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世界大战的脚步越来越近,各国政府在不断加快战争准备的同时也在寻找各自的“战友”和“战壕”。世界迅速的分成了多个阵营,其中两个敌对阵营相互防备相互试探同时也在相互展开贸易,交流物资。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既要保证不被对方得到最自己国家最机密的信息和对于战争有用的物资,又要保证自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物资。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好在唐帝国有一批专门做这种事情的官员,而军队仅仅是发一封文件或是清单那么简单。
现在国际上分成了四种势力,第一种势力就是以唐帝国为首,联合了德国(唐帝国皇室和德国皇室一直保持着非常好发热关系)、俄罗斯帝国(仅仅是为了利益,这也为唐帝国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波斯帝国(石油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国家军事力量不是很强,所以对唐帝国非常依赖)和唐帝国的所有属国组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势力,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组成了一个军事集团,在唐历贞观三十五年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在唐帝国首都签署了一份《同盟国宣言》,所有被称为“同盟国组织”,在《宣言》里面详细的规定了各个国家应该负责的职能和战胜之后所获得的利益分配额度。比如唐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负责为同盟国一方提供粮食和军事装备,同时承担击溃英法的海上舰队和封锁英法的海上通道,在战争胜利之后将获得40%的战争利益,而波斯帝国则承担提供石油和一些陆地上的协同作战,在战争胜利之后将获得15%的战争利益。
第二种势力就是以,英法为首的,联合了波兰、意大利等大部分欧洲国家(由于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强势表现,对其他欧洲国家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所以几乎所有的欧洲大陆上的国家都加入了英法联盟。)他们在“同盟国组织”形成之后,在英国和法国的提议之下,在英国的首都伦敦举行了一个长达一个半月的会议,专门商讨如何应对“同盟国组织”的威胁。最后决定签订了一个名字叫《北大西洋公约》的文件,宣布所有与会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的军事组织。专门对抗“同盟国”。
“历史注定了不论任何一种竞赛都将会产生一名裁判,且不论裁判的实力有多强大,守规矩的竞赛者绝不会攻击裁判的,战争也不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位专门研究两次世界大战的唐帝国历史学家在出版的文献中写下了这样额观点。
瑞士国土面积狭小,国土面积仅仅只有41,284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七百余万人,被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四国团团包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既没有加入“同盟国”也没有加入“北约”。而是在“同盟国”和“北约”两个极具实力的军事组织成立之后,随即宣布成为永久的中立国。不参与任何一方的战斗,但是愿意为双方的国民和为受伤的军事人员治疗。“同盟国”和“北约”两个军事组织同时在第一时间承认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并承诺不会对瑞士采取任何的军事行动。瑞士也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狂风巨浪中完好的保全了自己,并且接受了大量的外国资产(主要是逃难的人携带的资产),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这些资产使得瑞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被称为是“天堂般的国家”。
还有一类,没有表示出明确的表示成为“永久的中立国”(即使有,唐帝国和英国和法国也不会承认中立国的地位。因为,已经有了瑞士这个先例了。)也没有表示加入任何一个阵营,这类国家通常会在最后被卷入战争。以美国为首的美洲国家就是属于这一类的,他们通常会在战争中旁观,最后在战争最焦灼的时候加入战争,以决定胜负的作用结束战争。甚至有的国家在战争中向交战双方出售军事装备,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类国家通常没有好下场,在战争最后这类国家会成为所有交战的国家共同攻击的对象,除非是这种国家在交战之后愿意拿出赚到的钱。
现在,各种势力都开始慢慢的出现。就缺少了一个发动战争机器的契机,不论是哪一方都不愿意最先开始发动战争机器。这样做只会是成为最先被对方攻击的对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就因为率先对法国展开攻击,而致使德国成为众矢之的。这也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战败国,不能参加“南京和会”的原因。
在德国慕尼黑专门为商讨《南京协定》续期执行的,各国代表团在唐历开元二十年一月五日纷纷俩开了慕尼黑,这次会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成果。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存在避免战争的意思,一个国家的代表态度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决心。仅仅是草率的检查了德国的是否违背了《南京协定》之后就离开了德国。
在二战之后,一位唐帝国历史学家和一位美国的历史学家共同撰写了一部专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层次原因的书籍,叫做《二战,最后的战争》。他们在书中对于慕尼黑会议做出了如下评论“参加和平会议的没有一个人是渴望和平的,所有渴望和平的人是没有资格参加为得到和平而专门举行的会议的,所以和平会议没有任何成果也是很自然的结果。”
唐帝国皇帝一月六日就下下达了一份命令,要求帝国加快整军备战;帝国军队做好战争准备;预备役部队、民兵部队展开恢复性训练。
在所有的帝制国家之中,皇帝仍然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只是经过改革,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和名义上的军队最高统帅和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所指挥的军队也就是戍卫皇宫的皇宫卫队,古时候成为“御林军”。以唐帝国为例,唐帝国在宪政改革“以前,皇帝拥有极大地权利,不仅是实际上的政府最高行政官而且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颁布政令或者命令也只是发一道”圣旨“即可。在”宪政改革”之后,将皇帝的权利分散,行政权力主要由“国民议会”行使,国民议会通过选举产生内阁总理,经过皇帝象征性的任命之后,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而军事指挥权力也是通过军事委员会行使(皇帝也是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军事委员会也通过选举产生内阁军事大臣,成为实际上的军队统帅(最高军事统帅其实就是军事委员会)。
在唐帝国皇帝下达了命令之后。唐帝国军队将危机等级提升到了二级,要求所有军官取消休假,士兵在未得到团级军事主管的批准不得离开军营,同时开始配发作战服和特殊作战装备(防毒面罩等特殊环境下的作战装备)。所有军工厂也开始全力生产,并派遣有宪兵驻守,防止敌国特务进行破坏。
原本只是在政府高层和军队高层的紧张气氛开始蔓延至整个社会和军队之中。其实,在唐帝国内部,几乎所有学过历史地人都知道唐帝国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只是因为德国败得太快,而且“盟国”和“北约”都不想再继续打仗了才停止了战争(这也是时隔二十年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唐帝国虽说是名义上的战胜国,但是失去了很多的海外殖民地,由此引发了帝国内部工业产值过剩而造成的经济危机,差点促使唐帝国经济崩溃。但是经过两任内阁总理的努力,唐帝国不仅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帝国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和积累,已经有了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全球大战的能力。在眼下的这种状况,战争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所以唐帝国的所有臣民和政府高层都希望凭借这一次战争彻底改变世界,让唐帝国再一次崛起。
在唐帝国积极准备战争的时候,其他国家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特别是岛国,岛国的近卫内阁在东条英机的因某中倒台,东条英机乘势而上,在东条英机已经正式得到岛国天皇的诏书之后,就任岛国新一届政府首相。在东条英机就任岛国首相之后,提升了一大批狂热的战争分子进入政府高层和军队高层,时刻准备发动战争。岛国国内也在一大批狂热的战争分子的鼓吹和带动下,到国内部四处鼓吹的“名族尊严”逐渐代替了岛国人民理智。
战争的机器似乎会在东条的手中开始启动了。
就在这个时候,第五舰队的战舰已经冒出了缕缕青烟。准备向着东边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