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58800000037

第37章 《出师表》被历史误读

第一节、《出师表》被历史误读

忧国忧民的大诗人、诗圣杜甫参观了孔明的CD武侯祠,从心底发出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由此,人们似乎参悟了《出师表》,参悟了孔明。由《出师表》一文,人们便认知了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品质。知道了孔明是天下第一忠臣。《出师表》载着孔明的忠诚,走进了千家万户,孔明伴随《出师表》千古扬名。如果我们结合历史来读《出师表》,我们发现《出师表》被历史误读了。

我们只知道《出师表》表达了孔明的忠诚,却不知道其掩藏了孔明的虚伪。

《出师表》中有句谈理想的名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静止地看确实表现了孔明先生洁身自好的“岩穴之士”的清流之风,但联系孔明先生的言行来看,我们会发现“不求闻达于诸侯”是虚,是虚伪。“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伪,是伪装。孔明先生真的是“不求闻达于诸侯”吗?我们无论从《三国志.诸葛亮传》来看,还是从《三国演义》来看,都明白孔明先生是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梁父吟》到底写些什么?由于失传,我们无法知道。但结合“每自比管仲、乐毅”这句来读,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梁父吟》应该是励志读物。好为《梁父吟》,应该是经常以《梁父吟》来激励自己。由此,你能说孔明先生是“不求闻达于诸侯”吗?如果这还不明显。再看第二句,“每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什么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恒公完成霸业,使齐恒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乐毅是什么人?乐毅,是传扬千古的名将。每每与这两人相比,这无疑是以这两位贤人为偶像,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这难道说孔明先生是“不求闻达于诸侯”吗?还有第三,和孔明先生经常在一起的人是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还有一个叫孟公威的汝南人,他们四个在一起曾聊到理想。孔明对他这三位朋友说:“卿三人仕可进刺史,郡守也。”三人反问孔明先生可以做到多大的官,孔明笑而不答。这笑而不答暗藏玄机,结合每自比管仲、乐毅,可知其志向远大,也可以肯定,其志向要在刺史,郡守之上。由此,我们能相信孔明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吗?所以说“不求闻达于诸侯”是虚,是虚伪。

再谈“苟全性命于乱世”。孔明先生真的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吗?肯定不是!他虽然躬耕于南阳,他是躬而不耕,只是学学“岩穴之士”的样子,并不想做“岩穴之士”,而是四处寻访名士,四处寻访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赢得了“卧龙先生”的名传天下。真的“岩穴之士”是怕人家知道了自己有贤德,才到岩穴里隐居的。孔明先生是怕人家不知道世上有“卧龙先生”,才借躬耕来求名的。所谓“卧龙先生”不是“卧龙在家”,而是“见龙在田”。

什么叫“见龙在田”呢?这是《易经》里的卦词。简单的解释是“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世。”孔圣人对此的解释是“这是指有龙一样的德性而行中正之道的人。这种人,他的日常言论说到做到,他的日常行为谨慎小心,防止一切杂念,心存诚实,嘉惠世人,却不以此夸耀。以伟大的道德行为,感化世间的一切。”虽然孔明先生不像孔圣人解释的那样,具有伟大广博的道德行为,但用“见龙在田”来比照“躬耕南阳”,说明孔明先生准备好了,随时准备出山。这一点是很恰当的,不然刘备是怎么找上门来的呢?虽然见面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一口说出“隆中对”,应该是早有准备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说孔明先生“苟全性命于乱世”,是“生于乱世”,但不是“苟全性命”,而是高唱“梁父吟”,以待时机成熟一展抱负。“卧龙”的名声传出去了,刘备来了,孔明走出了南阳,得以闻名诸侯,声震天下。所以说“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假,是假象。“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伪,是伪装,以其来掩饰“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们只知道《出师表》表达了孔明的忠诚,却不知道其中暗藏了孔明的奸诈。

