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4000000075

第75章 《周易》卷之三 (6)

[易有节]《易》之用,周于天下,而其秘启于圣人。《易》之道,皆变化之道,神之所为,圣人精微之蕴,发之以示人者。其道有四焉:词、变、象、占而已。圣人本道而系《彖》、《爻》之词,曲中不越也。凡人以《易》而言,商度事理则尚其词,浅深详略各当于理矣。圣人本道而裁为蓍策之变,趋时不穷也。凡人以《易》而动,泛应几务,则尚其变,卷舒进退不胶于一矣。象者,圣人所拟人于常行事例,原有定理,以《易》而制器,必于阴阳老少之象。占者,圣人所决人或事关成败,须用稽疑,以《易》而卜筮,必于吉凶失得之占。《易》有圣人之道,而切于民用如此。

《大全》朱子曰:“以”字是指以《易》而言。《蒙引》天下固有议论道理,不及吉凶,泛应事物,不关利害,则尚词。若事关成败之殊途,凡涉善恶之两端,须用剖析,则尚占。此辞占之辨。天下有常行事例,不待裁度,只据见成道理行将去,则尚象。若一事而是非利害,两途未决,须用商量裁度随机应变,则尚变。此象变之辨。《演义》:卦爻有词,而词之所决为占,是一类。蓍策有变,而变之所成为象,是一类。四,其字指圣人所作之《易》言。《存疑》:用《易》须兼动静。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此尚辞尚占之事,言人以蓍问《易》求其卦爻之辞,而以之发言处事,则易受人之命,而有以告之,如响之应声,以决其未来之吉凶也。以言,与“以言者,尚其辞”之“以言”义同。命则将筮而告蓍之语。《冠礼》筮日宰自右赞命是也。

[是以节]以尚词尚占之事言之,是以君子将措诸身而有为,将措诸天下而有行,以蓍问《易》而以之发言,处其所为所行之事则易受人之命,而词以道显,占以决疑者,如空谷之响应,人物之声应,何速也?且所问之事,或远而千里百年,或近而几席旦夕,或幽而事机潜闭,或深而人心叵测,遂有以知吉凶之来,物应何周也!正以词占之理,看得卦爻义理是如此,然后设个虚象来说,于万事无不该,随甚人皆用得,若说执杀不能该天下之理,便粗疏而不精,孰能有叩即应而无遗哉!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此尚象之事,变则象之未定者也。参者,三数之也。伍者,五数之也。既参以变,又伍以变,一先一后,更相考覈以审其多寡之实也。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谓也。综者,总而挈之,一低一昂之谓也。此亦皆谓揲蓍求卦之事。盖通三揲两手之策,以成阴阳老少之画,究七、八、九、六之数,以定卦爻动静之象也。参伍错综,皆古语,而参伍尤难晓。按《荀子》云:窥敌制变,欲伍以参。韩非曰: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又曰: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参。《史记》曰:必参而伍之,又曰:参伍不失。《汉书》曰:参伍其贾,以类相准,此足以相发明矣。

[参伍节]以尚象尚变之事言之,四营成《易》,是为一变多寡,所由辨也。必先以参之,各数其左右之所归,后以伍之总,数其先后之所扐,或八九之多或四五之寡,而其变以彰。三变成爻,必有其数,老少所由定也。交而错之,或分布归奇之数而为三,总而挈之,又合数归奇之数,而为一或九六而老,或七八而少,而其数以明,然参伍以变特一变耳。尚未成爻,阴阳老少之文未成也。由此通四营之一变,以至三变,皆用参伍之法,所得之策,或为九六,而太阳太阴之文以成。或为七八,而少阴少阳之文以成。一阴一阳之迭见,焕然两仪之经纬矣。错综其数,特一爻耳。尚未成卦,卦爻动静之象未定也。由此极其三变之数,以至于十八变,皆用此错综之法,所得之卦,或皆七而纯乾,或皆九而乾变之坤,或皆八而纯坤,或皆六而坤变之乾,一动一静之相承,秩乎万变之咸宜矣。可见象变之理,圆神不滞,变化无方,极天下之至变也。故能多寡奇偶动静老少,惟变所适,不然,又何以成天下之变而定天下之象哉?

