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风险投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大作用
严隽琪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意义非凡:既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还有利于全社会创新体系的建设。
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全面的创新型体系。在创新型体系建设中,风险投资不能缺席。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和完善的资本市场加速了科技型企业创业的速度和成功率。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今后不仅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而且要让科技创新与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思想是有效应对全球性经济衰退风险、为亿万人民谋取更大福祉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具体化。
综合世界各国对科技创新的部署来看,重点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未来有希望推动新一轮产业突破性发展的前沿技术;二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区域的相关研究;三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研究。面对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我们只有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奋起直追,努力做到后来者居上,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建设全面创新型体系须内容丰富框架合理
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全面的创新型体系。我个人理解,之所以称为体系,它必须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合理的框架。这些内容有:一,由科学发现、技术突破、产品换代、市场开拓、制度变革等多个层次构成;二,由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国有单位和民营单位,大企业、中企业和小企业等多元主体构成;三,由人才、资金、制度等多种资源要素构成。
合理的框架,意味着这个体系能够达到四条要求:一是各安其位,指各个创新主体、各种资源要素各安其位,各展所长,有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二是该体系一定是开放的,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进出通畅,可以流动;三是无隙衔接,特别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链条上要环环相扣;四是宽容与便利,这既是指要营造一个宽容的创新创业氛围,倡导勇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宽容失败,使改革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要有配套服务,给创新创业者提供极大的便利。
风险投资是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
在创新型体系建设中,风险投资不能缺席。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和完善的资本市场加速了科技型企业创业的速度和成功率。以美国为例,接受了风险投资的企业的创新速度高于大企业创新速度三倍,风险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益之比是1:11。我认为,风险投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它适应高技术高风险的特征。高风险的另一面是一旦成功就可获得高额回报,这有利于吸纳多元的社会资金。美国二战以来95%的科技发明与创新来自于小型的新兴企业,小企业的创新力是高科技重要的源泉。但这些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投资风险高,而且没有有效的投资评估手段,从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获得所需资金,资金成了发展瓶颈。但它们潜在的高增长性,极大地吸引了风险投资的介入,成为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事实上,风险资本对20世纪三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可编程序计算机、晶体管、DNA】的最终商业化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科技创新链上不同的环节具有对资本特性的不同要求,风险投资适应了这种多层次的要求。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针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提供不同的资本。这对于促进企业成长,达到科技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同步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风险投资是市场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取向是以市场为导向,这决定了由它选择支持的新技术以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为目的。企业在创业初期,面临的最大问题既有融资的困难,还有管理经营的经验不足。风险投资在帮助解决初创阶段企业的融资问题时,往往还给予创业者在管理经营上的帮助,指导、扶持甚至介入新企业的发展,这是十分可贵的。
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有利于创新体系建设
在发展风险投资方面,我国东部地区已经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如上海的杨浦区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杨浦区最具特色的区情是“三个百年”,即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它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十分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区域内分布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4所高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在校大学生占上海大学生总数的40%;还拥有150余家科研机构以及3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杨浦发挥特殊的区位优势,采取政府积极、区校联动、区企合作的方式,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的“三区联动”科学发展之路,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的成功转型,为上海乃至全国创造了宝贵的示范经验。
值得指出的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意义非凡:既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还有利于全社会创新体系的建设。但大学生有天然的弱点,就是缺乏社会阅历、缺乏人脉关系、缺乏资金、容易冲动。所以,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很有战略意义却又风险极大的事业。杨浦区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全国第一个专门面向大学生创业的“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总部就落户在杨浦。三年来基金会健康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更期待,未来的大学生科技创业高潮,在积极融入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同时,在促进多元就业方面也闯出一片新天地。
商科院校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王新奎
商科院校的应用型学科特点、学科发展走向和学科文化很适宜创业教育,商科院校的学校精神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特别关注创业教育。
研究表明,尽管不同国家或地区,甚至不同院校对商科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商科是关于‘商务’【Business】活动的学科”还是大家的共识。研究者通常把商科的范围界定为“商务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的简称,其基本内涵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的、研究一切组织和个人在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应用性学科。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西方国家开始尝试创业教育之初,就关注商科院校与创业教育的密切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西方国家开始尝试的创业教育项目大多发端于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另一方面,商科院校的应用型学科特点、学科发展走向和学科文化也很适宜创业教育,商科院校的学校精神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特别关注创业教育。因此,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明确了创业教育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地位,并建立和逐步完善了集“三性和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即创业教育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国际性和现代性特点,创业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为基石,以模拟实践教学为载体,以校内创业实践为平台。
