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5300000050

第50章 昆山无山却有玉(3)

记得苏虹机场公路刚建成通车时,我们简直是“路大气粗”,“迫不及待”地向外商说过两句“大话”,一句是:上海虹桥机场就等于是为我们造的;另一句是:从上海开车到(昆山)张浦用不了一个小时即可抵达。以此证明交通条件极为便利。

应该说,苏虹机场公路的开通,的确大大缩短了我们和上海的距离,往返时间大大节省,成为我们到上海特别是到虹桥机场接送客人的便捷之路,被我们誉为“招商绿色通道”。许多外商和国内客商从虹桥出发,取道机场路,来到张浦,大都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优良”等说法有了直接的感性体验,至于对“用不了一个小时即可抵达”之说,谁也没有认真“计量”过。

但也有认真的,丹麦“海虹”涂料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欧逊就是这么一位。

落户张浦的海虹老人牌涂料有限公司,是丹麦老人(HEMPEL)集团公司与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合作成立的外资企业。丹麦老人集团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涂料和重工业涂料的独立供应商,为此,落户张浦的“海虹”公司无疑是一家重量级企业。1995年春天,筹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铺开,该企业的重量级人物--董事总经理欧逊先生要来了,他要来看看昆山,看看张浦,看看即将在这块土地上绽放的绚丽的新“海虹”,体验一下张浦的“感觉”。

欧逊第一次来,谁去接他比较合适?镇长张平方自告奋勇亲自驾车迎接,作为镇政府的“行政长官”兼张浦开发区的“首席老总”,平方既了解全市情况,对全镇情况又了如指掌,还有着七年“驾龄”,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对于欧逊来说,镇长亲自开车迎接他,出乎他的意料,具有新意。而一路上平方准确到位的介绍,又使他增加了颇多感受。他知道,这也许是一段比较漫长的旅程,镇长的健谈是为了消除他的一路寂寞,真是用心良苦,于是,他下意识地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可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却被机敏的平方镇长从反光镜中捕捉到了。我们在对外宣传时,一直强调从虹桥机场到张浦镇仅一个小时的路程,欧逊是否想证实一下这种说法的可信呢?于是,平方渐渐地加大了油门……车子又平又稳地行驶在苏虹公路上。

一路美景,一路春光。当车子驶过团结桥,拐向“海虹”工地,远远地看见飘飞的彩旗,及工地出入口迎接的人们时,欧逊认真地看了一下手表,整个旅程整整55分钟,这位高个子的丹麦老人与同来的执行董事陈卫华交换了一个会心的微笑,然后,一只手紧握住迎候他的孙书记的手,另一只手拉住平方镇长,在热烈欢迎的掌声中,与他们一同走进了大门口。

《招商的故事》之八:

餐桌上的故事

中国人重礼仪,其礼仪的繁文缛节令人眼花缭乱。而吃饭也是表达礼仪直接有效的载体之一。商洽事宜、增进感情、解决矛盾、探讨问题……一顿饭吃下来,基本上就可以知道“OK”或者“不OK”了,所以,外商来了,安排好吃饭是比较重要的,而认真“陪吃”也是必要的。在张浦镇那段招商的日子里,为了项目的“OK”,在招待外商吃饭抑或陪同外商吃饭的问题上,故事多多。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关于“吃饭”的故事。

故事之一:盐水哪有酒水好。

镇党委书记孙忠明常说:外商考察,关注的是你的环境、你的服务,还有人,人投缘了,事情也就好谈得多了,但吃饭也是考察的重要环节。确实,饭桌是谈判的好地方,可增进双方的了解,还可以调节或缓和气氛。所以,款待重要客商,书记、镇长们都要从百忙之中抽暇作陪。一次,台湾某大企业老总来张浦,镇领导在迎宾楼为他接风,但孙忠明书记却因重感冒躺在中医院的病床上打点滴,为此,我们向“老总”反复解释,请他谅解。听说孙书记病了,“老总”非常关心,表示翌日一定去医院探访,并建议斟满酒,祝孙书记早日康复,岂料,大伙儿酒杯还未端起,孙书记就推门而入,直奔“老总”紧握他的手连称“抱歉”。我们惊讶地问:孙书记,你不是在挂点滴吗?孙书记幽默地回答道,盐水哪有酒水好?

