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000000013

第13章 未知死焉知生 (6)

焦虑却不然。“焦虑与惧怕根本不同”。它是一种真正的为死而在并且启示着真正的存在的“基本情绪”。焦虑无确定的对象,当焦虑的情绪袭来时,人只是感到茫然失措。“我说不出我对什么感到茫然失措,我就是感到整个是这样”。在焦虑中,周围的一切存在物都变得与己漠不相干了,消隐不见了。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无家可归的感觉。我们平时与万物与他人打交道,以为这纷纷扰扰的身外世界就是自己的家。可是这时,突然升起一种隔膜之感,意识到这并非自己的家。那么,我们的家在哪里呢?根本就没有家。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生存是毫无根基的,我们从虚无中来,又要回到虚无中去。虚无才是我们的家,可是以虚无为家,不正是无家可归吗?于是,通过这种突然袭来的不知伊于胡底的焦虑之感,我们就在一刹那间瞥见了虚无本身。所以,海德格尔说:“焦虑启示着虚无。”“体会到焦虑的基本情绪,我们就体会到此在的遭际了;在此在的遭际中,虚无就可被揭示出来,而且虚无必须从此在遭际中才可得而追问。”(《形而上学是什么?》)

与惧怕相反,焦虑所领会的正是死亡的本质即虚无。在焦虑中个人的真正存在直接面对虚无,从而大彻大悟,不再执著于日常生活中的在,个别化到自身上来。所以,“为死而在,在基本上就是焦虑”。

海德格尔认为,虚无是一切存在物的本质,可是,唯有人这种存在物能够领会此种本质,从而优越于一切存在物。反过来说,倘若人不去领会此种本质,那么他实际上就丧失了自己的优越之处,把自己混同于其他存在物了。这就是沉沦。可是超越于存在物之上的倾向包含在人的本性之中,既然这种超越只能通过焦虑的情绪体验来实现,那么,人的心理中就必然包含着一种“原始的焦虑”。不过,“这原始的焦虑在存在中多半是被压制住的。焦虑就在此,不过它睡着了。”(《形而上学是什么?》)“真正的焦虑在沉沦与公众意见占主导地位时候是罕有的。”(《存在与时间》第40节)当然,被压制住不等于消失了。人尽管不自觉地试图靠沉沦于日常生活来逃避虚无,逃避深藏在他本质之中的无家可归状态,但是虚无和无家可归之感常常暗中紧随着、威胁着他。

“焦虑可以在最无痛痒的境况中上升。”(《存在与时间》第40节)“原始的焦虑任何时刻都可以在此在中苏醒,它无需靠非常事件来唤醒。它浸透得非常之深,但可能发作的机缘则微乎其微。它经常如箭在弦,但真正发动而使我们动荡不安,则是极稀少之事。”(《形而上学是什么?》)在人的一生中,真正被焦虑之感震动,窥见虚无之本体,不过是“若干瞬间”。受此震动的机缘,与其说来自外界,不如说发自内心。这是一种貌似无来由的突发的感触,其来由实际上深藏在人的本性之中。而且,在海德格尔看来,焦虑体验之多少、早晚和强弱,简直取决于个人的优秀程度,反过来也成了衡量个人的优秀程度的标准。这种体验愈多、愈早、愈强烈,就表明个人的存在愈为真实,他愈是保住了真实的自我。与此同时,焦虑取得了超凡入化之功,它向个人启示虚无之本体从而把个人“从其消散于世界的沉沦中抽出来了”。

四?摇存在的悲剧

海德格尔自命要通过“真正的为死而在”来为个人谋划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存在状态,他获得了什么结果?让我们来清点一下:

死表明存在的真正根基是虚无,我们被虚无抛出,又将被虚无吞没;

我们平时囿于日常生活,对存在的这种毫无根基的状况视而不见,只在某些突如其来的焦虑的瞬间,才对此有所领悟;

