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2700000060

第60章 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向比尔汇报

在研究院成立之初,我就有一个愿望——有朝一日,我要走进比尔·盖茨的办公室,向他展示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成果。

这种汇报,是展示中国智慧最好的机会,也是让比尔信任“中国智慧”的最好契机。我希望中国研究院因此获得更多的经费和更有力的支持。

从进入研究院开始,我就把这个愿景分享给我的同事和朋友们。因此,向比尔汇报,成了我们共同的梦想。在美国出版的一些有关微软和比尔·盖茨的书籍中,“向比尔汇报”是一个最引人入胜的章节,它们像武侠小说那样跌宕起伏、玄机重重。一方面,它给你无与伦比的愉悦;另一方面,盖茨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挑出你报告里的问题,然后步步紧逼,让你无法招架,最后,你非但得不到半点成就感,还会被潮水般的质疑和批评淹没。

因此,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是不能到比尔那里去汇报的。

盖茨时间宝贵,所以每个产品团队每年最多向他汇报一次,但他特别重视研究院,所以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安排汇报。

1999年6月,里克·雷斯特来北京参加“21世纪的计算”大会,看到研究院做出的一些初步成果。他找到我,说:“开复,我本来想安排你明年2月给盖茨作汇报,但是现在看来,你们已经达到了见他的水平,要不然你今年10月就去见他吧!我来安排。”

我又惊又喜。一回到希格玛,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他们和我的感觉一样,既兴奋又紧张。我也趁势鼓舞大家,“我们手里的研究项目可要加快节奏了!大家要加把劲了!”

从那一天起,整个研究院进入了一种“备战”状态。

那是整整一个月的不眠夜!

音字技术组,我们的语音识别系统已经装入5万个中文单词,但是四声的识别总是出问题。另外,我们从《人民日报》社买了大量的语料,邸烁负责用这些语料来训练我们的“语言模型”,做软件开发的孙燕峰,则负责把“模型”融入一个更大的系统,他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北京和雷德蒙之间,不分昼夜。

多通道用户界面组,王坚和陈正一直在完善他们的无模式用户界面,直到我带去美国的前一分钟,他们还在调试。

网络多媒体组,亚勤交出了他的多媒体压缩成果。而且,在MPEG 4的标准里,组员李世鹏得到了一个国际标准,这不但是微软贡献的标准,也是中国贡献的标准。

形象计算组,沈向洋正在完善他的三维模拟环境,让你用一台普通的电脑,就能进入一个逼真的三维环境,并漫步其间。他的技术,是基于数十万张图片的粘贴,与前面提过的苹果QuickTime VR很像,但更庞大、更逼真。

多媒体计算组,张宏江做出了聪明的图片检索。你只要圈出一个人的脸,他的系统就能在图库里找出更多这个人的脸,这个系统还能做视频分类,把足球、篮球、田径都精确地自动标出。

1999年10月18日,微软雷德蒙总部一如往常,中国研究院的第一次“向比尔汇报”静悄悄地开始了。

中国研究院的六位同事,第一次穿了同一款衣服——全黑色纯棉夹克,作为汇报人,我穿了件纯黑色的Polo上衣。

盖茨的办公室设在8号楼,这是一幢星形的两层建筑,白色的外立面,墨绿色的窗。我们走进了二层的一间会议室,这里既不宽敞,也不豪华,透过落地窗,可以看见走廊对面盖茨的办公室。

上午10点多,盖茨走了进来,他穿着咖啡色的衬衫,没有系领带,也没有寒暄,目光平静而严肃。在他点头示意之后,我开始从容不迫地演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比尔听得非常专注。当我说到中国研究院大规模招聘一流大学的博士生时,比尔问,“当地的学校会不会认为微软在抢人才?”他还说,“跟大学保持良好的关系,这跟科研一样重要。”

