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管别人不管的事,我们总经理做的是按照季度,每年把报表做好看了,还不能造假,而且要对客户投诉认真反馈。我做什么呢?我做宣传,做沟通,帮助公司能够跟未来、跟周边有一个很好的文化沟通。
董事长的决策质量与责任意识
布隆伯格曾是一个很成功的彭博资讯的CEO,现在是纽约的市长,我不经意之间看到他讲的一句话:第一,作出超乎寻常的正确决策;第二,准备承担责任。我觉得这很好地反映了企业家的责任,也特别准确地反映了董事会的职责。
为什么股东需要我们董事会?为什么股东推举我们来管理公司?就是希望我们能作出比别人更好的决策,而更好的决策不仅是要超乎所有的股东个体的水平,也应该是超出同行业的更具有前瞻性的好决策。那么与此同时,你也要承担责任,因为大家赋予你决策的能力,给你权力和机会,那你也应该准备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
如果一个好的董事长不准备作出更优秀的决策,同时不准备承担由此而带来的所有的责任,那么你就不具备参加董事会的一个基本条件。为了一次董事会,我有些天不断地在开战略务虚会。战略务虚会就是不拘范围,不决定事项,没有主题,就公司的宏观问题以及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告诉大家今后有可能采取的几个方向,看大家每个人的意见。这就是为作更正确的决策做一个前期工作。
比如说现在拿地一共有4种方法:
1.通过买卖项目的办法拿到土地。这个方法目前在国内的一线地产公司当中还是相当主要的方式。万科差不多每年有50%以上的地是这么来的。
2.招标。以招标这种方式拿地带来的问题就是政府关系。最近整个北京市所有这些双限房项目,除了一个象征性地给了万科,其余全都给了本地的国有企业。在土地方面充分体现的是政府很多短期的偏好和重点。
3.拍卖。现在全国出现了一个情况--房价即地价,现在拍卖几乎是房价卖多少,地价就是多少,甚至有些公司拍卖地已经没有上限了,所以最近屡创新高。在长沙有一块地,拍了70亿,重庆一块地高达41亿,杭州雅戈尔拿了一块地,也是创造了当地的新高。最后的结果是,你在资本市场上融一次资,拿几十亿不够买一块地的,所以现在拍卖的门槛太高了,而且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你一年根本都拿不到。
4.拆迁、征用、参与土地开发。走这条路节奏缓慢,得慢慢去熬。
面对这4种方法怎么决策,精力怎么分配?如果天天都等着拍卖,那么按上市公司增长的要求会压力很大,因为地价本身就这么高;如果从一级开发做起,可能会低一点,但是时间又跟不上;去投标双限房,经常拿不到;去买项目,又可能带来一些法律问题,因为买卖的项目可能有法律上的障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就得作出决策。房地产如果是全运会的话,未来几年运动员不超过200家,粗略算了一下,能参加决赛的大约五六十家,最后决赛决出前10名。
现在(2007年)全国有将近6万家房地产公司,我们的市值排在第29名,在全国房地产的A股市场,如果加上我们非上市这部分,估计排在25~26名,我们初步可能有一个资格参加决赛,但到底能够做出什么,就看你的决策水平了。如果我们现在作了一个错误决策,我们可能就没有了决赛资格。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董事会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作出决策,保证我们3年以后能够争取在前10名。那么现在怎么决策呢?我现在天天想的、董事会要跟大家讨论的就是这个,这件事情如果决策不好,资金、土地、人才这些资源用错一个方向,就相当于把部队引上歧途,而打不出胜仗。所以董事会需要作大量的准备和研究,来解决在这样背景下的正确决策,这是最重要的,董事会要保持正确决策,其实最最重要的是保持决策者的信息和思维方式是正确的,所获得的信息是足够的。
上次开董事会我专门去了兰会所开,因为兰会所是北京最时尚的一个商业俱乐部,光装修和装饰花了3亿元人民币。这是俏江南的顶级产品,兰会所的设计师本身就是纽约很有名的设计师,我在纽约看过他的作品。我希望我们的董事一定要换一个思维方式,不要提到商用物业就仅仅联想到谭鱼头、良子捏脚、火锅这些,其实商用物业的空间是可以用设计来改变它的价值的。所以我选择了让大家来这里来开会,来学习和体会,让大家对商用物业的看法有一些改变,开拓思路。
17号(2007年9月17日)马上要开董事会,我请清华的杜博士给我们讲房地产公司的增长极限是怎样形成的,她做了一个数学模型。当外部融资没有的时候,内部的融资、内部资源可以支撑的增长大概是18%。如果有外部融资,大概能达到30%左右的增长率,这些计算非常有意思,所以我已经安排下次董事会请她给大家介绍,跟大家讨论。只有保持我们董事会的人员不停地有很多新的资讯进来,才能保持我们的决策团队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与此同时,我个人要保持高度的兴奋状态,就是大量地关注、摄取有用的信息。昨天(9月13日)我又复印了很多东西给大家看,就是任志强讲的房地产的资本化的问题,王德勇讲的上市只是竞争??开始。我是大量把这些资讯给董事会的人看,让董事会能够在作正确决策的时候有一个方向。
