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多学习些圣人的教诲,经常用圣人的教导来对照检查自己以往的言行,每天都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每个月就会有新的长进,殿下的德行就能够尽善尽美了。夏启、周成王的功业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作为君主,没有不愿意追求美德的,但是有时候理智不能克制情欲,心志就会迷乱。心志迷乱得厉害了,就听不进忠诚的进言。这样一来,臣子随意附和、阿谀奉承,国君的品德就会受到损害。古人曾说过:‘不要因为过错很小就不去改正,也不要因为善事很小就不屑去做。’祸福都是从小事开始的。殿下身居储君的位子,应当广泛树立美德。已经养成了嗜好游猎的毛病,将来怎样担得起主持朝政的重任?像对待开始一样对待末尾,尚且担心有时会懈怠,如果一开始就不慎重,又怎能保持到最后?”
太子承乾看了谏书,不仅没有醒悟,反而变本加厉,到贞观十四年,动辄几个月不见师傅,太子宫中只有女眷。张玄素固执地老祖宗传下来的 排版.indd 1382012-6-19 10:31:11
上书再谏,太子看着一封封谏书,气得咬牙切齿,竟派了东宫的一个奴仆,乘夜拦住张玄素,用马槌狠狠揍张玄素。张玄素几乎被打死。养好伤后,张玄素知其不可而为之,继续上书进谏太子。太子承乾更加仇视他,又派刺客准备暗杀他。若不是承乾随后遭到废黜,张玄素可能就会死于他的学生——太子承乾的手下。
此外,做过太子老师的还有大书法家欧阳询,太子出席礼仪活动时他为太子引礼。鼎鼎有名的宰相房玄龄、魏征也曾做过太子的老师。国学大师颜师古还曾专门为太子注释过《汉书》和蒙学教材《急就篇》。
总之,唐太宗为了培养太子,几乎集聚了国内各个领域的顶尖级的专家,为他准备了史上最强大的一套教师团队。可是一个又一个的特级教师、一封又一封的劝谏书,依旧没能阻止太子义无反顾地走向不归路。
小贴士
可见,相对于自身而言,一切的外部条件都显得不重要,如果自己不能从根本上意识到原因之所在,哪怕是请来圣人,也只能是徒劳。另外,唐太宗过于强势,他太想把自己的那一套为人君驾驭天下的道理迅速地传予太子,给太子选的老师也多是敢于直谏之臣,可是这种谏言的方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唐太宗这种开明的君王或许是可以胸怀宽广、善纳谏言的,承乾太子却未必喜欢这种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怎么样依照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教育的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又会有很多吃力不讨好的悲情故事发生。
第三节隋唐皇室教育逸闻
一、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掌上明珠——章怀太子李贤
李贤,史称“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论出身,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即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鼎鼎有名的武则天。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可以说,李贤生活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权家庭里,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但是在才华上,章怀太子绝对算得上历朝历代皇子们中的典范了。
幼年时期的李贤是唐高宗、武则天的掌上明珠。他年少时容止端雅,读书往往看一遍就过目不忘,聪慧非常。李贤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宫廷教育,担任他师傅的都是德才兼备、学识超群的一代宗师。当时的旷世名儒对他的教诲与熏陶,对他学识广博固然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勤奋读书则是他成为唐代屈指可数的、博学多识的皇太子的主要原因。
李贤生来爱好读书,以至于不像其他皇子皇孙那样将皇家优越无比的条件、无穷无尽的财富作为追求骄奢淫逸荒唐生活的资本,而是顺其爱好读书的癖好,利用宫廷藏书丰富等条件饱读经史子集。
