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49400000006

第6章 走向霸主之位

公元396年农历7月,魏国的群臣纷纷劝拓跋珪当皇帝,拓跋珪接受了,这个25岁的青年人谦虚的向诸位大臣们学习怎样做才是皇帝的样子,于是有经验的大臣被委派来专门制定有关的制度和仪规,那时候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具体规定,旌旗要怎么样,仪仗队要怎么样,穿衣服、吃饭、睡觉、出行都有哪些规矩,所有的大臣们应该怎么称呼皇帝,双方见面的各种礼节应该怎么样,皇帝必须参与的事情都有哪些,皇帝最好不要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如此等等,有着一大堆的礼仪规定,现在他们就拿出来,斟酌一番,制定出魏国皇帝的比较简单一些的程式。拓跋珪好奇的开始了自己的适应过程。

他兴致勃勃的学习了一个月,当然也经常会有不耐烦的时候,觉得这些中原人真是麻烦,没事找事,总是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当个皇帝,还要弄的如此这般的让人不自在,实在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可是既然打算玩这个游戏,那就需要按照人家早就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来办,不然人家不认可。什么时候等到自己不在乎有人会不认可了,甚至自己只要认可全天下都会认可了,那时候再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办吧。刚刚学习了一个月,好消息来了。燕国人偷偷地派来了使者,请魏国皇帝赶紧发兵去解救燕国简直活不下去了的老百姓。这个消息可靠吗?看来是可靠的,因为紧跟着又有人来了,提出的是同样的请求,他们说,并州本来就缺乏粮食储备,今年秋天来得早,一早就下起了霜,收成很差。慕容农带着他的下属好几万人驻扎在这里,逼着老百姓出粮食出钱来供养他们这一大群人,很多老百姓都家破人亡的,没法过日子了。慕容农又派遣他的手下分头去监管各个胡人的部族,一会儿要求干这个,一会儿不许干那个,胡人也觉得没法过日子了。大家都希望魏国赶紧来管理这个地方,好让人们有法子活下去。他们的要求很迫切。魏国的密探带回来的消息也证实了这些情况的真实性。

于是拓跋珪暂时放下来学习怎样做皇帝的热情,他下令要狠狠的揍燕国一顿。那个威风不可一世的慕容垂不是已经死了吗?你们竟然还敢如此胡闹,如此欺负老百姓,看来上天是想让他们灭亡啊。上天想让他们灭亡,一定会先让他们疯狂。收拾这些狂徒的机会已经到了。拓跋珪今天的实力已经不是往日可比,这一次他的决心也不是往日可比的。他出动了四十万大军,步兵骑兵都有,军队不再是悄悄地行动,每一支部队都高高的打着旗帜,咚咚的敲着战鼓,前后连绵两千多里。

他们来到了晋阳城,登上了旁边的西山,派遣一支骑兵部队到城下,围着城不慌不忙的转圈,一边转圈一边大声叫喊,有的叫喊挑战,有的叫喊嘲笑,有的叫喊挑逗,有的叫喊辱骂,他们还故意做出种种满不在乎的样子,有的特别勇敢的,还脱下来衣服,羞辱对方,城墙之上站着的燕国人都气坏了,可是放箭是没有用处的,因为射程不够。那么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这么嚣张的挑衅吗?燕国的勇士们呢?所有的老百姓们都以一种轻蔑的眼光看着驻守在这里的慕容农的军队,养着你们干什么呢?慕容农受不了这个,他终于决定出战,他没有想到等待着他的结局比他原来预想的要严重的多。他出去后就打了一个大败仗。于是他又被魏国人紧紧追赶着,掉回头来向着刚才出来的晋阳城的城门跑,可是他都跑到城门下了,城门却没有打开,迎接他的竟然是城墙上射下来的一排利箭,难道是城墙上的人弄错了吗?他们是要对付后边追来的魏国人吗?不像啊。他们赶紧躲开一点,高声呼喊让开城门,城门楼上站着司马穆舆嵩,他大喝一声,说:“慕容农,你作恶多端,今天就是你的死期!我们已经投降魏国了。放箭!射死他!”慕容农掉头就跑,他的部下们赶紧跟着跑,魏国的军队仍然在后边紧紧追赶,最后被追上了,慕容农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身受重伤,身边只剩下三个贴身护卫,他们四个人各个带着伤逃回了中山。

拓跋珪就这样拿下了并州。他听从张衮的建议,开始建立比较系统的政府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一些分级管理的行政官员,中央级别的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地方上刺史、太守以下的官员,全都选用儒生。他号召天下有才能的知识分子都来为大魏国效力,所有的史大法们,只要来到他的军营门口,他都进行接见。他定下来规矩,不分年龄大小,一律要客客气气的领进大帐里边去,恭恭敬敬的给以招待,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对国家大事有什么看法,他自己对官职有什么要求,如果有机会做官的话,他准备怎么做。拓跋珪和张衮等人认真的听他们的谈话,只要觉得稍微有一点才能的,都给他个事情做,有的直接就给了比较的大些的官职。他派出去一些人到地方上做太守,让他们招抚离散的农民,想尽办法鼓励农民们发展农业生产,种桑养蚕,支持和保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些措施慢慢的就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各地的经济生产逐渐有了一些恢复。这样的做法,对于北方以游牧打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课题。鲜卑人做官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是对于这些事实在缺乏兴趣,缺乏理解力。有的鲜卑人只是想着把他们所有的能够占用的土地全都变成更大的牧场。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到中原来,都是需要经历这么一个适应的过程的,这么一块辽阔的土地,自有相适应的生存方式,如果能够熟悉掌握这种方式,并且能够熟练的管理它,促进它的繁荣,那就能够站稳脚跟。如果不肯学习,只是想按照自己原来的做法去做,把沙漠草原上的那一套原样照搬到平原地区来,那就会变成一种破坏,就不可能被这地方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人们接受,这样的野蛮的行径一定会遭遇坚决的抵抗。现在魏国就正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来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后来的时代,到辽阔中原来的蒙古人、满族人,也照样面对着这样一个课题,并且在北魏国经验的基础上,做的更加成功一些。