我们说孔明虚伪,虚伪只是用来伪装自己。我们说孔明奸诈,那么奸诈就是制造假象,迷惑欺骗他人。他的奸诈表现在那些方面呢?奸,是指其耍手段,别有用心。诈,是欺诈迷惑人心。《出师表》表面看来,是孔明借出征北伐之际,向刘禅表达自己的忠诚。而实际上是借出师北伐之计,以先主这个死人之口来打压、控制刘禅这个活着的后主,以达到控制朝廷的目的。“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表面看来是教刘禅怎么做,实际是暗讽刘禅无能。“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里,孔明借刘备之口推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控制了宫中,推荐向宠控制了军队。由此,剥夺了刘禅的权力,控制了刘禅行为,这里就是借死人,压活人,达到了自己控制刘禅,控制朝廷的目的。而且以先帝刘备之口来实行自己的主张,更具欺骗性。大家知道,这些人肯定不是先帝曰“能”的人。在后面,我们会提到这个问题。

我们只知道《出师表》表达了孔明的忠诚,不知道其暗藏了孔明的阴险。

如果奸诈,是靠耍手段欺骗他人,那么阴险,则是耍手段,制造假象来谋害他人。阴是耍手段,险是制造恐怖。我们在前面说孔明借先帝之口,推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控制了宫中,推荐向宠控制了营中,那仅仅是欺诈而已。借先帝之口欺诈刘禅,欺诈朝廷而已。借先帝之口欺诈刘禅,欺诈朝廷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已。如果我们对以上诸位加以考证,就会发现孔明的目的并不如此简单,而其真实目的是培植自己的亲信,组建游离于朝廷之外的属于自己的第四股力量。所谓第四股力量是相对刘备蜀汉政权内部的三股力量而言。我们知道,刘备的蜀汉政权内部存在三股力量。一是谯周这种传统的土著人,二是后来刘璋培植的一股力量,如吴懿等,三是刘备从荆州带过来的人,如孔明、魏延等。这三股力量相对于孔明来说,都不好使。土著人有传统的礼仪,刘璋那股力量有失势的感觉,刘备的人忠于刘备。因此,孔明要更好地行使权力,就必须要组建自己的团队。这就是孔明的阴,阴是指孔明在暗地里培植亲信,组建属于自己的第四股势力。

孔明推荐郭攸之等人的理由是先帝曰“能”。郭攸之等人倒底是不是先帝曰“能”的人呢?或许说还有其他的什么目的呢?

先看郭攸之这人。郭攸之这人在《三国志》中没有立传,裴松之注中也找不到相关记载。由此可以断定这是个不知名的人物,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物,找不到证据说“先帝曰‘能’”,那么孔明又为什么要称之为“先帝曰‘能’”?而且还要放到费祎、董允等人之前呢?《三国志.董允传》附带说了一个理由:“备员而已”。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放在那里凑数的。向刘禅推荐官员是一件严肃的大事,孔明为什么要找一个不称职的人放在那里凑数呢?这里显然是别有用心,实质是掩盖孔明推荐费祎、董允的用心,因为费祎、董允与孔明关系特别。

先说费祎。《三国志.费祎传》记载:诸葛亮南征回来,百官出城几十里迎接,年资地位都在费祎之上,而诸葛亮只让费祎与其同车,因此众人没有对费祎不另眼相看的。由于孔明的特异栽培,费祎从此青云直上,但却找不到“先帝曰‘能’”的记载。

再说董允。董允是董和的儿子,董和与孔明是什么关系呢?据《三国志.董和传》记载:刘备占领益州后,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孔明一起处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两人相处很愉快,友谊深厚,应是孔明的亲信。董允属亲信的儿子,孔明用董允,据《三国志.董允传》记载,“郭攸之当侍中只是充数而已,敬献忠言,采纳正确的意见的责任全部由董允一人来承担。”对于董允,《三国志》中找不到“先帝曰能”的记载。

