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指标其实是可以做出来的,它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很多炒股的人都在看指标进行操作,所以主力也可以将指标做得很好看,达到诱多的目的;也可以将指标做得很难看,以此来打压股价。可以高开低走,让股价收阴;也可以低开后高走,让股价收阳,以达到其洗盘的目的。有一些主力精通“刻盘”,可以将股价收在88或是14等一些有着特殊意义的价位上,据说这能达到某种暗示的作用,很神奇。
(3)对于指标,每个投资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对于波浪理论,因为大浪里有小浪,五浪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怎样数浪很难得到统一。另外,对于K线中的一些实体到底是持续信号,还是反转的信号,不同的投资者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作出不一样的判断。
所以,在运用指标时,最好不要只是凭借一个指标作做出判断,而要进行综合运用,互相印证,最好的办法是与量能结合起来运用。当然,前提是对大的趋势以及股票的基本面的判断是比较正确的。
运用指标其实也是学习实践的过程,一边炒股,一边来学习,同时炒股也就有了乐趣。有了乐趣之后,心态就会好。如果做错了,就当是交了些学费,再好好总结教训;做对了的话,心中就很有成就感,这样,就不会因为一些小的得失而心里不舒服。
总之,对指标的运用也是要不断地进行总结,要切实掌握一套简单、实用以及能适合自己的方法。
6.选股重质更应重“势”
股票的势,虽然与其基本面有关,但每个投资者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的面前永远存在着一道“遮蔽之幕”,我们是不可能完全了解上市公司的实情的。那么,能否通过一些外在的表象来推测股票的强弱呢?编者凭着多年的投资经验,并翻阅了大量资料,现总结出几种选股的方法。
(1)巧用大盘调整检验个股
常常是在大盘的回调中才能发现强势股。强势的个股在大盘调整时表现得比较抗跌,要强于大盘以及多数同行业个股。比如,同是电子信息板块的同洲电子与广电网络,在2010年1月下旬到2月初这次调整的过程中,前者跌幅达18%,30日均线都已经跌破了;而后者不但没跌,相反却一直维持在20日均线上方,涨幅还在5%左右。以此看来,广电网络要比同洲电子强势。广电网络的前10大流通股东中就有9家是公募基金,大股东在去年1月以来持续地增持该股。而同洲电子的前10大流通股东中只有1家是基金,其余的都是个人股东。
(2)利用大盘启动逮住“黑马”
大盘在回调多日以后会出现反弹,那些强势股往往是在开盘后率先启动的,并且会有很大的涨幅。例如,在2009年4月后,房地产板块有一波行情。这个板块中谁更强势?从行情启动的首日就能看出一些端倪。4月29日,大盘在数日下跌后出现强劲反弹,上证指数单日上涨2.78%,并且出现放量。同一天,万科涨幅为4.04%。从这一天的开盘价开始算起,到7月6日行情的最高点,万科最大的涨幅是88.39%。泛海建设同期最大的涨幅为118.40%,而4月29日这一天,泛海建设出现涨停,这说明了该股对大盘上涨的形势更为敏感。所以,在第二天买入该股。如果能有时间看盘,只要在地产股板块中将涨的股票进行排序,当天就可以抓住这匹“黑马”。
(3)从成交量中挖掘个股
现在有一些机构对统计每日的资金流向很有热情,编者认为,净流入以及净流出数据的统计难以准确,同时也不能完全的说明问题。比较直观的还是依靠观察量比、换手率以及涨幅多少。例如远光软件、康强电子这两只股票,编者以大盘反弹的2月24日的表现来看,康强电子是换手率最高、量比最高以及涨幅最大的股票,它表现最强。远光软件当时已经是处于高位不能买。量是价的基础。如果你观察几只股票,某一只在盘中的涨幅虽然不大,但是量比及换手率都是最高的,到收盘的时候,它就很有可能会超过其他先涨的股票。以上的方法最好是综合地运用。
以上这些,只是一种演示的方法,股民绝不可以以其推测的结果作为投资依据。编者对股市的探究越多,越感到股市的神秘。路易斯?巴舍利耶是金融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想利用大量的数据、用概率计算的方法来确定股票未来的价格,然而结论令他很失望。他发现有太多因素在里面发挥着作用,从而得出结论:股票的价格是无法估算的。经济学家尚且如此,况且普通股民呢?所以,即使是选出了可能的潜力股,还要按照“试错法”,对表现较强的股票分批次、量地买入,将风险尽量减到最小。
7.寻找强势股
在大盘走势非常好的时候,每一次大盘进行技术调整的时候,其目标股在很多数的情况下都会出现比较强的走势。例如横盘上涨或者是小幅度的上涨,尤其是在大盘走势非常好之后呈现出比较大的下跌的时候,会放出非常多的逆市上涨的个股。在大盘走势非常弱的时候,股票的价格能按照无量沿着均线不断地走出上升的股票,以及在大盘呈现一个较大的下跌的时候,其目标股的价格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但是之后在大盘停止下跌以后马上会有表现。在大盘处在比较正常的波动的时候,目标股的总体成交量不会太大。再加上股票的价格挂在档位上,通常情况下有连续、比较大的买单以及卖单的出现,这个时候再有其他的比较大的交易单和挂单成为对手而交易成功,股票的价格的盘面上会马上有反应的个股。在经过一段时期以后,有可能会成为一只强势股。
(1)首先要分析强势股走强的原因
