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叫“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不见得你最用心的,就一定成功;反而可能无心中造成的机缘,使你获胜。但是会不会因此,你就不必耕耘了呢?
——《有赢有输才是人生》
做事难,难在方法,人们都想成功地做一番大事业,却苦于找不到做事的方法。其实,做事的方法虽然五花八门、形式不一,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坚持一点——理性。做事理性,这样你才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更容易成功。如果只凭着脑子发热、异想天开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结果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这种人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永远无法领略到成功的风采。
理性思考、做事有计划的人办事沉稳谨慎,环环相扣,效率明显,成绩斐然,深得别人的器重和赞美,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细节决定成败
生活中,要善于在细处做文章,细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注重做一点一滴的小事。善于在小处见功夫,不断品尝细致给我们带来的温馨融洽。当然,注重“小处”,并不等于说不做大事,相反,凡是成就大事的人往往是由特别注重一些细节而开始的。
周恩来同志身为总理,每日国事缠身,但在接人待物上的细致入微却给中外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蒋介石之所以能让众多部属死心为其效力,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他“攻心为上”的用人之道——他平时能用心记住一些将官的字号、他们父母的生日,并且不失时机地派上用场,令部属感恩涕零。
善于从细致的事情做起,还反映出一个人心态的平和、沉稳和不浮躁,继而能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左右逢源、氛围融洽的境地。
轻重缓急,恰如其分
凡事都要做到有法有度,首先要因事而异,不同的事情表现出来的情势不同,有些是事急人不能急,一急方寸就乱,特别是几个问题同时摆在你面前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拈出轻重,分出缓急,逐件解决,避免东一头西一头乱撞;其次要因人而异,同样一件事,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用的时间和精力不同,明白的人不用细讲,闷头的人别嫌麻烦,时时处处体现宽窄厚薄,方方面面讲究远近高低。
为人处世要潜心思虑,发乎自然,不刻意求之,不矫揉造作,遇事分轻重缓急,处理事情讲恰如其分。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一个度。度有两层意思:对于轻重缓急来讲,它是考虑怎样去做,这是法,比如拉琴时大弓、小弓、快弓、慢弓,拉出的声音有重、有轻、有急、有缓,这样才能合出优美的曲子;对于恰如其分来讲,它是分寸,即做到什么程度,就如同织一只手套,手有五指,长短粗细不一,手套只有织出相对应的指套才有意义,而织出不同的指套用的时间和毛线也是不同的。
慢工出细活
生活中,我们常说“某某不长远”、“麦秸火一阵儿”的话,可见,什么事不长久,是不得人心的。理性做事,还要注重一个“远”字。所谓“慢工出细活”,不要急于求成,一个理想可以分成无数阶段去实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把无数的小目标完成了,积累起来就变成了大事业。
做事情分成一鼓作气和长期坚韧不拔两种方法。凡是在一段时间内把一件事情做完后不需要再重新做的,就应该一鼓作气把它完成。比如考试,如果一旦考过去就不用再考了,就应该在一段时间内拼命考好。但有些事情是需要一辈子认认真真去做的,就应该长期一点点做,每天不间断地做。刘墉说过: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成功。如果说有那么一点点,就是因为“锲而不舍”,我这个人就是“干到底”。
一个人要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应存有应变之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忙碌紧张的时候,不应当像盲人摸象一样,分不清层次、不考虑效果,要在忙中静下来深思自己的路子对不对,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不至于盲目,通过生活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要忙里偷闲多争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
《易经》中有一卦叫“渐”,是一上上卦,卦辞中说:“物有变迁,徐而不速,循序渐进,建立功业,辅正国家。”所以只要看准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会有成就自己所向往的事业的那一天。所以,做事要有长远考虑,欲速则不达。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体味细致给自己带来的从容不迫。
同流不合污
人是群体动物,再孤僻的人都会受群体影响。当你发现身边一群人突然往同一个方向跑,你能不拔腿跟着跑吗?也正因此,古人会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孟母该不该三迁?》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人们的性情也很相近,但是因为习染不同就会变得相差很远。为了不使自己误交损友、沾染不好的习惯,人们在选择朋友、邻居的时候,也都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与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朋友,人就能在朋友处获得人格的熏陶、道德的感召,自然是受益无穷。相反,如果和道德低劣、不学无术的人做朋友,那就有可能在损友处受到意想不到的牵连和伤害,甚至误上贼船,无药可救。
在解放前,有一位青年作家,叫穆时英,他曾写过一本叫做《南北极》的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来,他走进了上海的十里洋场,受到了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开始歌颂起那些醉生梦死的生活来。
这可是“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但是,我们不禁想到,同样生活在上海的作家鲁迅先生,却始终保持着革命家的本色,以笔作枪,同令他厌恶的黑暗社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人们不禁会问:“近朱者赤,近墨者一定黑吗?”
就像警察,他们每天都和小偷、盗贼打交道,难道每个警察都会变成小偷、盗贼吗?再说那些小偷、盗贼,他们每天都和警察打交道,难道每个小偷都能变成像警察一样的好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只是有些问题我们必须明白。刘墉说:“问题是,有光就有影,黑暗面总是存在的,你不能不懂。”
佛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说过,人生在世,如果仅仅坚持“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自傲,恐怕换来的只会是屈原式的含恨离世或是文人式的抑郁不得志。看清现象与本质,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个人很有钱,但是他一点也不快乐,他跑到教堂去寻求快乐之法。神父告诉他:你每天做一件好事就可以了。于是,那个有钱人就开着奔驰车在路上转,找好事做。
终于,他看到一位老农对着他的手扶拖拉机发呆。有钱人一问才知道,拖拉机坏了,老农正等人来帮忙,这个有钱人就说:我可以帮你。但老农害怕他的奔驰车开得太快,拖拉机会散架。有钱人就答应老农会开慢些:“如果我开得太快,你就把指示灯往右档。 ”
于是,奔驰车就拉着手扶拖拉机上路了,开着开着,后面有一辆宝马车鸣笛,有钱人让出了车道,宝马车很快就开了过去,有钱人很不高兴。于是踩着油门努力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