故事之二:夹着馒头打呼噜。

这是镇长张平方的吃饭故事,曾被添油加醋而改编为“夹着馒头睡觉说梦话”,一时传为佳话。1995年,张浦开发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来镇上考察的客商络绎不绝,每天是一拨一拨,我们常常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一天,在连续接待了几批外商后,又来了几位国内客商,虽然大家都很疲惫,但只要有“情况”,又都精神抖擞。接待完后,天已大暗。因一位客商有急事,他们急着要回上海,为此,平方镇长便亲自驾着面包车为客人开道。到了上海,对方很过意不去,执意要留我们吃晚饭,盛情难却,我们应允了。此时肚子的确很饿,一盘刀切馒头成了最好的盘中餐。大家吃着并交谈着,突然,饭桌上传出沉重的“呼噜”声,一看了得,只见一只馒头夹在筷上,筷子在一双手上,手撑在络腮胡子的下巴上--平方竟然嘴里含着馒头,手上夹着馒头,打起了“呼噜”。

故事之三:饭桌上的万国旗。

一次,有位日本客商来张浦考察,在一系列例行的介绍、了解环境、勘察现场后,我们诚邀对方赴“迎宾楼”用午餐。席间,宾主双方频频举杯,谈笑风生,那客商十分健谈,知识渊博。我们从中国“八大菜系”谈到古文化,又从良渚古文化遗址谈到“百戏之祖”昆曲,非常投机,以至于戴眼镜的小个子翻译竟无暇下箸。最后,当服务小姐端上一盘插有“万国旗”的水果拼盆时,这位客商突然顿住话题,反复打量着那盘水果,疑惑地问:郁副镇长,这个水果上有很多国家的旗,为什么没有日本?被他这么一问,我一愣:难道能回答他我们没有日本国旗吗?!再细看,我舒了一口气:你看,也没有中国国旗啊。岂料他竟死死追问:为什么?情急之中,我灵机一动:哦,中国,日本,大大的友好,我们谁也不“吃”谁,所以,不插旗。知道我是在开玩笑,他跷起拇指说:你的,很机智。为此,我还被“奖励”了一杯酒。

《招商的故事》之九:

难忘的30个日日夜夜

台玻,作为台湾100家大企业中排名第24位的企业,在落户张浦的过程中,上有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有群众支持和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演绎了许多感人故事。

从1994年5月1日子时在昆山嘉顿酒店正式签订土地合约,到5月17日林玉嘉董事长偕夫人莅临张浦勘察地块,而后5月26日赴京拜会朱镕基总理,只有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节奏如此之快,使我们有一种“大战来临”的感觉,各项相关工作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为“千岛湖事件”后,台湾“行政院”批准到大陆投资的第一家公司,“台玻”在昆山的投资受到了朱总理的赞扬和欢迎,使林董事长消除了一切顾虑。

所有的环节都很顺利,也很满意。两个月后,台玻发来一纸传真称:1994年8月25日,是台玻30周年纪念日,要在昆山吴淞江畔的宝地上举行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这无疑是个大喜讯,但也是大压力。此时,距8月25日,只有短短的30天,而台玻所选中的周西村的那块600亩土地上,有太多太多的工作要完成,许多房舍要拆迁,无数电杆要迁移,西段2365米6条河道要填平,9万立方米土方亟须迅速到位,地块测绘要尽快完成,还有排涝站、猪棚以及水闸的改造,690米道路修筑,通往镇区和农村电线线路的改道,两条高压线路的合并及1200KV临时用电的配置……

事情太多了,时间太少了。全镇上下顿时紧急行动起来。

7月26日上午8时正,张浦开发区会议室,圆桌会议正在这里进行。镇开发区规划部、工程部,镇建管所、土管所、水利站、电力站、水厂及周东、周西村,各路人马,全部到齐,献计献策,领受任务,明确责任。没有推诿、躲避的理由,只有陈述如何进行这一“攻坚战”的计谋。面对如此的工作量,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个字:干;所有人的表态只有一句话:坚决完成。此时此刻,没有人提出什么条件。面对这样的场面,镇领导和镇开发区的“老总”们非常感动,镇党委书记最后只说了一句话:谢谢同志们。