为了能够参加决赛,我们分成3条线跟公司去讨论。
从业务模式上,我们坚持的美国模式应该怎么进一步完善,特别在商用不动产方面要加大攻势。
在公司治理上,用最高的标准,最严格、最自觉、最理性的方法,使公司的治理超过同行的一般水平,要朝最优秀的公司看齐,用这样的办法能够在资本市场上保持你的竞争性。比如我们去参加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你必须做到道德上毫无瑕疵,公司治理上非常简单透明,别人一眼就看得懂,就肯定过。我们在治理结构上要非常理性自觉,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治理结构,使我们的治理结构不仅达到证监会的要求,而且要比他们的标准更高。
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系统,要花大力气整合好、培养好、训练好,然后来应对我们未来的快速增长。包括大规模的一些并购活动,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有了这3条,公司董事会作出这样的一种决定,今后就有了方向。
万通一向是以战略领先来取胜,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作的3次决策,仍然能够保持我们领先的优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所有的一线上市公司,都有一些很有趣的转型现象。第一是下乡,大量地往一些二线三线城市跑;第二是上市,积极到资本市场去上市,然后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取更多的资源;第三是扩大商用物业。这三条是目前大的地产公司所采取的一个应对政策。那么在这一基础上,我个人跟董事会提出来,我们还应该再加一条,要在社会责任、企业公民方面加大力度,所以我们在公司16周年(9月13日,每年的万通反省日)的时候,我们会发布我们的公益战略和组建万通的公益基金,2007年我们会推出万通的企业公民报告。如果我们更好地培养人,那么未来的增长就有了坚实的团队力量。如果治理结构好,在资本市场上就更容易发展,更容易得到投资人的支持。
在我们的非上市公司,也面临一些决策的选择。我们已经承诺使万通实业(非上市公司)与万通先锋(上市公司)之间完全不竞争,并且将房地产一级开发资质完全转给了万通先锋。昨天给万通实业开会时我就说,没有资质的日子开始了,大家想想怎么过。大概有4种可能性:
第一种,“珠江&合生”的关系,许荣茂的香港公司跟内地A股公司的关系,这是一种选择,基本上都还在房地产圈子里,但彼此不竞争,互相还有一些连带和支持关系,但是完全符合规范,不竞争。
第二种,“长江&和黄”的关系,自己再增加一个主业。也就是说在万通实业下面再增加一个行业,这个行业也在全国处于领先的某一个市场,然后我们整体上市。
第三种,未来几年把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并整体上市。
第四种,公司的股权私有化,形成一种私人股权投资形式,类似于KKR和凯雷,现在最流行PE(私人股权投资)。
其实还有第五种选择,即变成一个简单的控股公司,不做什么事,就等着分红。
战略选择、战略决策最大的问题和最大的风险就是当时看哪个都对,而它的结果要三五年以后才出现,所以有时候很难讨论清楚,谁说服谁都不容易,但是5年以后这其中的确会有一个很正确的决策,能让公司得到好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每种可能的利弊都不一样,5年以后的结果差距非常大。要作出一个有质量的决策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对于我来说,追求决策的一个境界是:作一个决策要消灭其他的决策。什么意思呢?就是最终好的决策,应该是越决策越省心,组织越简单,赢利越多,事情越少。
比如说我的决策是偷东西,就要面对警察、法院和失主,面对这个决策惹出的事端。如果我决定不做小偷做好人,或者不占别人便宜,当然省很多事。世界上做任何事都有一个规律:占便宜的事,麻烦老跟着你;吃亏的事,麻烦就不理你。那我就吃点亏好了。
我追求的境界是,作好一个决策,让公司、团队在这个决策的方向上能够跑一段,跑一段以后我再作一个决策,大家再团结一起往前冲。2003年,我们跟泰达作了个决策,让团队跑了4年;2006年又作了个资本市场的决策,又可以跑三四年,如果后面这个决策作对了,又能带着公司往正确的方向迅跑几年。所以我的工作就是组织团结好所有的董事,本着对所有的股东负责任的精神和对公司员工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地作好每一个决策,使我们的决策质量不断地提高,使我们在承担风险责任的时候,能够非常理性、客观和坦然地面对这些风险和责任,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董事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和挑战。
