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曾经流行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男孩子说,“有一天,我的爸爸问我,你有什么理想和追求啊?我说,我追求的很简单,拥有金钱和美女就够了啊!爸爸听了之后非常生气,说我胸无大志,成不了大事。我想了想,对爸爸说,我其实对生活有一定的要求,我的追求是事业与爱情。爸爸听了,赞许地摸了摸我的头。”听完这个笑话,我们都会笑这个孩子的父亲,金钱不就代表事业,追求美女说好听点不就是追求爱情吗?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笑过之后,我们也不禁佩服这个男孩子的聪明才智,同样的事,换一种说法,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有两个人,他们一起在一座寺庙里跟随一位有名的禅师研习佛教经义。两个人都很认真,学习也很用功,但他们两个人都喜欢抽烟,常常打坐完就想点上一支烟。打坐需要非常的专心,打坐之后,两人可以在花园里休息和讨论,这段时间被称为“静心”。一到静心的时间,两个人就想溜出去抽烟,但是想想禅师严厉的眼神,又不敢跟师父提出抽烟这样的要求。
两人实在是忍受不了香烟的诱惑,于是商量了一番,决定轮流去问禅师可不可以抽烟。两人在禅师门口你推我我推你,最后还是甲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敲开了房门。乙在门口焦急地等待,转了一圈又一圈,感觉时间是那么漫长。门开了,甲微笑着出来对乙说:“我问完了,轮到你了。”乙看到甲淡定的样子,觉得禅师肯定会同意他的请求,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推开房门,乙跪坐在禅师面前,问道:“师父,静心的时候,可以抽烟吗?”
没想到禅师满脸怒气地训斥了乙一顿,说他学习态度不认真,没有提高对静心活动的认识,思想境界不高。乙又纳闷又羞愧地从禅师房中出来,却看到甲在花园里悠闲地抽着烟。乙跑过去,问:“你怎么能在这抽烟呢?刚才师父批准你抽烟了吗?”甲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说:“当然批准了。怎么,没有同意你抽烟吗?”乙哭丧着脸,说:“不仅没有同意,还批评了我呢!”甲笑了笑,问乙:“你是怎么跟师父说的?”乙回答说:“我就问师父,静心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他就生气了啊!”
甲笑了,对乙说:“我问师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以静心吗?师父就同意了,还对我表示了赞许,说我觉悟高。”
乙这才明白,同样的问题,换个角度和方式来问,得到的答案可以如此截然不同。
这两个可笑的故事,讲的都是换个角度问问题和换个角度回答问题的技巧,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故事当做笑话来看。但是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要换一个角度,你可能会收获原本不会得到的快乐。当然,我们不是为了偷奸耍滑才要说把事情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把话换一个方式讲,换一个角度认识世界,可能还会有更深
刻、更深远的影响呢!
下面这个故事,还是发生在寺庙中。
有一段时间,有一个小和尚感到活得很痛苦,觉得生活有太多烦恼。于是去找他的师父老和尚,问自己该怎么办。
老和尚把小和尚带到一片空旷的地方,问他:“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小和尚听话地抬起头,看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于是诚实回答道:“浮云。”师父又问:“浮云在哪里呢?”小和尚心里想,在神马哪儿啊,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在天空。”老和尚又问:“那天空有多大呢?”小和尚回答:“天空是无限大的。”老和尚又问:“如果我说,能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你相信吗?”小和尚不相信老和尚是刘谦,能变出这么大型的魔术,只好说:“我不相信。”
话音刚落,小和尚眼前就一片漆黑,天空啊,浮云啊都不见了,只听见老和尚在耳边说:“你现在看见天空了吗?”原来,老和尚没有去遮住天空,而是遮住了小和尚的眼睛。小和尚这才明白,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小挫折、小痛苦、小烦恼也像这只手掌,看上去虽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总是拉近来看,放在眼前,搁在心头,就会像这只手掌一样,遮住人生的整个晴空,生活变得枯燥无味,毫无光亮。
小和尚想明白了,向老和尚鞠了一躬,蹦蹦跳跳地回寺庙去了。
老和尚真的是会变魔术吗?在我们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是那位师父,我们会想到除了遮住天空这种方法,还有一种遮住看见天空的眼睛这种方法吗?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条线路或者一个方法可以解决的,有的时候逆向地思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国家,它经济发达,位居全球榜首;它思想开放,倡导自由意识。
这个国家,有一家专门生产饮料的企业。这个企业一边卖着饮料,一边做着研究,研究着怎样才能卖出更多的饮料。卖饮料的利润一大部分用于学术,研究道琼斯指数、股市发展状况以及饮料行业发展速度,一大部分还用于实验室研究营养配比、研究原料比例、研究颜色怎么搭配好看、研究饮料瓶子的包装、研究饮料瓶盖是方的还是圆的比较合适……可以说,这个企业斥巨资打造了专业的研究团队来分析产品和市场的关系,但是随着市场发展的日新月异,这家企业还是感觉力不从心,没有办法,只能再找更专业的人士进行分析。于是,他们挖门盗洞地找到了某知名大学人类学教授。没想到,这位知名教授到了饮料公司之后,没有直接投入到研究中去,反而拎着各种购物袋开始大街小巷的捡垃圾。同事们看到这位教授的所作所为,不禁目瞪口呆:这到底是教授还是行为艺术大师啊?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当大家都已经淡忘了这个捡垃圾的大师的时候,他提着大包小包又回来了。包里毫无悬念的装的是满满的垃圾,不同的是,教授把垃圾按照原产品的分类、名称、重量、数量、包装进行了分类,并一一介绍给不知不觉放下了捏鼻子的手的老板们。老板们的耳朵里听到了这样一种新鲜的概念,“垃圾是不会说谎的,被丢弃的垃圾绝对没有弄虚作假的必要。所以,查看人们所丢弃的垃圾,是一种非常客观、有效的研究方法。”
教授通过对本市居民丢弃的垃圾进行了研究,反推当地的食品消费情况:哪个阶层的人群消费的饮料比较多,哪种口味的饮料最受欢迎,哪种品类的饮料符合不同社会层次的人的需求……老板们越听越感兴趣,越听眼睛就越发光,好像面前看到的不是垃圾,而是闪闪发亮的小金山,恨不得冲上去抱着亲两口,再亲这个教授两口。通过对这些垃圾
的分析,公司了解到了人们消费各种食物的情况,针对不同人群和消费走势制订营销方案,生产并销售礼品。因为这个公司的产品符合市场定位和需求,利润就源源不断地流进了这个公司。
故事里的教育禅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垃圾不一定是没用的东西,它有时可以变成巨大的财富。当正面的分析走不通的时候,换一个角度,反过来思考,也许就会找到更好的方法,做出别人做不到的成绩。当我们偶尔遇到瓶颈,事情的发展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何不换一个角度,找寻最合适的途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