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四月,安葬楚康王,鲁襄公和陈侯、郑伯、许男(鲁襄公和陈哀公、郑简公、许悼公)送葬,到达楚都西门外边。
各诸侯的大夫都到了墓地。
楚国的郏敖即位,王子围做令尹。
郑国使者子羽(公孙挥,羽氏)说:“这叫做不相宜,令尹必定要代替他而昌盛。松柏的下面,草是不能繁殖的。”(楚君弱,令尹强,物不两盛。预言公元前541年,围弑郏敖)
过了一段时间,楚国要安葬周灵王了(鲁国代表没到场)。
郑国的上卿子展(公孙舍之,罕氏)有事不能离开,他派印段(子石,印氏)前去楚国。
伯有(良霄,良氏)说:“他年轻,不行。”(印段年少官卑)
子展(公孙舍之,罕氏)说:“与其没有人去,尽管年轻,总比没人去好一点吧?《诗经》说:‘王事应当细致,没有闲暇安居(言王事无不坚固,故不暇跪处)。’东西南北,谁敢安安稳稳地居住?坚定地侍奉晋国、楚国,用以捍卫王室(我固事晋、楚,乃所以蕃屏王室)。王家的事没有缺失,有什么常规不常规的?”
于是,郑国就派印段(子石,印氏)前往周王室。(周衰,卑于晋、楚)
——分割线——
郑国的子展(公孙舍之,罕氏)死了,子皮(罕虎,子展的儿子,罕氏)即位为上卿。
这时,郑国发生饥荒而还没有到麦收,百姓困乏。
子皮(罕虎,子展的儿子,罕氏)用子展(公孙舍之,罕氏)的遗命,把粮食赠送给国内的人们。每户—钟(在丧故以父命也。六斛四斗曰钟),因此得到郑国百姓的拥护。所以罕氏能继续掌握国政,作为上卿。
宋国司城子罕(乐喜、宋国乐氏)听到这件事,说:“接近于善,这是百姓的期望(民亦望君为善)。”
宋国也发生饥荒,司城子罕向宋-平公请求,拿出公家的粮食借给百姓;让大夫也都出借粮食。
司城氏(乐氏)出借粮食而不写借约(施而不德),又拿出自己的粮食以缺少粮食的大夫的名义借给百姓。
宋国没有挨饿的人。
晋国的叔向(羊舌肸xī)听说这件事,说:“郑国的罕氏、宋国的乐氏,大约是最后灭亡的啊,两家恐怕都要掌握国政(得掌国政)吧!这是因为百姓归向他们的缘故。施惠而不自以为恩德,乐氏就更高一筹了,这一家大概会随着宋国的盛衰而盛衰吧!”
——分割线——
晋平公,是杞女所生的(公元前573年,秋,杞桓公来朝,鲁成公,且问晋故。公以晋悼公语之。杞伯于是骤朝于晋而请为昏),所以整修杞国的城墙。
六月,知悼子(荀盈)会合诸侯的大夫来整修杞国城墙,孟孝伯(仲孙羯)参加了。
【鲁国仲孙羯、晋国苟盈、齐国高止、宋国华定、卫国世叔仪、郑国公孙段、曹国人、莒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杞国】
郑国的子太叔(游吉、游氏)和伯石(公孙段、丰氏)前去。(大叔不书,不亲事。去年九月游吉去晋国,《左传》后来说是明年七八月份回来的)
子大叔见(游吉、游氏)到太叔文子(大叔仪),和他说话。
文子说:“为杞国筑城墙这件事太过分了!”
子太叔说:“拿他怎么办啊!晋国不担心周室的衰微,却保护夏朝的残余。它会丢弃姬姓诸国,也就可以想象到了(周宗,诸姬也。夏肄,杞也。肄,馀也。屏,城也)。姬姓诸国都要丢弃,还有谁归向他?吉听说,丢弃同姓而靠近异姓,这叫做离德。《诗经》说:‘亲近他的近亲,亲戚就会和他来往友好(王者和协近亲,则昏姻甚归附也)。’晋国不把同姓看做近亲,还有谁来和他来往友好?”
——分割线——
吴国的公子札(季札)出使鲁国,路过郑国。
吴国的公子札(季札)就到郑国聘问,见到子产(公孙侨,国氏),好像老相识一般。
公子札送给子产(公孙侨,国氏)白绢大带,子产(公孙侨,国氏)献上麻织的衣服(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
公子札对子产说:“郑国的执政(伯有,良氏)奢侈,祸难将要到来了(预言:前543年,伯有、驷带发生争执,被杀),政权必定落到您身上。您执政,要用礼仪来谨慎地处事。否则,郑国将会败坏。”
——分割线——
郑国的伯有(良霄,良氏)派公孙黑(子晳,公子騑的儿子,驷氏,前558年被送去宋国当人质,长大后回郑国)去楚国。
公孙黑(子晳,驷氏)推辞说:“楚国、郑国关系不好,正在互相憎恨,却派我去,这等于杀死我。”
伯有(良霄,良氏)说:“你家世世代代都是外交官。”
公孙黑(子晳,驷氏)说:“可以去就去,有危难就不去,有什么世代不世代的?”
伯有要强迫他去:“不去也得去!由不得你!”。
公孙黑发怒,准备攻打伯有(良氏),大夫们给他们和解。
十二月初七日,郑国的大夫们在伯有(良氏)家里结盟。
裨谌说:“这次结盟,能管用多长时间呢?《诗》说:‘君子多次结盟,祸乱因此滋长。’现在这样是滋长祸乱的做法。祸乱不能停歇,一定要三年然后能解除。”
然明说:“政权将会落到哪家?”
裨谌说:“好人代替坏人,善良的代替不善良的,这是天命,政权怎么能避开子产(公孙侨,国氏)?如果不越级举拔别人,那么按班次子产(公孙侨,国氏)也应该位居执政。选择贤人而举拔,为世人所尊重。上天又为子产清除障碍,使伯有丧失了精神。子西(公孙夏,驷氏)去世了,执政的人只有子产(公孙侨,国氏)不能辞其责。上天降祸给郑国很久了,大概一定要让子产(公孙侨,国氏)平息它,郑国还可以安定。不这样,郑国将要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