最后说向宠。向宠是向朗的侄子。向朗是什么人呢?据《三国志.向朗传》记载:向朗与孔明、马良、马谡等人关系不错,长期在孔明身边替孔明办事,后来随孔明到了汉中。马谡兵败逃亡,此人知情不报,被孔明免职。向宠比以上三人稍有点证据,就是随刘备东征东吴时,他带的军队保存完好,但也找不到先帝曰能的证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说孔明推荐的这四人是别有用心,实在不为过。其理由一是找不到先帝曰能的证据,二是如果是光明正大的推荐,为什么还要将一个承担不了职责的人放在那里充数呢?三是最让人怀疑的是得到重用的人费祎是孔明的心腹。董允、向宠与孔明的关系从父辈就开始了,不是心腹也是心腹的儿子,侄子。

当然,有人会说,以此来断定孔明在培植亲信理由不太充分,我们再列举一些例子,你就不得不相信了。孔明除了重用费祎、董允、向宠以外,还有蒋琬、马谡、姜维等人。孔明用人的理由,开口和闭口都是先帝曰能,那么这三人呢?

据《三国志.蒋琬传》记载:刘备曾经借游览之名突然到达广都,见到蒋琬不处理县中事务,当时喝酒喝得烂醉。刘备大怒,要把它治罪处死。是孔明为之求情,才只是撤职了事。后来成了孔明的心腹,便青云直上。孔明去世后,又秘密向刘禅推荐为丞相继承人。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蒋琬不但不是先帝曰能的人,反而是先帝视为不称职要治死罪的人。二是蒋琬真的是辅佐朝廷的人才,何以要秘密推荐呢?这里秘密推荐的最大猫腻,说明蒋琬不便公开推荐。不便公开推荐,只有一条理由:众人不服。

如果单从蒋琬这个人身上还看不出孔明是在借刘备之口推荐自己的心腹,培植亲信,组建属于自己的第四股力量的话,那么马谡的例子是彻底撕开了孔明的伪装,暴露了孔明的真实用心!

马谡是一个刘备曰不能,而孔明偏不信,被孔明证明确实是先帝曰不能的例子。这个例子,在前面提到过,就不在赘述了。

最后说姜维。姜维得到孔明的重用,令人匪夷所思。一个从曹魏集团投降过来的,年龄才二十七岁,论资历,声望,在蜀汉政权几乎为零的年轻人。论才干,谁也没见过,唯一的优点是这人与蜀汉政权无任何瓜葛,也许孔明看重的就是这一点。就是这一点,正是培养心腹的最大优越条件。所以孔明大胆提拔,使用了姜维,并当作自己的传人来培植。

从费祎到董允、向宠、蒋琬、马谡、姜维这六人来看,没有一人是先帝曰‘能’的人。相反,蒋琬是刘备认为不称职的人。马谡是刘备特别叮咛,不可重用的人。姜维是刘备连面都没见过,更谈不上曰‘能’的人。而孔明都予以重用。由此,不难看出孔明在蜀汉政权内部培植亲信,组建属于自己的第四股力量的真实用心。

其实,对于孔明任人唯亲,培植亲信的干部路线,蜀汉内部早已有人表示不满,这人就是廖立。

廖立是什么人?

廖立在刘备看来应是一个曰‘能’的人。刘备领荆州牧时,廖立还不到三十岁。刘备就提拔廖立为长沙太守,这是第一。第二,廖立任长沙太守时,他驻守的长沙被孙权派去的吕蒙偷袭占去了,廖立独自逃到刘备那里。刘备一向赏识优待廖立,不但没有予以责怪,反而让他担任巴郡太守。孔明也曾夸廖立和庞统都是荆楚地区的优秀人才。就是这样一个被刘备赏识,受孔明夸奖的官员,对孔明的用人表示了异议。他说,向朗,文景都是普通庸俗之辈。文景当治中从事时,毫无控制能力。向朗过去逢迎马良兄弟,称他们为圣人。如今,做了长史,一向没有主见,只知道行大流。中郎将郭演长,是个惟命是从的人,不值得和他一起成就大事,反而做了侍中。在如今这个衰落的年代,要依仗这三个人转衰为盛,我以为是不行的。王连是个随波逐流的人,只知道随意制定办法,搜刮百姓,使百姓疲敝不堪,所以才有今天。廖立在这里对文恭、向朗、郭演长、王连四人提出了质疑,认为孔明重用这些人,是于国家无益处的,因为这些人没有能力办事情。到底批评对不对呢?