有时候,他的问题带着美式幽默。比如我提到,有一年,邓小平到少年宫视察,摸着李劲的头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这时,我笑着指了指坐在下面的李劲,说,“这个娃娃就在这里。”比尔笑道,“我希望你们找他来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邓小平摸过他的头。”

比尔对我们的人才策略很感兴趣。我告诉他,我们招收的员工绝大多数都很年轻,很有潜质,他们能够从事基础研究,是大多数人都愿意看到的。我向他表明,我们从不主动到中国的高等学府或科研单位去挖资深人员,但如果有人主动来求职,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每一份申请。

比尔还详细询问了人员招聘可能面临的其他问题,比如户口,比尔对中国的了解,让我惊讶。我告诉他,中国在过去的几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几年前,人们的工作是分配的,想换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现在,人们把个人的发展需求放在首位。

我谈到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独特之处——技术原型,并阐述了它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性。我认为,我们绝不仅仅要写论文、申请专利,一定要把发明做成使用的技术原型。

比尔对这套方法很感兴趣,他把那张幻灯片抽了出来,还做了笔记。他也认为,我们应该让每一位研究员做他们最擅长的事。一些公司,包括一些在中国开设研究中心的企业,雇用基础研究人员做产品开发,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合适的。

此外,我着重介绍了中文输入方面的研究,演示了语音识别和我们的快速输入法。我发现,比尔早已明白中文输入的困难所在,以及拼音和五笔等输入方法的利弊。我指出,如果中文输入的速度提高一倍,在每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我们就可以帮助中国的计算机用户节省10亿个小时。比尔幽默地说:“这比我们能节省的计算机启动时间还多。”

最后,我谈到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研究方向——新一代多媒体、用户界面和信息处理技术。在介绍多媒体的研究方向时,比尔说:“微软研究院已在音频技术方面取得了成功,以后在图像技术和其他多媒体技术方面,可要靠你们了。”

我立即对他说:“比尔,我们有三个组做出了多媒体技术,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多成果!”然后,我顺势介绍了我们做出的技术。盖茨非常满意,他甚至一一问了每个专家的专长,并且非常开心地做了笔记。后来,他在很多场合说过一句话:“我打赌你们都不知道,我们有一批世界最厉害的多媒体科学家,他们都在微软中国研究院。”

这期间,雷斯特曾向比尔询问我们是否应该在一小时内结束会议,比尔说:“不,我还想听听,我还有45分钟。”汇报结束时,比尔情不自禁地说:“太出色了!完美无瑕!”走出会议室时,他拍拍我的肩膀,说,“整天和绝顶聪明的人一起工作,你一定很愉快吧?”

尽管在研究院工作的两年以及在总部工作的5年里,我向比尔汇报的次数无法计算,但我相信,那一次是最难忘的。

第二天,为了庆祝“向比尔汇报”的成功,我们狂欢了一下。我们乘坐白色的游艇在华盛顿湖上驰骋,到了湖心,我们放慢速度,从流飘荡。

这时,我拿出了我精心准备的礼物——一个装着14支古巴雪茄的精致木盒,每一支旁边都放着一片雪松木和一把形状奇特的刀具。这是一种特殊的雪茄,美国本土不生产,也不进口,极为少见。大家把雪茄一端插入刀具,切去顶部,用火柴点燃雪松木片,用木片点燃雪茄,开始吞云吐雾……

第七章 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1]:最火的研究院,最伤感的别离

比尔的肯定,让研究员们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充满了信心,后来的岁月里,我们的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两年之内,研究院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28篇,在国际着名学术会议上作了11个主题报告,提出了49项专利申请,还在中国10所大学和15000名大学生作了交流。2001年11月1日,微软将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当时微软研究院的人数只占中国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总数的1/30,但是我们在高质量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却是这些中国科研人员的170倍。后来,研究院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世界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当10年过去,在今天的2009年,依然有媒体记者在描述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的意义。“如果人们并不健忘,应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末期微软在中国受到的品牌冲击:它被猛烈指摘为垄断者和不愿了解中国规则的强硬主义者。而1998年研究院的诞生恰好成为了一个转折点,之后的十年里,它持续招贤纳士并在中国进行创新的作为,极大地冲淡了微软之前咄咄逼人的只顾赚钱的形象。连盖茨也对美国媒体承认,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品牌建设上的一个意外之喜。”

