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000000003

第3章 存在之谜 (1)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有两种哲学家。一种人把哲学当做他的职业,即谋生的手段。另一种人把哲学当做他的生命甚至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智者属于前者,用苏格拉底的话说,他们是“智慧的出卖者”;而苏格拉底自己则堪为后者的典范,他也许是哲学史上因为思想而被定罪并且为了思想而英勇献身的最早也最著名的一位哲学家了。

苏格拉底的经历和他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孔子之于中国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两人毕生都以教育为主要事业,在哲学思想上都重人生伦理而轻形而上学,分别成为中西人文思想的始祖。

我发现,直接用政治的分野来判断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往往不得要领。苏格拉底诚然是在雅典民主派当权期间被处死的,但这并不能证明他站在贵族派一边。事实上,无论在民主政体还是贵族政体下,他都曾经甘冒杀身之祸,独自一人与民众大会或寡头政府相对抗,以坚持他心目中的正义。对于苏格拉底来说,还有比当时奴隶主两派的政治更高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哲学所追求的合理的人生。

现在,人们在追溯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源头时,一般追溯到苏格拉底。诚然,苏格拉底以前的希腊哲人,例如赫拉克利特与德漠克利特,在他们的著作残篇中也不乏人生智慧的格言,但苏格拉底确实是自觉地把哲学对象限制在人生问题范围内的第一人。他在法庭申辩时所说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在我看来是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克力同》)。所以,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他的罪时,他拒绝了。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商务印书馆最近相继出版了柏拉图的《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和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的中译本,为我们了解苏格拉底其人和其思想提供了方便。研究者们一般认为,前者有把苏格拉底理想化的倾向,后者更符合历史真实。我倒觉得,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比作为军人的色诺芬,更能理解他们的这位哲学家老师。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更像一位哲学家。在色诺芬笔下,苏格拉底却显得有些平庸。例如,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即美德,这在前者笔下突出的是理想人格的锻造和心灵的自我享受,在后者笔下则往往把美德归结为节制,又把节制归结为获取最大快乐的手段。又如,苏格拉底之所以从容就义,色诺芬举出两点非常实际的考虑:免去老年的痛苦;死后的声誉。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则以他特有的机智方式作一番推论:死后或毫无知觉,如无梦之夜一样痛快;或迁居彼界,得以和古来志士仁人相处,不必与为思想而杀人者打交道,实为无限幸福。他的结束语是:“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哲学家的幽默和达观,跃然眼前。

我并不主张对苏格拉底哲学作过高评价。他把哲学的注意力移向人生,诚然是一大功绩,但他进而把人生问题归结为伦理道德,视野又未免狭窄了。其实,人生意义问题的提出,是以绝对为背景的,哲学的智慧不在于就人生论人生,而在于以绝对为背景对人生意义作出说明。赫拉克利特说,智慧不等于知识,智慧在于认识一,即绝对和永恒。苏格拉底却把智慧与知识等同起来,又把知识与美德等同起来,尽管他强调的是“关心自己的灵魂”,但是,如果像他那样把对于绝对的渴望从灵魂中排除出去,视为无用无谓之事,那么,灵魂就不成其为灵魂,而智慧也降为一种道德知识和处世之道了。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苏格拉底比起赫拉克利特来又是某种退步。不过,尽管如此,苏格拉底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仍不失为至理名言,是一个真诚的哲学家应有的信念,只是我们应该以更加广阔的眼光去省察人生。

1985.10

幸福的悖论

把幸福作为研究课题是一件冒险的事。“幸福”一词的意义过于含混,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做“幸福”,但不同的人所向往的境界又是多么不同。哲学家们提出过种种幸福论,可以担保的是,没有一种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至于形形色色所谓幸福的“秘诀”,如果不是江湖骗方,也至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罢了。

幸福是一种太不确定的东西。一般人把愿望的实现视为幸福,可是,一旦愿望实现了,就真感到幸福么?萨特一生可谓功成愿遂,常人最企望的两件事,爱情的美满和事业的成功,他几乎都毫无瑕疵地得到了,但他在垂暮之年却说:“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它又让我认识到这没多大意思。不过你有什么办法?”