做一名优秀的“交通局长”
2008年年初的一次临时董事会出现了一个程序上的疏漏,事情不大,但是我觉得有必要引起董事会的注意。当时接到董事会电话通知,而正巧我当天在外地回不来,于是我决定授权他人替我参加,但后来董事会秘书正式发通知时忘了再通知我就开了会,事后我就问为什么迟迟没通知我会议的时间、地点,包括授权委托?董事会秘书很抱歉,向我解释:“当时您说不来参会,我们就以为您不来,觉得讨论的事情也不大,所以就直接开了。”我对这个答案不满意,虽然议题不是很大,但从程序上来说我们应该严格,我不来也至少需要书面告知一下,我签字委托谁来,那么这个决议在程序上才不会有问题。
董事长是管交通规则的,虽然警察让车走了,但是红灯还没变成绿灯,你快了一步就是违规。保证程序是董事长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必须确保一切都按照《公司法》、按法律规定、按公司章程,甚至按公司内部约定来执行,而且一定要非常清楚,非常严格,绝不能出程序错误。凡事要有证据,文件一定要送达,包括会议记录保存等程序细节都要特别注意,以便事后对一些问题有对证。董事长其实不是去抓具体项目运营的人,而是要抓程序,程序抓对了,董事会才能公平稳定,基本上这个董事长就做好了。项目投资由投资委员会来决定,董事长来决定投资委员会已经决定的事情。
车能不能按照程序并符合交通规则行驶,警察有责任。治理结构委员会和董事会秘书处就是两个重要的“警察”,而董事长就像“交通局长”,要管车,管违规行为,管哪个警察在哪儿上岗……这些内容都在他的管辖内。总体来说,目前万通的董事会越来越达到一个高标准的治理结构的要求,我也坚持更加严格地按照程序来推动董事会的各项工作,做一名优秀的“交通局长”。
开好董事会是硬道理
有个总结中国人开会的段子:大会解决小问题,小会解决大问题;会下解决大问题,会上解决小问题;不开会解决大问题,开会解决小问题。我要加一句,这么开会肯定出大问题。
这么多年万通的董事会又是怎么开的呢?说实话刚开始不会开董事会,也就是合伙人的会议,相当于股东会。1993年还没有《公司法》,那个时候相当认真,合伙人之间往往会争执不下。再后来随着合伙人的变化,董事会反而不那么较真儿了,一团和气,会议逐渐变得更形式化。直到2001年,我参加了一次中欧董事会培训,两天半,6000元人民币,教授还写了本书叫《董事会》,也就是说到2001年我才真正领悟到董事长该干什么,以前认为只要努力做、公道就行了,经过这个培训我知道还有很多专业的问题,开好董事会,是当好董事长的一个基本工作。从那之后我们开始很认真地治理、改变董事会的风气、构成、人员及开会方式。连每次开会的地点都非常慎重地选择,有一次为了让大家看到最新的变化,我特意选择在华星电影院楼上开会,开完会后还看了场电影。我还会选择去每一个项目组开会,这样也对项目有全面真实地了解,并请一些优秀人士和专家给我们讲解,逐渐形成一种学习型的董事会。
在万通董事会的建设上有两个人特别重要,一个是已故的监事长王鲁光,1993年他就提醒我“守正出奇”,这四个字后来也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原则。每一次董事会他都参与,我们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先跟他沟通,我们大量的审计工作以及董事会合规性、程序的合法性、决议的合法性,都是他来监督。另一个是我们治理结构委员会的主任胡嘉方,万通所有的章程修改、二级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程序的问题都由他负责,昨天(2006年12月27日)我还收到他提交的一份材料,是关于最近高层治理和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让我们董事会的规范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今天意外接到消息,一个朋友夫妇俩被“双规”,我在想这些问题和他们没有开好董事会有没有关系,答案是肯定的。很多出了状况的公司很大原因是董事会没有认真开,公司不能透明,程序不能合规,不能接受监督。这都是大道理,人一辈子能活下来,能活得好,还是大道理在主导。有一次开董事会,秘书处插了一支录音???在花里面,就跟我一个人说了一声,大家也没有在意,最后会议结束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今天的会议全部都录音了,大家都很惊讶。原来证监会要求讨论凡是涉及到上市公司的问题除了记录还要录音,以后备查,防止记录造假。可见,现在的监督已经相当仔细和深入,另一方面开好董事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