拓跋珪听了张衮所说的汉代韩信用兵的情况,大感兴趣,他学习的热情又来了。这一次他采取了秘密的悄悄的行动,他派出了两万人的部队去干一件事,寻找当年韩信曾经出奇兵的道路,并且把这条路修理疏通一下,这条路本来就不好走,所以当年就没有人去走,所以韩信才能够出奇制胜。今天仍然没有人愿意自找苦吃去走这条路,可是这条路能够让人遐想当年伟大的军事家韩信的出群风采,韩信的思维方式确实与常人不同,有时他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用兵就应该这样。联系到半年前那个虎老雄风在的慕容垂不按常理出牌的出兵路线,曾经让他拓跋珪魂飞魄散,几乎来不及招架了。这种追慕古人韩信的做法就更加有了现实意义。韩信故道收拾好了,拓跋珪思慕古代先贤的心情是那样的迫切,他立即前去参观体验,并且他还带上了他的大部队一起去参观体验,为了让这种模拟演习更加具有逼真性,他命令全都带上足够的粮草。

魏国的大军从晋阳不声不响的出发了,经过了韩信的故道,出其不意,直奔中山这个燕国的都城。

拓跋珪兵不血刃,顺利的拿下了常山,把常山的太守也给抓住了。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效果。因为过于出人意料,产生的后续影响简直和慕容垂那次军事行动的效果一模一样,从常山往东,所有的地方官没有一个抵抗的,他们有的逃走了,有的投降了,所有的郡县一个一个归顺了魏国,只剩下中山、邺城、信都三个城池还坚守不下。

拓跋珪兵分三路,分别攻打这三座城池。他自己亲自攻打对方的首都中山,这个城池按照常理来说是最难拿下的,这样分配任务也合乎他本人的身份。于是中山城的强攻战役开始了,魏军对于攻城这件事本来就不是特别在行,现在他们开始了学习和尝试,他们英勇无畏的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硬攻,可是中山那特别高特别厚的城墙依然以一种吓人的姿态屹立在他们面前。城中用于防守的各种战略物资、各种武器装备是很充足的,防守的人的决心看来也是很充足的。战斗从早上开始,一直打到了黄昏,整整厮杀了一天,到夕阳西下的时候,城墙下留下了几千具魏国人的尸体。这可都是部族里边的优秀分子,是皇帝的嫡系部队,是久经考验的战士,任由他们这样无休无止的一个个死去,不但回去无法向部族交代,会动摇自己的政权基础,而且就是眼下,就会给自己带来潜在的危险。拓跋珪明智的下令,放弃这个目标。

拓跋珪说:“这个中山城太过于坚固了,慕容宝那小子肯定没胆量出城来跟咱们较量,他会一直缩在城里边。这么着攻打下去会损伤咱们的士兵,要是包围起来等着他投降吧,又太浪费粮食了,咱们先去攻打那两个城池,就剩下这么一个城的时候再来收拾它!”这番话当然很有道理,也跟大家的想法一致,同时说明他已经能大能小,很会给自己找台阶下了。

拓跋珪进军到了鲁口这个地方时,收获了一个他久闻大名的人才。这个人本来在高阳当太守,没有防守的实力和责任,魏军逼近了,他也像其他人一样,逃走了,他逃到了大海的边上,对着辽阔的大海,感叹天下的乱局。他早就预感到燕国的政局一天不如一天,每况愈下,军事上的胜利也掩盖不住国家内部的民不聊生,他所能够做的只是尽可能把自己所负责的区域管理好。慕容垂没有死的时候,慕容世家的内乱已经养成了气候,慕容垂一死,剩下的子弟叔侄之间立即就会开始自相残杀,这个局面谁都奈何不了。燕国是完了。燕国老百姓的日子又会怎么样呢?他的对着大海慨叹并没有持续的太久,魏国的骑兵就来了,不过不是来杀他的,不是来抓他的,而是来很有礼貌的请他的。更加让他有点意外的是,他们说,他们是专程前来寻找他一个人的,他们是皇帝大人亲自下令特派出来寻找他的,现在任务圆满完成了,他们就等着回去领取重赏了。果然,他们到了皇帝的行营,事先得到通报的皇帝就亲自出来迎接了。皇帝跟他畅畅快快的大谈一阵,弄弄清楚,发现派去找人的人并没有弄错,就是这个人,当场就下令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另外一个黄门侍郎就是张衮,拓跋珪让他俩共同掌管机要大事,负责创立国家制度。

这个人听完了,也就平平静静的接受了,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他就是崔宏。

得到自己早就渴望的人才,拓跋珪感到特别高兴,高兴的把隆冬十一月的寒冷都给忘记了。这是中原地区的水土培育出的优秀人才,他们知道很多自己从来不知道的事情,能够帮助自己在这个神秘的辽阔土地上站稳脚跟。长时间以来,拓跋珪在四下征战的过程中总感觉心里没有底儿。这样的人才他是太需要了。

