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康瑞
当我走上创业之路才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即使面对再小的项目,也涉及方方面面,感觉到责任重大,才知道做什么事都不容易。
创业是当今中国一个热门话题,也许一些年轻的朋友认为成功的创业靠一个创意就行了,或者认为创业太难,高不可攀,或者认为创业是一种赌博,纯粹靠运气。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创业很难获得成功。在此,我想与具有创业冲动的大学生们谈谈心,分享我个人创业的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创业要有所基础和准备
我的父亲罗鹰石早在1938年独自到香港创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拼搏创立了鹰君公司。他深知创业的艰辛,守业的艰难,对儿女从小就严格要求,每天学校的功课作业必须认真完成,他要检查。每逢周日,他从来不带我们去游玩,而是去工地。每天晚上,他和我们同桌吃饭,听他讲一天的工作,在我们还没成年时,他已经在潜移默化地训练我们了。我当年去澳大利亚留学,父亲不允许我乘飞机,也不是乘大轮船,而是乘小货轮,与水手们生活在一起,在海上13天,我吐了13天才到达澳洲。每年的暑假,父亲就不寄生活费了,让我靠打工去赚自己的生活费。我当时很不理解,也很委屈,只好去餐馆洗碗端盘子,做汉堡、冰淇淋,正是那段经历让我认识了社会,认识了生活的本质,了解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真实想法,为我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1969年,我留学返港后最初在父亲的公司上班,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我感觉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令他满意,达不到他的要求,到1971年,实在忍受不了,就在外面找了一份工作,准备向父亲辞职,但母亲不同意,听了我的理由后,建议我自己创业,她亲自出面说服我父亲借给我10万港元,我父亲也同意我开办一家建筑业承包公司,给我一个小项目作开始,扶持我创业。
我走上创业之路是“逼”出来的,那时我才23岁,很单纯,最初的理想很简单,创业赚够了钱到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去,每天晒晒太阳,舒舒服服地过好日子。但当我走上创业之路才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开的是建筑工程公司,即使面对再小的项目,也涉及方方面面,很多事情是我完全不懂的,也感觉到责任重大,才知道做什么事都不容易。创业过程既让我尝到了艰辛,也在努力后尝到了一点成功的喜悦。1974年,我完全凭自己的努力在外面承包了一个项目,这令我的信心大增,工作的劲头更足,希望下一个项目做得更好、更出色。从那时起,工作不再是苦差事,而是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就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的。在创业的前7个年头,我没给自己放过一天假,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
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去澳洲海滩上享受生活不再是人生的目标,仅仅是度假休息而已,我的人生目标渐渐变得远大,生活更加充实,尤其是《天地一沙鸥》一本书彻底改变了我,“追求自我挑战和尽善尽美”的海鸥精神成为我对自己的人生要求,也成了瑞安公司的企业文化,瑞安公司的标志就是一只翱翔在蓝天的海鸥。
创业是要做好准备的,你不仅会遇到困难,还会遇到各种诱惑,顶不住就可能半途而废。在瑞安公司创立初期,香港股票市场很旺,常有朋友打电话向我炫耀:他一打通电话就说,一次赚的钱比你瑞安做一年赚得还多,何必这样辛苦自己。那时的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我深信认真去赚的钱比较长远,容易赚的钱不会持久,你可以很幸运地赚了99次,但输1次就全部赔光。
创业要学会善于发现
小企业闯过艰难的创业阶段,如何发展壮大是摆在创业者面前的又一道大山。我的体会是:要不断学习和锻炼自己,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一发现机遇,就要抓住。
1984年12月,中国和英国在北京签署有关香港回归祖国的《中英联合声明》,许多香港居民移民海外,但我决定留在香港,积极参与香港的未来发展。我想,既然香港1997年要回归祖国,我应该去深入了解大陆,我作为香港青年企业家到大陆考察,看到了大陆许多城市,尤其是上海,具有比香港更大的发展空间,我感到这是瑞安的发展机遇,我就下决心在1985年来到完全陌生的上海投资房地产。对我来说,其实是一次新的创业。
1985年,我在上海第一个投资项目就是与上海市团委合作开发的“城市酒店”。
经过10年的探索、总结,我对大陆的房地产市场开始有了自己的感觉和见解。1995年决定开发建设淮海路上的瑞安广场时,当时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仍处在低潮,一些地产咨询公司说“上海办公楼市场供过于求”。我没有盲从,找人对市场重新调查,结果发现很多跨国公司在租用宾馆的客房当办公室,这个很反常的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上海的办公楼供应量是不少,但高级的办公楼很少,能够满足跨国公司办公需求的办公楼更是稀缺。
机遇来了,在当时许多房地产企业不看好上海办公楼市场之时,我毅然启动了瑞安广场的项目,办公楼设计完全按照跨国企业的要求,单层面积要大,等候电梯的时间要短,服务品质和效率要高,一切按客户的要求去做。因此,瑞安广场一建成,没有做过广告,跨国公司已经闻讯入驻,瑞安广场大获成功,抢到了先机。
