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3200000114

第114章 暗杀晁盖的真凶

晁盖中箭这事很蹊跷,黑灯瞎火夜色茫茫。别人射不中偏偏射中他并且中箭的部位是脸上。书中写得明白,晁盖是在往回撤军的时候被射中的。既然是撤军,那么晁盖应该是背对曾头市才对。如此推断,晁盖中箭的部位应该是后脑,而非脸上。笔者又突然想到,晁盖此时已经进了曾家五虎的伏击圈,四面八方都有曾头市的伏兵也说不定,这样一来晁盖脸上中箭似乎也说得过去。不过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射中晁盖的这支箭上清清楚楚刻着史文恭的大名。事情到这里又有些蹊跷了,史文恭是曾家五虎的枪棒教师,主帅级的人物。双方首次交锋出战的是曾魁和曾涂。史文恭大将押后阵没有出战,并且那匹照夜玉狮子马也是骑在他屁股底下的。由此可推断史文恭在曾头市地位极高,曾家五虎对其极为推崇。这样主帅级别的人物照例坐镇中军才对(事实上二打曾头市时,史文恭就是在中军坐镇指挥的),出城打伏击这样的任务手下人干也就是了,如何敢劳烦史大将军?所以说史文恭黑灯瞎火一箭射中晁盖的可能性不大,即便箭上留有史文恭的大名也不能说明问题,栽赃嫁祸的例子江湖上比比皆是。

笔者认为凶手不是史文恭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射死晁盖的这支箭上有毒。以史文恭的身份,其在箭上涂毒的可能性极低。如史文恭这般武艺高强心骄气傲之人,说他在箭上涂毒简直是对其人格的侮辱。史文恭的能力比小李广花荣只高不低,想必大家都不会怀疑花荣箭上有毒吧?那么又有什么理由怀疑史文恭箭上有毒呢?更不可思议的是曾头市方面直至灭亡也不知道晁盖原来是被史文恭射死的(如果知道,早应该用来炫耀了),所以说射死晁盖的这支箭的主人绝非史文恭,而是另有其人。

既然射死晁盖的凶手不是史文恭,又会是谁呢?有人推测是小李广花荣。为了增强此说的真实性可靠性,还列举了证据若干。比如,花荣有射箭的绝招,比如有杀害晁盖的动机(为宋哥哥开路)等。倘若此说法属实,那么花荣的幕后指使自然就是宋江了。以花荣对宋江的忠诚和感情而论,宋江教他做的事他没有理由推辞,死他都敢,更何况是杀一个人了。

不过持“凶手花荣说”的人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花荣并不在随行的二十个头领之列。花荣没有随军,那么他若想作案只能选择暗中监视并趁机暗杀的手段。以花荣这样的熟面孔潜伏在晁盖周围,难度可想而知。不要说林冲和刘唐等头领了,一般的小喽啰有几个不认识花知寨?况且夜袭曾头市的计划是临时决定的,花荣对曾头市人生地不熟,如何事先埋伏在彼?晁盖中箭的时间是三更时分,当时黑灯瞎火夜色茫茫,人马乱作一团。任小李广箭法再准,也不可能一箭中的。如果花荣是射了多箭才射中晁盖的,那么战场上该留有若干支刻有史文恭大名的毒箭才对。事实上是没有的,如果有,假冒史文恭早穿帮了。

假设凶手确是花荣,那么小李广必须做好以下文章,第一乔装打扮,以免被梁山人马认出;第二必须带上若干支毒箭和一张良弓;第三时刻埋伏在晁盖周围,伺机行动。同时完成这三点,花荣才有可能干掉晁盖。这对花荣来说难度是不是太大了?所以笔者认为凶手是花荣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能出色完成这一系列动作,花荣足可做一名超一流的职业杀手了。

既非史文恭,又非花荣,凶手到底是谁呢?

我们不妨用排除法,曾头市一方的人首先应该排除,理由如上面史文恭一段。梁山这边没有随军的头领也可以排除,理由如上面的花荣一段。这样就只剩下随晁盖出征的那二十个头领了,这其中三阮、刘唐和白胜都可以排除(都是晁盖嫡系),林冲可以排除(理由不消多说),呼延灼和徐宁也可以排除(刚刚入伙,没有暗杀理由),杜迁和宋万也可以排除(属于小弟角色,胆小怕事),这样目标就缩小到十个人了,即张横、杨雄、石秀、孙立、黄信、燕顺、欧鹏、杨林、穆弘和邓飞。这十个人里谁跟宋江关系最近,谁又跟晁盖有过节呢?不用笔者挑明,熟读《水浒》的人早已猜到了。