我们先来说文恭。文恭是谁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三国演义》中没有这个人。《三国志》也没有为这个人做传。裴松之注也没有提及此人。文恭这人在《三国志》中被他人提起过两次。一次是这次被廖立质疑。第二次是《三国志.杜微》传中被孔明提起。原文是这样的。孔明对杜微说,准确的不是说,二是写给杜微看。因为杜微耳朵不好使:“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等,每叹高志,未见如旧。”这些人每次和我谈到您,都感叹您的高远志向,使我虽然没有和您见面,却有像老朋友一样的感觉。文恭这次是被孔明一并与王元泰等人提起的那个文仲宝,对此人并无任何评价。这样一个人居然做了治中从事。廖立当然看不过去。向朗在前面,我提过他与马良兄弟关系好,以致马谡兵败都不向主帅报告。这样一个不分是非的人,做了长史。郭演达就是郭攸之,是当作充数的人。这三人都被证实廖立对其批评是合乎实际的。最后说王连。王连这人按《三国志.王连》传记载,应该是刘备较信任的人。至于廖立所说的找不到直接证据,但也不能否认廖立说的不正确。有一点可以肯定,王连是孔明的心腹。《三国志.王连》传有这样的记载:孔明要去南方平乱,王连进行劝谏,认为那里是荒蛮的地方,瘟疫流行,像您这样对国家举足轻重的人,不应该冒险前行。也许是真心实意的关心,但不免有点拍马屁之嫌。将廖立所质疑的人与我们前面分析的那些情况放在一起比较,进一步证实了孔明在蜀汉内部培植亲信,组建属于自己的第四股力量是铁证如山。

廖立这样质疑孔明,孔明也没有好果子给廖立吃。最后找了一个理由“废立为民”。这就是孔明阴险的“险”。险是“险恶”,在孔明那里就表现在打击异己上。

孔明向刘禅推荐干部,开口闭口总是以先帝曰‘能’为借口。其实先帝真正曰‘能’的人是廖立、魏延、李严等。而这些人,孔明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先说魏延。对于魏延,刘备是十分倚重的,打下汉中后,刘备有了两个北伐中原的门户。一个是荆州,荆州已有关羽镇守。汉中,人们猜测应是张飞去守了,张飞也是这样认为。后来,刘备却出人意外地让魏延去守。由此,可见魏延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后来,刘备要出兵讨伐东吴,为了防备北面的曹魏,刘备派马超、马岱兄弟去协助魏延防守汉中。马超可是有名的五虎上将,让五虎上将去协防魏延,不但显示了魏延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更显示了魏延在刘备心目中的能力。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魏延防守汉中是称职的。可是刘备死后,孔明将其调离了汉中,也同时受到孔明的打击与排挤。最少是不像如刘备那般重视。魏延跟随孔明北伐中原,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为什么“亮制而不许”呢?据说这是太冒险了。要说冒险,孔明北伐中原是最大的冒险。谁都知道北伐中原是毫无取胜把握的。既然孔明不断冒险北伐中原,结果是不断的失败。为什么不让魏延冒险试试呢?其真实目的,实际上就是对魏延不放心,要控制魏延。

再看李严。李严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有多高,我们从刘备托孤中可以看出。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病卒,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仅凭这一点,可以看出李严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孔明,或者不便于言明,其信任度要超过孔明。据《三国志.李严》传记载,“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护军,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明眼人都知道营中之事已明白无疑地托付给了李严,甚至还有以此牵制孔明的意味。对这样一个如此倚重的人,孔明不但以先帝曰‘能’的理由把营中之事交给了向宠,剥夺了先帝临终委托。最后还寻找了一个理由将李严削为平民。

孔明的‘险’不仅体现在打击异己上,更表现在其手段上,概括起来,其阴险的手段有如下几点。

其一,随意捏造罪名,将异己治罪。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来形容孔明,一点也不过分。对于这一点,我们以廖立、李严为例。

孔明处置廖立的理由是什么呢?据《三国志.廖立传》记载:“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诧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耶?”于是,废立为民,系汶山郡。

