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6300000021

第21章 台湾素描 (2)

从酒泉街拐到中山北路时,悠闲安静的气氛消失了,喧闹扑面而来。这是我第三次身处这样的人群中。第一次是在1999年,那时我念大学,和同学们聚集在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前,表达对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抗议。我们按照所属学校被划分成不同的方阵,走过大使馆。我忘记了自己是否也喊了口号,只记得对身处这样的人群中感觉很不自在,像是一场意料之中的表演。况且,我对于周围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同学们也很不舒服,为了一张美国签证,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分日夜地背单词,想方设法地了解不同签证官的脾气。第二次是在2005年的上海,我乘坐的出租车被堵在路上,等待那些正在抗议日本的游行队伍通过,其中的一些年轻人还砸了日本汽车和日本餐厅——尽管它们的主人都是中国人。我怀疑这些抗议,是因为它们的高度虚伪性——他们标榜自己的民族义愤,却又深深地崇拜与渴望美国与日本;年轻人想表明自己的参与感,却从来只对安全的、得到官方授权的话题表示异议;他们看似热情亢奋,却又是那么的昙花一现,短暂的热闹过后,一切恢复常态。

6日夜晚的中山北路,是另一幅图景。外围的人群松散,景象纷杂。青年、老人、孩子、恋人们拥挤在那里,有人义愤填膺,头上缠着黄色布条,上面是中英文的黑字标语“台湾是我的国家”,一些更为激进的标牌用红字写着“共匪”,另一些则在要求马英九下台,但更多的人则是无所事事地站着、走着。卖烤香肠的小贩生意不错,三支烤得焦黄、油亮、香喷喷的香肠,不过50元台币,它们是“民主香肠”。更有趣的是汽笛喇叭,它是个20公分高的橘红色罐子,上面有红色的喇叭,摁下顶上的机关,罐内的气体喷出,发出尖厉的声音,像是警报。本地人前往体育场时最喜欢带着它,比喉咙里的助威声有力得多。

于是,这场抗议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它像是一场嘉年华。沿着中山北路继续向北,人群更密集了。到了台北广播电台与台北市立美术馆一带时,我看到了挂满标语的游行指挥车,一位指挥者正在喊话,但很显然,情绪激动却缺乏感召力,另一辆车正在发放瓶装水与面包。喇叭的声音更强了,有时是杂乱的尖声,有时是同时鸣响,我感觉得到耳膜的刺痛。

靠近中山桥时,我看见了铁丝网、全副武装的警员,他们的头盔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桥已被封死,以防止示威群众冲向圆山饭店,陈云林正住在那里,这是他为期6天的台湾之旅的最后一夜。台湾地区政府出动了7000名警员确保大陆代表团的安全。一天前,陈云林在晶华饭店被示威的群众整整围困了8个小时。

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和抗议群众,正隔着黑色的铁丝网相互对视。无处不在的摄影机镜头,正试图捕捉或者创造紧张的、戏剧性的气氛。不管抗议的人群多么声嘶力竭,警员们都无动于衷,一些人甚至保持着微笑,泰然地面对抗议和镜头。

天气有点闷热,拥挤的人群让我的汗流得更快。那刺耳的鸣笛声从未减退过,有时候人们会同时按响喇叭,声音是如此凄厉,以至于我像是突然失了聪,世界归于寂静,空气像是凝滞一般。我抬起头,正看到夜幕下的圆山饭店黄色的、屋檐上翘的房顶。是蒋介石决定了最初的设计方案,中国宫殿式房舍和庭院,凭借其庄重宏伟的外观、典雅精致的陈设,向外宾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那是20世纪50年代初,它是台湾地区第一家五星级饭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接待来访外宾的首选之地,宋美龄是它的第一任会长。在那个国民党政府的困顿时刻,外来的援助与承认,显得至关重要。

房檐以下部分的视线则被巨大的混凝土构造的中山高速公路挡住了。在道路上,小小的汽车在夜幕中无声地跑动,像是另一个时空的故事。于是寂静的高速公路、圆山饭店,和眼前的喧闹、冲突,构成了奇特的对比。

当我走到基隆河畔的新生北路时,这种对比显得更加显著。我爬上河畔的高墙时,浅浅的、发黑的基隆河水正有条不紊地流淌着,岸边水草茂盛,有一人多高。那座废弃了的中山便桥上堆满了建筑材料,一架停工的黄色吊车的吊臂上悬挂着白色的条幅——安全第一。

