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4700000062

第62章 官员开博,看上去很美

官员开博应放下架子,把博客当做私人化、性情化的交流沟通载体,而不是代表官方发言的渠道。

近年,我国官员开设博客人数逐渐增多。从最初官员公布电子邮箱、上网解答民众疑难,再到开设博客,民众能清晰地感受到,网络行政的脚步在悄然前进。

但一些官员的博客,不但文章寥寥数篇,长时间不更新,而且文风官腔十足,缺乏真情流露。更有不少官员“看帖不回帖”,与民众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流。

这就难免重蹈以往一些官博的覆辙——刚开博时受追捧,被寄予很大期望,但因上述种种原因,最终遭到民众冷落,以至基本被人遗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官员在属于私人空间的博客里讨论公共决策问题,难免会导致公私难分,引发官博‘身份’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失去博客应有的本义。”

官博“看上去很美”

那么,到底全国有多少官员开博呢?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特质,官员开博很少公开身份,所以至今没人能统计出一个确切数字。但有人估计,我国博客作者队伍十分庞大,官博数量也不会太小。

据资料显示,2002年博客开始引入我国,用户数量不足1万。短短几年,博客人数一直以惊人的速度猛增。2009年1月6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卢麟透露:“截至2008年11月底,我国博客空间超过1亿,博客作者规模超过5000万。”

官员开设博客涉及各个领域,但在与民众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卫生、物价等领域,人数相对较集中。在博客内容方面,既有杂谈、随感,也有解释和介绍政府政策,或是对所涉行业热点问题发表议论和观点。

据记者了解,其中官员就行业热点问题发表议论和观点,是官博中最受民众关注的部分。有一位官员曾感慨:“每天不少记者守在我的博客上,只要我就热点事件发表观点和看法,他们就立刻写成新闻发表。”

“官博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行政模式,是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与时俱进的体现。”李成言表示,“在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方面,网络具有便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优势。官博做得好,平等对话、在线交流、沟通信息,可以拉近官与民的距离。反之,那等于官员自毁形象。”

据报道,2008年7月,重庆北碚区交通局开通官方博客,曾创下2天跟帖6页的纪录。但在引起轰动后,该局却对网友的意见和建议置之不理,博客长达4个多月没有更新和回复,被民众质疑为“作秀”。

记者熟识的一位互联网资深人士,在浏览一些官博后也苦笑着摇了摇头说:“这些官博缺乏个性,充斥着类似学习总结和工作报告的日志,显得高高在上,根本放不下架子和民众交流。”

“我们这里不少领导都把开博当成一种时髦。”有一位在云南某市给领导做秘书的朋友向记者透露,“可这些领导很少自己写博客,都是让秘书或雇请‘枪手’写好,经过领导审核,最后以领导名义发到博客上。”

折射出“信息饥渴”

在传统的政治气氛中,官员往往有一种神秘感,而政府行为,也往往被视为政府内部的事情,秘而不宣。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权利和民主意识的提高,政务公开逐渐成为广大民众的内心期盼。民众迫切希望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将自己的合理诉求及时传递给官员。

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在此背景下,官博的出现就被民众寄予太多的关注和期盼,比如江苏宿迁市官员集体开博,不到一年已有80多万的点击量;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于军首开博客时,一天的点击量就超过了3万多次。

“我国民众在目前的公共政策参与方面,还缺少透明性和制度化的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尹韵公研究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官员开博之所以能成为新闻,也正好说明现在民众与官员的沟通还不很顺畅,民众期待产生一种更为通畅和方便的交流渠道,希望政治参与的空间能够更大一些。”

但民众对官博的出现,却有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不少受访者认为,目前我国官员并非缺乏沟通民意的渠道,如果各级、各部门接受举报、投诉的专门机构能够切实做事,以及各类举报、热线电话、信箱等真正发挥作用,官员开博就没什么“珍贵”了。

人民网曾经推出一项题为“近期党政官员争相开博客,您对此有何看法?”的网上调查。仅仅一天,有近2000名网友参加了调查,其中有56.1%的网民认为官员开博“实属作秀”,有29%的网友认为“作用有限”,投赞同票的只有12.7%。

“在官员博客上,我希望能看到官员展示普通人中私人化、性情化的一面,而不是像现在的很多官员博客一样板着面孔、端着架子解答什么政策法规。”北京市宣武区诚实胡同一位姓张的市民说。

“官员开博红火背后有隐忧,目前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大。”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毛寿龙教授认为,“官员开办的博客受到网友欢迎,是值得鼓励的。不仅可以更好地做工作,还有利于在官员和公民之间建立良好的基础性的信任关系。”

另外,毛寿龙也提出两个担心,一是担心政府机关和官员建博客,很可能昙花一现。二是担心政府机关和官员建博客,会公私不分。

会否冲淡电子政务?