作为一个项目,张浦人深知“台玻”的重量,作为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张浦人更感到自己肩上的分量。当天下午,600亩土地的“台玻”工地上,大战阵势全面拉开。我们把每一分钟掰成几瓣来算计,把30个日日夜夜当成60天来用。30天,没有白天与黑夜,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灯光下,那场面总是非常壮观,从指挥员到普通劳动者,都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己的智能与体能。

我难以忘记那些日子里,书记、镇长无论工作多忙,哪怕时间再晚、身体再累,也不忘来到工地巡视,了解情况,现场办公;难以忘记那些任劳任怨的同志--年近60岁的电力站站长,患有高血压的水厂老厂长,常犯胃病的开发区工程员,以及许许多多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8月25日,位于吴淞江畔的这块“宝地”给了“台玻”老总们一个惊喜,在奠基开工的仪式上,一总感慨地说:台玻到张浦,这真是一步好棋,走得太对了。具有象征意味的是,当无数彩色气球腾空而起时,主席台上空飞过一群美丽的仙鹤,人们惊奇万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

在一片欢呼声中,我听到有人说:奇迹总会有的。

《招商的故事》之十:

熊谷的认真

与外商接触的过程,是一个在展示自己智慧的同时能达到“知己知彼”目的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无论是台商、港商、美商还是日商,其超乎寻常的认真态度,往往能使你对“敬业”这两个字有更形象、更深层次的了解,而那种“认真”,又能轻而易举地将你工作中的“漏洞”一一暴露,令你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我曾接待过一位名叫熊谷的日本客商,他是日本一家专业制造体育用品的社长,要在上海附近物色一块面积为80亩的土地,独资建造一家专业生产体育运动器械的企业。经朋友介绍,他要来张浦看看。由于考察时间很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到全镇所有地块现场勘察。于是,根据熊谷的要求及其企业特点,我们事先在位于吴淞江大桥的东北堍为他择取了一块约80亩的地块,这里紧靠即将通车的沪宁高速公路,又与吴淞江为邻,交通条件好。招商部的小伙子们将投资指南画册、地块方位图、交通方位图、地块红线图及文字说明等相关资料一一备齐,恭候熊谷。

由于飞机晚点,熊谷先生比约定的时间整整晚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张浦,当我们在张浦开发区办公大楼门口迎接他时,他每握一次手,就躬一下身,并叽哩咕噜地讲上一通话,随行的东北大汉李翻译反复地翻译着同一句话:“我表示十分的抱歉。”反倒弄得我们有点不好意思了。此时已到中午,正是吃饭的时候,于是,交换名片、寒暄过后,我们便将熊谷一行请进了“迎宾楼”,准备与他共进午餐,岂料,熊谷先生坚决不从,坚持要先看地块,说我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来工作的,工作不做好,先吃饭,会“大大地不舒服的”,说完指了一下自己的头,这番话经李翻译译出后,我们面面相觑,好像做错了什么。有人在一旁悄声调侃道:饿着肚子工作,肚子会大大地不舒服的。幸亏李翻译没有翻过去。

此时的我们,只能“主随客便”了,何况人家“理直气壮”。在吴淞江畔的地块上,熊谷先生仔细地查看地形,不断询问相关问题,问得细,问得准,问得狠,有时竟一直问到你答不上来。在谈到土地纵深距离时,我们说大约350米左右,熊谷一摆手说不能“大约”,要准确。于是,我们说是355米。谁也没料到,熊谷先生对李翻译咕噜了几句后,竟然用走步的方式在地块上一步一步地“丈量”了起来,李翻译告诉我们,熊谷先生的意思是,他跨三步是一米,355米应该是1065步。天哪,烈日当空,酷暑难忍,他竟然要一步步丈量……

面对那衣衫渐渐沁湿、缓缓远去的背影,大伙儿不禁肃然起敬。此时此刻,我和招商部的小伙子们想得更多的是,我们的工作是否还缺了些什么,是否还应该做得更细、更合理、更到位、更有可操作性。