天天找时间跟两位神龙一般的人物聊一聊,总能够让自己心胸开爽,但是其它让人烦心的事情也不少。别部大人没根,就让皇帝大人感到恶心。恶心的原因是这个没根胆量特别大,非常勇敢,有时候表现出谁都不在乎的样子。拓跋珪的厌恶和防范心理有时候掩饰的不好,大家都能感觉出来。没根觉得自己再在这里混下去恐怕会被随便找个借口杀掉,他就带着自己的几十个亲兵偷偷地跑了,他们直接去投降了燕国。燕国的皇帝慕容宝马上就给他封了个镇东大将军,爵位给封了个雁门公。没根一不做二不休,立马提出要求立功,愿意带人回去袭击魏军大营,趁机刺杀拓跋珪。

领导人做管理必须大度,你要想管的住你得能够容的下他,你能够容的下他了你才可能管住他。领导人,尤其是高级别的领导人,特别是有雄心壮志的领导人,首先就得学会领人。不会领人的人,就会把自己的手下领成消极的不合作者、反对者、攻击者甚至死敌。就比如没根这个人,只是特长太突出了,有时候又爱出点风头,这些其实是领导人可以加以利用的,你可以欣赏他的优点,容忍他的缺点,用人所长,容人所短,抓住他的心理需求来加以利用,他就会为你所用,帮你做成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他就成了你实现大目标的合作者。刘邦、曹操,都是这么做的。对方没有明显的恶行,你就容不下他了,不但他本人会感觉不公平而愤愤不平,而且其他人也会形成舆论方面的消极压力。

没根怒火中烧,他认为自己跟自己曾经服务过的这个人势不两立,甘愿冒着各种危险去跟他对着干,只要能够给对方造成损失,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但是慕容宝却并不相信他,他犹豫之后,觉得拒绝也不好,就平派给了他一百来号骑兵。没根也没有条件说什么。他仍然满怀信心的开始了策划,他把这一百来号人全都集中在自己的大帐里,给大家讲了自己的袭击计划,告诉大家魏军营盘的特点和缺点,尤其是夜间的口令。当天晚上,没根带着人悄悄地来到了魏军大营附近,他侧耳细听,发现口令没有改变,于是他们就大模大样的进了魏军的军营,各处把守关口的人员都是认口令的,大家都是一样的民族,又穿着一样的衣服,没有人起疑心。他们不动声色的一直摸到了中军帐前面,夜已经深了,军营里的人都已经睡下了,四周静悄悄的。有人迎上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没根突然大喝一声,拔刀砍向了这个人,现场立即大乱,卫士们马上大喊着迎战,就在附近的巡逻兵也迅速赶了过来。拓跋珪惊得从床上直跳了下来,他立刻拔腿就跑,赤着脚从大帐后边逃走了。没根冲进大帐时,他已经跑没影了。没根非常失望,感觉这个拓跋珪太不是个勇士,太不配合了。他们四下砍杀,带了许多人头回到了燕国,慕容宝非常高兴,给他庆功,并且打算再次派他再搞一次夜袭,这一次大大的搞一次行动,多多的派出些兵马。没根摇头说:再去他们就有了准备了,没有用了。

拓跋珪惊魂初定之后,就更加后悔,他该后悔的事情可多了。他觉得睡在自己的万人大营里边也是没有安全感的。那么自己每天面对着的这些人,究竟有多少会突然拔刀砍向自己呢?

慕容垂死了不到一年,他的国家就到了灭亡的边缘,慕容宝遇到事情总是判断失误,大家都觉得跟着这样的领导人没有前途,有野心的人就开始阴谋政变,又有人策划要推翻慕容宝,让慕容麟来做皇帝,这个计划又让慕容宝给知道了,谋反的人就逃出去投降了魏国。慕容麟觉得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于是就在很多事情上故意捣乱,后来他鼓动慕容德自立为王,没有想到慕容德竟然真的答应了,并且把这个变成了事实,然后慕容麟又想造慕容德的反,慕容德就把他抓起来不客气的杀掉了。慕容宝的儿子慕容会认为自己才大功高,应该做太子,慕容宝没有立他,他就天天不愿意,然后他就动手把慕容家有德有才的人物全都给杀了,接着又要杀慕容宝,最后慕容宝把他和他母亲以及他的三个儿子全都杀掉了。

燕国剩下的三个城池都不好攻下。王建他们攻打信都,攻了六十多天也没有攻下,人马可没少死,拓跋珪亲自去攻,终于把信都给拿下了了。这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让他心神不安。原来没根虽然投降敌人了,他的侄子丑提却还担任着并州监军,他听说没根又是谋反又是投降,觉得自己的明天也没有了保障,以后拓跋珪想起来跟自己算账,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他决定孤注一掷,趁着拓跋珪在外边,大人物们和大军都在外边,干脆造反吧。他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回到都城,准备发动一场政变。他的阴谋没有能够成功,但是整个大后方因此出现了混乱。

消息传到了前线,拓跋珪认为自己赶紧回去可能会更好一些。他派出使者去跟燕国议和,没有想到慕容宝已经得到了消息,认为对方后院起火,正是自己趁火打劫的时候,竟然不答应议和。没根也慷慨陈词,说这正是消灭拓跋珪的好机会。于是慕容宝就派出了使者,去见拓跋珪,责备对方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不明大义、无情无义,断然拒绝了求和的提议。单单从打仗的角度来看,这么着也有道理,但是这个慕容宝忘了,他自己的国家已经分崩离析,奄奄一息,他如果有大局观的话,应该尽快腾出手来整顿内政才对。这样下去,即使能够打个把胜仗,也只能是两败俱伤,自取灭亡。

有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战略作指导,那么局部的战役胜利未必用,甚至或者是有害的。