一旦有所领悟,我们就先行到死中去,把自己嵌入虚无中,从而发现平时沉沦于日常生活之无稽,力求超越日常生活,实现自己独特的自我。

可是,究竟怎样实现自己独特的自我,或者用海德格尔的话说,怎样“真正地领会选择向着不可超越的可能性延伸过去的那些可能性”呢?在这方面我们得不到任何指示。我们只听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把自己从沉沦中抽出来,也就是摆脱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领域,靠焦虑的神秘情绪体验聚精会神于自身存在的意义。可是一则焦虑的体验不是召之即来的,人一生中只在某些预料不到的瞬间才有此种莫名的体验;二则当这种体验袭来时,物质世界和社会领域都隐去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自我直接面对绝对的虚无。此情此景,还有什么可能性可供选择,存在的意义何在?

问题出在哪里呢?

至少可以指出两点:

第一,当海德格尔把虚无视为存在的根基时,他已经事先认定了存在的悲剧性质。毋庸讳言,对于能够意识到无限的有限存在物来说,人生的确具有深刻的悲剧性质。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人生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在人生的范围之外,即在虚无中)肯定人生,讴歌人生,为人生寻求一种意义。海德格尔也许是试图这样做的。他似乎想说,在虚无的背景下,就格外需要为人生寻求一种意义。可是,他把立足点放在虚无,而不是放在人生,因而为人生寻求意义的努力注定会失败。

第二,有限的个体生命要为自身的存在寻求一种意义,除了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寻找之外,还能从哪儿寻找呢?毫无疑问,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人能力的发展,本身有自足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够实现。而且,个体生命是易逝的,类却是永存的,因而个人存在的意义归根到底还要从个体与类的统一中去寻求。海德格尔把社会生活领域完全视为一个异化的领域,把个人从类中完全孤立出来,这样,既抽去了个人自我实现的内容和条件,又使既然个人必死其生存的意义何在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了着落,难怪他只能从个人稍纵即逝的神秘的情绪体验中去发现存在的意义了。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归结起来就是:对死的领会把人从人生中拔出来,投入虚无之中;把人从社会中拔出来,返回孤独的自我。孤独的自我在绝对的虚无中寻找着自己,这就是他对死亡问题的抽象思辨的形象图解。我们终于发现他试图从死亡中发掘的积极意义是虚假的,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观主义哲学。

五?摇死亡观种种

乘此机会,不妨对哲学史上的死亡观作一简略的回顾。

哲学和诗不同。诗人往往直抒死之悲哀,发出“浮生若梦”、“人生几何”的感叹。哲学家却不能满足于悲叹一番,对于他来说,要排除死亡的困扰,不能靠抒情,而要靠智慧。所以,凡是对死亡问题进行思考的哲学家,无不试图规划出一种足以排除此种困扰的理智态度。

大体而论,有以下几种死亡观:

一、功利主义的入世论。这是一种最明智的态度:死亡既然是不可避免的,就不必去考虑,重要的是好好地活着,实现人生在世的价值。例如,伊壁鸠鲁说:“死对于我们无干,因为凡是消散了的都没有感觉,而凡无感觉的就是与我们无干的。”“贤者既不厌恶生存,也不畏惧死亡,既不把生存看成坏事,也不把死亡看成灾难。”应当从对不死的渴望中解放出来,以求避免痛苦和恐惧,享受人生的欢乐——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斯宾诺莎说:“自由人,亦即依理性的指导而生活的人,他不受畏死的恐惧情绪所支配,而直接地要求善。换言之,他要求根据寻求自己的利益的原则,去行动、生活,并保持自己的存在。所以他绝少想到死,而他的智慧乃是生的沉思”,“而不是死的默念”。中国儒家尽人事而听天命的态度亦属此种类型,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就是教导人只须关心生,不必考虑死。总之,重生轻死,乐生安死,这种现实的理智的态度为多数哲学家所倡导,并为一般人易于接受。

