。不过,我们被目标搞死了,因为目标遇到一些难度或者阻碍的时候,我们就不去完成了,绕开它,然后寄希望于找到更多的新的目标去实现大目标。所以,盯好眼前的世界创业实验室目标就足够了,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困难和阻碍,坚持和突破!慢慢的,你就会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了,而这完全归功于你的毅力。
◆成果第六
最值得兴奋的就是成果,而不是过程。成果标志着你已经具备了完成目标的能力,也意味着你可以去挑战更高的目标了。
◆自我观察第七
我们太多的时候陷入过程而不能自拔,发现不了问题。如果发现不了问题,就会迷失,肯定实现不了结果。因此需要自我观察。我制定了一个简单的工具,将任何事情的组成简化为:目标-过程-结果,而对于一个有目标的人,问题肯定会出现在过程中,所以一旦感觉不太对劲,马上用这个工具判断自己,我所进行的过程与我要实现的目标是否一致,问题出现在哪里?用目标来判断正在进行的过程是否相符,是否是最佳的过程,能否产生结果?这样,问题就会找出来了。
李想说:“这七个要点,是我创业的积累。需要提醒的是,能做到这几点不等于成功,但有成功的可能性,做不到这几点就很难有成功的可能。”
2、80后女孩的创业之路
齐芳,1983年生人,自己做老板,从事手机美容、手机配件销售不到一年,前些天前刚刚盘下某通讯店内手机销售柜台。
2004年,齐芳从河北大学计算机专科毕业,很顺利地进入一家企业做文员,但半年后她就辞职了。一千来块钱的工资加上并不稳定的工作环境,让齐芳看不到未来的曙光。齐芳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她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在于开朗大方、口才好,而文员的工作似乎并不能发挥自己的这些长处。
2004年11月,某通讯连锁店入驻石家庄,齐芳应聘成为了一名销售主管。月收入四千多元,高工资非但没有让齐芳变成一个挥金如土的“月光族”,反而让她内心一个迫切的愿望开始升腾,她想要给自己和妈妈买一套住房。无关野心,无关投资,那只是伴随齐芳成长过程的一个梦想,她想要一个可以安定下来的家,属于自己和妈妈的家。
原来,1990年时,父母离异,齐芳随着妈妈来到了石家庄。在十几年的生活中,留给齐芳印象最深的是不断搬家带来的动荡和不安。
“你相信吗?十多年来,我和我妈一直租房子住,搬了多少次家,我都不记得了。”齐芳说这些的时候,眼里充满了心酸。那时候,石家庄大凡能够找到便宜居所的地方,都留下了齐芳母女的身影,而那些地方在记忆中无一例外都充满了灰色和破败。大凡刚出来打工的年轻都有齐芳这样的深切体会。
在那些租房住的日子里,齐芳总是想:“能有个安定的家该多好?”那时,齐芳还是一个中学生。为了供齐芳上学,妈妈卖过早点、站过柜台、卖过鲜花、看过库房,直到齐芳做销售主管的2005年,母女俩还住在不到10平米、没有电视机的屋子里。
齐芳想要有个家的梦想变得越来越迫切。每月发了工资,齐芳只取出300元作为日常花费,其余的全部存起来。2005年中秋时节,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和妈妈的房子。虽然是一套40来平米的二手房,但总算结束了不安定的生活。可是与此同时出现的是近5万元借款的压力,半年多时间,齐芳只攒够了一半的房款,其余均是向亲友借来的,“那时候没觉得5万元很多,毕竟那时候收入还可以,存个1年多就能还清了。”那时,齐芳觉得人生从此应当顺风顺水。
天有不测风云,买房三个月后,那家店却突然退出了石家庄市场。齐芳瞬间由一个月入四千多的主管变成了一个待业青年。5万元的压力瞬间变得无比巨大。3天后,齐芳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一家手机公司,开始了她的促销生涯。齐芳比任何人都干得卖力,她惟一的愿望是尽早还清欠款。每个月,齐芳都是那家公司的金牌销售员,收入虽然不比做销售主管,但依旧可观。
2008年3月,齐芳还清了所有的欠款,并且手头略有结余。房款还清了,可压力似乎并未离去,在一种无可言状的压力下,齐芳打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008年4月,齐芳辞职,她将目光放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手机美容上,她本能地感觉到投资小、资金回笼快的手机美容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
齐芳的创业从做学徒开始,师傅说别看手机美容也就是给手机贴个膜而已,但学成手机美容的手艺至少得两个月才能出师。
齐芳不信这个邪,每天她白天跟着师傅学手艺,晚上回到家继续练习,整整20天,齐芳从没在凌晨3时之前睡过觉,坐在小板凳上练习,甚至磨得屁股都开始脱皮。而在这个过程中,妈妈给了齐芳莫大的支持,“妈妈没钱,但她给了我精神上最大的支持。”每晚,妈妈都陪伴在齐芳的身边,放放音乐、送杯水、看看女儿“美容”好的手机……20天后,齐芳学成出师。
2008年5月,齐芳的手机美容“店”在繁华的石家庄商厦开业,与其说是“店”,倒不如说是小柜台。除了做手机美容,齐芳还兼卖手机配件。
齐芳说她能有今天必须得感谢“刘总”,这个被齐芳称为“刘总”的人,是她的一个同行朋友,在齐芳创业之初给她提供了经济上有力的支持。当时的房租必须一交半年,至少也得一季度一交,但齐芳资金有限,显然无法一次支付,在刘总的帮助下,商场破例让齐芳一个月一交。店开了,齐芳有手艺却没有太多的钱进货,还是刘总在关键时刻帮了她,在刘总的担保下,齐芳做了某手机电池品牌的代理,而单靠她自己的力量,则需要一两万才能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