拓跋珪决定撤退,慕容宝决定不让他撤走。这一回慕容宝拿出了他的老本儿,他派出了自己能够调遣的全部人马,步兵十二万,骑兵三万零七千,让他们马上出发,抢在魏军前边,在滹沱河的北岸扎营,拦截魏军后撤。不久之后,魏军也赶到了滹沱河对岸,看到北岸的燕军,他们知道过河需要策略,需要付出代价,于是他们也在河的南岸扎下了营寨。他们没有养成防备突袭的好习惯,当天夜里,慕容宝重金悬赏,招募了一万多名的敢死队,半夜偷偷地渡过了滹沱河,对魏军进行了一次突然打击正是二月天气,夜里刮着大风,北风凛冽,燕军在上风头放起了火,大火迅速席卷了魏军的大营,魏军赶紧救火,但是黑夜里突然冒出来不知道多少敌人,猛砍猛杀,魏国人惊慌失措,陷入了无组织的混乱状态。拓跋珪又一次从睡梦中惊醒,又一次赤着脚慌张的逃跑,他前脚出去,后脚燕军就进来了,没有抓住人,只抓住了他的衣服鞋子,这也是大功一件了。

拓跋珪跑到了大营之外安全的地方,在亲兵们的护卫下,心急火燎的观察着自己的大营,指挥系统失灵了,军营里边的人们正在自发的进行自救,在大营外边的高处,他能够清清楚楚的判断出哪里是燕军的突击队,他们是有组织的,他们在抱成团的对魏军进行屠杀。可是忽然,燕军的两支突击队遭遇了,他们自己人打起自己人来了,而且打的越来越起劲,这是怎么回事?燕军自己也感到惊慌失措,他们都感到突然遇到了清醒的有组织的对手,难道是魏军的生力军赶来了吗?燕国人又陷入了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被紧紧纠缠的恐惧之中,他们认为自己的突袭优势已经丧失了,现在急需要的就是赶紧战胜眼前这股强敌,摆脱了困境之后快点脱身。结果他们打的那么投入,那么忘我,那么难分难解,都感到自己已经大难临头了。大营外边高处站着的拓跋珪大喜,他命令立即击鼓,用鼓声把晕头苍蝇一样的魏军集合起来,魏国的将军与士兵们听到了自己熟悉的战鼓号令声音,大家惊喜交加,纷纷向着这里集中过来。拓跋珪下令在大营外边点燃许多处火炬,扰乱燕军的注意力,然后他命令已经组织好了的魏军认准目标,向着燕军的部队猛冲猛打,燕军大败,只剩下想法子逃跑了。拓跋珪收获了这次危险的胜利。

第二天,拓跋珪把自己的军队整顿好,带着大军来到了滹沱河的岸上,魏军军容强盛,旗帜鲜明,各种武器装备都显得很充足,大军的纪律也很严整。隔着河的燕军从将帅到士兵,一个个面面相觑,大军都说不出话来,但是从互相交换的眼神来看,他们都已经从心理上失去了斗志。慕容宝本人更是脸色发白,两眼无神,他感到面前的这个敌人似乎过于强大,并不像自己和自己的宠臣们在城墙里边所想的那样不堪一击,偷袭既然没有了可能,那么这么对峙着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慕容宝到了夜里就睡不着,他觉得好像魏军正在从上游或者下游某个地方正在渡河,他又觉得他们的某一支部队可能已经渡过河了,正在悄悄地接近自己的营寨,他侧耳细听,没有什么声音,可是他又觉得似乎敌人已经悄悄地摸到了自己的中军帐附近,正在随时准备发动进攻。他认为就这么长时间的对峙下去,让自己这个大燕国的皇帝暴露在极其危险的荒郊野地之中,实在是不够自重。他千思量万思量,觉得都城中山那高大坚固的城墙才是可以依靠的,于是他就下令撤退回去。

可是魏军很快就渡过河追上来了,他们紧紧咬住不放,两军之间的短时间的战役不断的发生,燕军全都只想着赶快跑回中山去,他们跑的精神和速度都是可以的,但是让他们懊恼的是,他们怎么也摆脱不了后边的追兵。被追上了,他们只好扭回头去打上一仗,可是打着打着,大部分人又开始跑了,剩下的就被杀死或者当了俘虏。这样子燕军就只会打败仗了,于是就一个败仗接着一个败仗。这么多的败仗消息放在谁头上都着急,何况是这么一个慕容宝呢,他心里的防线突然崩溃了,他下令让全体燕军把能扔的东西全都扔掉,以最快的速度往回跑。就是这样他仍然觉得太慢,他终于带着两万精锐骑兵,扔下大部队,先头里跑了。当时正是狂风暴雪的天气,燕军把所有的东西全都扔下了,甚至有的人连武器和棉衣都嫌碍事,路上随处可见冻死的燕国人,侥幸逃回去的有一些,但是一件武器有没有能够带回去,更多的人当了俘虏。其中燕国的大臣们和将军们就俘虏了很多。

拓跋珪非常高兴,他高兴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他又把一些人才收入了囊中。这中间最让他高兴的人才就是崔逞,他以前多次听张衮说过这个燕国的秘书监的才能出众,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把他也给逮住了。他马上任命崔逞当尚书,让他参与管理国家政务。

这时候的拓跋珪,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中原人才的重要性,任用他们,能够给自己解决很多实际困难,化解很多难题。他经常想起来自己在参合陂一战中所犯下的屠杀投降者的错误。为了让那些中原的人才们愿意来,愿意留下来,愿意给他干,他愿意给他们特殊的礼遇和优厚的待遇。他毫不客气的免了将军素延的职务,理由就是素延在讨伐当时一场叛乱时,虽然大获全胜,当时杀人太多了,这在以前根本算不上一个事,但是现在,就跟自己的大政方针起了冲突,必须为此负责。拓跋珪在大方向上成熟多了。很明显,他愿意改变自己,来适应所面对的新情况,他有宏伟的目标,并且愿意为此而学习陌生的东西。挣下一份家业很难,守住这份家业更难,得到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管理家业的人才,实在是要紧的事。

