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子教育中,除学校、师傅的教育外,皇帝本人对皇子的教育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神秘尊贵的紫禁城里,皇子们就像是笼中的金丝雀一样,从出生到成长,有的一直到走向皇位,基本上就很难有机会走出皇城的城门。他们除了接触伺候自己的宫女太监们,接触教自己的老师们,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家人了。身为天下第一家的成员,他们家庭关系比较错综复杂。在天下第一家里面成长,自然要接受这一家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帝王之家乃天下第一家,他们家的家教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败存亡。清代的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道理,故而,清代的家庭教育也与其上书房的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也极其严格。几代帝王的“教子有方”直接造就了大清王朝的几代盛世。
一、皇帝爸爸的育儿笔记
清朝的皇帝爸爸对孩子们的负责程度足可以让现代的家长们汗颜,他们会自己写书来教育孩子。比如清顺治皇帝的《资政要览》是清朝入关以后开国皇帝教育皇子们的必读教材,也是清代的第一本家规。
1注重思想改造的《资政要览》
老祖宗传下来的育儿智慧家规中,对皇子们品性言行等多方面都有非常详细的要求。
比如《务学》说:
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性至善无恶,而习或淆之,故轨之于学,以复性而成德。
德成于勤,荒于嬉。大禹惜阴,周公待旦,仲尼之韦编三绝,管宁之藜床半穿,所称“自强不息”者乎?博闻多识,敦善行而不怠,达天人,弘道义。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大者也。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学必慎其所亲。攻玉以石,浣布以灰。学必珍其所借。弓待敬而后调,剑待砥而后利。学必勉其所难。舜禹之圣,入山询牧,入水咨渔。学必广其所纳。揆厥旨要,归于全天之所生而勿败焉。故日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
意思是说,人们的学习,并不能够使自己增加本性所不具备的品行,而是为了达到天性原有的程度。人的本性是美善的,并没有丑恶存在,只是后天的习惯搅扰了美善的本性,所以要用学习来规范和纠正它们,恢复美善的本性,造就完美的品德。
优良的品德是靠勤奋学习养成的,沉溺于玩乐就会荒废掉。
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周公勤于思考,半夜有了想法,坐起来等待天明,好加以实施。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反复读了许多遍,把熟牛皮做的串书的绳子都翻断了多次。汉代人管宁学习刻苦,所坐的藜草织的床都快被坐穿。这些人就是《周易》所说的“自强不息”了吧?广泛地学习,更多地记诵,努力实行美善之事而不懈怠,尽力做到符合自己的本性从而做到符合天意,努力弘扬道义。
把仁爱显示出来,就对天下有好处,把它隐藏起来,就能够用它修养自己一个人的身心。这就是学习的重要性所在了。
蓬蒿是很柔弱的,可是生在硬直的大麻中,不用扶持,自然而直,所以学习要注意选择所结交的人。玉是很贵重的,但磨掉玉上的疤痕,却要用石头;布是要干净的,但洗掉布上的污垢,却要用炭灰,所以学习要重视凭借其他事物来帮助自己进步。调整弓弦需要先有正弓之器,使剑锋利需要先有磨剑之石,所以学习要致力于自己感到困难的关键。舜、禹这些往古的圣人,到了山里还要询问如何放牧,到了水中还要请教怎样打鱼,所以学习必须要广泛地掌握尽可能多的东西。揣度学习的宗旨,就是保全自己所具有的美善的天性,而不使它丧失掉,所以前面说学习不是能够增加什么天性中没有的东西,而只是达到天性本来具有的程度。
顺治对皇子们的教育,很注重思想方面的教育,要求皇子们好好学习。他以孔孟学说为基础,从历代的经史著作中辑录有关政事的论说,加以发挥引申,并亲自作训释,纂成此书,影响了整个清代皇子等贵族子弟的教育,成为历代阿哥们家规学习中的必修书。
2《庭训格言》里的为君之道
清代的另一本重要家规是雍正皇帝的《庭训格言》。《庭训格言》是雍正皇帝做皇子的时候,得到的父皇康熙的训条,一共二百四十六则,雍正皇帝在雍正八年,追述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各位皇子的训诫,并通过书的形式把这些训诫记录下来,来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们看。其中的内容包括为君为臣之道,读书、修身、饮食等之要,也是清朝宫廷教育皇子皇孙的重要材料。
《庭训格言》中强调皇子们的修身养性,并将修身与生活习惯、熟悉经书等巧妙地结合起来。
凡人修身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汝等见朕于夏月盛暑不开牖,不纳风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
总的意思是说:心静自然凉。他在大夏天不用解开衣服,也不用摇扇子,都是因为从小就能管住自己,从小就注重心性方面的修养。可见古人认为心性是很重要的东西,心性好则一切都好,凡事能成,江山则能稳固。
《庭训格言》中还强调以身作则。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
即如吃烟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之?因而永不用也。
意思是说,像我这样身为皇帝者,要想法令能施行,只有自己先身体力行,别人才会跟从。就像吸烟这件事,虽然它与国家大事没有多大关系,然而火灾之发生经常因它而起。所以,我时时下令禁止吸烟。其实,我并非不会吸烟,小时在养母家,就很会吸烟。现在我下令禁止别人吸烟而自己却例外,将何以服人?
因此,为了使别人信服,我便永不吸烟了。可见康熙爷为了做出表率而做了多么大的牺牲!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是让众人服从的最好办法,这是康熙爷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庭训格言》还教导皇子们当如何做人做事。
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意思是说: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实实在在地去做,不要去追求虚名。我从幼年到即皇帝位以来,凡是遇到祭祀天地、祖庙、神佛的事情,都怀着虔诚、敬仰的心思去对待。即使处理日常的朝中事务,对待各位朝中大臣,也总以诚心相待,不求虚名。所以,我的为人行事,完全出于一片诚心,没有丝毫的虚饰之意。真诚是做事和待人的一条重要的原则,人说心诚则灵,这句话适合一切人和事。
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