总结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成功,还在于一种创新的研究方式。尽管我们也提倡放权,但是,科研课题是经过大家集体讨论并有很大把握才去做的。在美国的研究环境里,这种方式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那里,谁都无法使唤别人,因为人人是大师,人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唯独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以“兵团式作战”的方式运营,让“司令”带领独立思考能力不够的新人。“司令”一边指派工作给你,一边培养你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方法对于初创的研究院,是非常有效率的。所以,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研究目标是匹配的,所以,我们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院获得了成功。

后来,我开创谷歌中国公司时,虽然那也是科研的环境,但是我尝试了另外一种真正的放权,让天才工程师自己去选择有兴趣的项目去做,成熟的工程师们自己选择产品去研发,大家尤其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都愿意花很多业余时间去投入。这个尝试也成功了,可以看出,中国的人才已经越来越成熟。

研究院的另一个特色是产品转移。中国研究院在总部的产品部门还是颇有美誉的,他们知道我们立志做“有用”的创新,也愿意与他们合作,达到技术转移的目标。

其实,研究院和产品部门合作是很有挑战的,因为在公司内部需要技术转移的时候,产品部门和研发部门往往目标不一致,而且往往产品部门会希望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只愿意接受研究院影响力相对较小的技术。在中国研究院,我们立项的时候就考虑到用户需求,然后我们也愿意尽量地配合产品部门的目标。经过努力,终于把几个创新推入了微软产品中。不过,就算如此,总体来说,转入产品的还是少数,但已经是微软六个研究院中的佼佼者了。

2000年5月,我正率领研究院制定2000年下半年的课题计划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微软总部一年一度的“People Review(人才评价)”,已经在讨论我的“升迁”事宜了。

两个月后,我接到来自总部的电话。“开复,你已经被任命为微软公司的副总裁,是斯蒂夫·鲍尔默鼎力推荐了你,比尔已经决定了。”我的新老板、集团副总裁鲍伯·马格利略显激动地说,“你将成为。NET主管之一!这是公司根据‘新一代网络平台’战略组建的新部门,你将主管用户界面的所有部分!”

在接到消息的这一刻,我知道,我将领导一个更庞大的团队,我也知道,这是一个未知而充满挑战的旅程。我接受了这个任命。但是,我的内心若有所失,又若有所得。

我把接力棒交给亚勤

在研究院里,研究员习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叫做“孩子”。有时候,他们会指着自己刚出炉的成果兴奋地说,“That's my baby!(那是我孩子!)”而我们一手创建的研究院,也像是我自己的baby。所有的艰辛与快乐都在这里。

我决心把接力棒传给不二人选张亚勤。他当时正在新泽西州探亲(当时,他家人还没回中国),一家人沉浸在天伦之乐当中。当我告诉亚勤我将回到总部以后,他马上飞了回来,开始与我一同办理工作交接手续。我们在一起确定了副院长的人选,并像朋友那样讨论研究院的过去与未来。

在宣布我离开研究院的那天早上,全体员工被召集起来开员工大会。在视频会议的大屏幕上,资深副总裁雷斯特宣布我被调回总部的消息,视频停下后,我像往常一样,走到话筒前,开始发表离别感言。我们都知道,这将是最后一次,我作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讲话。

《其实不想走》——这是我的团队在欢送晚餐上要我唱歌时,我想到的第一首歌。

我不想走,因为聪明、能干、上进、勤奋的人围绕着我。

我不想走,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我更热爱我周围的人。

我不想走,因为这里像是我的家,你们像是我的家人。

我不想走,因为我们一起努力,建立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智慧岛”。

但是,公司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对公司负责任。其实,不只对公司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两年前,我加入微软时,我曾对记者说,我有一个梦,梦想有一天,我能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和一些最聪明的人共事,创造一些最尖端的技术,让世上每一个人使用。