慕容宝派来了使者,向拓跋珪提出了和谈的建议,主动提出要把拓跋珪的弟弟释放了,让这个原先魏国的使者回到魏国去,并且把常山以西的地盘送给魏国,作为和谈的条件。拓跋珪跟张衮崔宏他们进行商量,大家都觉得这样长期对峙下去危险很大,当年春秋时期乐毅攻打齐国,最后形成的战局就是这样,一不小心,就会功败垂成。魏国的内部管理还需要从头做起,而燕国的内乱已经形成了气候,外部有威胁,燕国慕容世家的各派势力还会暂时收敛起野心和杀机,外部威胁一旦消除,他们的矛盾马上就会公开化,那就让他们窝里斗去吧,咱们等着学习卞庄子刺虎。拓跋珪答应了和谈。没有想到慕容宝听到使者带回去的喜讯之后,心里盘算盘算,听一听宠臣们的意见,他又反悔了。魏国本来答应和谈之后就退兵了,离得远远的安营下寨。派了使者去催促,慕容宝派他的一个宠臣出来应付,对魏国的使者说:前边那个使者说错了,现在燕国已经把他杀掉了,燕国怎么可能主动提出屈辱的投降呢?没有这回事!拓跋珪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他无法瞧得起这个外强中干的对手,马上又一次兵围中山。

慕容宝决定跟拓跋珪对峙下去,看谁熬的过谁,他觉得自己凭借坚固的城墙,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大家也都觉得,根据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战争进展情况来看,燕国还可以撑下去。既然都这么觉得了,那么就可以暂时高枕无忧了,于是他们就想起来了各自的欲望,开始窝里斗起来,这正是古人常说的一个比喻,小燕子小麻雀们在厅堂上做窝,屋子起火了,马上整个屋子都要烧没了,还没有烧到它们跟前,它们就仍然一家子只管高高兴兴过日子。慕容家族就是这样,他们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还抽空进行窝里斗,好像还不如那些麻雀燕子。慕容宝又睡不着觉了,他觉得这个中山城也太不安全,应该离开,跑回慕容家族最先起家的地方,那个遥远的龙城去,那里远离这些血腥厮杀,多好哇。于是他就逃跑了。

慕容宝扔下了自己的祖宗们苦苦经营的都城跑了,这时候离开他父亲慕容垂去世也才半年多时间。

中山城中一片大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挥,所有的人都像无头苍蝇一样的乱跑,东边的城门也没有关,走的人认为这已经不重要了,再说逃跑还锁门也不是自己的责任。这是半夜,消息报到了拓跋珪那里,他听了大喜,准备马上就进城去,但是有人不同意,冠军将军王建就进行阻拦,他说:现在天这么黑,部队一进城,军官和士兵们肯定都会浑水摸鱼,会趁机去偷拿国库里的钱财,反正这慕容宝已经跑了,反正这中山城已经是咱们的了,反正距离天明也就只剩下半夜的光景了,还怕它飞了不成,城里只剩下一些老百姓,大军一到就会马上投降的,我们还是等天明吧。拓跋珪犹豫不决,最终同意了。

到了天明,拓跋珪带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到了城下,他们直奔中山城的东大门,却发现大门关着,拓跋珪派人去叫门,城门楼上出现了一个燕国的军官,他大声说:你们别痴心妄想了,我们是坚决不会投降的,不想死的话,赶紧走吧。

拓跋珪感到很奇怪,又派人去城下问:慕容宝不是逃跑了吗?你们一群乌合之众,抵抗个什么呢?

燕国的军官回答说:现在是我们大燕国的开封公慕容详在这里主持大局,昨天晚上已经确定了,我们既然有了首领,你们就一定不会得逞的,你们还是快快回去吧。

拓跋珪大怒,他下令全力进攻,步兵们勇敢的冲了上去,架起了高高的云梯,顺着云梯往上爬。按照拓跋珪的想法,蛇无头不行,慕容宝都跑了,剩下的这些人能够抵抗的了几下,不过是不愿意投降的太顺当而已,只要大军一攻,他们就会作鸟兽散,大家都是为了皇帝才拼命的,现在皇帝都跑了,明确表示不要这里了,对这里也不再负责了,他们有几个会把自己的性命拿出来送死呢?估计着他们也无非是关住门不开而已,喊着叫他们开,他们是不会开的,但是只要爬上去了,自己开门就可以了,可能会遇到一些零星的抵抗,不过不会坚持太久的。进攻的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城头上的抵抗竟然很有组织,竟然很有杀伤力,英勇的魏国军人竟然没有一个能够爬的上去,滚木礌石,点燃了的浸了油的各种东西,从城头上瞄准了扔下来,魏国的士兵纷纷从云梯上摔了下来,有的死了,有的受了重伤。

连着攻击了三天,也没有能够取得什么进展。

在这三天里,拓跋珪只要一瞧见那个王建,就忍不住生气,想发火吧,又觉得还是别发了,不发吧,心里头又明明窝着一肚子火。眼看着自己的士兵的残缺的尸体不断头儿的增加,底下还会怎么增加下去,实在想不出来,还是想一想旁的办法吧。他停止了进攻,决定再试一试派人去做做思想工作,魏军带的有高高的轈车,于是让人坐在车篓里边,把车推到离城近些的地方,给城头的愚蠢的守卫者们做一做洗脑工作,派出去的是一个口才很好的人,他展开了如簧的巧舌,大声宣传着简直不需要多讲的大道理:你们无非是替皇帝打仗的,现在你们的皇帝慕容宝已经走了,扔下中山城不要了,也不要你们了,你们还何必非得送死呀,赶紧投降,归顺魏国,咱们共同过上好日子。中山城上的人一听,不用选代表来发言了,他们都直接向着这个政治宣传员喊起来,有怒骂的,有嘲笑的,有不屑一顾的,大意都是说:你说的是不错,可是俺们的觉悟没有那么高,俺们只想着多活几天,在参合陂打那一仗燕国人不是都投降了吗?不是被你们全都给杀掉了吗?俺们可不敢投降,俺们还想俺们还想再多活几天呢!

