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9900000038

第38章 学林晴影:《论语》“子曰”析 (2)

这两章中,“十世”、“五世”、“三世”和“五世”、“四世”相关。注家引《春秋》证明合于孔子时代情况,所以是依据事实推出定律,再由定律判断当前事实。鲁国大夫“三桓”的子孙的权力被“陪臣”阳货夺去,而阳货后来也失败了。可是书中排列的程序不是这样,是先下定律,再引事实下结论说“故”。所以,现在看来,前面引的“见善”和“齐景公”两章合为一章,不如还是分做两章好些。而这里引的两章似乎可以合为一章,从“天下有道”到“子孙微矣”。不过若要翻译成现代话,恐怕还得改成现在人习惯的思维和说话程序才容易懂吧。这里不说了。

下面把另外六章一并引出合起来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是两个三项式对偶。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和前章同样有对偶,同样是益损相对。一个乐字有三种读音,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吧。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这是一个三项式。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又是三项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仍是三项式。君子、小人相对。意思对偶,语言不对偶。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这是九项式。前面是四对,后加一项。

以上六章都是先总结项数,后一项项分列。这六章的形式在书中是独特的。相仿的只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学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阳货》)。其他平列式虽多,但没有总结数目。这样举数目总结概括有时省略项目内容。古的如五行、八卦、三纲、五常,今的如三好学生、除四害、破四旧,不知有多少。印度佛教徒也喜欢举数目排列。如:三归、五戒、《增一阿含经》。传到中国又推广出“四大皆空”、“一尘不染”、“一佛二菩萨”等等。这是不是已经成为我们的文风和思路习惯?不列出一二三四再概括简化,就不容易通行无阻。例如“五个一工程”,通用,但未必人人知道是什么工程。

以上对“孔子曰”十一章只作文风和思路的一点考察就说了这么多。至于内容思想,那就更说来话长了。下面谈一点小意见。

重训诂,重义理,各有当时需要。现在作解说是为现代人。先要发现前人没说到而现在人会关心的问题,举前引“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章为例。礼,例如清朝男人要留辫子,民国男人要剪辫子,以及国徽(崇尚什么服色,用什么旗帜标志等)之类。乐,指雅颂、乐府、正式仪式上用的乐歌(现代的国歌)等。征伐指军事、国防、宣战、媾和的权力。礼乐和征伐用古话说是文事武备,现代话是文化、武装,也就是笔杆子和枪杆子。这些都只能由天子,即中央政府掌握,不能归诸侯。“天下有道”的道指的是全国统一。大权归中央。诸侯只能处理地方行政。“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缺少统一的礼乐,没有统一的象征,精神文明涣散,内战不停,那就是国家分裂了。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奔走呼号,为的是将分裂的东周恢复到统一的西周。这不好说是复辟倒退吧?孔子赞扬齐桓公和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一匡天下”,“如其仁!如其仁!”(《宪问》)这不是主张停止内战,和平统一吗?

另有一个矛盾。这章的前面一章中说:“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责备门人冉有没有阻止。季氏是鲁国诸侯的大夫。冉有是季氏的家臣。征伐之权怎么可以归大夫和家臣?冉有本来没有多大责任。孔子讲了一通道理,独独没有讲下面一章接着就讲的大道理,即,征伐之权只能归天子即全国的中央政府,季氏根本无权征伐。这是什么缘故?

还有一个问题。“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照朱熹所说,这是“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非钳其口使不敢言也。”能不能这样解释?是不是孔子朱子两位注意的重点不同?孔子重视的是在庶人方面不议,执政者还不能不议政。朱熹重视的是在“非钳其口使不敢言”。不能依靠禁止使庶人不议。秦以前的人孔子及其门徒和南宋的人朱熹对于庶人的看法不一样,他们的想法都和现代人的关于政治言论自由的说法大有距离。彼此分属于三个时代。

还有,这一章说“天下有道”和下一章说“禄之去公室”都好像是当时说话,但更像是事后做结论。而且,讲三世、五世,是春秋时代非常重视贵族血统的口气,可是到现代也有讲三代贫农和血统工人的,现代所谓文明国家也闹种族即血统问题,这又是为什么?