所以,我对一切关于幸福的抽象议论都不屑一顾,而对一切许诺幸福的翔实方案则简直要嗤之以鼻了。

最近读莫洛亚的《人生五大问题》,最后一题也是“论幸福”。但在前四题中,他对与人生幸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爱情和婚姻,家庭,友谊,社会生活,作了生动透辟的论述,令人读而不倦。幸福问题的讨论历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方面,关系到幸福的客观条件,另一是心理方面,关系到幸福的主观体验。作为一位优秀的传记和小说作家,莫洛亚的精彩之处是在后一方面。就社会方面而言,他的见解大体是肯定传统的,但由于他体察人类心理,所以并不失之武断,给人留下了思索和选择的余地。

自古以来,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始终被视为个人幸福之命脉所系。多少幸福或不幸的喟叹,都缘此而起。按照孔德的说法,女人是感情动物,爱情和婚姻对于女人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即使是行动动物的男人,在事业上获得了辉煌的成功,倘若在爱情和婚姻上失败了,他仍然会觉得自己非常不幸。

可是,就在这个人们最期望得到幸福的领域里,却很少有人敢于宣称自己是真正幸福的。诚然,热恋中的情人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幸福女神的宠儿,但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热恋的机遇,有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品尝过个中滋味。况且热恋未必导致美满的婚姻,婚后的失望、争吵、厌倦、平淡、麻木几乎是常规,终身如恋人一样缱绻的夫妻毕竟只是幸运的例外。

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在异性世界中都可能有一个最佳对象,一个所谓的“唯一者”、“独一无二者”,或如吉卜林的诗所云,“一千人中之一人”。但是,人生短促,人海茫茫,这样两个人相遇的几率差不多等于零。如果把幸福寄托在这相遇上,幸福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事实上,爱情并不如此苛求,冥冥中也并不存在非此不可的命定姻缘。正如莫洛亚所说:“如果因了种种偶然(按:应为必然)之故,一个求爱者所认为独一无二的对象从未出现,那么,差不多近似的爱情也会在另一个对象身上感到。”期待中的“唯一者”,会化身为千百种形象向一个渴望爱情的人走来。也许爱情永远是个谜,任何人无法说清自己所期待的“唯一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只有到了堕入情网,陶醉于爱情的极乐,一个人才会惊喜地向自己的情人喊道:“你就是我一直期待着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唯一者。”

究竟是不是呢?

也许是的。这并非说,他们之间有一种宿命,注定不可能爱上任何别人。不,如果他们不相遇,他们仍然可能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自己的“唯一者”。然而,强烈的感情经验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心理结构,从而改变了他们与其他可能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犹如经过一次化合反应,他们都已经不是原来的元素,因而不可能再与别的元素发生相似的反应了。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次震撼心灵的爱情,而且只有少数人得此幸遇。

也许不是。因为“唯一者”本是痴情的造影,一旦痴情消退,就不再成其“唯一者”了。莫洛亚引哲学家桑塔耶那的话说:“爱情的十分之九是由爱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那被爱的对象。”凡是经历过热恋的人都熟悉爱情的理想化力量,幻想本是爱情不可或缺的因素。太理智、太现实的爱情算不上爱情。最热烈的爱情总是在两个最富于幻想的人之间发生,不过,同样真实的是,他们也最容易感到幻灭。如果说普通人是因为运气不佳而不能找到意中人,那么,艺术家则是因为期望过高而对爱情失望的。爱情中的理想主义往往导致拜伦式的感伤主义,又进而导致纵欲主义,唐璜有过一千零三个情人,但他仍然没有找到他的“唯一者”,他注定找不到。

无幻想的爱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爱情太脆弱,幸福的爱情究竟可能吗?我知道有一种真实,它能不断地激起幻想,有一种幻想,它能不断地化为真实。我相信,幸福的爱情是一种能不断地激起幻想、又不断地被自身所激起的幻想改造的真实。

爱情是无形的,只存在于恋爱者的心中,即使人们对于爱情的感受有千万差别,但在爱情问题上很难作认真的争论。婚姻就不同了,因为它是有形的社会制度,立废取舍,人是有主动权的。随着文明的进展,关于婚姻利弊的争论愈演愈烈。有一派人认为婚姻违背人性,束缚自由,败坏或扼杀爱情,本质上是不可能幸福的。莫洛亚引婚姻反对者的话说:“一对夫妇总依着两人中较为庸碌的一人的水准而生活的。”此言可谓刻薄。但莫洛亚本人持赞成婚姻的立场,认为婚姻是使爱情的结合保持相对稳定的唯一方式。只是他把艺术家算做了例外。

在拥护婚姻的一派人中,对于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又有不同看法。两个截然不同的哲学家,尼采和罗素,都要求把爱情与婚姻区分开来,反对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而主张婚姻以优生和培育后代为基础,同时保持婚外爱情的自由。法国哲学家阿兰认为,婚姻的基础应是逐渐取代爱情的友谊。莫洛亚修正说:“在真正幸福的婚姻中,友谊必得与爱情融合一起。”也许这是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爱情基于幻想和冲动,因而爱情的婚姻结局往往不幸。但是,无爱情的婚姻更加不幸。仅以友谊为基础的夫妇关系诚然彬彬有礼,但未免失之冷静。