瑞安广场项目的成功,让上海市政府对瑞安公司更加有信心了,我才有了机会参与上海市的重大旧城改造项目。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卢湾区太平桥地区52公顷的旧区改造是个集办公、商业、文化、休闲、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开发项目,建筑总量达130万平方米,是全市重大旧区改造项目之一。对于瑞安公司而言,从投资单体的办公楼、酒店到几十公顷的区域性综合开发建设,那是一个大的飞跃,奠定了瑞安成为上海一个很有分量的开发商地位。
整个太平桥地区开发建设是从中共“一大”会址前后两个街坊启动,这个项目就是现在闻名中外的上海新天地,项目必须在1999年初动工,2001年6月竣工,因为这一年在上海市有两个重要的日子,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中央领导要来“一大”会址;2010年10月召开国际会议,许多外国元首要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周边属??历史风貌保护区,需要保留历史建筑,这两个街坊居住着2300户居民,仅动迁费就达7亿元,但建设规划的容积率只有1.8,从项目投资的角度看是不会盈利的,1998年又是亚洲金融危机,所以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这个前景不明的投资项目,这是当时瑞安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遇到的巨大挑战,我面对两种选择:放弃或迎战。其实,困难与机遇同在,把这个项目放到上海市的大背景下看,那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上海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区改造中,拆除了许多石库门旧建筑,建起了一幢幢摩天大楼,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难以解决的矛盾中能找到出路就变成商机。
看准的事就要有勇气去落实,为确保新天地项目在2001年6月竣工的时间节点,我在银行不愿贷款的情况下,在一片反对声中,决定拿出公司自有资金8亿元按时开工建设,当时被人说成是“疯子”。
仅仅一年半后,正在建设中的新天地开始出名了,新天地对石库门历史建筑外表整旧如“旧”,内部彻底现代化,放进时尚的休闲生活方式,这种保护性开发模式在中国是首次,为中国的城市现代化如何解决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做法,成为全国的典范,吸引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闻讯来参观学习,世界许多国家的元首、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大量的外国游客来参观游览,新天地成为上海市的时尚新地标,成为上海市对外的窗口和一张新名片。
事业发展要与城市发展方向相结合
事业要想大发展一定要与国家的发展方向、城市的发展方向相结合,千万不可拍脑袋凭空想象。国家发展大趋势如同长江滔滔大浪,奔流向前,势不可挡,有无数商机,看得准还可以借力得到各方支持。
200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科教兴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宏伟发展战略。我安排瑞安公司的顾问、原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先生对杨浦区作了一个调研,向上海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议报告,希望能为上海市作一点贡献,建议上海市运用杨浦区内14所高校和一大批科研所的资源,借鉴美国硅谷与斯坦福大学互动创新的先进经验,利用区内大量工厂倒闭腾出的土地,建设知识型社区,可以发展创新型经济,配合上海的产业结构转型,保持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
这个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提出“工业杨浦”要向“知识杨浦”发展,进行经济结构转型,规划了今天的10平方公里的杨浦知识创新区,其中84公顷土地作为创新区的中央社区,让瑞安公司和杨浦区政府共同开发建设,中央社区由瑞安公司起名为“创智天地”。
创智天地一期已建成,历史建筑江湾体育场西大门外的创智天地中心区的办公楼已入驻了一大批科技企业,直通复旦大学的大学路两旁的创智坊已开始有一些创新创业型小企业,创智天地的资源中心经常举办的创业沙龙,大学生创业、就业系列讲座吸引了包括复旦、同济、交大等全市许多大学生来听课,与企业家、知识工作者互动。
瑞安公司因新天地的品牌效应,受杭州、武汉、重庆、佛山、大连许多城市邀请去建新的“天地品牌”,进行区域性成片开发建设。瑞安每到一个城市,不会照搬上海新天地的规划设计,而是运用新天地的开发理念,规划设计一个能配合当地城市发展目标、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的开发计划。
在广东佛山,瑞安配合佛山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广【州】佛【山】经济圈”的城市目标,与佛山的岭南文化相结合,对当地特色民居建筑“锅耳墙”进行整旧如“旧”的改造开发。
在重庆嘉陵江边1.4平方公里的区域开发中,配合重庆向中国西南经济中心发展的宏伟目标,建设现代制造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区。
瑞安公司的投资开发项目十分注意与一座城市发展方向相一致,支持和配合着这座城市的发展,瑞安公司也得到了壮大和发展的机会。
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其实,机遇就是伴随困难而来的,我们不仅要看到困难,更要看到机会。我希望创智天地真正成为上海的年轻朋友们和大学生们创新创业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