同类推荐
  • 生活滋味

    生活滋味

    本书收录了作者151篇小散文、小随笔,包括:“悠长的北京滋味”、“北京文友”、“美食香茗谈风味”、“旅游之乐”等。
  • 文人的风骨

    文人的风骨

    当代文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意义。应该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精神文化领域的相对低落,文人的身价,似乎在一天天贬值。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世俗浮华所左右,潜心写一些有责任写、喜欢写的文章,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做到的。$$本书就是再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 诗集

    诗集

    作为一本诗歌读物,本书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通过梳理活跃在诗坛上的蓝蓝、森子、罗羽等18位河南先锋诗人的创作轨迹,作者引用了后抒情、叙事的熄灭、知性写作等概念,有效地打开了先锋诗人创作的秘密通道。作为诗人批评家,作者透过词与物之间的裂隙,探讨了主体与语言、诗歌民主性等前沿问题,深入剖析先锋诗歌的内涵与外延,显示了作者对先锋诗歌深沉的思考与关怀。
热门推荐
  • 金刚錍

    金刚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魂铸圣天

    魂铸圣天

    这里不存在异世大陆,却有人类潜意识中的起点大陆,这里是仙、佛、神、魔、人、鬼、妖等共存的世界。少年杨辰机缘巧合入了修真界,见到了修真界的喜乐与残酷,经历重重劫难,最终明心见性,见得自我。修行之路艰辛却也有趣,一路上的奇闻怪事,恶魔仙人,心机重重,狂烈的斗法,精彩的战斗,人生的明悟。修真修心,不过是梦境一场,脱了凡身,自见其真。---------------------------------------新建书友qq群:148518169欢迎各位书友进来吐槽作者和本书。
  • 参半见笑

    参半见笑

    世间芳华已经落尽,可他还在等得下朵花开。他想也许下一朵就属于他。等了好久,却等到了一朵带刺的玫瑰,给她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身伤。她说过她的离开,只为他的存在。他也说过他的离开,只因他的失败。为了留住她,他放弃了所有的一切,可当他追到她时,她却转过身来给了他一刀。他倒在血泊里,嘴里还是那一句‘相信我’。他只希望她相信他而已,只希望自己不要忘记她。
  • 十六号先生与十五号少女

    十六号先生与十五号少女

    我没有名字,只有我的代号:16号,我脱离了那个繁华的贵族,成为了一介为了生活努力的基因进化者。即便如此,我也在寻找自己的美丽生活。直到15号的到来,我更加相信,那种幸福,不会远的!
  • 灵宝玉监

    灵宝玉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粱大梦

    黄粱大梦

    练体,先天,神台,神宫,元神,元婴。。。。。。。。。。。。。。
  • 最感人的88个动物故事

    最感人的88个动物故事

    大千世界,生命千姿百态,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智慧并不是自然对人的特别恩赐,许多动物同样拥有动人的情感、精彩的生活与井然有序的生活规则。很多时候,动物表现出来的情感反而让人羞愧。本书精选了88个动物故事。这些作品一定能打动读者,从中体会到一种来自生命的感动,获得自我生存的启示,我们相信,这些有关生命的文字必将感动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获得一种灵性,一种源于心灵的自由。是动物,丰富了人与自然的情感;是动物,启迪了我们的生存智慧;还是动物,闪耀着与人性同样灿烂的光辉。这是一本生命感悟之书,更是一本包罗生命万象的经典。全书共分7辑:狂野性情、造物奇迹、尘世生灵、生命凶猛、人性光辉、生命寓言和人与自然。
  • 经典故事丛书(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

    经典故事丛书(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星空天域

    星空天域

    一夜梦醒竟然觉醒仙人记忆,上班族从此开始新的人生。
  • 时光深处有静好

    时光深处有静好

    她是平头百姓,三无人员,初出茅庐,美貌智慧,人前她是他的得力助手。他是将门之后,战功赫赫,商界奇才,冷漠腹黑,人后他对她辣手摧花。她献上自己,只求一室安稳。他照单全收,只当一场游戏。他们相互慰籍却无关风月,他不许她天长,她不问他地久,他们心中都有各自的良人。一年期满之日,她离开之时。他食髓知味,明明只是一夜欢愉就两不相欠,他却一发不可收拾,她拼命挣脱,却弥足深陷。他对她似幻似真,抵死纠缠,却在她抱有幻想时,与青梅旧情复燃,谈婚论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