保持爱情的陶醉和热烈,辅以友谊的宽容和尊重,从而除去爱情难免会有的嫉妒和挑剔,正是加固婚姻的爱情基础的方法。不过,实行起来并不容易,其中诚如莫洛亚所说必须有诚意,但单凭诚意又不够。爱情仅是感情的事,婚姻的幸福却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因而更难达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此话也可解为:千百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婚姻的不幸,但没有一种因素可以单独造成幸福的婚姻。结婚不啻是把爱情放到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经受考验。莫洛亚说得好,准备这样做的人不可抱着买奖券侥幸中头彩的念头,而必须像艺术家创作一部作品那样,具有一定要把这部艰难的作品写成功的决心。

两性的天性差异可以导致冲突,从而使共同生活变得困难,也可以达成和谐,从而造福人生。

尼采曾说:“同样的激情在两性身上有不同的节奏,所以男人和女人不断地发生误会。”可见,两性之间的和谐并非现成的,它需要一个彼此接受、理解、适应的过程。

一般而论,男性重行动,女性重感情,男性长于抽象观念,女性长于感性直觉,男性用刚强有力的线条勾画出人生的轮廓,女性为之抹上美丽柔和的色彩。

欧洲妇女解放运动初起时,一班女权主义者热情地鼓动妇女走上社会,从事与男子相同的职业。爱伦凯女士指出,这是把两性平权误认作两性功能相等了。她主张女子在争得平等权利之后,回到丈夫和家庭那里去,以自由人的身分从事其最重要的工作——爱和培育后代。现代的女权主义者已经越来越重视发展女子天赋的能力,而不再天真地孜孜于抹平性别差异了。

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尚有待于发掘。马尔库塞认为,由于女性与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世界相分离,因此她们能更多地保持自己的感性,比男子更人性化。的确,女性比男性更接近自然,更扎根于大地,有更单纯的、未受污染的本能和感性。所以,莫洛亚说:“一个纯粹的男子,最需要一个纯粹的女子去补充他……因了她,他才能和种族这深切的观念保持恒久的接触。”又说:“我相信若是一个社会缺少女人的影响,定会堕入抽象,堕入组织的疯狂,随后是需要专制的现象……没有两性的合作,决没有真正的文明。”在人性片面发展的时代,女性是一种人性复归的力量。德拉克罗瓦的名画《自由神引导人民》,画中的自由神是一位袒着胸脯、未着军装、面容安详的女子。歌德诗曰:“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走。”走向何方?走向一个更实在的人生,一个更人情味的社会。

同类推荐
  •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勤奋好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也是育人成才的重要条件。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故事,希望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朋友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 求职者的圣经(下册)

    求职者的圣经(下册)

    求职者的圣经(下册)内容简介:让找工作的人知道如何找到工作;让不找工作的人知道如何为自己工作;让正工作中的人知道如何工作可以更好;让不满意现在工作的人知道如何创造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正是《求职者的圣经》的核心内容。如果你拥有了这本书,她会告诉你如何管理企业、管理他人;如果你愿拥有这本书,她将帮助你挖掘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求职者的圣经》帮助你发现快乐工作的秘密,可以这样让你的工作游刃有余。
  • 赢在中层

    赢在中层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机关,中层都是一个组织的中流砥柱,是组织运营和日常管理的关键环节。他们是企业或机关员工的直接领导者,是团队或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因此,他们的管理和行为方式集中传达了公司的理念和宗旨。员工正是通过这部分人的管理行为,来认识企业和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中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对所有组织都显得非常重要。
  • 身心灵导师带来的36堂灵性觉醒课

    身心灵导师带来的36堂灵性觉醒课

    去一趟荷兰,争相吐艳的郁金香会让你迷醉一个春天,去一次夏威夷,阳光海岸的异国风情能让你清爽一个夏天,去一次埃及,金字塔的古老神秘能让你赞叹一个秋天,去一次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皑皑白雪能让你回味一个冬天,现在,翻开此书,走入灵性觉醒的旅程,能让你受益一生。
  • 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

    本书是一本反映人生成功和智慧的书,读之可启迪心灵,激发潜能,以改变人生的命运。本书通过列举多个案例和故事,教人深思、发人深省,从多个层面揭示了如何通往成功的途径。
热门推荐
  • 天启雨落