一、以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为基石,引发学生创业兴趣
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此,我校主要从基础知识、专业教育、系列选修和资深专家讲座等四个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知识储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
【一】统一设计学科基础课
学校制订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规定商科类专业都要共同开设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并大力提倡通过双语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体现基础课的国际性、开放性和现代性特点,为商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夯实创业基本功。
【二】努力改进专业教育课
学校鼓励教师在专业教育课程中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养。通过校内调查,学校在所开设的经济、管理类课程中一些课程的部分章节中通过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创业知识。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雇员测试与甄选,《广告学》课程中的商标设计,《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决策等。
【三】精心打造系列选修课
学校依托学位后培训基地,着力打造“学历、学位教育+职业发展培训”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本科教学“培养链”,实现正规学历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嵌入式对接,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现代职业素养提供支撑。
通过打造学位后培训基地,并不断推进学位后培训基地功能建设与机制创新,实现本科人才培养注重“宽口径”与实现“适应性”的结合,进而加速学生“知识厚基础”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四】积极引进资深专家讲座课
学校的资深专家讲座课从一开始就被纳入教学计划。讲座课程主讲人主要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内外社会知名人士、高级政府官员;跨国公司、大型国有、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讲座为学生讲述行业背景、业内实务、真实案例等内容。资深专家讲座的开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强化了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如临其境体验了创业的感受。
二、以模拟实践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围绕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能力这一重点,自主开发和开设了各类专业模拟实验课程。2006年,学校进一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打破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格局,突破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界限,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商务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在校内营造的仿真信息化、全球化贸易运行环境,为培养对外经济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该中心设计了七块【国际商务职业规划、语言能力训练、商务流程、商务电子化、商务结算、商务仲裁、商务模拟】三类模拟实践教学。
学校将模拟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模拟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缩短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三、以校内创业实践为平台,演练学生创业能力
我校通过整合与创建大学生创业“三中心一基地”,即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自励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国际合作基地,着力打造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切实演练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学生创业中心
为了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学校于2005年10月正式成立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中心由学生委员会进行自主管理,坚持“学校搭台、学生唱戏、孵化公司、孵化能力”。学校通过向学生虚拟公司采购服务方式,支持学生创业公司的运作,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顺利创业,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校还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学生虚拟公司转变为实体公司。
【二】学生自励中心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自励中心成立于2005年10月11日,中心的核心理念是“自励”--“自我砥砺,成就卓越”。学校建立学生自励中心,搭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校友以及学生与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平台。
【三】创业孵化中心
2007年底,学校启动古北校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的建设,从现有【应届毕业生及毕业三年内的学生】学生实体公司中遴选出有一定实力或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学生公司进驻古北创业孵化中心;同时,学校又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校友促进会,由创业成功校友对进驻孵化中心的毕业生企业进行经验、理念、业务上的对接和帮扶。
【四】大学生创业国际合作基地
以国际化、开放性为基本特色,学校不断努力打造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新型平台。目前,学校积极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等商议,在我校古北校区合作建立了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国际合作基地。该基地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领导,我校承办,以创业教育国际合作作为特色,集“创业孵化、创业论坛、国际交流、创业研发、创业培训和创业交易会”为一体,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公共平台。国际合作基地通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创业孵化、创业交流、创业教育等服务工作,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高地。
多年来,我校的创业教育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励教育、创业教育的覆盖面达到100%,参与创业实践的人次超过2500【>25%】,自励中心会员数超过1100人【>10%】,参与创业的实践社团56个,创业实践团队58个,注册创业公司15家。“SIFE”大学生企业家联盟--创业实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SIFE大学生企业家联盟”主办的全球大学生创业实践比赛【被人们习惯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奥林匹克竞赛”】,2006年获世界杯冠军,2005年和2007年获中国区亚军;2008年4月,学校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合作在我校设立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分基金会,切实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重点建设支持上海大学生创业的软环境。对历届毕业生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校154名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已经为社会创造了各类岗位39000余个,学校的创业传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