《蒙引》错综其数与通其变,似略相混。通其变虽曰三揲两手之策,以成阴阳老少之画,然终主于三次之方变者言,有揲在内也。错综其数,虽亦通两手三揲之策,然终主于既变七、八、九、六之数言,不兼揲言也。况自初变二变,亦可谓之错综而不可谓之通其变,通其变,变到完处,而天地之文已成。极其数,数到完处,而天下之象已定,动与变不同,如九六变也,七八不变。至于动,则或九六为动,又或五爻为九六,则一爻得七八为动,动则不分九、六、七、八。《会通》:参伍句就一变说通其变,三变皆参伍也。错综句就一爻说,极其数,六爻皆错综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此四者之体所以立,而用所以行者也。《易》指蓍卦无思无为,言其无心也。寂然者,感之体。感通者,寂之用。人心之妙,其动静亦如此。

[易无节]词占之至精,象变之至变何?莫非神之立其体而达于用也哉?词占象变分之为蓍卦,总之惟一《易》。凡有心则有思,《易》无心也,何思之有?有心则有为,《易》无心也,何为之有?方其蓍未揲,卦未求,词占未形,象变未著,寂然不动,《易》之体所以立,及其蓍既揲,而卦既求,文人成,而象以定。吉可知,而凶可断。感而遂通,《易》之用所以行也。可见静中有动,而不滞于静。动中有静,而不偏于动。故能无思而无不思,无为而无不为,是盖出于理,道之自然而极天下之至妙也。不然,又何以寂而可感,感而遂通,通而且速也哉!

《存疑》:上言尚词、尚占、尚象、尚变,而以至精至变赞之,此则推本于至神,即《本义》所谓四者,《易》之体,所以立而用所以行也。要不过前神无方而《易》无体之意。神其体,变其用也。“感而”句即上文“遂成文,遂定象,遂知来物遂”字,亦见得神字意。朱子曰:非是。别有至神在蓍卦之外也。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研,犹审也。几,微也。所以极深者,至精也。所以研几者,至变也。

[夫易节]至精、至变、至神,皆《易》之道,而圣人为之也。天下之事,吉凶未见,而其理隐于无形,所谓深也。圣人本一心之精系之词,决之占,则受命如响,遂知来物于吉凶,未形之时,而预先穷究,出其理以告人,是有以极其深也。文象未判,其理最微妙难见,所谓几也。圣人本一心之变而制之变,立之象,卦爻之阴阳老少,事之吉凶悔吝,无不研究出来示人,是有以研其几也。

《大全》朱子曰:研几是研出几微处,如一个卦在这里,便有吉凶悔吝几微毫厘处,都研磨出来,极深,是要人于至深难见底道理,都就《易》中见得,《易》便有那深与几,圣人用这个极,出那深,研出那几。《存疑》:上文尚词、尚占、尚变、尚象已毕,此欲明上文所为,圣人之道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所以通志而成务者,神之所为也。

[唯深节]词占所以极深,则词占,一深也。天下之人迷于吉凶之途,而莫知趋避者,今则和其孰为吉而当趋,孰为凶而当避,心志于是通矣。象、变所以研几,则象、变一几也。天下之人,暗于趋避之故,而莫知所为者,今凡以之成文定象,以之言动制器,天下之务于是乎成矣。圣人极深研几,一出于自然,则几深所在即神也,故词占著而天下之志遂通。若不知其所以通象变形,而天下之务遂成,若不知其所以成殆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而感而遂通者,信非诬矣。

《蒙引》神不在深与几之外,不疾二句亦假借形容字,皆言《易》之通志成务随感即应,都不用人力耳,即是遂字意。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右第十章

此章承上章之意,言《易》之用有此四者。

[子曰节]夫《易》圣人所以极深研几通志成务如此,故曰圣人之道四焉者,即此之谓也。则通天下之志而妙于神,虽《易》之事,实圣人之事,成天下之务而妙于神,虽《易》之功,实圣人之功,圣人作《易》之功大矣哉!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昌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开物成务,谓使人卜筮以知吉凶,而成事业。冒天下之道,谓卦爻既设而天下之道皆在其中。