    天启雨落

    你,还会爱我吗?我叫落琪琪,生活在一个豪门世家,十八岁以前,我从来没有机会领悟到豪门之外的事。直到,上大学那年,老天安排我,遇到了他......
  • 读律心得

    读律心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帝的通假字2

    上帝的通假字2

    造物主在第七天,写了一个通假字……我的记忆是从一片火海里的刀光剑影中开始的。直到今天我依然努力回忆过去但所能记起的都是从那一刻以后的事情之前完全是一片空白绝对的空白!仿佛我一出生就是在那片火海刀光人生一开始面对的就是那个修罗场。我一睁开眼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火红色混杂的声音在耳边回响着。
  • 一切不幸,从舍不得开始

    一切不幸,从舍不得开始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阐述“舍得”是人生课,是人际关系的必修课,从古今中外的故事入手,深刻阐释了为人处世的内涵和艺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古剑奇谭之缱绻千寻

    古剑奇谭之缱绻千寻

    书名简介:“缱绻凡尘的一世,只留下日过千帆的寻找”序言:“那一年,苏苏谷还在,阿翔还在,桃花开了,晴雪回来了,唯独你不知去了哪里,还能不能再回来。天涯海角,黄泉碧落,我一定会记得你,哪怕只有片刻也好。那个让你流泪的,是你最爱的人。那个懂你眼泪的,是最爱你的人。那个为你擦干眼泪的,才是最后和你相守的人。三个月的记忆,怎么能说忘就忘,尽管魂会散,但是晴雪会永远在苏苏身边,帮他找到重生之法。如果晋磊和文君的爱情是青玉司南佩,一魂一魄永相随;那么苏雪的爱恋便是,琴心剑魄终散去,晴雪定会永相随。我的剑,我的煞气,只为保护身边之人
  • 缱绻仙凡缘之月牙儿

    缱绻仙凡缘之月牙儿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没有最变态,只有更变态。某日,我稍微显露了些许落寞,我发誓,真的只是一点点而已。千落这妖孽看见了,先是绕着我打量了一圈,然后自然自语说了句:“嗯,估计是月牙儿寂寞了。”我以我兔子很凌厉的眼神秒杀了这妖孽很多次之后,这妖孽便离开了。没想到,再回来时,手上便多了一个灰兔子。灰兔子,还要是雄的!我窘迫了很久之后,之后,终于说出了:“尼玛,我不喜欢兔子啦!”那是我生平对千落说的第一句说的人话,在人间第一次成功幻变成了人形,将仍在发情的灰兔子一次性华丽丽滴挥出了千落的洛水殿,应该是摔的蛮惨的。千落又捏了个诀,将我变回原样,点点头:“还是这样比较好看,比较乖。”我很无语。后来很多年后,我想起这些事还是觉得,那时候千落一定是整我的,绝对是故意而且有心的!
  • 给我来一个小和尚

    给我来一个小和尚

    激萌小狐狸与小和尚的暖心故事,每周都更,欢迎搜看;QQ:2736558288
  • 郡主日常

    郡主日常

    穿越之后的阿瑾面临以下情况。1、成为刚会爬的小婴儿,大小便不能自理外带需要吃奶2、有浑不吝的王爷爹和外表白莲花内心霸王花的王妃娘3、有谪仙般的病弱哥哥和天天戳小人的神棍姐姐4、有拎不清身份的姨娘和不作不死的可疑庶姐5、最主要的是,有个腹黑的青梅竹马。多年后的阿瑾看着镜中的小美人说:好像卖卖萌,抱抱大腿,坑坑人,斗斗极品,吃吃喝喝就快乐长大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为了你我优秀

    为了你我优秀

    老师【沫子,学校派你去当交换生,去重庆。】沫子眼冒红心【老师,我去我去。】走出老师办公室,沫子泪奔~~o(>_<)o~~【小凯,我终于可以去重庆了】于是,沫子一放寒假,就带着学校推荐书和一些东东,毅然踏上了去重庆的路,是去八中。沫子回忆起老师的话【沫子,老师知道你想去重庆,虽然老师不知道原因,但你去重庆发展会更好。你是老师的好学生。别再抒情了。你要去重庆八中,你造吗?】
  • 老公太薄情

    老公太薄情

    他冷漠的让她拿掉自己的宝宝,他虽有钱有权势,她有对策,于是向他要了一笔可观的分手费,将医院堕胎证明单寄到他手里,从此他们分道扬镳。那女人整整困惑了他六年,怎么也忘不了她。一次劫持案现场,他见到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小孩,见到她!怎么回事?好!既然找到你,就让你重新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