今天,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因为我们出色的工作,前三句都已成真,而最后一句,在三五年后也将成真。但是我的新工作,将给我一个圆梦的机会,能够更快、更彻底地将新技术推广到全世界。我相信我的圆梦,也会帮助微软研究院,因为身在产品部门,我将成为他们最好的合作伙伴和顾客。

我接受新工作时,百感交集,除了伤心、开心,更有一份放心,因为有张亚勤接替我的工作。亚勤最出名的,是他在研究领域的成就,他的导师称他为“世界的财富”,他的同事称他为“全世界中国工程师之最”。但是,我之所以放心,是因为除了他的研究才华之外,亚勤还是一个最好的领导者、最好的老板、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同僚、最好的人。

让我感谢我的老板,因为他的信任,给了我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让我感谢你们,因为你们的成就,给了我自信与自豪。

让我感谢中国的年轻人,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父亲的遗愿,“中国人未来的希望”。

让我感谢亚勤,因为他的才能,给了我充分的信心,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奇迹将得以延伸。

不要忘记,你们是微软的未来,你们是中国人未来的希望,你们是中国的“智慧岛”。

这是我准备的讲话。当我吐出每一个字的时候,我看着与我风雨同舟的每一个个员工,想起我们并肩战斗的一个个夜晚,想起我们一起争论、一起玩牌、一起抽雪茄的情景,我的眼睛湿润了。台下很多员工也红了眼圈,有的开始轻轻抽泣。我忍住眼泪,把一只颇具象征意义的接力棒递给了亚勤。

有个年轻的实习生在台下哭得非常伤心,我跑下台去,拍拍他的肩膀,取下身上的胸卡,对他说,“我现在属于研究院的,也没有什么了,只有这个胸卡,你拿去做个纪念吧。”小伙子忽然抱住我痛哭,把我半边衬衫都湿透了。

多年以后,我得知在我离开研究院时,我的老板雷斯特通过视频目睹了研究员们的伤心,心有感怀地给盖茨和鲍尔默发过一封邮件。

“I started out the meeting by announcing Kai Fu's departure from Microsoft Research China.The reaction from the team was similar to what I would expect if I had announced a death.Clearly,Kai Fu did an incredible job in creating his team in China.He inspired not just loyalty but the kind of love and respect that you would only see from a truly beloved leader.”

“当我宣布开复将回到总部,员工的反应几乎像是碰到了亲人过世。很显然,开复的工作是卓越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员工和团队对他不仅仅是忠诚和尊敬,而是真正地深爱着这位领导。”

确实,我现在还时常回想起那段,回想起那一起奋斗的激情和彼此关怀的温暖。

同类推荐
  • 海明威在古巴

    海明威在古巴

    本书系最新引进的海明威传记。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摄影家卡伦娜,书中介绍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了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书中还首次披露了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友谊。
  • 大唐灵州镇将

    大唐灵州镇将

    本书是有关唐代镇守边关灵州的大将的传记正文分60章记述了较有影响的60位大将。
  • 德川家光第一部:守正出奇

    德川家光第一部:守正出奇

    他是精明的政治家,奠定了日本百年兴盛之根基;他是冷静的军事家,幕府最激烈的农民暴乱由他一手平定;他是无敌的海上霸主,即便是雄霸一时的葡军海舰也闻风丧胆;他的功业震撼了日本百年,是一代代精英竞相效仿的王者典范。
  • 化茧成蝶:李宁向左俞敏洪向右

    化茧成蝶:李宁向左俞敏洪向右

    一个用自己的名字做产品,做成了中国第一体育品牌,与耐克、阿迪达斯一起傲视群雄;一个由培训班起家,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在千万人当中传递希望的力量。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热门推荐
  •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本书从做人做事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全面揭示了做一个成功人士应该采用的做人做事技巧。
  • 欲血劫