这里,孔明列举了廖立四大罪状。第一条,坐井观天,自高自大;第二条,随意贬低国家官员;第三条,诽谤先主;第四条,说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不值得一说。

为了辨别这些罪状的真伪,特将廖立的原话抄录在此。“后丞相掾李邵、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更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邰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比照廖立的原话,我们可以知道孔明为廖立捏造的罪名不成立。

第一条、坐井观天,自高自大。这是扣大帽子,帽子底下无人,不值得理论。第二条,随意贬低国家官员。公开说国家不任用贤能通达的官员,而用庸俗无能官吏,还说那些统领千军万马的将领都是小子。廖立不是随意说的,而是说给朝廷大官,丞相掾李邵、蒋琬听的,而且是抱着关心的态度替他们出主意。说话的前提是“大军就要远征了,你们要把当前的事情想好,然后才举了过去的一些失误,其用意是引以为鉴。怎么能说是随意呢?第二,至于贬低国家官员,说文恭、郭攸之等是俗吏不是凭空捏造,是有事实证据的。我在前面说过,这里不再赘述。至于说廖立说那些统帅千军万马的将领都是小子,这条罪状也不成立。一是孔明安的罪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廖立指名道姓说的是关羽,不涉及到其他任何将领。二是廖立说的事实,关羽失荆州,大家都知道是大意造成的。说关羽丢失荆州,是依仗自己的勇猛,治军无方,只是一意孤行造成的,一点也不过分,大家只要去翻《三国演义》相关章节便可知道了。至于,第三条罪状,说廖立诽谤先帝,这也扯不上。从廖立的原文看,说的也是事实。第四条罪状就离谱了。廖立原话没有说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不值得一说。这些内容,纯粹是捏造。其实,孔明编制的这些罪状,自己心里都不踏实,怕众人不信,所以最后又加了一句“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其真伪邪?“意思是说”一头羊捣乱都能造成危害,更何况廖立身居高位,中等以下的人能够识别他的真伪吗?说明白点,廖立的所作所为,中等以下的人是不认为是犯罪的。只有他孔明等少数上等之人才知道是犯罪,你看,这像什么话?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综上所述,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来形容孔明整人的手段,一点也不过分。孔明废李严为平民的手段也是如此。大家有兴趣,可以去阅读《三国志.李严传》。参阅易中天教授《品三国》中:水火难容“有关章节。

其二,借刀杀人。这比捏造罪名更阴险。人们只知道曹操阴险,借刘表之手杀了名士祢衡,不知孔明更阴险。借刘备之手杀了名士彭羕,杀了义子刘封。这件事,我在前面交代过,其依据是《三国志》里有关彭羕、刘封的传纪。

其三,孔明杀人不问是非,不分青红皂白。益州从事常房到基层去巡视,听说朱褒有谋反的企图,就抓来朱褒的主薄拷问,并杀了他。朱褒因此很愤怒,杀了常房,诬告常房谋反。诸葛亮听说此事后,谋杀了常房的几个儿子,并把常房的四个弟弟也流放迁徙到了越嶲,想以此来安抚朱褒。朱褒还是作恶不改,于是以全郡反叛。孔明为了敷衍朱褒,却不顾正义,诛杀常房诸子,迁徙其四个弟弟于越嶲。对此,裴松之忍不住感叹,“以为房为朱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斯殆安矣!”由此可见,孔明没有什么政治道德可言,没有公道可言,一切只为损人利己。见《三国志.后主》传裴松之注引用《魏氏春秋》。

综上所述,孔明重用的人,如郭攸之、董允、费祎等人并不是先帝曰‘能’的人。孔明称先帝曰能只是一个幌子。孔明重用的人,如蒋琬、马谡、姜维等人,不但不是先帝曰能的人,反而是先帝曰不能,曰不称职要治罪的人,如蒋琬;是先帝曰不能,不可大用的人,如马谡;甚至是先帝连面都没有见过的人,如姜维。

相反,孔明打击的人是刘备曰能的人,如魏延、李严、廖立等人。

由此可以断言,孔明对于蜀汉政权并不是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自己培植亲信,组建属于自己的第四股势力。为自己培植力量而打击异己,从这点来看孔明比曹操更阴险。

更为阴险的是表里不一,一手阴,一手阳。他废了李严,却重用其子李丰,给外人感觉是大公无私,而实际上是离间其父子关系,让李丰去牵制李严。

由此,我们更不要轻信什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如果讲忠诚,我们可以去读读《三国志.张昭传》,孔明与张昭相比,谈不上忠诚。欲知其详,请看下一节,孔明之于张昭,毫无忠诚可言!