现场勘察结束,回到迎宾楼用餐时已是下午两点半了。临分别时,熊谷先生握着我们的手,感谢我们为他做的工作,感谢我们的盛情款待,并对自己的迟到及影响大家吃中饭再次表示歉意。临上车时,他对平方、文熬和我说:我要送给你们一人一套我们生产的优质运动服装。当时我们以为他只是客气,随便许诺,谁也没当真,岂料,不到一个月,熊谷先生真的从日本把衣服寄来了。这套运动装我至今一直珍藏着,舍不得穿,因为这不仅是一套普通的衣装,里面珍藏着招商岁月中一个简单的故事,我会因此而想起一个人、一种精神。

昆山是我家,

我家在昆山。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这首歌在昆山许多人会唱,尤其是在这里工作和落户的台商和台湾人都会唱。我知道这首歌是在昆山的台商们亲自撰写并请一个著名作曲人谱的曲,它像大陆人爱唱《十五的月亮》一样,在居昆的台湾人中间特别流行。我还知道,现在在昆山的台商和他们的家属共计6万余人。台商在昆山开办的企业近4000家,投下的资金达270亿美元,占昆山的外资企业投资总额的70%左右,占大陆利用台资总额的九分之一多。

2007年,新华社记者曾经用《昆山,一座台商参与和创建的城市》为标题发表了这样的报道,文章指出:

短短20年,总面积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昆山,就从苏州所辖区县排名最后的“小八子”,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百强县之首,2006年户籍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当年的农业县,目前聚集了500多家IT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台商功不可没。

台商爱昆山,台商爱唱《昆山是我家》。当“昆山是我家,我家在昆山”熟悉的旋律响起时,许多人不仅舞之蹈之,甚至陶醉之。

台商们把昆山比喻为台商的一个桃花源,在传统与现代、自然和文明的和谐互动中,把他们的每一份探求推向永恒。在这个拥有勃勃生机的桃花源里,台商和他们的家属们一起诗意地安居于波光峰影间的家,并为这个家倾注着自己博大的爱。

同类推荐
  • 声声慢(湖北青年作家丛书·第二辑)

    声声慢(湖北青年作家丛书·第二辑)

    世界如此之大,而我们个人的生活触点如此之小。文学又让我们得以了解到一个超越我们自己视野、超越自身常识、超越自己认知深度的另外的世界。我们从中可看到很多不同的人生。有强者的人生,亦有弱者的人生,而更多的是像我们自己一样的庸常之辈的人生。于是我们的生活可以得到很多参照,内心得到很多鼓舞,精神上得到某种力量。我们每一个阅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对应和所需要的。于写作者,比之读者所不同的,他在潜心创作时,不仅更清晰地认识外部世界,同时他还认识了自己的内心。总有人写,总有人读。文学的魅力持久不衰大概也正在于此。现在,我们手里拿着的这套丛书,是从诸多青年作家的作品中,经专家耐心细致地审读后,挑选出来的。
  • 20世纪重庆文学史

    20世纪重庆文学史

    本书比较全面地叙述、分析了从1901年到2000年重庆文学的发展状况,并对重点作家、作品进行了介绍和评析。
  • 北大故事

    北大故事

    北大有属于自己的传奇。可是要为北大的传奇做出完整的定义。却显得十分困难。因为你翻拣不出一个固定的词。对那段美丽悲壮的岁月,做出确切的描摹。所以,我们只能退居一隅。为大家奉上一篇篇凝结岁月的文字。是嗟叹、还是神伤。留待您细细地“品尝”。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有这样一所大学,有这样一群人物。他们执著地想着,坦然地活着。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与风趣。重读那所大学。重读那些人物。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重新变得清晰。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偶然草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偶然草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本书主要是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从主题学、题材学、诗律学等角度分门别类,烛隐探幽,而妙语高论,时复一遭,为读者认识与了解中西诗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作者文笔清新,叙事生动,堪称一本引领读者遨游中西诗歌宝库的精致导读。
热门推荐
  • 龙域君主