诸如此类,问题不少。依我看,《论语》中的孔子首先是政治思想家,和近代欧洲所谓哲学家不大一样。他是为天下有道即政治权力序列稳定时安排个人、家族、贵族、平民、执政者各色人等的义务以求长期天下太平,因而要讲伦理道理,然后才追溯到思想涉及哲学问题的,不是企图建立哲学体系。所问所答的问题和外国从神学分化出来的哲学不同。双方思想虽然有共同处,但是更有区别,不应混淆。研究孔子和研究孔子的哲学和研究《论语》,也不完全一样。所以我以为,读《论语》的目的若是不同,为研究孔子或是为研究这部书,就会有两种读法,读出来的也会有差别。至于讲儒家,那又是另一回事。不知这样看法对不对。

《论语》确是一部奇书。来源大概是秦以前孔门弟子口传笔录的读物。到汉代在齐、鲁两地分别编辑成书。另有一种古文字写本。东汉末年郑玄将三种传本合编加注,蔡邕写经文刻石,两者都没有传下来。三国时魏国何晏依郑本编《集解》。传到日本,有一三六四年(中国元朝)的现存最早刻本,中国有唐朝《开成石经》石刻尚存西安。南宋朱熹编入《四书》,作《集注》。直到此时,《论语》还只是诸经之一,地位并不特别崇高。接着元朝蒙古人统治者提高《四书》地位,定为科举考试做官必读书。明、清两代继续用《四书》题八股文考试。在民国废止科举前几百年间,《论语》是识字读书人最熟悉的书。甚至不识字的人也知道“学而时习之”。教书的人被嘲笑为开“子曰铺”卖“子曰”的。书中许多词句进入小说、戏曲、谜语、酒令、笑话。别的古书都没有这样普及。八股文和科举都废除了,很长时期内《论语》仍为人熟悉。为什么会这样?孔圣人的招牌和书中的一些道理不会是主要的原因。招牌和道理可以当作敲门砖,表面拥护,心里不信。可是,从前读书要求背诵,起了作用。

不管懂不懂,背熟了,印象最深的是词句腔调,是语言,是故事,不是半懂不懂的意思。《论语》中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仿佛是另一种形式的口语,往往有当面说话的神气。书中板面孔的教训多,笑面孔的对话和生动的故事也不少。孔乙己就曾断章取义(原句是“君子多乎哉”)引用“多乎哉?不多也”(《子罕》);还有骂人的话,“老而不死是为贼”(《宪问》);也有赌咒的话,“天厌之,天厌之”(《雍也》)。这些若译成现代口语,口气就不对了,不活灵活现了。一句“不亦乐乎”(《学而》),在小说中往往用来开玩笑,指不该乐而乐或乐得过分等等。又如“割鸡焉用牛刀”(《阳货》)已是成语。许多《四书》句成为从前读书人的口头习惯语。所以,依我看,《论语》的内容不好懂而且解说随时代变化,反不如语言的影响大而深远,值得研究。《论语》本来也可以算是文学书。古时文史哲分类不像现在这样严格。我希望有人注意研究《论语》的传播过程和流行影响的变化,还希望研究者注意文本的解析,例如语言风格和思维程序。我的小文不过是开头做一点试验而已。

同类推荐
  • 鸿爪心印

    鸿爪心印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花朵,多少文人墨客为事而唱,为情而歌,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华章代代相传。作者的许多作品,用精巧的语言和真摯的情感艺术地再现了时代风貌。
  • 传世藏书——宋词精选(上)

    传世藏书——宋词精选(上)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 立正

    立正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 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视野融合与批评话语