同类推荐
  • 明时月

    明时月

    两宋和明朝,是我一直神往的朝代。不能亲身体验,那就虚构一个自己去体验吧。这次是明朝,书中的我小富及安,胸无大志,上马不能安国,下马不会执政,偏偏又生于明末乱世。靠自己的小聪明赚点钱,揽点权。巧妙的扇动蝴蝶的翅膀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保证,这部作品将充满趣味,充满生活气息。
  •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55年3月,蒙巴顿出任第一海务大臣。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 狗盗

    狗盗

    这是一个关于穿越的故事,可是穿越者却并没有当上主角。这是一个关于华夏的故事,可是史书上却查不到这个朝代。这是一个关于鸡鸣狗盗的故事。狗盗天机,日月无光华夏乱。鸡鸣唱晓,晨曦初现九州安。这是一个关于治乱兴亡的故事。很多故事似乎都会北荡草原,东平倭寇,饮马恒河岸,洗靴红海滨。然而死后,又是治乱兴亡的轮回,那又何必留下一段盛极一时的历史让后人唏嘘嗟叹?很多年后,主角站在那座桥上,总会记起那个飘荡着狗肉和花椒叶香气的下午。邋遢的老者拾起掉在地上的那块狗肉,吹了吹上面的浮灰填入口中,呷了一口酒,慢慢说道:“咱们啊,盛世沦为乞丐,乱世可为公侯。你师傅我比较擅长伪造个河图洛书,学个凤鸣狐嘶,写写劝进表,念念讨檄文啥的,都是些狗盗天机的本事。”
  • 狼心公爵传

    狼心公爵传

    这是一部穿越者在异界打拼的血泪史,一个没有出身,没有奇遇,没有超人的智慧也没有过人的胆识的平民,在生死之间挣扎的故事。没有永恒的金手指,也没有不熄的王霸气。有的,只是一个不甘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已。注:本书作者(也就是我自己)脑子抽风,死活不愿意写傲天霸气无敌流,所以文章可能会比较......写实。请入坑的兄弟们做好主角随时缺胳膊少腿的心理准备。第一次写文,也许不怎么懂得迎合大众的口味,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小弟在此拜谢!
  • 三国之乱世浮沉

    三国之乱世浮沉

    如果不开启弱智光环,一个穿越者将如何在古代生存?之所以选择了人穿的写法,是因为我实在不喜欢“一股记忆如洪水一样涌入脑中”这种扯淡的过渡……
热门推荐
  • 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本书分为八章,收录了《毕业的礼物》、《感恩之心》、《死亡玫瑰》、《真心无价》、《风中的红腰带》、《母亲的谎言》、《特殊的表白》、《赤脚之爱》、《苹果树和人生》、《信任的力量》、《上帝的礼物》等故事。
  • 老小区诡事

    老小区诡事

    她和她本不相识的两个女大学生却在毕业之后同时住进一个小区就是这个决定让两人几近崩溃
  • 呆萌王妃可倾城

    呆萌王妃可倾城

    "我贺兰伊就不信你这个邪了"一次偶然她成了他的妃本文会有些虐是在下第一次写求各位多多提意见。多多支持谢谢?
  • 金牌月嫂教你坐月子

    金牌月嫂教你坐月子

    本选题从职业金牌月嫂角度,指导产妇坐月子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解决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帮助产妇恢复健康、保持好心情,并且拥有科学的饮食及健康的瘦身方法。
  • 晨曦在歌唱