拓跋珪有苦说不出来,他扭头一看,王建就在他后边,他一口唾沫照着王建的脸上就吐过去了,当年是哪个给我出的这个缺德的主意,不就是你吗?

中山攻不下来,拓跋珪转移了军队驻地,驻扎在常山的九门,部队里开始爆发传染病,农历八月的天气,天热的受不了,尤其是让这些北方人更加受不了,很多人和马都病倒了,有的竟然病死了。部队之中还有一种情绪,也像传染病一样快速传播,那就是思乡之病,他几乎感染了所有的人,从军官到士兵,他们对于没有前景的战争感到厌倦,对于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感到不适应,对于流行极快的无药可救的疾病的死亡威胁感到恐惧,家乡的熟悉的生活图景和亲人们的音容笑貌都历历在目,他们在晚上都忍不住默默地流泪,对故乡的思念是那样的鲜明而强烈。有的人光是思乡也想出病来了。将军们一起去向皇帝汇报传染病的情况,拓跋珪听完之后,缓缓地扫视在场所有的人,他透过他们脸上的表情,看到了他们表情后面掩藏着的东西,透过他们的话语,听出了他们话语背后没有说出来的话。他问大家,传染病造成的后果究竟有多严重,将军们都说:已经让部队损失了一半的兵力,现在还活着的十成中只剩下四五成的人了。

拓跋珪说:这是天意,咱们能够怎么样呢?整个天下的人都可以成为咱们大魏国的子民,只是看咱们怎么管理他们了,不用为人少发愁的。

将军们都不敢再说别的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拓跋珪不停的派出部队去袭击中山城,中山城成天不敢开门,里边的粮食早已经吃完了,他们把那个罪魁祸首的拓跋觚也杀掉了,可是于事无补。没有办法,再窝在城里只有等死,出去了遭遇魏军可能也是死路一条,但是总有点小希望,于是有两万骑兵出了中山,到了新市,新市虽然也同样没有吃的,但是部队靠挖地三尺的办法,从老百姓那里夺得了一些救命的口粮。他们终于可以填一填饥饿的肚皮了。拓跋珪得到消息,立刻下令进攻,军官们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觉得现在的情形不利于作战。负责观测天文的太史令晁崇也来报告乌鸦嘴的预言,他引经据典,说:时辰不吉利,今天是甲子日,当年殷纣王就是在甲子日亡国的,因此这一天历来被看作晦气的日子,也是用兵的兵家大忌。所有的人听了这个话都大吃一惊,可是拓跋珪却说:殷纣王是甲子日亡国的,周武王不正是在这同一个日子兴起的吗?晁崇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了。

拓跋珪发动了坚决的进攻,打了一个圆满的大胜仗,燕军全军覆没。紧接着,他就又一次发动了对中山城的进攻,这一次吗,顺利的拿下了中山城,燕国留在中山的文武大臣、将军士兵,纷纷投降了,有两万多人。拓跋珪进入了城中,赦免了一些曾经被魏军俘虏,投降后又逃跑的大臣,但是对于参与杀害拓跋觚的人全都不放过,用残酷的行刑方式来进行报复,这些人全都被诛灭五族,已经死了的,从坟里把他的尸首挖出来,处以极刑。然后他大赏三军,燕国的各种图书典章、府库珍宝数以万计,都成了他魏国的财富。

公元397年就这样结束了。

公元398年,剩下的那一个邺城也投降了,守城的燕军逃跑了,现在,大燕国的中原区域就全部归魏国所有了。

现在可以唱着凯歌回家乡了。

拓跋珪在实践过程中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他在很多事情上越来越有主心骨儿,他发现自己慢慢的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遇到一个问题,总能够马上跟自己心里的大目标、大原则联系起来,这样,就有了自己的判断,而且这种判断是有用的。

他对会管理国家的人才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感到可以依靠,他让手下想尽办法帮助他搜罗这种人才,有人向他推荐一个叫作王宪的人,他问,这个人有能力吗?手下回答,有没有能力我们不太知道,我们只知道他的爷爷叫作王猛,就是前秦苻坚的丞相,他是挺有能力的。拓跋珪一听大喜:是王景略的孙子!马上就给了他一个职务让他试用,让他当了他自己家所在州的选拔官员的中正官。

拓跋珪准备回北方去,他派遣了一万多人的部队,修出一条一百多里的直道,这是好事,不但回去走着方便,以后就是一个国家了,来来往往也都方便。他设立了一些特设的行政机构来管理新征服的地区,比如中山、邺城,都设置了行台。当他从中山正式出发的时候,他同时把原来燕国地区的十多万人带着走了,让他们迁移到代国地区去。这样,核心区域得到了加强,新到手的区域也可以减少一些隐患。迁移政策虽然有国家的考虑,但是对安土重迁的民众来说实在不容易接受,于是博陵、渤海、章武等等地方全都乱起来了,又不得不派出军队去一一镇压。