我丝毫没有感受到紧张。身边那些愤怒的公众,彼此之间是如此的客气、温和。帮助我爬上河畔高墙的是一个穿白运动鞋、戴蓝色棒球帽的年轻人。他站在墙头,帮助每一个想上来的人。他的脸短而紧凑,上面还有青春痘的痕迹,一点也不像他37岁的真实年龄。

他来自台湾地区中南部的彰化,是一家餐厅的经理。今天早晨,他和同伴们坐着旅行大巴来到台北,准备去“炝”马英九与陈云林原定在下午的会谈。他显然被激怒了,马英九将会面提前到上午的11点,使得这些抗议失去了目标,现在他把所有的愤怒都转向了圆山饭店。

他是个热心、单纯而倔强的人,给我烟抽,对身旁一个遭受警员呵斥的年轻姑娘说,我帮你报仇,然后走到警察的队伍那边大声斥责。但是,至于他的诉求到底是什么,他却并不很清楚。从彰化赶到这里,是为了表现他对于民进党的支持。民进党昔日的领导者陈水扁正丑闻缠身,新的领导者蔡英文,廉洁、理性,却像是一位突然被推到舞台中央的大学女生——还不足以应付如此复杂的局面。他将气愤转向了国民党,转向了来访的陈云林。在一瞬间,我似乎突然明白在20世纪的历次革命中,为何福建人与广东人经常是其中的主导。他们是一群仗义、却也经常容易轻信的人,只要认准一个道理、一种信念,他们就会奋不顾身地投身其中,热血战胜了个人的得失。

示威现场的人们似乎生活在混乱的价值中。他们支持台湾“独立”,打出了“共匪”的标语,却忘记了在他们深恶痛绝的“二·二八事件”及后来的白色恐怖主义时期,“共匪”是国民党政权最主要的敌人。他们不了解中国大陆,也不会真正反对达成三通协议。他们也被一种懊恼所左右,即使再怎么支持民进党,陈水扁的劣迹也是无法消除的,对于马英九政府的愤怒,变成了他们逃避自身困境的方法。

在更多的时刻,我觉得这就像是一场狂欢。与其说愤怒来自党派、意识形态之争,不如说是个人情感的宣泄。高墙上坐在左侧的是三位浓妆的少女,像是刚刚从夜店里出来。最漂亮的一位正在把蓝色牛仔裤往白皙的双腿上套,那条短裙实在太短了,走在墙上实在不方便。穿上牛仔裤,她大大咧咧地起身,对两个同伴说,我去“炝他们”,就直奔防暴警察而去。

晚上10点钟,我离开混乱的现场。带着一丝兴奋,像是目睹一场社会运动的表演,感到了身处人群中的亢奋和身不由己,并多少有点震惊于防暴警员的克制。12点,吃过宵夜,我再返回中山北路时,气氛发生了变化。

当我坐在空旷的圆山公园的长凳上时,一位中年女士走过来劝我快走,防暴警察开始行动了,他们要清场。我犹记那位女士关怀、恳切的神情,刹那间,我们像是成了亲密的盟友。中山北路上已经乱作了一团。抗议的民众正一步步后退,由盾牌与头盔武装起来的警员正步伐一致地向前推进。一方混乱,而另一方整齐。当刚才那些斯斯文文的警员排列在一起、行动一致时,单纯的个体消失了,他们变成了一架强大的、不尽人情的国家机器。

看着他们一步步逼近,我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公众跑跑停停,伸出中指,大声地叫骂。路旁高大树木的阴影笼罩在人们的脸上,林忆莲演唱会的广告画清晰可见。一些摩托车手,焦躁地在路上转圈,马达发出轰鸣声,其中一位最大胆地说:“不能再退了,我们就不走,看他们能怎样。”但人群仍在后退,那些拒绝后退的人和警察发生了冲突,我看到了警棍的挥舞。我也看到电视台的摄影师正四处穿梭。

那真是个混乱的景象,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激情,仿佛正在亲历历史。到了民族西路与中山北路的路口,我决定离开人群,回去睡觉。离开现场,台北又变得宁静祥和,路过一家饮品店时,电视里播放着警察攻击一名记者的场景,小小的屏幕上反复是警棍的形象……报道里尽是冲突与暴力,而我之前看到的松散、平和与警察的克制,都消失了。

台北的第一夜结束了。

一代人的希望与幻灭

在信义路的诚品书店咖啡厅里,杨照向我描述了他眼中的抗议版本。

出生于1963年的杨照,是台湾中生代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是个早熟的灵魂,少年时读到白先勇的《台北人》,就被一种衰老的恐惧抓住——人老了,一切就都变了。24岁时,杨照写出了小说《黯魂》。“在他生命中最后一次面对镜子,凝视着自己65岁的脸上隐约的几点淡黑色寿斑时,颜金树突然想起父亲过世那天的种种,因而恍然大悟这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小说的开头是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模仿,探索的却是台湾的悲情。从1921年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开始,皇民化运动、抗日战争、二·二八事件,他祖父那一代台湾人见证了历史的暴虐和嘲弄。

