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9900000035

第35章 学林晴影:佛学谈原

我的有关佛学的几篇文章合起来可以取名“佛学谈原”。

“谈”指的是文体多半是谈话,不是讲义,也不是学位论文形式。只有一篇《说有分识》是早写的,用文言是为方便引用古译并仿作今译,学术气较浓。

“佛学”和“佛教”不同。佛教是宗教,中心是信仰(皈依)。佛学是一种“学”,是研究,不一定以佛教全体作对象,可以只重教理、教义或某一方面。佛教不重语言文字,甚至脱离文字以至脱离语言,重在修行、仪轨、戒律。佛经都是“如是我闻”,是口口相传听来的“佛说”。“结集”原本是“合唱”,集合起来诵出共同承认的佛说经偈。佛学是以语言文字即文献为主的研究,即使调查宗教行为也不离语言文字。

“谈原”不是“探源”。“原”指本原或原本,语言文献。佛教文献出于南亚、中亚,用的是那时的文化通行语,是接近口语或可以上口的文言。后来写成书才用文言即雅语,但和正宗雅语即梵语比,仍有口语“俗”气。巴利语三藏名为用俗语,实是接近雅语的俗语;还有雅俗混合语经典,都是这一类。从语言学观点说,互有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上,尤其是在口头上,是可以通行的普通话。法显、玄奘、义净经过中亚、南亚、东南亚,他们的记录中没有提到各地歧异的方言和语言困难。他们所说的文献都是用的佛教界通行的文言。这就是佛教文献的语言“原本”。汉译和藏译佛典都由此而出,各成为一种特殊文言。汉译文往往像是用汉字写出的梵文,不如原文明白顺畅。照历史顺序说,佛教第一兴盛期是摩揭陀国阿育王时期(公元前3世纪,秦)。从当时石刻俗语诏书看,那时佛教文献不多,可能更接近口头俗语。阿育王所推荐的七部经名和现存巴利语经及汉译《阿含》不能直接对上,但大多数可以在巴利语经中指出相应的经。第二兴盛期是贵霜王国时期(公元1、2世纪,东汉)。版图从雪山(喜马拉雅)以南的恒河、印度河流域直到中亚。佛教由此传入中国,先到西域,后入中原。

大量文献在此时涌现,纷纷汉译。第三兴盛期是戒日王统治北印度时期(7世纪,唐)。此时玄奘前去取得大量文献。第四时期佛教在印度日益衰微,渐趋灭亡,或说是换了面貌,或说是与其他派合流而变化。这是8世纪到12世纪(唐、宋)。此时佛教文献大量传入西藏,有了藏译并保存了一些原本。差不多同时(8世纪),唐代出现了“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译出不少密宗要籍。数学天文历法学家一行也参加翻译密宗经典。由文献说,密宗兴盛较晚。由内容说,这和印度的不用佛教名义的密宗(诸经总称怛多罗)应当是同源而且开始可能都很早,又消失很晚(如孟加拉的“俱生宗”20世纪可能还在“地下”。见《湿婆之舞》)秘密仪轨不重文字,写下来成为文献时大概已是后期,而汉译藏译数量还很庞大,印度语言的也陆续印出不少。上述各时期各宗文献用或文或白或文白夹杂的南亚中亚通行语统称梵语写成。这些若作为佛教文献“原本”,汉译、藏译是译本,而依据译本在汉语、藏语以至朝鲜、日本发展佛教的著作对“本”而言就是“支”。根深叶茂,根埋土下,然而,寻见枝叶不能忘了有根茎。我的这些文章只谈译文而追溯原本或本原,不及东土各宗,所以说是“谈原”。

佛教在发源地天竺或古印度只有很短几个时期兴旺。从释迦牟尼开创,“初转法轮”,到大约12世纪灭亡,一直不是天竺宗教中绵延不断的正统。古代印度宗教极为复杂。从文化说,初有古希腊亚历山大侵入西北,后有连接中亚和印度的贵霜王国,8世纪到12世纪伊斯兰教大量进入北印度,随后又进来了基督教。这些在思想文化上直接间接都不可避免产生影响。还有古波斯(伊朗)、古希伯来(犹太)也和古印度在接触中不会不互生影响。拜火教、犹太教在今日印度还存在。印度古时称为“北俱卢”的雪山以北西藏等中国地区的早期文化也不会彼此毫无影响。这些在佛教文献中理所当然不会明显提出,而在思想及行为的发展上仍可察觉踪迹。例如那么多的平等的“大千世界”就不是最多讲到“大九州”的中国人想得到的。所谓影响不是照搬,而是加上自己的解说,由此而或排斥或吸收。