大约在十岁以前,李贤便已经读完了许多儒家的经典,如《尚书》、《论语》等,有一些古诗、赋还熟读成诵。唐高宗曾在司空李积面前夸赞他说:“我儿读书,手不释卷,文句过目不忘。”不仅如此,李贤对儒家经典还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悟性极强,颇得其精髓旨要。
由于李贤幼年便有很大的阅读量,加之对儒家学说亦有相当高的领悟,故在儒家经史之学方面很早便有较深厚的功底。俗话说“开卷有益”,加之有浓烈的爱好,因而有许多东西多读几遍便能背诵。唐高宗说,李贤读书,过目不忘。这与其说李贤记忆力强,不如说他勤奋好学。
一次,唐高宗让李贤读《论语》,他句读均很对,十分纯熟。当读到“贤贤易色”一句时,他重复再三,仔细品味。高宗细问其故,李贤回答说,不知为什么,自己尤其喜爱此句。
高宗又问何故,他说很喜爱这句表达的意思:君子在“贤”与“色”二者之间,应注重把自己修养成为贤人,对于“色”,亦即容貌,应看得轻而又轻。这说明他的领悟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论语》对他的志趣产生了影响。高宗为皇子中有如此一位聪颖好学的李贤而十分高兴。他同大臣们谈及此事,对李贤的宠爱之情不无流露,认为他生性聪敏,志趣不同凡俗,庆幸皇业后继有人。
李贤读书及其学识,不仅靠天赋,而且还得益于严格、良好的宫廷教育。李贤的宫廷教师中有以注释《文选》而闻名的李善、公孙罗,精研《汉书》的刘讷言,文学修养极高的王府侍读徐齐聃等人。
正是由于李贤一直生活在学者群中,所以他从幼年时代起便喜欢与文人学士交朋友。他曾经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过一段交往。他因喜爱王勃的文才,便把王勃召入府中任修撰。当时社会上流行斗鸡,皇子们更是热衷此道,其中尤以李贤的弟弟周王李显的鸡最好,王勃为此写了一篇《檄周王鸡文》。这篇文章写得生动而又风趣,一时风传天下。这本是年轻人之间的文字游戏,纯属开玩笑的性质,不料被高宗看到。这位皇帝在大事上稀里糊涂,却忽然对这样的小事斤斤计较起来,说这是挑拨皇子们不和,下令把王勃从李贤府中驱逐出去。
李贤当上皇太子以后,权力势力比从前也大多了,他开始广交天下文人,并仿效前代君王、太子、皇子设学开馆,潜心学术,著书立说。他利用自己储君的地位,召集当时的名儒硕彦商讨学术问题,一面继续刻苦攻读,充实自己的知识功底,一面注书阐发义理。他将当时的学术名流召集到一起,领衔注释范晔的《后汉书》,他所注的《后汉书》注重补充史实、收集材料,清代著名学者王先谦说,李贤注《后汉书》不比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注《汉书》逊色。一位皇太子所注的书得此评价,不能不说是唐代一绝。李贤注《后汉书》能载此厚誉,是他勤勉读书的必然结果。
李贤还撰有《列藩正论》三十卷、《春宫要录》十卷、《君臣相发起事》三卷、《修身要录》十卷等。读书、注书、著书成为李贤皇子生活的主旋律,他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小贴士
有句话叫做:“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李贤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幼年时若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后面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家长和老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轻松,靠管、卡、压和打、骂都是不行的,必须讲究方法和科学性。而且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反复抓”、“抓反复”,要耐心、细心地培养孩子好的习性。
二、李隆基的皇子生活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李隆基的成长环境最大的特色就是变幻莫测的政治形势。他就是在这种风云变幻的局势中一天一天地成长起来的。小时候的李隆基聪慧、可爱,时常受到祖母武则天的关怀。武则天在听政余暇,常召皇孙入殿绕膝游戏,以作消遣。幼年李隆基的天赋才华慢慢引起了武则天的赏识。
当时有这样一种风俗,陈列出一些玩具对象,让孩子们随意抓取,以猜测他们今后的志向。武则天对此颇为相信,有一天,她命令内官将天竺国进献的玉环杯盘等器玩,陈列在殿廷,让皇孙们任意挑选。
花团锦簇下的王孙们,个个你取我拿,乐而不倦,顿时器玩被取之一空。与众不同的是,李隆基却独自端坐不动。一个幼龄儿童竟能对灿烂夺目的器玩无动于衷,不禁使武则天大为惊奇。
她抚摸着小隆基的脊背,对他说了几句激励的话,就把太宗的遗物——一个玉雕的小龙赐给了他。