得胜还朝的拓跋珪感到自己正在变得成熟,虽然有时候他仍然有不太妥当的举动,但是往往能够自我发觉。他到白登山上去打猎,就是当年汉高祖刘邦讨伐匈奴时被困的差点脱不出包围圈的那个白登山。他看见有一只大熊带着几只小熊,就突发奇想,很想看看勇士杀熊的壮观场面,他就跟那个跟随他的将军于栗单商量,想让他去表演一下,他说:你是大名鼎鼎的勇士,敢跟这只熊斗一斗吗?于栗单回答说:当然敢,但是陛下不要命令我这么做,因为野兽没有人贵重,如果斗赢了,也没有什么光彩,万一斗不赢,岂不是白白的牺牲了一个壮士。于是围猎的人们共同把熊们赶到皇帝的射程可以达到的地方,这里有许许多多武功高强的人跟着呢,大家并不抢着动手,而是把这光荣的优先权让给皇帝,让他过一把瘾,拓跋珪弯弓搭箭,箭无虚发,如果看到哪一只熊不够配合,中了箭还要反扑,大家就补上几箭,最后熊们都成了拥有被皇帝射死的好运气的战利品。拓跋珪当然很高兴,不过他并没有忘记之前那段小插曲,他回过头来,专门向于栗单将军打招呼,表示对自己刚才不妥当提议的歉意。这让大家感到皇帝是很容易合作的。

现在许多大臣们都开始议论一件事,就是国家的国号应该定成一个什么名字。这个国家最初是叫作代国,后来叫作魏国,现在这么大了,叫作什么才更合适呢?拓跋珪让大家进行正式的讨论。大家都说,考察历史,在秦朝以前,所有的朝代都是先当诸侯,从诸侯再升格做了天子,原来诸侯国叫什么名字,后来当了天子之后就依然叫什么名字。后来到了汉朝,刘邦是从一个普通人直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后来的其它朝代也是这样,他们的国号可以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咱们国家都传承了许多代了,适合按照从诸侯升任天子的规矩,最初叫作代国,以后还应该叫作代国。黄门侍郎崔宏不同意,他平时不爱参与众人的聊天活动,所以不像大家早就有了比较统一的意见,现在既然皇帝让正式讨论,他也就如实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该叫作魏国。他的理由是,从历史上看,从前商朝的时候,因为他们的国都不怎么固定,所以有两个国号,一个叫作殷,一个叫作商。我们魏国不是这样,根本不存在有两个名字需要讨论的问题,虽然起初国号曾经叫作代国,但是皇帝正式登基,国家正式成为一个天子之国时,国号已经正式定名为魏国了,代国的称呼实际上已经算是正式被废除了,那么国号是不能无缘无故随便改动的。何况“魏国”这个国号,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国的国号,从古到今都是神州万民都认可的,很有号召力。我认为还是应该定国号为“魏国”更合适些。拓跋珪听了表示了赞同,大家也都提不出其它的意见,于是这个问题就一锤定音了。大家都感觉很高兴,虽然自己的意见被否定了,但是觉得自己参与了一件大事,最后的结果这么好,谁也不感到半点屈辱。

接着就是迁都,拓跋珪把国都从盛乐迁到了平城,就是现在山西大同那一带,开始在那里修建皇宫,同时建立起来一套关于宗庙、社稷等等祭祀的国家礼仪制度。他让相关部门给国都建设作出整体规划,各种有关度量衡的标准也进行了统一。以前各个区域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各自搞各自的一套,现在是一个大魏国了,不统一怎么可以。他又按照大臣们的建议,派遣各路使臣下去巡查,发现官吏有不法行为的或者不称职的,就汇报上来,由皇帝本人亲自给以考核考察,最后进行相应的处理。这么一系列动作表明了皇帝把天下真正治理好的决心,他勇于学习自己不懂的事务。一点也不嫌麻烦。

到了冬天,十一月,他又让人分头开始做更加细致化、更加影响深远的事情,这也是一个有出息的王朝必须要做的。制定出国家的政府组织制度,国家音乐制度,朝廷各种礼仪制度,统一修订法律制度,设立专职观察天象。古人总是把天文现象和人间大事对应起来,而且有时候还真的会出现巧合现象。所有的这些工作全都由吏部尚书崔宏进行总体把关,确立下来之后成为以后子子孙孙遵循的定规。

他把中央政府部门分成了三十六曹,再往下逐级分下去,总共分成三百六十个曹,让崔宏统管三十六曹。他下令设立国立大学,选拔真正有才学的人当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又增加了太学生的名额,达到了三千人。要说吧,就眼下而言,他确实干得比那个时代其它国家的皇帝都更好些,只要肯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样的皇帝就可以被大家接受。拓跋珪觉得自己的大脑似乎总是应付不过来这些新鲜事,他想让自己的头脑快些变聪明,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变得更聪明呢,他问博士李先,李先回答:有,其中最有效的就是书。拓跋珪好奇的问:书有多少?怎么样可以弄来呢?李先告诉他:从古到今的书籍非常多,只要皇帝喜欢,肯定可以搜集起来。于是拓跋珪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书籍,送到平城来,好,这个行动不但给他自己找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且在全国上下引导了一种好风气。

现在魏国的赫赫国威是没有人可以怀疑的了。正月来临的时候,拓跋珪派出了三路大军,对高车发动了一次打击,胜仗来的很顺利,高车的三十多个部落被打了个稀里哗啦,俘虏了七万多人,战利品中马有三十多万匹,牛羊一百四十多万头。另外派遣的一支远征军也大获全胜,那是拓跋仪率领的三万骑兵,他们深入大漠一千多里地,征服了高车的七个部落,俘虏了两万多人,战利品马有五万多匹,牛羊两万多头。高车所有的部落都感到非常恐惧。