从中国方面举例说,印度处于热带,人的生活情况和雪山以北处于温带的中国广大地区不同。在南亚人视为当然毫不足奇的,在东亚人会另有看法、想法。文献解说本来是随时随地随人而异。各种文化之间有同有异,而近似的更多,所以难解、误解、“格义”,以此解彼又以彼解此的情况是极其自然毫不足怪的。往往误解会成为正解。因此,传原本时往往另有解说,翻译离不开译者的解说。在忌讳极多的中国人看来,古印度人是几乎没有忌讳的。中国人所忌讳的,如神、圣、帝王的名字,古印度人不觉得要忌讳,反而用神名给人取名,挂在嘴边。修道人赤身露体(裸形、天衣、涂灰)乞食为生,也不是中国人习惯所能接受的。王维号摩诘之类名字很少,维摩诘只是居士。古罗马继承古希腊的文化而发展,以此为彼以讹为真的情况不一而足。古希腊并非今希腊,其文化包括地中海中岛屿及小亚细亚和北非。

罗马帝国中希腊语和拉丁语并行,一东一西都是通行语而非地方语。这和古印度及中亚以梵语为通行语情况相仿。各地方语言终于分裂独立,各自记出拼音成为书面语,这一点在欧洲和印度也相仿。中国古人(汉族)记语言重字而不重音。从秦代将六国文字统一以后,孟子所说的齐语楚语之别在文献中消失了。文献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距离越来越大,但没有各方拼音分裂成为不同书面语的情况。中国人因此不易感知并理解南亚中亚的语言和拼音文字思想文化的复杂情况,正如欧洲人不能懂中国人不习惯用拼音文字而用方块字一样。因为汉语和梵语不仅是语言不同,还包含思想习惯在内,所以在东土发展后所著的佛教文献和天竺原本的佛教文献似是一事而有区别,仿佛欧化汉语或汉化欧语不等于欧洲语。因此我以为注意原本并非无益而有必要。当然不可颂根本而斥枝叶为非,也不可据枝叶而忽视根本。这是我“谈原”的出发点。(以上所说不包括藏语情况。)

还想赘述一点鄙见供读者参考。用现在的习惯语言说,有出世和入世,消极和积极之分。我们往往将佛教思想文化归入消极出世一类。依我看,对佛教原本说,这不仅不是全面,而且也许正是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坐标轴而将佛教归入负号一边。若从原本的古印度一方面看,可以说正负是相反的。佛教讲降魔,讲“精进”,讲“无畏”。胁尊者“不以胁至地”就是不肯认倒,正像达摩面壁九年的传说。信佛的阿育王统一天下,戒日王信佛而有武功文治,都不是中国人所认为的出世。印度人口繁殖更不是中国人所认为的禁欲(印度的苦行之神和舞蹈之神是同一个)。出家当“乞食者”(比丘),在多森林多毒蛇猛兽的野外修行,非有勇气毅力不可,并不要求信佛的人都这样。这是“僧伽”的严密“戒律”组织,是“皈依僧”的“僧”,不是个人。

有一些人乞食生活在古代印度并不影响社会生产(那烂陀寺非常例且已是7世纪),不像中国人出家归庙享受“供养”,人数众多,会影响农产、税收、兵源而遭禁。(韩愈《原道》说:“不出粟米麻丝以奉其上则诛。”)当代的佛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也不像中国人想象的信佛人都遁入山林诸事不做以致人烟稀少生产衰退。佛教文献的读者本来是“内外有别”的,许多是“不得外传”的。至于印度次大陆之所以“外患频仍”,应当注意其经济及社会结构与政治的特殊“国情”,不能单独归咎于思想文化的“兼容并包”缺少抵抗力。否则又如何解说佛教在本土灭亡而在异国昌盛?那岂不是要说中国文化抵抗不住佛教是更没有抵抗力吗?文化独存,证明不弱;文化若亡,必有内因。单就文化说,追究原本实际,全面了解,作分析解说,而不下简单结论,我以为这才是有效率的思想方式。

希望以上这些简单说明有助于读者看我的文章。我现在对这些带有时代痕迹的文章都有不满意之处,但已经无力改动或另作了。

同类推荐
  •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本书以大事件为视角切入网络文学发展史,全面清理网络文学兴起以来的各种事件,仔细甄别,归类整合,并按编年史的形式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一事一评,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和影响、意义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以期对每个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其在网络文学甚至整个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合理的理论观照。即通过点评,把事件背后的“思想”提炼和挖掘出来。
  • 我读