[十一章全旨]《因指》:通章重兴神物以前,民用前后,都要说归此意。首节言卜筮之用,达于天下。次节言卜筮之本,具于圣心。三、四节总言圣人制蓍龟,以达卜筮之用。五、六节言圣人画卦以立蓍龟之体。七节合天人之大,以赞神物之功。八节神物图书,推原卜筮原于造化。九节象变词占,正言卜筮周于民用。

[子曰节]夫《易》有卦爻以立体,有蓍龟以达用,果何为者也?人之吉凶,不能前知,《易》于人所不知者开发之,则开物也,趋避不能以自决,易于人所欲为者成全之,是成务也。且包裹天下之道,小而涉川攸行,大而建侯行师,卦爻无不包括,是皆天下之道也。《易》之为用,如斯而已矣。是故圣人知《易》以开物,受制卜筮以通天下之志,使不迷于吉凶,知《易》以成务,受制卜筮以定天下之业。使不息于趋避,知《易》以昌道,爰制卜筮通志以断其心之疑,定业以断其事之疑,使不眩于义理,《易》之为用如此其周也。

《大全》朱子曰:此言《易》之书,其用如此。《易》以卜筮设教,遂爻开示吉凶,将天下许多道理包罩在此,随取随得。问《易》:开物成务昌道是《易》能恁地,而人以之卜筮,便能开物成务否?曰然。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圆神谓变化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易以贡谓变易以告人,圣人体具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有事则神知之用,随感而应,所谓无卜筮而知吉凶也。神武不杀,得其理而不假其物之谓。

[是故节]《易》之用周于天下,而《易》之理实具于圣心。夫《易》之所有,蓍卦爻耳。蓍之方揲,阴阳老少,变化无方,其德则圆转不滞,而神妙莫测。蓍既揲而有卦象,数揲列吉凶已定。其德则方,止不易而明,知不夹卦成而有所值之爻,则刚柔迭运,九六相推其义,名以当动之一节,变易其说以贡献于人。此《易》之妙也。而圣心已先具矣。通而不滞,圆神也。范而不过,方知也。虚而能应,易贡也。浑极此理,纯然无私,若以此三者来说濯其心者,然方其无事,退而藏,三者之德于渊密之中,及其有事,吉,惟患民之不趋,凶,惟患民之不避,而与民同患。彼吉凶未形而已动者,来也。来者不可测,圣心如蓍之神妙莫测,而知之吉凶有定。而难知者往也,往者既有定理,圣心如卦之识见有定,而藏之,无卜筮而知吉凶,其孰能与于此哉?此惟古之聪无不闻,明无不见,睿无不通,知无不见,而能知来藏往,得蓍卦爻之理,无藉蓍卦爻之物,犹之神武有以服人,而不假杀伐之威者也。

《大全》朱子曰:此言圣人作《易》之本也。胡云峰曰:退藏于密,即蓍卦爻之无思无为而寂然不动者也。同患三句,即蓍卦爻之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也。《蒙引》以其既往,故谓之藏,不待推者也。委的无待于推而自有素蓄之理在。《演义》:此指圆神以下三者,先心包下文有事无事而言。《存疑》:聪明睿知,神武不杀,是一项,承上文神以二句而言。此惟古之聪明睿知,不假卜筮而知吉凶,亦犹神武有以服人,而不假杀伐之威者也。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神物谓蓍龟,湛然纯一之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明天道,故知神物之可兴;察民故,故知其用之不可不有以开其先,是以作为卜筮以教人而于此焉。斋戒以考其占,使其心神明不测,如鬼神之能知来也。

[是以节]惟圣心人神知之,全是以心通造化自然,明白阴阳变化而契吉凶之原,知周万物,自然察识利害情伪,而洞吉凶之迹。惟明天道而知蓍龟之可用卜筮。惟察民故而知吉凶之当开先,于是兴蓍之神物以教民筮,兴龟之神物以教民卜,使民先事而知吉凶。以前民趋避之用而所谓通志定业,断疑者在此矣。即圣人知来藏往,德本神明,其平日退藏无一时一事不敬,至于卜筮,又必斋戒以考其吉凶之占于以益神,问其神知之德焉。则甚矣,神物之足重足以为易开物成务也。