官博之所以不被多数民众看好,还包含着民众对投入巨资、耗费人力物力建起的政府网站形同虚设的不满。

“官员开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冲淡刚起步的电子政务。”尹韵公表示,“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做得并不好,利用好网络优势执政为民才是当务之急。”

据了解,目前政府网站做得好的并不多,内容除了当地主要领导活动日程的报道外,就是介绍当地著名的旅游资源,以及一些以招商引资为目的的政策性宣传材料,等等。

打开多个地方政府网站,会发现大多网站处于“半休眠”状态。不少网站还是创办之初的“老面孔”,显要位置发布的政策法规,是若干年前放置的,甚至有一家网站的新闻,最新一条还是数月前发布的。记者点击一些主要栏目,发现里面不是空白,就是缺乏时效性和互动性,论坛里的网民留言寥寥数语。

“现在政府网站普遍更新慢,缺少互动性平台。这样的网站,对民众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李成言表示。

2008年,一份专业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7.5%的公众从未访问过政府网站。调查对象涉及北京、杭州、广州、南昌、哈尔滨和成都等大城市。“不需要”被调查者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占55.7%。

“行政信息公开不仅是当前一些政府网站上公布的内容,而应该涉及政府所掌握信息可以公开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共财政、行政执法、人事决策等细节,以满足民众的行政知情权。”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善鸿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更好地完善已经普遍建立的政府网站,让其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充分发挥沟通网友的作用,是一个更好的、更具有制度意义的选择。”毛寿龙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是只起补充作用,而不是起代替作用。”

官博仅是政府网站的补充

在我国目前的政治框架内,大多数官员在博客上还习惯性地代表自己,也代表政府发言。这样模糊的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官博“身份”的矛盾和冲突。

“做好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才是当前官员最需要做的工作。”尹韵公认为,“官博是个人意愿表达的平台,不是代表官方发言的渠道。因此,官员可在官博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不能代表官方表态。同时,网民也应把官博当做是一种个人与个人交流的场所。”

“官员开博不能居高临下,应真正坦露自己的真知灼见,有接纳不同意见的雅量。”齐善鸿认为,“官员博客做得好,能够让官员重新体验‘公民思维’,更好地矫正官员思维的角色僵化。这样,官民一体的理想就到位了。”

“在博客上写作,是一件相当劳神耗时的事情。多数官员平时公务繁忙,短期内把博客做好不成问题,但长期坚持做好,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李成言认为,“要让官员更加接近民众,更好地接触民意,体现民主精神,除身体力行地下去调研外,完全可努力做好政府网站,发挥各类信访、举报、热线电话、信箱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沟通机制,而不必依靠私人化很强的博客。”

“官员要认识到,博客只是与民众沟通的方式之一,其他的沟通机制还须同时加强。”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认为,“写博客的官员,必须让职务职责与个人化个性化的言行,在博客上有个清楚的界限。”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官博在未来政府架构中的定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官员开设博客了解民意,民众通过官博了解官员的想法,这有利于民众与官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符合政治文明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同类推荐
  • 韩国行政改革的神话与逻辑

    韩国行政改革的神话与逻辑

    本书是一本对政府正在推行的改革的重要一部分——行政改革的基调和方向、行政改革的逻辑和有效的推进方法加以整理的书,对韩国新政府所推行的行政改革的基调和方向、内在逻辑和有效地推进方法进行了梳理,内容丰富,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本书对汉、唐、宋、明、清诸代的政府组织,考试选举监察制度,财经赋税制度,军事与兵役制度,民族、宗教制度与政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对每一制度进行了利弊得失分析,对每一朝代的政治进行了评述。
  • 日本走向何方

    日本走向何方

    二战后,逐渐摆脱战败国身份、回归国际社会的日本,一直没有明确而公开地表述过自己的国家利益。然而在日本国内,无论是媒体还是外交界,对国家利益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全球化的今天,是一味追求本国的一国利益,还是谋求共同进步的国际利益?在亚洲,中国的崛起对于日本又意味着什么?日本应该怎样与中国相处,共同实现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 改革开放三十年学生读本

    改革开放三十年学生读本

    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正确思想,在一穷二白的图纸上,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提升了国家在经济、政治、国防等方面的综合国力。在国力并不强盛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没丢失一寸土地,捍卫了国家的统一、完整和尊严。
  •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成果、是教育部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成果。本书分成三个大的部分对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进行讨论:第一部分讨论美国内政政治领域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和实践,探讨其实质、来源和发展阶段;第二部分讨论国际政治领域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探讨其实质、宗旨和价值立场;第三部分把两者结合起来讨论,探讨内政与外政的辨证贯通,理想和现实的辨证贯通,以期更为全面地把握美国现实主义政治文化在其理论和实践中的内外展开,并对美国政治的下一步走向做出一些推论。
热门推荐
  • 做个心智成熟的人:人生可以不走弯路

