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95300000016

第1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2)

经过几年全面的拨乱反正,十年“**********”和长期“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得到根本改观,国家重新呈现勃勃生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得到加强,优良的传统作风逐步得到恢复。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迈出重要步伐,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开始改变。经济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呈现初步的繁荣景象,党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得到很大改善,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得到加强。这一切表明,党和国家终于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大转折正在平稳地实现。

第十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党的十二大和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

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和十二届三中全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由此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党员。******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大会制定了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次大会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又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大会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胡耀邦、叶剑英、******、******、李先念、****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为**********总书记;决定******为**************主席。

2.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1983年10月,党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到1985年春,各地农村的这项工作全部结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是农村经济的一个历史性变化。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伟大创造和改革实践,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试点逐步扩大,要求全面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1984年10月20日,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是进行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此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缩小了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国营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贯彻执行,比较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有了很大改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集体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家的扶持和引导下,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

与此同时,农村改革继续深入。从1985年起,形成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并行的“双轨制”,改变了实行30多年的统购派购制度,把农村经济逐步纳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轨道,促使传统农业进一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提上日程。1985年3月,****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5月又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明确了任务和方向。1986年11月,****中央、******决定实施发展高技术的“八六三计划”,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极大推动。根据******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教育事业也在改革中得到全面发展。全国开始有计划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青壮年中基本扫除文盲,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出来。

3.全面整党

根据党的十二大的决定,从1983年10月到1987年5月,分期分批进行了全面整党。经过这次整党,初步改变了“**********”遗留下来的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不纯的状况,同时也积累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经验,推动了新时期党的建设。

全面改革和党的领导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建设。1985年底,“六五”计划全面和超额完成。5年间,国民生产总值从4470亿元增加到856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超过原计划每年增长4%-5%的速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从227元提高到40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每年提高8?7%,大大超过1953-1980年28年间平均每年提高2?6%的幅度。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趋于协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过去长期感到困扰的一些经济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为“七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在全面推进城乡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逐步形成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滚动的格局。

1980年,国家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1984年5月,党中央和******决定,再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走在前面的仍是经济特区。

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我国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加,在世界所占位次明显提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三、对外关系的调整

根据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在外交政策方面也进行调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985年3月,******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在此基础上。我们调整了对外政策和策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谁推行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发动战争就反对谁。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外交政策的调整,使中国可以有效地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一心一意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事务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有效地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

四、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基本路线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936名,代表全国4600多万党员。

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

党的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胡启立、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为**********总书记;决定******为**************主席;批准****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

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经济上的治理整顿

十三大后,从1984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较大,通货膨胀加剧,重复建设严重,经济发展过热。

为扭转严峻的经济形势,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一段时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扭转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态势,创造理顺价格的条件,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建设。经过一年左右的治理整顿,取得初步效果,一度过旺的社会需求开始得到控制,过高的工业生产速度有所放缓。

六、经受国内外政治风波的考验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势力有计划地通过种种渠道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渗透,竭力支持和扶植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出现动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通过多种渠道对中国施加影响,使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受到鼓舞。

1989年春夏,极少数反共反社会主义分子利用党在工作中的失误和人民群众对物价上涨,特别是对一些干部中腐败现象的不满情绪,进行煽动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

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总书记******犯了支持****和分裂党的严重错误。中央政治局在******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坚决有力的支持下,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地反对****,并采取果断措施,在6月4日一举平息反革命暴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党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全会选举江****为**********总书记。

1989年9月4日,******向中央政治局正式提出辞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两个月后,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批准******的这一请求,同时决定,江****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五中全会,以******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交替,保证了党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国家的稳定,使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继续前进。这是党在政治上高度成熟、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明证。

1989年11月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后,党中央把一度被延误的治理整顿工作重新提上日程。经过全国人民3年的努力,到1991年底,经济秩序有所好转。农业生产连续两年丰收,扭转了前4年的徘徊局面。工业生产开始逐步恢复到正常年份的增长速度。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外贸实现顺差。这样,治理整顿工作以取得显著成效而基本结束。

同类推荐
  • 科索沃问题

    科索沃问题

    这是一部研究科索活问题的专题论文,书中以大量事实为论据,全面反映了自联合国干预以来重建工作的成绩与不足,是国内能够见到的同类书中最好的一部。
  • 对内保护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对内保护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中国企业应该从生产和营销两方面避免反倾销诉讼的产生。一方面,企业应强化创新意识和品牌观念,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由“以价取胜”转为“以质取胜”和“以新取胜”。企业应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档案制度,为应对反倾销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应采用现代国际营销手段,积极利用商标、原产地标志、包装、款式、公关、广告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企业还应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优化产品的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战略,避免由个别国家反倾销引发的连锁性反应。企业还必须加强业内合作,建立起反倾销预警机制,规避反倾销带来的贸易风险。
  • 现代管理实验教程

    现代管理实验教程

    政府权能场域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政府权能获取与维系的条件和前提,是引起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研究政府权能场域是为了说明政府、政府权能与其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联性。本书围绕政府权能及其与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型塑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当下中国政府权能及其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
  • 全球打黑行动