胜利容易让人陶醉,有时候也会让人飘起来,分量变轻。拓跋珪在牛川打猎,他让那些被俘虏的高车人都来给他驱赶野兽,这个围场就达到了周长七百多里地,大家把包围圈里面的动物一直驱赶到了平城。又让高车人当苦力,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院墙,建成了几十里的一个“鹿苑”。然后他才回到了平城。

同类推荐
  • 雪容争霸天下

    雪容争霸天下

    她是一代凤凰,天生拥有可以看穿别人内心的天赋,他又经过自己的努力训练,在12岁的时候达到了九级武功,九级武力,拥有召唤冰的能力,是一个强者,这个世界是靠能力来存在滴,这是她一直喜爱说的语言……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中华盛世的胎动期——两晋南北朝的华丽血时代如果能有部历史回放机,我们按“返回”键,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历史,肯定会在这315年间中华历史上称作“两晋南北朝”的时间段上发现许许多多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而又骇人心目、荒诞离奇的“场景”。场景一: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国一统天下,飘飘然之余,这位…
  • 步步惊唐

    步步惊唐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过去的60年,有多少美好刚刚闪现就已成为历史?有多少幸福还没分享就已经在回忆中慢慢淡去?我们以中国建国后的发展为纵线,跨越60年,邀请一百多位嘉宾分别从童年、青春、偶像、结婚、邻居、节日六个主题出发,讲述各个不同的时代,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幸福往事。
  • 重生之苏俊

    重生之苏俊

    苏俊在现代是一个孤儿,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重生后来到一个陌生的时代,不仅有了一个温柔美丽的姐姐,还有着扑朔迷离的身世,随着他身世之谜的逐渐揭开,各种斗争也接踵而来,他能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守护自己的幸福吗?
热门推荐
  • 召唤兵团

    召唤兵团

    最近一直在和敌人交锋,所以曹博下意识的做了防范准备,当他去抓金皓月想将她拉到自己身后的时候,却看到金皓月向那辆车子招起手来。
  • 负相思之故人歌

    负相思之故人歌

    [花雨授权]沉溺于万丈深渊般的红尘,情窦初开面对国仇家恨,天下人的万千宠爱,怎及那人心中的独一无二。红颜易消歇。锦囊种相思,负我独一人,终成尘世之中一抹渐去渐远的灰烬。
  • 行货商诡闻录

    行货商诡闻录

    我叫黄岩,是个典当行的伙计。做典当这一行无论是老的旧的还是稀罕的,只要值钱是来者不拒的。偶然一次我收到了一件残破的玉器,这件玉器和我失踪多年的父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让我卷入了一场惊人的漩涡之中!一个延续千年的惊天隐秘,一个诡异的家族诅咒!而这一切的背后竟是一个颠覆一切的弥天谎言……
  • 头上的云

    头上的云

    记得那朵云吗?那朵云蕴含了我们青春时候各种爱情各种纯真与各种单纯,我叫沈黯,那朵云潜伏到我头上,到了一定的时候把我带回了青春时的年华,耳边也听到了一句熟悉的声音和话。“喂!同学!”(耽美小说,不喜出门右拐。)
  • 衍天经

    衍天经

    最强的宗门最终在腐朽之中沦为历史的尘埃,强大的武者通天绝地也奈何不得天道的束缚。身怀天罪,背负血海深仇的少年,内心懵懂却不知世间险恶,一心向武,在悲剧之后决心终有一日将以双手掌控命运与所谓的天道!
  • 最强草根历险记

    最强草根历险记

    一次放学意外的发生,改变他这么持久的霉运。这彻底从学渣变成学霸,这一贯轻视他的人都不得刮目相看。这种超常的能力,给他带来许多不可预料的事迹……俗世世界的徘徊,莽荒古武结界的争斗。联盟的讨伐?争锋之最?秦洲封印的探索,误落修真星球。成皇成仙?抵挡妖界魔界入侵?欲想升仙,激战与生存。这何人能够主宰他的命运?成就英雄还是狗熊?绝世之战,全神奋斗,星界奔流。终极境界,恢复衰颓的大千世界。
  • 异能职校生活让我很懵圈

    异能职校生活让我很懵圈

    让我手里没有笔,去想象,去构思作品,呵呵!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了近乎完美的构思,但在提笔,下笔时,显得格格不入,变成我脑子里多余的‘水分’真正的段子并不完美,但是它是正确的选择,让人读起来很惬意。现在我写的这一部《异能职校生活让我很懵圈》是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日常所写,不远离现实,不脱轨异能,既存在青春,又带有年轻时的真性情,希望各位读者喜欢我的书
  • 浮生三世:繁华湮灭

    浮生三世:繁华湮灭

    【一世倾沧海,一世沉桑田,一世枫飘零,一世痕无殇】繁华倾负,只愿你一笑倾城:烟花湮灭,只为你一世放纵:浮世几何,只念你亘古如初。花映醉梦,翩跹飞舞,青丝如瀑,恋花觅知音,何倾三生缘尽。她被姐妹陷害,拼尽全力保住仙魂,却终究流落凡间。他为寻她下凡,却无意间投了凡胎。当两魂融合,锋芒乍起,看天下为她风起云涌。在相遇那一瞬,四目相对,千年的情愫萌发。且看两人傲娇对上腹黑,一起祸乱天下。
  • 倾城仙侠传

    倾城仙侠传

    五百年前神魔大战,妖界支持魔界,最终赢得胜利,所造成人界生灵涂炭。直至大战的结束,那个所谓的最高的虚无之境从未出现过一个人。从此,神魔妖三界不再相信有虚无之境。平静了五百年的世界却被一个小小的神膳司差点再次挑起神魔妖三界大战……
  • 桃源有客来

    桃源有客来

    有客从桃园来,不知桃源何处,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