    做个心智成熟的人:人生可以不走弯路

    一个人有怎样的心智就会怎样待人处世,就会有怎样的人生。让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我们便能迎来不一样的人生。心智成熟的人,不仅拥有出色的自控力、承受力、应变力,而且更懂得社会的生存规则,能够正确地看人看己看事,能够理性地趋利避害,待人有原则,做事有方法,总是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心智成熟的人。
  • 一枝梨花出墙来

    一枝梨花出墙来

    男主:虽然她看着是傻了点但好歹也还能看不是那么丑,这么笨的人估计也没人肯要了爷就勉为其难将其收了,也算为国家为党为广大人民做个贡献。女主:虽然这家伙又自恋又臭美又洁癖集万千缺点于一身,但起码还有脸能看,我就大发慈悲将这妖孽收了免得他为祸人间祸害广大良家妇女黄花闺女深闺怨妇……
  • 悠悠我心乐乐子衿

    悠悠我心乐乐子衿

    《寻仙》,腾讯旗下大型网络游戏,2008年公测以来就受到了广大玩家的喜爱。《寻仙》问世,已有七载,七年中,不计其数的玩家在漫漫寻仙路中有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她是敢爱敢恨简单粗暴的女汉子……她是心思细腻文采斐然的理科女……她是单纯懵懂天真可爱的高中生……她们,又会有怎样的寻仙故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漫漫寻仙路,她们的寻仙故事,亦是你的寻仙故事。
  • 重生之无尽杀戮

    重生之无尽杀戮

    魔界入侵的危机全面爆发,林逸却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内心不完整,惨败于魔主之手,于是决定背水一战燃烧一身修为重生到300年前。却曾想重生之后的身体却是全身筋脉堵塞知道遇到了林逸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奇遇。林逸能否在300年后战胜魔主一切尽在《重生之无尽杀戮》新人新书欢迎点击收藏推荐来者不拒
  • 物权法原理

    物权法原理

    《物权法(第五版)》堪为国内物权法教科书的扛鼎之作。作者不仅是学界权威,更是中国物权法立法进程的引领者,全程参与了我国物权法的制定过程。《物权法(第五版)》因袭现行法的体例,对物权法的内容做了全景式的阐述,并加以客观独到的评析。本次新版,作者既充分汲取《物权法》颁布以来的立法、司法解释、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又基于新思考对全书章节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使其结构更趋合理、内容更趋务实,以期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系统的物权法理论和知识。全书概念明晰、阐述透彻、考据周延,理论深度把握得当,既考虑到本科教学的系统性要求,又为读者进一步研究物权法提供了参考思路
  • 大清鬼道士

    大清鬼道士

    自以为屌爆实则是屌丝一枚的苦逼刑警,被盗墓贼一板砖拍得穿越到了清朝,然后又被一猥琐、邋遢的冒牌老道骗得拜了师,不得不跟着师傅战鬼妖、斗尸魁,遍体鳞伤不说,心仪的佳人也不知所踪,于是,悲催刑警变身废材道士,跟着不着调的师傅一路降妖除魔,笑料不断,然而,浮云背后,这一切并不是巧合,而是一个精心设计已久的巨大陷阱......
  • 混聚沌涌

    混聚沌涌

    混沌之界,裂分九洲大陆,聚涌七大海域。西赫神洲,五大墨暗云集结。兽原大陆,四神兽族震天威。深渊魔都,七大魔系执众生。南界之境,边界之境通异界。……“呃,我是来自东赫神洲,灵藤帝国,易和郡,焱岩县的柏晨一,我今年十六岁,未婚,最爱吃xxxx”
  • 缠妻

    缠妻

    这年头找个合心意的妻主不容易啊……所以他在看见这个样貌过的去,脾气不算坏,武功不算差的女子后就急忙缠上去了……只是未来妻主好象有点不开窍,难道他明示的还不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残魂泪

    残魂泪

    他,因情陷入一场阴谋,走过黄泉路,跨过鬼门关,他能做的,只有尽力。
  • 人情世故练达术:掌控主动权的人际潜规则

    人情世故练达术:掌控主动权的人际潜规则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当下这个以人情和关系为纽带的社会里,我们若想处处通达,就不能一味地棱角毕现、率性而为,而是要注意圆通,懂得“吃亏是福”,要通世故、懂人情。这就是“洞明世事”、“人情练达”。当然,这里并不是让大家去学厚黑,而是要学会拿捏处世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智慧灵活地待人接物,这才是最高妙的处世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