同类推荐
  • 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

    本书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部分,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老子不生气

    老子不生气

    养正气的儒家历来受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仰慕;不生气的老子则素来深受民间百姓的追捧。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气”的理论,但老子所谈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做人心态和从政心态,它们无不指向不生气的心态修炼。做人要无为,从政要无为;做人要自然,从政也要自然。做官的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官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政治文化。经商的亦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消费者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商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具体地说,老子指出了两种健康的心态,一是无为心态,一是利人心态。无为是不刻意为己,利人是无己心态的升华。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林冲传奇

    重生之林冲传奇

    林冲,水浒中最悲情的好汉,空怀一身惊人业艺,却因时势及个人性格,最终家破人亡,郁郁而终。然而,野猪林中南柯一梦,他的人生自此不同……不一样的林冲,不一样的水浒……================================================================本文重在娱乐,部分参考史实,请勿深究。群号:82232359
  • 爱劫难逃:新妻离婚无效

    爱劫难逃:新妻离婚无效

    一次醉酒找卫生间的途中,她强行被人拉入包厢,紧接着一把邪魅的声音传来,“我被人下了药,只要你满足我,日后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她本不想追究那个毁了她清白的人,谁料罪魁祸首却自己找上了门,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模样——“夏小姐,与其寄人篱下,倒不如跟了我,如何?”“可你不是只爱男人吗?跟了你,不就等于日后我要跟其他男人争风吃醋?”“夏小姐,我是不是爱男人,现在就可以让你亲身体验一回!”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妖界之声之轮回转世

    妖界之声之轮回转世

    你相信轮回转世吗?我是拥有不死之身的魔女小忆,我见证了两个人的前世今生,我相信我们的缘分还未尽
  • 妖异一梦

    妖异一梦

    宇宙之生,杀道无敌,魔祖降临,力战洪荒,七杀拱卫,四尊角逐,洪荒志,在四方。九幽绝路黄泉漾,杀心一落魂飞扬。生死唯我修罗将,血刀星芒一虐狂!
  • 呆萌吃货驾到

    呆萌吃货驾到

    一个出自豪门的女孩纸,只爱吃,“1+1=?””烧鸡!“宾果!吃货!嘿嘿嘿,每一道菜都是新品,看看作为吃货的你有木有吃过哦~《呆萌吃货驾到》来袭,让你眼花缭乱,爆笑不止。来吧,吃货们,茄子!!!
  • 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的故事

    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的故事

    本书记述位在1948年提出新的科学理论控制论的诺伯特·维纳的故事,讲述它引起的轰动、它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科学之间界限的打破、以及在今天各领域的应用。
  • 十界图

    十界图

    一翅伸开一百八十万里、双翅齐展三百六十五万里,可鱼可鸟的九天鲲鹏。混血后裔银凰、雪凰,涅槃重生的不死神凰。上达九天、下达青冥的三足金乌,携带着毁灭万物之神威的十二祖巫……这里无奇不有,这是一个广博的神秘世界。李灵飞,他站在黑色鬓毛的巨龙头顶之上,遨游天际,无以言表的仙术可以毁天灭地,可以震动远古,弹指间天翻地覆,这里是——大荒!
  • 依卡宁亚

    依卡宁亚

    传说,世界诞生在弥撒的眼睛里。一眼为黑,一眼为白,弥撒看的见所有的生命轨迹跟河流走向,在我们白的世界里……超梦四杀,龙族,吸血族还有妖族,最强大的战士还有魔法,还有剑玄录、创世之晶、白水镰,A级S级SS级……缅怀我们永远的美好回忆《超魔杀帝国》,祭奠我们心中的终极大神小分队长。一切尽在《依卡宁亚》。
  • 天涯风起

    天涯风起

    谁说大侠都得英雄救美?海崖就偏偏调戏小姑娘!谁说大侠都要劫富济贫?抢来的偷来的都是他自己的!不按套路出牌,但却没人敢小看他。杀伐果断,嫉恶如仇,让恶人闻风丧胆。智谋过人,为人随和,是领军制敌的良将!神秘的家世,高深的武艺,让他这个多情种子麻烦不断,但仍旧是众多大家闺秀的梦中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