二、自然主义的超脱论。这种观点以中国的庄子为典型代表,他主张:“齐生死”,“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无古今而后入于不死不生”。生死都是自然变化,一个人只要把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超越人世古今之变,就可以齐生死,不再恋生患死了。超脱论与入世论都主张安死,但根据不同。入世论之安死出于一种理智的态度:死是不可避免的,想也没用,所以不必去想,把心思用在现实的人生上。它教人安于人生的有限。超脱论之安死则出于一种豁达的态度:人与自然本是一体,出于自然,又归于自然,无所谓生死。它教人看破人生的有限,把小我化入宇宙的大我,达于无限。所以,超脱论安死而不乐生,对人生持一种淡泊无为的立场。

三、神秘主义的不朽论。从柏拉图到基督教,都主张灵魂不死。这种观念的形成和传播,除了认识论上和社会关系上的原因外,不能不说还有情感上的原因,即试图在幻想中排除死亡的困扰,满足不死的愿望。这一派人往往把肉体看做灵魂的牢狱,把死亡看做灵魂摆脱肉体牢狱而回归永生,于是,死亡不足惧怕反而值得欢迎了。

四、犬儒主义的宿命论。以古希腊的犬儒学派(昔尼克派)和罗马斯多噶派表现得最为典型,提倡顺从命运。“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塞涅卡)人死犹如果子熟落,应当谢谢生出你的那棵树;又如演员演完一出戏,应当心平气和地退出舞台。(奥勒留)

五、悲观主义的寂灭论。佛教认为,人生即苦难,苦难的根源是欲望,即生命欲望(生了就不想死)、占有欲望(得了就不想失)。脱离苦海的唯一途径是灭绝欲望,进入涅 境界。“贪欲永尽, 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 。”(《杂阿含经》卷十八)叔本华也以生命意志为苦恼之源,而提倡灭绝生命意志,显然受到佛教的影响。

一般来说,种种死亡观都主张接受死亡,但理由各不相同:或作为一个无须多加考虑的事实来接受(入世论),或作为对自然的复归来接受(超脱论),或作为灵魂升天来接受(不朽论),或作为命运来接受(宿命论),或作为脱离人生苦海来接受(寂灭论)。就对人生的态度来说,入世论肯定人生,主张生命的价值即在其自身,不受死亡的影响,乐观色彩最浓。超脱论齐生死,把生命与死亡等量齐观,达观中蕴含悲观。不朽论鼓吹灵魂不死,实则否定人生,是一种虚假的乐观主义。宿命论、寂灭论都否定人生,悲观色彩最浓。

从哲学上解决死亡问题,关键是寻求有限与无限、小我与大我的某种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儒家从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庄子从个人与自然的统一中,西方基督教从个人与上帝的统一中,都发现了不同意义上的个人之不朽,即个体生命在死后的某种延续。佛教有轮回之说,但佛教的本意却在断轮回,永远摆脱生命的苦难,它是承认并且向往绝对的虚无的。佛教是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哲学。

与上述种种死亡观比较,海德格尔既否定人生(人生在世是非真正的存在),又否认人死后有任何依托(他否认个体与类的统一,也不信神),他的哲学同样是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哲学。

个人存在的意义无疑是哲学研究的一个严肃课题。但是,一方面把个人从存在的主要领域社会隔离出来,另一方面又把他置于死亡即虚无的背景之下,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悲观主义的深渊。这就是海德格尔的死亡观给我们的教训。

六?摇从叔本华到海德格尔

在黑格尔之后,德国资产阶级哲学中出现了一种极值得注意的趋向,便是悲观主义抬头,人生虚无的哀音不绝于耳。这是欧洲精神文明的危机拨动了德国人深沉敏感的思想之弦。从叔本华经尼采到海德格尔,德国现代哲学的这三个关键人物在骨子里都是悲观主义者,当然,他们之间又有着一些重要的区别。对他们作一番比较,无疑会有助于理解海德格尔死亡观的实质。