    龙域君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代更迭,历史沧桑。汉灭秦,晋替汉。匆匆百年时光,曾辉煌一时的晋朝经历两代三姓,五代十国,人可称王。至此,又有燕,赵,隋,周,夏,五国争雄,宇文拓登临大周帝位,国力大涨,渐有一统天下之势。而另一方面,龙域大陆又到了千年一次的‘龙回大限’人杰辈出,无数武者门派,修仙圣地纷纷出现。龙域大陆,暗流涌动。一个家族弃子意外得到传说中‘九尾狐’的帮助,不偏不倚地走上了一条他永远都没有想到的路——主宰。大争之世,惟有受天命的‘真龙’才能主宰一切。倘若朕活一日,尔等便是臣子!
  • 本草蒙筌

    本草蒙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王快到碗里来

    魔王快到碗里来

    二十一世纪逗比加自恋狂加深藏不露加中二病患者的胡小柒童鞋带领自家明星朋友去考古,哦凑,考着考着,被莫名其妙冠上救世主的名号,和童鞋们穿越了?!好吧,本来要穿去古玛雅的他们穿越失败,坠入异世。异世重生,另名云凰的胡童鞋带领自己的傲娇腹黑弟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咳咳,换句话说,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全城百姓对二人感恩戴德。当然身为一名不稳定因素,云大大是不会如此“平庸”的过完一生。“你给小爷过来。”伸手一勾,对着前方美男挑衅一笑。“我?”“怎么?让小爷我调戏下不行?”语毕,白皙的手指就朝对方脸上碰去,美男正欲生气,谁知玉手在脸上一捏“啧啧,皮肤不错啊”“呵,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女人”
  • 痴情酷少恋上笨蛋小妖女

    痴情酷少恋上笨蛋小妖女

    都是那个狗屁的天作之合害的,她怎么也不相信,他爱的人其实是她而不是那个未婚妻。不过他都守了她二十年了,她怎么还不情窦初开爱上他啊。什么?她命中无姻缘是因为被蛇妖所侵,可恶。什么什么?不是因为蛇妖,而是她本身就是个蛇妖。天啊,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管他是人是鬼是仙是妖,他只要她,就算要逆天又如何。
  • 千年之恋:皇帝男神请俯首

    千年之恋:皇帝男神请俯首

    千年之前,他是一代帝君,她是卑贱平民,最终有情人不能眷属;而千年之后,他们在同一所大学,校花and男神校草,女神经ang高冷,娇羞美女ang邪恶男神,多面的他们,会不会把握这千年之恋的珍贵呢……
  • 原来的世界4

    原来的世界4

    离真相越近,似乎离现实就更远!白晓杨和张幺爷他们被困在天坑内。阴险狡猾的邱仁峰,企图伙同国民党的一支残余部队携财宝潜逃至缅甸,白晓杨被挟持为人质。日渥布吉意识到事态紧急,打算和张幺爷一起回卧牛村,取出张幺爷无意中掩埋在菜园地里的神秘器物。
  • 媚主惑人冥君轻点爱

    媚主惑人冥君轻点爱

    当一个站在世界巅峰的女人遇到一个站在世界巅峰的男人,是不死不休的争执,亦或是惺惺相惜的携手余生。
  • 女皇驾到:帅哥别想逃

    女皇驾到:帅哥别想逃

    她,一个异界灵魂。如何遇见自己的真爱;如何杀掉那些敌人;如何斗情敌;如何扮猪吃老虎。他,冰冷可怕,如何遇见自己的真爱,如何护女主如何爱女主?那个蓝颜祸水的少年,笑着对她说:蓝凌月,你被我看光了,你要为我的眼睛负责。
  • 相爱:公主vs王子

    相爱:公主vs王子

    她,冷漠,她,温柔,她,可爱他,冷酷,他,花心,他,温柔当,冷漠vs冷酷,温柔vs花心,可爱vs温柔又如何呢,她在校园相遇当年不相信自己的哥哥,又一次不相信,又会不会相认呢,请看《复仇:三公主VS三王子》
  • 生命需要绿色

    生命需要绿色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生命需要绿色,地球需要绿色,让世界处处是绿色,已成了我们所向往的生活。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的地球母亲只有穿着蓝白相间的衣服,才会美丽动人。可是,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却是南极上空的空洞,逐渐变黄变黑的江河湖海,一天又一天的灰蒙蒙的天空,堆积如山的垃圾,日渐频繁的沙尘暴……长此以往,我们的家还像家吗?我们人类还能生存吗?所有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了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大力宣传环保,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