分析的是周涨幅排名在前几位的个股。一般来说,这类的强势股多数都有了几个涨停板,很多的投资者就不再去关注,至少是不会再去参与了。不过事实上,很多的强势股到最后还是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短线投机者来说,放弃还是很可惜的。当然,股价不会无缘无故地大幅上涨,因此,投资者首先要从基本面上弄清它为什么上涨,这里其实也包含消息或是题材之类的因素。如果无法从基本面上找到答案,那么就可能是主力进行运作的。或许在主力运作的背后也有一些基本面上的变化,至少到现今,人们还没有在公开的信息中找到答案,股价的最终定位无法作出预判。从防止风险的角度来考虑,散户应该放弃这种找不到上涨原因的强势股,除非是纯技术派的高手。
(2)近期的交易情况
强势股一定是有主力在进行运作的,所以散户有必要对主力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其中也包括了主力经常采用的一些手法以及运作的目的。因此,散户就要对K线图进行分析,这是是否能成功判断强势股短期走势的关键。其中PPI指标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技术统计指标。
(3)研判股价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对股价大幅上涨的原因加以分析以及对主力基本情况的判断,散户已经有可能对股价的未来定位进行推算。但是,这种推算并不是简单地按照行业的平均PE来进行对比,而是要与主力运作的特点相结合作出定量预判,再根据主力的操作手法对股价的短期走势作出定性预判。
(4)研判大盘的短期走势
对主力来讲,大盘的强弱对其未来阶段的操作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在对股价上涨的目标位、股价短期的走势都作了预判之后,还不要忘记研判大盘短期的走势。如果大盘短期走势较强,那么就利于强势股持续地走强,反之,就可能走弱。
现在就可以对自己的操作策略做出决定了:第一,是不是值得参与;第二,如果参与了,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 8.寻找蓄势个股
一般来说,想在底部寻找到合适的股票不是很容易。盲目地抄底常常会蕴含着很大的风险。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很多股票的价格开始下跌,虽然有的股票已经有了大幅的下跌,但是,企业业绩的滑坡常常会导致股价的进一步走低。因此,要选择那些已经开始启动的个股,寻找值得参与的品种。从各种技术形态来看,有一种是上升三角形的图形,个股通常是在经历过很长时间的调整以后可能再次发力,其后市上涨的空间也是很可观的。
寻找此类型的个股需要把握以下原则:首先,这类个股在前期都有一定的涨幅,而后回落调整,它的股价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位,前期最大涨幅应该在1倍以上;其次,在技术形态上看有三角形的特征,如果是在周线上呈现三角形的形态就很理想了,其成交量虽然出现了一定的萎缩,但是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第三,盘整的时间比较长,从最高点到回落调整,期间盘整的时间最好是在6个月左右,这样再度发力就会有很大空间。当然,如果参与了这类股票,还一定注意其他的因素。例如:该股的基本面最好是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第一轮上涨只是启动行情,而后基本面逐渐清晰,股价进入了调整,这时吸引了基金等一些机构的参与。并在市场整体下跌的过程中,该股能有一定的抗跌性,股价上下波动的幅度正逐步收窄,并且底部在不断地抬高。对于投资者来讲,需在该股发力的时候再参与,不要去追逐底部的位置,最好是在该股冲高以后在回抽确认中逐步地进行加仓,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也能获得很好的收益。
技术图形仅仅是一种参考,它通常反映出的是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一种变化,但如果整体市场出现了极其恶化的局面,那么也不要参与这类个股。
9.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
在投资市场中,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是两种主流的投资方法,但是二者间存在着差异与共性。价值投资是以企业内在的价值作为股票投资的选择标准,侧重对投资对象进行选择;而趋势投资侧重点是追求交易价格以及基本面因素的趋势,长期持有不一定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趋势投资也不一定只是短线交易,在市场的重要底部及顶部的区域,对价值的判断就显得很重要,但是在底部与顶部之间,趋势的判断则显得比较重要。
但在这里又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哪里才是合理的价值区域。要知道,市场的情绪往往是令人难以捉摸的,在股票市场,如果只是简单地运用10或是40倍的PE,是不是就能判断出价值的取向?第二,趋势的真正含义。首先趋势是有周期的,一个在60分钟K线上呈现的是上升趋势的交易品种,可在周K线中也许是在下降的趋势中运行着。第三,趋势更多的是在行情已经走完了之后,才知道这段趋势的界定。“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是趋势交易者说到做不到的重要原因。第四,市场最重要的底部与顶部都是在事后才能得出的结论。比如,如果明年指数能涨到3000点以上,那时候大家就都知道了1700点的时候是重要的底部,但是在1700至1800点之间时,很多的人都看到了1500至1300点之间。如果市场真的跌到了1500点,那么1700点的重要底部的概念将会不复存在。这就是人们总是在事后说事前的事,使对价值的判断变成了马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