叔本华是一个直言不讳的悲观主义哲学家,甚至可以说,他是近二百年来西方最大的理论上的悲观主义者。叔本华把生命意志视为自在之物即世界的本质,然而,他对这生命意志是持彻底否定的态度的,理由有二。第一,意志包含着内在矛盾,它意味着欲求,而欲求的基础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意志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没有目标、没有止境的挣扎”,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即是痛苦,而作为意志最完善的客体化的人则痛苦最甚。第二,意志在本质上又是虚无的,它的种种现象包括人的个体生命在内均是幻影。

人的个体生存一开始就是一种“慢性的死亡”,“到了最后还是死亡战胜”。死亡好比猫戏老鼠,在吞噬我们之前先逗着我们玩耍一阵。人生好比吹肥皂泡,明知一定破灭,仍然要尽可能吹大些。生命是满布暗礁和旋涡的海洋,人在力图避开这些暗礁和旋涡的同时,却一步一步走向那最后的不可避免的船沉海底。叔本华由此得出结论:一旦我们认识到意志的内在矛盾及其本质上的虚无性,便可自愿地否定生命意志,从而欢迎作为意志之现象的肉体的解体,即死亡。在这个意义上,他推崇禁欲为最高美德,甚至赞扬由极端禁欲而致的自杀。他认为,虚无,即印度教的“归入梵天”,佛教的“涅 ”,是“悬在一切美德和神圣性后面的最后鹄的”。

同类推荐
  • 做人要方处事要圆

    做人要方处事要圆

    方,是规矩,是框架,是做人之本;圆,是圆融,是老练,是处世之道。无方,世界没有了规矩,便无约束;无圆,世界负荷太重,将不能自理。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社会才会和谐。失应有的方正和根本的道理。然后,用大量的篇幅,从处世、人际、爱情、家庭、职场、商场以及人的心灵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阐述方圆处世的智慧。能方能圆,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感恩心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感恩心

    你学会感恩了吗?某著名企业家被问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脱口而出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你懂得感恩,你成功的几率就很高。”感恩的心像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看似怎样的卑微;无论你生于何时,长于何地,或是曾经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惊涛骇浪,只要你心存感恩,那些美好的品格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就会从你的身体里喷涌而出。懂得感恩的人不会孤独,不会自大,不会傲慢。一个孤独的人无法品尝温暖的滋味;一个自大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敬重;一个傲慢的人无法赢得别人的好感。人生一世,如果没有感受过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全集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全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遵循此理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赢得一个意蕴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既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成功人士奉行的人生准则。
  • 职场读心攻心操控术

    职场读心攻心操控术

    在工作或者竞争的场合,我们运用非言语行为判读人心,目的是看出对方“自在”还是“不安”,然后运用简单的问话技巧,使对方说出自己不想说的话,然后再通过恰当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洞悉人心,掌握操控人心的心理策略,对一个人的社交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我们精心编著了这本书,教你从对方的外貌、姿态、表情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巧妙看透他人。不必等别人说出口,你就能通过相关的外在表象看透对方的心理,然后运用非语言行为,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让自己的职场生存如鱼得水。办公室里的读心攻心操控术,可以帮你懂得如何运用非言语行为,改变别人对你的想法,为自己在职场中开辟出一席之地,并让自己成为升级加薪的热门人选。
  •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

    职场,席间酒桌上都需要,会说场面话的人给人感觉懂礼数,通常是比较受欢迎的。学说客套话,从这本书开始。职场菜鸟,8090后,还有说话特别直的人,你得罪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必须改善你的语言措辞了!
热门推荐
  • 云林县采访册

    云林县采访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尊盛宠:逆天废材大小姐

    魔尊盛宠:逆天废材大小姐

    宠文,宠文,爆宠无虐,男强女强,1v1,身心干净~她,21世纪的暗黑女王,却因手上的玉镯而被追杀致死。她,天澜大陆凤家的废材小姐,花痴、草包、废物、丑八怪。当时空逆转,迎来的是21世纪暗黑女王的诞生。且看她逆天而行,威震天下,称霸六界,唯吾独尊。废材?从来都不是她的代言词,当废材变天才,闪瞎一众人眼球。众兽护驾,神器开挂,实力飞速,丹药、神器、萌兽哪都不是个事儿,再有魔尊大人保驾护航,人生过的不要太爽啊!“夫人,天色已晚,我们早些休息吧!”魔尊邪魅一笑,不等某女反应过来,直接扑倒…………………
  • 真实灵异事件:诡闻录