    欲血劫

    我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就这样终结,又一世,我追求目标,追求方向与真相,当真相让我嘲笑,我已有了自己的挚爱,但已近远走,我只能用战争将一切换回。
  • 冷情王的倾城妃

    冷情王的倾城妃

    他是最冷酷睿智,果敢狠辣的王,她是绝色倾城的妃。前世,她惨遭杀害,今生,她又遭遇非人。恨她入心的人是她的丈夫,疼她入心的人是她的前世仇人。心痣泪痕暗示着她的未来,面对重重伤害和险恶,她将何去何从,她的身心又将归于何方?
  • 血寂子

    血寂子

    本是救赎,却变成了无尽的阴谋,生与死,在他的眼里,从来没有什么不同。
  • 宝贝闹学记

    宝贝闹学记

    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小说,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以孩子的理解来看待世界。书中的几个主人公背景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或是从小失去母爱,或是被寄养在亲戚家,或是父母正在闹离婚……,但有幸,他们遇到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幼儿教师,在方小妍老师的照顾和帮助下。调皮的阿毛变得乖巧,自卑的元宝找回了信心,还有迷糊的小点点最终找回了妈妈,另外,书中还有二个穿插的小主人公,可爱的小肥羊和爱拍马屁的丫丫。整个故事情节既有儿童所特有童真童趣,又不乏教育意义,是宝爸宝妈和小宝宝们理想读物。
  • 墨兰锦

    墨兰锦

    她是一株上古时期的墨兰正神,历经万年情劫之时,万念俱灰,甘受地心麒麟焰火,真身焚尽。万年之后,幻化百年兰花妖,再入红尘,听见有人师傅师傅的叫个不停,这一睁眼,便入了这躲不开的红尘万丈!
  • 绯闻娇妻

    绯闻娇妻

    一日某男从机场出来后直奔某女家中,将某女逼至角落。“听说你在剧组中扬言要榜上我,这话属实吗?”“呃...”某女尴尬,习惯性的摸耳朵。“怎么?敢说不敢认吗?”某男挑衅。“有什么敢不敢认的,本小姐就是要榜上你,怎么滴?”“承认就好”某男缓缓低下头,向她靠近。“你...你干嘛?”“当然是给你榜上我的机会呀”某男笑的很贼。“...”*她被好友陷害无辜身亡,意外重生在平凡少女身上,一步一步忍辱负重,重新踏上演艺之路,只为查处幕后真凶,还她正义和公道
  • 丫头,毕业后我们再相爱吧

    丫头,毕业后我们再相爱吧

    五年前,她在他最爱、最需要的时候决然离开,他恨她!\r五年后,她是樱枫最豪华娱乐场所魅影殇的红牌公关经理“蓝色妖姬”,他是掌控樱枫经济命脉W.D集团的总裁。\r他们同为樱枫市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当两大传奇人物站在一起,不知道又会生出另一种怎样的传奇……
  • 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

    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

    诸子百家群雄并起,霸气回归。墨家天明、兵家少羽、蜀山石兰、阴阳家姬如千泷、纵横盖聂、流沙卫庄、儒家张良、道家逍遥子,在这风起云涌的战场上,他们手持兵刃,激战一触即发……在秦始皇统领的千军万马和东皇太一的势力压迫下,这场生死对决将空前激烈。最后谁能一展王图霸业,再显王者之风?谁能傲视群雄,写尽侠者之道?围绕他们两侧燃起的点点星火,仿佛一场惊涛骇浪即将袭来,新的征途才刚刚开始……注:【本文只是同人文,与秦时明月君临天下有些不同】
  • 凰泣之女帝

    凰泣之女帝

    冒险,从来不只是男人的事情。时势造英雄,看一名穿越女如何叱咤风云,在英雄乱战的年代里,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