    视野融合与批评话语

    本书所选内容分为三部分:上编侧重于文艺理论基础问题的探究,中编侧重于文学批评现状和历史的思考,下编侧重于一些当代文学现象的评论,虽不是体系严明、逻辑严密的专着构架,但其观念倾向和价值取向却是从理论到应用一脉相承。所选文章从大三的习作到博士后期间的论着,时间跨度较大,反映了作者在文学研究的天地中从蹒跚学步到健步行走的成长过程。
热门推荐
  •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等。
  • 草包嫡女

    草包嫡女

    杀手暗夜星辰惨遭背叛,爆炸后穿越至异世大陆。请看草包嫡女如何玩转异世大陆,傲视群雄。当强悍灵魂苏醒,凤凰涅盘重生,废物摇身一变成天才,下天风起云涌,谁与争锋,是何番景象?不能习武,就是草包?不能聚气,便是废柴?他们可知道,她本是天才?!一朝穿越,紫家的草包废物华丽转身,看轻天下苍生。神器、神兽、神丹……世间之物,她喜欢的尽收囊中,她讨厌的尽情毁灭。某男霸道拥着她的纤腰:那你是喜欢我呢,喜欢我呢,还是喜欢我呢?!穿越玄幻?对!霸道女强?是!腹黑搞笑?没错!霸道宠溺?绝对!绝色美男霸道女主,大杀四方缠绵悱恻,虐渣女贱男,揽奇珍异宝……你能想到的全有,你想不到的也有!
  • 屠神

    屠神

    主要阐述了主人公萧鼎天是新世纪杀手界之中之王,在最后的一次任务之中,失败后身死,不散冤魂重生到异界大陆神武大陆的一个小家族少爷的身上。由于萧鼎天所重生之人的名字叫住萧笑天,与自己只有一字之差。这也不知道是上天的作弄,还是无巧不成书的缘故,萧鼎天继承了倒霉少爷萧笑天的一切之后,励志改变这一生。这一世的萧鼎天,被追杀逃亡的过程之中,无意之中闯入到一个神秘的洞府之中,偶然得到了一并刻着‘屠神’二字的神剑,同时也得到了修炼洞府主人遗留下来的剑诀,即《归元剑诀》,从而依靠自己魔鬼般的修炼,最终开启了屠神之路。
  • 命运协同曲

    命运协同曲

    不管这世界多么的令人绝望,只要我还活着,我就必须继续前行。即使我的的脚掌已经血肉模糊,即使我的双臂已经迎风折逝,即使我的躯体已经支离破碎。但我也要用生命去呐喊——我要成为英雄!
  • 破碎的洪荒

    破碎的洪荒

    到鸿蒙中抱盘古大腿在紫霄宫听鸿钧讲道于葫芦谷陪女娲造人万兽朝苍的年代、巫妖分立的时期;封神之战的余韵、西游路上的故事;这一切的一切,跟李沧澜没有什么卵关系,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从这些远古的传说中汲取着养分,哭着、笑着、活着……
  • 重生无良小姐

    重生无良小姐

    为全国有名的“黄金右手”,她骄傲,将一切都不放在眼里。手术刀带来的只是金钱,是什么让她?被嫉妒和仇恨包围,是什么让她放下手术刀,踏入另一商业战场?是复仇?家仇还是爱恨情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亲爱的,撞上你就是遇见了幸福

    亲爱的,撞上你就是遇见了幸福

    其实,是不是该说我们出生的那天,一切都是注定好了的?
  • 诗考

    诗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衍魔传

    衍魔传

    神秘的骷髅魔君赠与绝世魔经,嗜血魔剑。父亲留下的绝世圣典,至尊圣碑。一念仙,一念魔。一念成因,一念成果。杀戮是永无止境的,就算只剩下独自一人,也要战他个血染苍穹。
  • 趁现在年少如花

    趁现在年少如花

    男生吴奕是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硕士生,同时,也是国内几家重要媒体的俄罗斯特约记者,采访十月革命纪念日游行时,偶然拍到“中指姑娘”万紫的照片。并且对万紫产生了情愫,在之后的接触,吴奕发现,万紫生活奢靡,性格孤僻,高傲无礼和其他中国留学生形同陌路,不留神又会从眼底闪出一丝忧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