    真实灵异事件:诡闻录

    一群黑鱼竟然建立起一个等级森严的王国,百年老树为保性命三次散下重金,野坟地惊现幽灵们奇特的演出,凶恶的野猪杀人无数却是为了收藏枪支,千年老鳖诚然一副戏迷模样,带领子孙像模像样听起大戏……各种诡闻奇事,看似荒诞离奇却又的确存在,令人不可思议却又真实发生。谜团重重,尽在《诡闻录》……作者李东礼十年磨一剑,搜集国内各种灵异事件,精心整理成这本当代“新聊斋”!
  • 校花的至尊狂少

    校花的至尊狂少

    身怀绝世武功,又会针灸奇术!姜奇下山找老婆,不料艳遇众女,从此一个个性格各异、妩媚妖娆的美女统统都朝他扑了过来。空姐、护士、幼师、校花、警花、明星、模特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本书没有的!本书的主题就是:大开后宫,御女三千!希望大家投票加收藏一下,多多支持我!本书群号是:163—576—360【群里有单身美女哦!】
  • 超级医神

    超级医神

    东方弘,把自己大脑里的松果体修炼成金丹,爆丹成婴,癌症?艾滋病?元婴受损?小意思啦!你是病人?好,和富翁‘谈谈’条件!和修真者‘说说’报酬!
  • 钢之圣战

    钢之圣战

    不知道为什么,这年头总有喜欢穿越的。从医生到混混、从特种兵到军火贩子,无数人都从他们所在的世界穿越到了异界。那么如果那么多人都穿越到了同一个世界,那个异界还能保持原本的样子吗?叶风,男。非常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目前为自由职业者。他在逃避一场近乎灭顶之灾意外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但确认自己穿越之后有些兴奋不已的他很快就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如同他想象中的那么单纯。那么在面对如此奇怪环境的异界,他是否可以安然的生活在那里?是否和其他传说中的穿越者一样,在异界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传说=======================================其他的不废话了,总之还是闲人一直坚持的那句话:只要还有一个人收藏我的书,我的书就绝对不会太监。
  • 无良相师

    无良相师

    钱,我所欲也;命;我所欲也;妹子;这个我师父说我是煞星转世,必定孤苦一生,啥你说我师傅骗我,这位香客咱们等会再聊,老不死的你死哪去了,小爷找你算账了,片刻一个房间内,一个山羊胡子的老头鼻青脸肿,而一个极为无害的小白脸,极为嚣张的大肆道:“我这白白受了十八年的节操今天啊哈哈。“”
  • 陛下自重,萌妃有点甜

    陛下自重,萌妃有点甜

    她一朝穿越,竟变成古代版拇指姑娘。还好天生异能,无人招惹。异世陌生?看她异能且逍遥。后宫刁难?这些都是小事情。江湖险恶?还不快快来征服。拇指姑娘驾到,诸君请绕道!
  • 天师神仙游都市

    天师神仙游都市

    天师?不不不,我还是神仙!没错,我是神仙里的天师!窥天道,练心境,成就盘古大道,举世无双第一人,已有小说《末世尸主》,童叟无欺,绝对完本,请放心观看。
  • 斗武苍域

    斗武苍域

    大纲:苍域之内,谁能问鼎。苍域大陆,万族对立,互相掠夺吞食。念源初始,谁能打开念源门。苍域星空,万念汇集。在这片斗武苍域大陆上,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和统一。韩震因苍念而生,一路生死相拼。斩邪恶,定乾坤。最终统御万族,为苍域大陆开辟一个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