写作这篇小说的1987年,杨照刚刚服完两年兵役,准备前往美国读书。那也是台湾的转折岁月,蒋经国解除了维持了38年的戒严令。“那是个街头运动的年代,”杨照回忆说,“每周都有各种人群以各种名义上街。”深埋在社会记忆深处的愤怒、压抑,开始释放出来。一个惊心动魄的变革年代开始了。

杨照不后悔他错过了这个年代。1987~1993年,他在哈佛大学攻读历史,而台湾正发生着炽热和忙乱的转变。持续了40年的威权体制瓦解了,一个巨大的权力与价值观的真空出现了,不同的人、群体、组织,既在释放长期的压抑,也在寻找新的空间。此刻的台湾,也开始收获它长达30年经济增长的成功。这个破败、落后、濒临破产的小岛,如今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第二的地区,股市不断攀升,新竹工业区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重要一环。经济增长、民主转型,西方媒体上,充斥着对“台湾奇迹”的赞扬。

“这一切来得太快了,”杨照说,“没人觉得国民党会垮得这么快。”像他那一代中的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一样,杨照准备大学毕业后,去搞党外运动,坐几年牢,继续奋斗,支持他们的是对“民主、自由”的朴素却顽强的信念。他出生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年份,在他的成长记忆里,那个威权政府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很少想到它会消亡。

但他在1993年回到台湾时,从前不敢设想的一切,似乎正在实现。1979年还因“美丽岛事件”被镇压的党外人士,1986年才组建的民进党,已经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当初那位年轻有为、充满正义感的律师陈水扁,在一年后(1994年)还将破天荒地当选为台北市的市长。1990年的春天,超过5000名青年静坐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向国民党当权者提出“解散国民大会”、“废除临时条款”、“召开国是会议”、“订立政经改革时间表”。他们把这次运动命名为“野百合”,这种白色小花在台湾四处生长,生命力旺盛,象征了年轻一代挑战威权政治的不屈决心。

杨照加入了这股洪流。1995年,他担任了民进党“中央党部”的国际事务主任,负责接待来台的外国政客与记者,向他们解释这个党派的主张。他对于民进党的使命充满了期待。“民进党不是个单纯参与选举竞争的一般政党,”他后来这样回忆当时的信念,“而是带有高度民主改革理想的政党,取得权力、任何形式的权力,都为了让台湾变得正常。”在他心目中,昔日的政府权力无处不在,社会与民间力量过分弱小,他希望未来的政府要限制自身的权力,让民间力量生长起来。

但10年后,这种理想开始暗淡。民进党已执政了5年,昔日的“明日之星”陈水扁,可疑地赢得了第二任“总统”任期,而杨照则早已离开了民进党的党部,成为一名活跃的社会评论家。过去10年的台湾,演练了全民投票、政党轮替,但是整个社会却没有变得“正常”起来。相反的,杨照发现台湾正在陷入一种败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中,社会气氛中充斥了一种无力感——“大家都觉得被自己不能认同的力量牵着走,无法反抗更无法逆势扭转”。

杨照也发现,当初寄予无比希望的民主,不再是答案,而是新的挑战了。以民主的名义进行的各项政治活动,看起来正在撕裂台湾。阅读他在2005年出版的《十年后的台湾》,我感受得到他的某种幻灭的情绪。而当他和我在诚品书店里隔桌而坐时,三年又过去了。对于昨夜在中山北路上的抗议活动,他则掩饰不住的失望:“它或许意味着民进党的瓦解,很长一段时间恢复不过来。”

在杨照眼中,昨夜的抗议活动的松散组织,与民进党纯熟的社会运动风格,迥然不同。“指挥车停在哪里,怎样讲话,何时鼓动情绪,怎样保持队列不乱,这其中都有一丝不苟的安排,”他说,“但昨夜却不像这么回事,蔡英文下午就撤离了现场,只剩下一些不重要的指挥者。”