    我读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评性质的书,而是近似于一种社会时评的文集,作者从某本书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书可以这样读。
  •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爱着你的爱》,是肖大庆捧给读者的又一部文学美文集。所收集的作品,都是他近两年来创作的。文集共三部分,分散文卷、小说卷、书评卷。文章短小精悍,惜墨如金。尤其是小小说,捧给读者的更是一道脍炙人口的精神快餐。他的很多作品都在关注下层民众尤其是小人物的生存境遇,木瓜、钟老师、若伦、轿夫、的哥、导游阿兵、上访的陈能……众人各有特色的形象各有不同的命运,在细致的描述中,他们的艰涩与挣扎力透纸背。在写作手法上,善于“甩包袱”,画龙点睛的几笔就激活了小说中的人物,给他们注入灵魂。精巧的构思,诙谐的语言,读起来让人犹意未尽,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 奇书《山海经》

    奇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 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

    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

    本书作者以冷静的笔端将自己经历的一次次卧底暗访的历险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包括“保安员冒险来信大揭黑幕”、“逃离黑窝”等二十章。
热门推荐
  • 超级农王

    超级农王

    平凡少年得神奇手链,特殊功能造就不一样的农场。奈何旁人觊觎,耍黑招,使阴谋,千方百计来陷害,独身少年处处遭到欺凌,他如何解脱?正义与邪恶之间他又如何选择?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且看独身的少年如何巧用妙计来一一击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且看平凡的少年如何成就一段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农王传奇。
  • 夏凡之剑道至尊

    夏凡之剑道至尊

    夏凡出生在名门世家父亲名夏蔚,母亲名为赵倩云家家世世代代武将一脉‘因父母被朝廷害死儿为父报仇夏凡踏上了旅途中(如喜欢请给予评价诺有意见可在新浪留言)
  • 九劫神脉

    九劫神脉

    青云大路,强者如云。少年不狂,生于世族,却命途坎坷,立志逆天而改命。然而,漫漫征途,他又该如何挣脱这天地囚笼,成就逆天之路……
  • 幻想中的次元

    幻想中的次元

    系统,主神,重生。这些对于一个穿越者无比重要的东西,乐弦都没有,他有的只是对每一个世界的了解。然而,单单靠剧情的熟知,就真的可以在二次元的世界中,活下去吗?
  • 死亡继承

    死亡继承

    死亡是一定的。活却是人心中肯定的。向死而生大概就是这样吧!
  • 龙王塔

    龙王塔

    少年天生力大无穷,拜入龙虎门探索武学,因为自身武道血脉异常,身体无法像常人一样炼出真气,受到门内师兄弟排挤,但在一场后山狩猎中,他遭到未知人士攻击,意外激发潜能,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血脉力量,从此声名鹊起,如一颗耀眼的星辰,闪亮整个世界。
  • 雏菊之恋

    雏菊之恋

    这是一段关于暗恋的故事,因为一个男孩一次意外的昏厥,引起了女主人公的好奇,却莫名的喜欢上了这个男孩,并为其改变,经过磨练与成长,偶遇和误解,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 诡妾

    诡妾

    我是一名摄影师,一次去新疆采风,我们团队被突如其来的沙暴逼进了鬼城——哈拉和卓。他是千年狐王,千年前为了替前世的我报仇,犯下滔天大罪,人形尽毁,不得不在哈拉和卓闭关千年。他告诉我,我这一世的阳寿将尽,要我留在他缔造的鬼城中,可保我性命无忧。我不信,坚持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然而,当我回到现实生活以后,发现我的身体逐渐发生了匪夷所思的变化,之后的经历更是一连串的毛骨悚然难道,我真的阳寿将尽……
  • 冰山总裁变妻奴:赖上萌妻

    冰山总裁变妻奴:赖上萌妻

    和自己交往了五年的准老公,半个月后将要和他结婚,这一天,她特意从澳大利亚飞了回来。手里拿着一个盒子,那将是给他未婚夫的礼物,她一下了飞机就赶到他硕大的别墅,脑海里不禁回想起,他说的话。“等以后,我们结婚了,就住进来好不好?”女人莞尔一笑,“好。”那时的他,并不富裕,想要买起那么一栋房子,何年何月才能住进去?于是,他为了她,奋斗努力了四年,终于,他们成了这个房子的主人。他们一直都没有住进去,都想等到新婚夜,入洞房。现在,男人付得起这一栋房子,手里当然不会缺钱。男人在一个公司的顶层上班,月收入十万至一百万,这天,他要去澳大利亚出差,出差只是借口,他是想和自己的情人约会。没想到.........
  • 星际之碌碌有为

    星际之碌碌有为

    上一世她为了不被当作交换利益的筹码活的平庸,甚至是懦弱,但是,生在那样一个大家族里没有心机和本事的人是活不成的。所以,她死了,卑微的死在自己的亲人手上。重来一世,她想明白一个道理,要想不被这个古旧刻板的家族吞噬掉,她只能跳脱出去。或者说,超脱,站在一个绝对的高位,不去掌控也不被控制。她想要一个自由的人生,真正感受到活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