    全球打黑行动

    本书是一本最新的全球打黑档案,以各国政府打黑大事件为主要线索,囊括了全球跨世纪的打黑大事件及过程。
  • 大国民生

    大国民生

    本书通过大量鲜活的民生案例,集中向读者呈现了作者对民生改革的思考与谏言,其中不乏曾获高层批示的相关提案解密。本书深刻挖掘了影响中国经济的民生因子,通过拷问与还原时代变迁中的民生理性需求,痛击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假象、矛盾和民生弊病。书中提出“只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好诠释”,并构建了防范潜在民生危机的“大国民生战略”。本书文字虽朴实无华,但良心和真情在文字里流淌;道理浅显易懂,而人性和温暖却充满了字里行间。每一个文字都凝结着国是高参的拳拳之心。
热门推荐
  • 丝婚

    丝婚

    婚姻滋味,酸甜苦涩,百味俱全。“剩女”与“绩优股”在“八分钟交友”现场认识不久后闪婚,新婚不久便因婆媳不和开始了周末婚姻。丈夫暖昧的办公室恋情,摩擦不断的婆媳、姑嫂关系,胎死腹中的打击,收养宝宝的失去,程晓涵最后离家单过,只是为了成全丈夫吴健拥有常人的幸福。接踵而至的一切让小夫妻措手不及、心灰意冷,几欲放弃婚姻。
  • 繁花如锦

    繁花如锦

    紫色的眼眸便注定她的一生.在亲情面前又似乎变得什么也微不足道.她只想生活的平淡.却还是逃不开纷争.他看着自己爱的女人.成为他人傀儡.他可以大义灭亲.变得冷酷.遇到生命中注定的她却像块冰."璟唁,对不起,我...真的累了.."她手里提着那把滴血的剑.衬得身影更加瘦弱..转身向那半壁悬崖走去.."不..."他伸出手,最终还是拉不到她.只留下一片染血的布料.声音回荡在空荡的山间.一双眼睛在一块岩石后面看着这一切.不知不觉眼角滑落一滴泪珠.直直的打向地面.当救起她,她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是谁?"眼角再次湿润..许琰说.我爱她,哪怕是失这江山又何妨.夜璟唁说.我..宁愿她爱的人不是我..
  • 明日之花

    明日之花

    男–张贤国(35岁,高丽大酒店常务,工作狂,毫无恋爱史,在工作上比任何人都冷静的他在遇到珍京后开始改变。)女–石珍京(23岁,漂亮,惹人爱的酒店花店实习生,富家女,家里坐拥巨额财富的秘密园林)一直巧遇就是缘分吧。第一次碰面在从洛杉矶飞往韩国的商务舱上,第二次又碰在酒店大厅。就这样,反复偶遇的两个人对彼此产生好感并展开了甜蜜的恋情。相差12岁的同属相,两人在爱情面前缴械投降。有年龄差距的同属相情侣。可是两人的恋情又如此让人羡慕。可爱,惹人爱的珍京和温柔的贤国。
  • 中国现代诗体论

    中国现代诗体论

    本书研究了国内外古今各类诗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诗体、外国诗体与中国新诗、微型诗、格律体新诗、歌词等。
  • 仙道无疆

    仙道无疆

    造化大千,是为仙;荼毒天下,是为魔。一个普通的修行之人,因为意外得到一枚“九窍玲珑丹”而招来灭门之祸,九死一生脱险的他发下誓言,穷尽一生也要洗雪仇恨。仙丹有灵,脱胎换骨,且看他手持三尺青锋,穿梭在仙魔之间,君临天下,仙道无疆!
  • 穿越之三岁花魁戏郎君

    穿越之三岁花魁戏郎君

    一个三岁宝宝只不过脑子智商太高,突发奇想的要去跟姐姐学游泳,可谁知,不小心脚打滑,掉了进去,姐姐想要去救她,可怎么也走不动……三岁宝宝就这样嗝屁喽,哈哈!竟然穿越到炎耀国,更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宝宝的灵魂居然……居然附在一个青楼花魁的身上!oh!no!让一个三岁的宝宝去做花魁?还不如让本作者我去呢!且看我们的宝宝是怎么样玩转青楼,玩转帅男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道总裁扑倒攻略

    霸道总裁扑倒攻略

    明知妾有情而郎无意的情况下,冉宁还是借着酒后胆肥“霸王”了自己心动二十多年的青梅竹马。后来,大姨妈迟迟未来,她自认为幸孕,为了明正言顺地留下腹中的胎儿,她干脆利落地应允了儿时的娃娃亲……
  • 雪球专刊第016期:舌尖上的投资

    雪球专刊第016期:舌尖上的投资

    1899年,可口可乐的拥有人阿萨·坎得乐和罐装厂签署了一份几乎覆盖全美的永久性合同,他以1美元的代价把合同卖给了他们,合同的内容还包括赋予他们永远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口可乐糖浆的权利。结果,这个合同拖累了可口可乐公司几十年,给可口可乐的盈利能力造成巨大影响。
  • 豪门婚色:总裁娇妻太迷人

    豪门婚色:总裁娇妻太迷人

    一次误闯,一夜情迷,让他对她食髓知味。“女人,一千万,你跟我走。”安晓扯出一抹嘲讽的笑:“一千万?”陈言默:“怎么,嫌少?你跟我走,价格随你开。”多年后,她躺在他的怀里,捏着他的下巴,问他:“说好的一千万一晚呢?”陈言默捉住她的手,放在嘴边吻了吻:“人都是你的了,难道你不打算对我负责?”当傲娇总裁遇上古灵精怪的小娇妻,从此便走在宠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 何以胜天

    何以胜天

    凡人本该尘归尘土归土,以人力逆天,难!难!难!但自古以来,永生大道从不寂寞,一将功成万骨枯,且看人力如何胜天。