同类推荐
  • 孤独的克里雅

    孤独的克里雅

    一个人,一辆车,十三天穿越无人区的孤独苦旅经历过生死的旅行总是值得和大家分享这是一本关于一个人骑行于克里雅的游记,一个人在无人区待了十三天,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作者勇敢地走进去,活着走出来?恶劣的天气,人心的险恶,并没有让作者打退堂鼓。他与狼接触,并帮助过一个骗子,却因此让自己陷入困境,当然也遇到不少好人,那种无私的奉献,人性的光辉,在书中向人们传递着某种信息,作者将他们一一仔细地记录在这本书中。历经生与死,看着今天早上还在的人,太阳下山后就再也见不到,以为自己在无人地区再也不能走出来,却因为自己顽强的生命以及求生的本能,活着走了出来。
  •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山西省灵石县静升古镇的王家大院,涉及其环境特色、建筑风格、装饰艺术、楹联匾额,以及传奇轶事等。
  • 旅游与健康

    旅游与健康

    老人相伴旅游仿佛又回到青春时光,从而感受人生幸福;中年人外出旅游,可以洗尽疲劳,再增能源;青年人旅游,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会感到祖国的壮丽美好,使自己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恋人旅游,一起去登山涉河,陶醉于灵山秀水之间,会使两人的心贴得更紧,感到生命的美好、爱情的甜蜜,拍一张照片,也许会成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纪念。旅游可以一扫心中的怨气、疲惫,旅游使人的心理年龄永远处在青春的阶段。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热门推荐
  • 穿越之顾存

    穿越之顾存

    顾存是个活宝贝,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自己穿过的世界收集宝贝,结果不小心捡了个牛皮糖,甩都甩不掉的那种。沈大爷邪魅一笑,把正捧着宝贝呵呵傻笑的某人扑倒:宝贝居然想甩掉我,真是不乖,必须惩罚。系统躲在一边想哭:我的宿主是最大的金手指,结果还每天给自己找金手指,我怀疑自己是个假货,毕竟我身为一个伟大的系统结果只有每天卖萌的份,想想就好虐。甜宠,主受,1V1,小虐怡情,作者亲妈
  • 上错床,嫁个“狼”

    上错床,嫁个“狼”

    在宾馆免费观看活春宫,因为心地善良,拔刀相助,被助的人却要她赔偿损失,而另一个人却要她以身报恩,靠,这都是些什么人,这么狗血的事情竟然也能让她碰上,谁知那个人却阴魂不散,纠缠不休,哎,她如何才能摆脱呢?看她不小心上错床后引来的一系列麻烦事。
  • 向红军学习

    向红军学习

    红军是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拼杀中形成的,红军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本书详细记录了红军从创建到壮大、从五次反“围剿”到长征结束胜利会师的光辉历程。
  • 女尊之细水颜倾

    女尊之细水颜倾

    堂堂千金小姐穿越成个穷画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看来还是只能靠画画这个技能过日子了。
  • 金盏花安魂

    金盏花安魂

    《金盏花安魂》你……恐惧过吗………那忽略掉的诡秘细节的味道……是……恐惧吗……你看…这书里的文字在跳动着…扭曲着…看…时空也混杂着霉尘气息……哈哈——如果说,风铃是招灵的东西的话…那么这本书呢?
  • 魔王的名字

    魔王的名字

    我住在一座大城堡,里面有个大帅哥在照料我的生活起居,我很平凡,但是真的要说我有哪点和别人不一样呢那就是我的身份,我,是一个魔王.总算是找到魔王了,可是眼前的看起来有点阿达的真的是他伟大的魔王吗?;当魔王有饭吃吗?;大家听听!!这是个魔王该说的话吗?!看来,要把这少年磨练成魔王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心随云舞

    心随云舞

    [花雨授权]十七岁时他们的爱不足以保护他们,二十二岁时思念使他们爱火重燃,但伤痕与现实的重演,分离又变成了最好的选择,两年后呢学成归来呢?他们的爱情会是怎样……
  • 惊人大发现(科学知识大课堂)

    惊人大发现(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誓要追妻:直男别掰弯

    誓要追妻:直男别掰弯

    【骆氏私房妻】系列1她,一向不喜欢拖泥带水,就连感情也一样,偏偏遇上他。他,出生在商业世家,却执意当兵,混个军官当。两个社会青年因为一个误会就这样相遇了。***她想,他有一个GAY男弟弟,他应该也不介意自己也变成GAY男吧?很快,直男掰弯计划出炉。他想,这个女人如此秀逗,他要揣入囊中随身携带。同样,追妻计划谋划完毕。两个各怀鬼胎的人“相见恨晚”,全都一副“豺狼虎豹”的模样,这可苦了两颗小灯泡。***小灯泡被聘为狗头军师,可是某天,小灯泡憋了。。。
  • 明伦汇编家范典宗族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宗族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