年龄幼小的李隆基生得姿质丰美,聪颖伶俐,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并且敢作敢为,在诸皇孙中鹤立鸡群。因得祖母武则天宠爱,刚满七岁的李隆基就被恩准出阁、开府、置官属。这对李隆基早期的教育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李隆基长大后,“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他的这些才能可能与天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宫廷的教育和培养。
史书记载,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李旦,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他的母亲窦氏,为官宦人家女儿,“姿容婉顺,动循礼则”,也就是说,李隆基的亲生父母都有较好的文化教养。他在幼小的时候,就接受了读书和礼仪等方面的严格的教育,特别是他对音乐、戏曲的嗜好和精通,显然是宫廷中这一方面的专门人才教育和陶冶的结果。
在宫廷权力斗争的影响下,小隆基似乎有些早熟。唐号被废之事在他渐知人事的心中扎下了根,基于伦理道德,他对武则天表现得十分尊敬,但对武氏宗族中的专权人物却充满了厌恶和愤恨的情绪。有两件小事反映了他当时的心理。
某日,小隆基率领仪仗队来到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恨他年少气盛,借口仪仗队伍不整,竟予以大声叱责。小隆基毫不相让,顶撞武懿宗说道:“这是我家的朝堂,干你什么事,竟敢训斥我的骑从!”
这锋芒初露后不久的一天,太平公主的驸马武攸暨在朝堂上踱来踱去,趾高气扬,一副骄横气派,众臣对他都唯恐避之不及。忽然小隆基挺身而出,指着这个跋扈者说:“朝堂,是我国家的朝廷,你怎敢在此放肆!”武攸暨无言以对。
这两次当堂斥责武氏专权人物之事,不胫而走,极大地提高了小隆基的令誉,连武则天也不得不惊叹这孩子的胆量。
李隆基这样小小的年纪,竟敢一再呵斥武氏家族的人,口口声声说是“我家朝堂”,不许武氏家族的人在他面前颐指气使。
在他的心目中,虽然当时武氏做了皇帝,而朝堂终是李氏的天下,尽管其中有几分儿童的天真,但也表现了他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武则天虽然啧啧赞叹李隆基的气度不凡,但从她自身皇位的安危考虑,对包括他在内的诸皇孙还是很不放心的。
所以,她命李隆基兄弟与前太子李贤诸子再次入阁,“皆幽闭宫中”,多年不准出门庭。
李隆基对祖母的感情相当复杂,各种成分掺杂在一起,难分难解。作为小辈来说,他对祖母的眷爱之情非常感激,因为凭此他在皇孙中享受着特殊的感觉。他对祖母也相当地钦慕,祖母高超的政治手段和颇深的文化素养,成为他崇拜的偶像。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祖母对李唐宗室的高压政策及翻脸无情的态度,又着实让他惧怕。除此之外,李隆基对祖母还抱着极深的怨恨心理,她不仅将社稷占为己有,把亲生儿子的一门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还剥夺了他们的政治特权。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有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成了环境的牺牲品,对形势听之任之;另一种是向环境宣战,逆形势而行,反而磨炼出一身本事。李隆基属于后者。他后来当上皇帝之后,积极有为,开创了灿烂的“开元盛世”。
小贴士
李隆基的成长又一次印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就拿我们现在的家庭环境来说,在住址上就应该选择远离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美容美发厅及赌博性游戏场所,以避免对孩子的引诱。家里的居室环境也不宜追求华美,但要务求卫生、整洁,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俭朴、讲卫生、爱整洁的习惯。在软件环境方面,家庭更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孩子的智力和心灵得到正确引导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诚实和美德的家庭,对孩子的管教充满仁慈和爱心的家庭……很可能会培养出一批健康、有所作为、乐观向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