    晨曦在歌唱

    本书分为眼神、背影、动作、物语、行吟五辑,主要收录了晨曦在歌唱、白露的姿态、秋天在高树、再见了,后园、无端想起一个人等作品。
  • 爱惶恐,首席纠缠不休

    爱惶恐,首席纠缠不休

    冷少誉是萧伶葵前世欠下的债,从第一次遇到他开始,萧伶葵就清楚。三年前,她救下了浑身是伤的冷少誉,管吃管住,管医药费,甚至连繁衍后代的事情都管上了。可男人并不买账,伤好之后,拍拍屁股,一张支票就给她打发了。三年后,冷少誉回来了。第一次见面,男人赏了她杯红酒,不过是泼在她的脸上,他勾着唇,邪魅的道:“要么拿着钱走,或者我的车从你的身上碾过去,把你送走。”第二次见面,冷少誉正和名模在办公室里激情燃烧,只甩给她一个光洁的背影。第三次见面,他守在她家门口,久别重逢后的第一句话竟是:“怎么不请我进去坐坐?”在她还没回过神来之时,他不但坐了,而且差点做了。就这样她成了男人的专属,满足他的一切需求,做着妻子该做的事情,却并没有这个头衔。直到一个大她一轮还多的男人出现在面前时,冷少誉才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危机。接着冷少爷打了飞机回加拿大,拿着户口本攥着她就到了民政局……“就这样,我要结婚。”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只因为结婚的前夕,新娘失踪了……★一年后,她挽着别的男人的手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却在新婚当天,教堂大门砰的一声被人踢开了,来人衣衫褴褛,满身酒气,气喘吁吁的牵起她的手。“走,跟我回家看孩子。”新郎官眸中闪过一抹危险的光亮,一柄手枪抵在抢婚男人的头上:“女人,命,你只能选一样。”某人无耻:“不好意思,两样都不是你的。”★片段一★冷少誉深邃的眸子望着她,眼里蒙上了一层妒火“你说是在桌上好,还是在地上好?干脆在沙发上吧!”她震惊:“我有选择的权利吗?”男人看着她,语气冷的惊人:“没有。”“……”她咬着唇,垂下头,不语。此时蛊惑的声音又在耳边响了起来“既然你和洛旻彦是在阶梯边撞上的,那,我们就到楼梯口去。”“……”于是小白兔被大灰狼堂而皇之地抱到了楼梯口。★片段二★“儿子一个人怪寂寞的,不如我们给他添个伴儿吧!”男人凑近他,几分蛊惑诱导着。“他这么小,你让他交女朋友。”萧伶葵大惊。“不不不,是,我再给你种一个。”于是小白兔再一次的被大灰狼吃干抹净。PS:女主玛丽苏,跳坑请慎重。。。。。男女主身心干净,微虐加荣宠~~~~(*__*)嘻嘻~~~求不扑……街……
  • 不可放弃的努力

    不可放弃的努力

    让阅历浅的人看了不觉得深,能让阅历深的人看了不觉得浅;它尽管不能激励读者成为伟大、超凡的圣人,但至少能激励读者成为高尚、幸福的好人。
  • 娇妻火辣辣boss逆天宠

    娇妻火辣辣boss逆天宠

    他是不可一世的帝国总裁,一张百万契约他成了她的金主。她先发制人、不许同房,不许同床,不许亲密接触。大boss怒不可竭,“好,小丫头。”一年以后,契约作废,她说:“离婚”、他道:“好,签约后,送你一个惊喜”~没想到,他口中所说的惊喜就是他。
  • 从基层干起

    从基层干起

    本书以丰富的事例说明为什么要从基层干起,以及在基层如何做好工作。旨在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和企业的员工尤其是新员工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 金神

    金神

    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失贞,有人一夜成年……但叶晨在一夜之间,却被人追杀了十几个星域,虽然阴差阳错之下流亡到了灵神大陆,但一身恐怖的实力却化为乌有,一切只能从头再来。“狗曰的,出门肯定忘烧香了。”叶晨恨恨地望着面前这个贫瘠的大陆,搜寻者任何能提升实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